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对苏联媒体文化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论著。
第一次从全新的文化视角剖析了拥有强大文化实力的苏联在与美国的文化冷战中最终落败的深刻原因。
克里斯.汀罗思-艾著的《莫斯科的黄金时代(苏联建立的传媒帝国如何在文化冷战中落败)》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对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是了解二战后到苏联解体期间苏联电影、电视和广播文化宣传方面别具一格的作品。
图书 | 莫斯科的黄金时代(苏联建立的传媒帝国如何在文化冷战中落败)/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第一部对苏联媒体文化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论著。 第一次从全新的文化视角剖析了拥有强大文化实力的苏联在与美国的文化冷战中最终落败的深刻原因。 克里斯.汀罗思-艾著的《莫斯科的黄金时代(苏联建立的传媒帝国如何在文化冷战中落败)》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对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是了解二战后到苏联解体期间苏联电影、电视和广播文化宣传方面别具一格的作品。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苏联媒体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然而却成败参半。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好莱坞,可是却在那里遭受一些女演员的恶意中伤。于是他表现出了十分强硬的态度:苏联文化将会把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扔到历史的垃圾箱。 《莫斯科的黄金时代(苏联建立的传媒帝国如何在文化冷战中落败)》作者克里斯汀.罗思-艾描写了二战以后到20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苏联的广播电视业和电影工业的基本状况,向读者阐释了赫鲁晓夫的勃勃雄心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全力发展现代媒体业,致力于为全国观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观众群)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苏联人民热衷于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但是他们所收听、收看的并不是西方媒体上作为重要新闻所播报的五彩纷呈的文化,而是典型的、正统的苏联式节目,这都是由于赫鲁晓夫对好莱坞的强硬态度所决定的。 这正是苏联文化真正的黄金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政权所取得的成就,它向人们宣扬:社会主义文化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应该享有的。但是,这种苏联式成功也带来了复杂的、始料未及的后果。 作者强调了苏联的独立自主的媒体文化、越来越复杂的消费者文化、国外媒体种种深谋远虑的诱惑性影响以及媒体的野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向人们展示了战后苏联传媒帝国由内部发生的转变。 由此,作者还得出结论:苏联的新媒体文化越来越接近西方的大众媒体文化(比如好莱坞文化),也就是它所定义的敌方文化。20世纪70年代,苏联传媒帝国超越了a赫鲁晓夫的雄心,开始不断将苏联特有的正统文化瓦解,渐渐走出了文化冷战。 目录 前言 媒体时代的苏联文化 第一章 苏联的电影产业:定义斯大林时代之后的电影成功 第二章 新苏联电影文化 第三章 听到缪斯之声后的回应:苏联环境下的外国无线电广播 第四章 在苏联为电视找个家 第五章 苏联文化中的电视与权威 后记 缩写列表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鸣谢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莫斯科的黄金时代(苏联建立的传媒帝国如何在文化冷战中落败)/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克里斯汀·罗思-艾 |
译者 | 蓝胤淇//陈霞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137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8 |
CIP核字 | 2015137007 |
中图分类号 | K51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3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0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