2014年3月22日,北京大学第十届史学论坛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5号楼如期举行。本届论坛共有36篇论文入围,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16所大学的青年学子与会。会后组委会李尚泽从入选论文中选取了15篇收入第十辑《燕园史学》。这15篇文章的选题涵盖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专业方向的许多方面,作者们来自不同高校,行文风格也各有特色,可以互相参考品鉴。
本辑论文集涵盖古今中外,注释规范,引证严格,显示了当代高校青年学子的关切领域和研究素养。
图书 | 燕园史学(第10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14年3月22日,北京大学第十届史学论坛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5号楼如期举行。本届论坛共有36篇论文入围,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16所大学的青年学子与会。会后组委会李尚泽从入选论文中选取了15篇收入第十辑《燕园史学》。这15篇文章的选题涵盖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专业方向的许多方面,作者们来自不同高校,行文风格也各有特色,可以互相参考品鉴。 本辑论文集涵盖古今中外,注释规范,引证严格,显示了当代高校青年学子的关切领域和研究素养。 内容推荐 李尚泽主编的《燕园史学》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会主办,主要收录的是北京大学史学论坛每年的入围优秀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本辑是第十辑,共收录史学论文十五篇,其他文章七篇。这本文集和北京大学史学论坛一样都己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也由最初的一份校内自印小册子发展成为了正规出版物,但一直未变的是它一直完全是由学生主办、管理和编辑。十年回望,除了文集中所体现出的永恒未变的学术追求之外,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北京大学一脉相承的精神和文化传统。 目录 北京大学第十届史学论坛入选论文 唐代福建佛教的几点观察——刘轲《福州东山圣泉法华院记》佚文释证 国图藏南宋余仁仲本《礼记》考 清代范氏义庄与天平山禁山争讼案的演变 庚子围困期间清政府与外国使馆的交涉考察 清末民初历史与文学中的“英雌”话语研究述评 剿白狼:北洋军队战事观察 外交与内耗——1923年北京政府“撤废二十一条交涉”之历程 日本出兵山东与中国南北政府的应对 沦陷时期上海奉贤地区的社会救济 “联大”与“临大”:北大复员后的校园生活、关系与网络 教士与骑士的情感之争 《1784年皮特印度法案》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政府化 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宗教政策——以《教士的公民组织法》为例 19世纪英国古史学家笔下雅典民主形象的演变 探索非现实:阿兰·科尔班与表征史 纪念刘浦江教授专辑 余悲未已,薪火不灭——怀念刘浦江老师 师恩未谢,岁月已晚——怀念刘浦江老师 脊梁——我眼中的刘浦江老师 远去的“絮叨”——怀念刘浦江老师 “幸”与“不幸”——怀念刘浦江老师 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关怀——追念刘浦江老师 追思与怀念——忆刘浦江老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燕园史学(第10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李尚泽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833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5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6 |
CIP核字 | 2015164235 |
中图分类号 | K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