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警示(名人传记珍藏本)
内容
试读章节

以日本人视角看江青

草野满代小姐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节目主持人。她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江青,因此她提问的切入点跟国内媒体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发现,她着重于江青作为一个女人的奋斗历程,着重于从毛泽东与江青的夫妇感情来看江青,很少提到跟江青有关的政治斗争。我的谈话,也就从诸多细节说起,便于日本普通观众接受,这样的讲述使草野满代小姐深感满意,不住地点头。

张晓黎先生担任现场翻译。他很仔细地作速记,然后进行翻译。

草野满代小姐首先问我,你怎么看待江青?

我说,江青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也是一位个性极强、自我奋斗的女性。她本名李云鹤,生于山东的一个木匠之家,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影星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她与毛泽东结婚之后,曾经是贤妻良母。然而,她在“云雾”中生活了多年,终于在“文革”中“露峥嵘”,心狠手辣的她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沦为阶下囚,以自杀画上人生的句号。所以她的一生走过了五个阶段:穷孩子——影剧明星——第一夫人——“红都女皇”——阶下囚。这是一条大起大落的曲折的人生道路。

草野满代小姐问起山东木匠之家对于江青性格的影响。

我回答说,江青的母亲是山东诸城木匠李德文的小老婆。李木匠经常打骂江青的母亲,江青的童年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使她养成了倔强、反抗的性格。江青由于家庭贫困,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休学了,但是她聪明而能干,十九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像她这样毫无背景的山东姑娘,居然敢于闯荡名流荟萃的上海滩,二十一岁在上海主演话剧,然后打入电影界,二十三岁时就已经先后有过三次婚姻,并因种种绯闻而轰动了上海。她主演挪威19世纪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娜拉》那么成功,因为她本人就是追求妇女解放、摆脱家庭束缚的女人,可以说是“本色演员”。

草野满代小姐问,江青为什么要从上海到延安?

我回答说,江青当时是一位左翼文化工作者。江青先后嫁过的四位丈夫,即黄敬(俞启威)、唐纳、章泯、毛泽东,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中唐纳是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江青的左翼情结。她在上海演出的话剧、电影,也都是左翼的。她参加鲁迅先生的葬礼,还发表文章纪念鲁迅,都表明她思想“左倾”、激进。所以她才会从上海去投奔延安。应当说,当时的延安是穷山沟,江青能够从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上海到延安去,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她是一位女性,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有人说她是“混入”延安、“投机”革命,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什么事情都不能以后来论当初。

江青曾经是贤妻良母

草野满代小姐问,毛泽东为什么会娶江青?

我作了解答:当时,江青只有二十四岁,年轻而又漂亮,眼睛大而亮,眉毛弯弯的,鼻子挺秀。江青头发乌黑浓密,皮肤白皙,而且又擅长打扮,即便在延安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她也会把肥大的军装改一下,显出腰身,凸显自己的好身材。

江青虽说连高小都没有毕业,但是在上海演艺圈里刻苦学习,懂得文学,有文化修养。她跟毛泽东的共同爱好是京剧。她当时在延安演《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深得毛泽东喜欢。江青的字也写得不错。当年她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要用楷体字在卡片上登录图书,所以她能写一手漂亮的正楷。在空闲的时候,江青会跟毛泽东一起打扑克牌。江青洗牌很快,分牌也很快,出牌也很刁,毛泽东常常玩得哈哈大笑。

至于江青为什么要嫁给毛泽东,那可以从她的一句话找到答案:“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我如果不能成为英雄,也要成为英雄的终身伴侣。”在江青的眼里,毛泽东就是“英雄人物”。

草野满代小姐说,您刚才说过,江青初嫁毛泽东时,曾经是一位贤妻良母,能否请您谈一些具体的事例?

于是我说起了诸多细节:江青初嫁毛泽东时,可以用“善解人意”这四个字来形容。她给毛泽东沏茶之后,总是把茶杯的柄朝着毛泽东,便于他一伸手就能拿起茶杯。毛泽东想抽烟,她马上去拿香烟,点燃之后递给毛泽东(江青在上海的时候就已经会抽烟,只是没有成瘾。她从来不在人前抽烟)。毛泽东要看书,江青会迅速找到毛泽东要看的书,放在他的面前。江青总是把毛泽东的办公室整理得井然有序,干干净净。

那时候,江青很低调。毛泽东的窑洞里客人很多,她给客人沏了茶,就退出了,绝不在旁边插嘴。来了外国记者或者国民党统治区的客人,江青规避不露面。有的时候,毛泽东也要她出来一下,亮个相,她也只是握个手,点个头,递上一盘花生米或者陕北红枣,就走开了。她显得很腼腆,如同一个大姑娘。

其实,江青的本性是很张扬的。那时候她格外收敛,是因为她心中明白,自己革命资历的浅薄,无法跟延安的高干夫人们相比。例如,周恩来夫人邓颖超是资深革命家,朱德夫人康克清是井冈山的女英雄,任弼时夫人在上海做过多年地下工作,博古夫人刘群先曾经在苏联工作,张闻天夫人刘英在长征中是中央队的秘书长……她们差不多都经历过长征的艰苦考验。在这样的夫人群中,只有像贺子珍那样的革命资历才能与毛泽东匹配。正因为如此,江青初入毛泽东的窑洞,不能不小心翼翼,见到谁都微微一笑,点一点头,极少言语。当时人们这么形容江青:“口还没开就先笑。”意即说话前先是满脸堆笑。这时的她,尚是“新媳妇”、“小媳妇”。

新婚之初的日子是平静的。她跟毛泽东相处得不错。她给毛泽东织了新毛衣,给他做了充满辣味的菜。闲暇时,那架老式的留声机就在窑洞里唱了起来。这架留声机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来延安时送给毛泽东的。江青动作熟练地给留声机换上一张张七十八转的唱片。知道毛泽东喜欢京剧,投其所好,她在延安搜集一批京剧唱片,毛泽东听得入神,有时用脚拍打着地砖,打着节拍,有时嘴里也哼哼几句。江青在这时候也就唱起京剧来。

1940年8月,江青分娩,生下女儿李讷。这时,她二十六岁,毛泽东四十七岁。女儿的降生,使毛泽东异常高兴。对于毛泽东来说,虽说这个女儿已是他的第十个孩子——杨开慧生了三子,即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其中毛岸龙早夭;贺子珍先后生了六个孩子,存活的只有一个女孩娇娇(李敏)。但是,当时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都不在毛泽东身边,所以李讷的降生,使窑洞里充满家庭的温馨。

一个聪明的女人

草野满代小姐问,据说,毛和江青从工作到个人爱好,兴趣都很一致,您如何认为?

我回答说,不尽然。应当说,江青与毛泽东有很大的差异。就拿生活习惯来说,毛泽东昼夜颠倒,江青的作息时间则是正常的。毛泽东嗜辣,江青喜欢清淡。不过,当时的毛泽东和江青又有许多共同的兴趣,诸如爱好京剧、喜欢古典文学、喜欢书法,等等。江青也会尽量去适应毛泽东。比如,江青知道毛泽东喜欢读《红楼梦》,她也就钻研《红楼梦》,到了后来能够对《红楼梦》进行种种评论,甚至自称是“半个红学家”。

草野满代小姐问,你说江青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表现在哪里?

我随手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江青本来不会骑马。她跟毛泽东谈恋爱的时候,倘若晚上回去很晚,毛泽东会让她骑在马上,叫警卫员牵着马送她回去。最初,她不敢上马。但是,她很快就学会了骑马,再也用不着警卫员为她牵着马。到了后来,她专门挑战烈马,越是“凶”的马,她越喜欢骑,以能够降伏烈马而自豪,这也反映出她的强悍的性格。所以在当时的延安,如果见到一个女人骑着马飞驰而过,人们就知道那一定是江青。

刚才说过,江青的正楷不错。在毛泽东身边,她开始模仿“毛体”。毛泽东写文章、写信,写毕之后总要修改。文章圈圈改改没什么,反正最后是以印刷体印出来。信件则不同,倘若圈圈改改太多,未免有不恭之嫌,毛泽东需要重抄一遍发出。在事务繁忙的时候,毛泽东无暇重抄,便叫江青代劳。江青模仿“毛体”,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毛泽东在1949年4月2日写给傅作义的信,便是江青用“毛体”抄写的。这封信后来被当做“毛泽东手稿”收藏。在“文革”后,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毛泽东事迹展览”时,还曾经把这份江青的抄件误作“毛泽东手稿”公开展出。

江青爱好摄影,1961年9月9日,毛泽东曾经为江青拍摄了庐山仙人洞照片,写下了一首七绝,题为《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这“李进同志”也就是江青。

江青本来是电影演员,20世纪30年代在水银灯下工作,对摄影有了许多了解。不过,那时她只是被摄对象,自己并不会拍照。嫁给毛泽东之后,毛泽东身边有摄影师,也用不着她拍照。在20世纪50年代,她几度生病,到苏联治病,在那里没有人给她拍照,而她又喜欢到处留影,于是买了一架德国生产的照相机,开始学习摄影。那时的照相机要靠人工对焦点,定光圈和速度,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回国之后,她请教摄影记者,渐渐掌握了摄影的初步技术。到了后来,拍摄了不少好照片,甚至还打算举办个人的摄影作品展览。

从驯马、书法、摄影这三件小事上,都反映了江青的聪明。

我在1935年8月28日至9月1日连载于上海《民报》的《蓝苹访问记》中,查到年仅二十一岁的蓝苹对记者李成所谈的“婚姻观”:“我根本是反对结婚的,我主张只要彼此的爱情达到了沸点成熟了的时候,不必经过结婚的仪式,尽可实行同居。不过我现在虽然已有了爱人,但我以为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我始终是没有把恋爱看做比事业还重要。”

那时候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短短几年里,她先后跟三个男人同居。到了延安之后,她跟毛泽东结合。毛泽东毕竟是中共最高领袖,她在延安已经不能像在上海那样浪漫不羁了。从此,她跟毛泽东结为长达三十八年的夫妻,直至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

“红都女皇”的霸气

、我以为,江青跟毛泽东漫长的三十八年的婚姻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贤妻良母”期。从1938年11月到1955年,如前所说这一时期江青是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虽说在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以及在1954年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中她曾经尝试崭露头角。

第二个时期是“分居休养”期。那是1955年江青查出可能患子宫颈癌肿,她几次去苏联治病,并开始与毛泽东分居。他们的分居不仅是因为江青患病,而且也由于彼此生活上的分歧逐渐扩大,江青称毛泽东是“土包子”,毛泽东则指责江青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第三个时期是“政治野心膨胀”期。那是从1963年开始,江青得到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的支持,开始以上海作为“基地”进行“文艺革命”。她在张春桥、姚文元的协助下,抓八个样板戏,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旗手”。此后,在“文革”中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直至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登上权力的顶峰,人称“红都女皇”。江青能够在政治上登峰造极,是因为她借助毛泽东夫人之名来实现其政治野心。随着江青权力的极度膨胀,政治野心越来越大,她跟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结成“四人帮”。毛泽东曾经多次批评过江青,约束她的政治权力。

草野满代小姐问,据说,江青在批判王光美之前,曾指示红卫兵,以其出访印尼时的服装作为批斗的借口,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我即答复说,这个传说有两点差错,一是在红卫兵批判王光美之前,江青曾经就王光美问题作过讲话,但是并未就如何批斗王光美作出具体指示;二是“以其出访印尼时的服装作为批斗的借口”有误,应是王光美访问缅甸时所佩戴的金项链。

江青与王光美的出身、经历、素质全然不同。1991年7月7日,我在采访王光美的时候,桌上放着她正在看的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英文原版《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表明她英语娴熟。

王光美乃大家闺秀,名门之女,王光美不仅从辅仁大学毕业,而且获得硕士学位。就在她准备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前,到北平的美国军调处执行部做翻译,原本是为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却在那里跟中共代表有了诸多接触,受到很大影响。在1946年8月美国的军调处宣告失败之后,王光美不去美国而是去了延安,后来在那里跟刘少奇认识并结婚。

刘少奇在1959年接替毛泽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之后,中国有了两个主席,两个主席夫人。毛泽东除去了两趟苏联之外,没有出访过别的国家,而且毛泽东去苏联,江青也未能以夫人身份一起前往。刘少奇则不同,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访问印尼、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王光美都以主席夫人的身份陪同出访。这六次出访,使王光美名声大振。拍电影,上电视,各报、各电台竞相报道,尤其是印尼街头,出现巨幅王光美画像……江青的心中不是个滋味儿。中国的“第一夫人”明明是她,可是王光美却四面风光,在海外出尽“第一夫人”的风头。尤其是王光美英语精熟,又擅长交际,海外声誉颇佳。

还有,就连游泳这样的小事,她也不如王光美。炎暑,江青来到北戴河,下榻于中浴场一号平房。她去游泳,与他人不同的是,江青总是穿一双薄薄的软底鞋,一直走到海水跟前,才把软底鞋脱下。这是因为她的右脚比普通人多长了一个脚趾,她不愿意给别人看到。她只会“狗刨”式游泳。有一回,她在那里见到王光美游泳。王光美时而侧泳,时而仰泳、蛙泳,如同“浪里白条”。好胜的江青深为惭愧,游泳的兴趣顿减,便把更多的时间消磨在打扑克牌上。

毛泽东发动“文革”,第一个斗争对象就是刘少奇。王光美也连遭批斗。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举行了三十万人批斗王光美的大会。且不提批斗会上那荒唐的种种批判,王光美在万目睽睽下,最为招人注意的是被红卫兵戴上一长串用乒乓球穿成的项链!

其中的起因,是王光美在随刘少奇访问缅甸时,在晚宴上戴了一条金项链。戴条金项链,本是不足大惊小怪的,何况那是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赠送的,王光美戴上它也是表示礼貌。

江青在看电视新闻时,居然注意到王光美脖子上细小的项链。她大为不悦,因为她在王光美出国时关照过:“依我看,有时不戴首饰效果反而好。你穿一身黑丝绒,就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显得别致、出众!”她,连王光美戴不戴首饰都作了“规定”!当她见到王光美违反了她的“规定”,就记在了心中。这本是芝麻绿豆之类小事,她在接见红卫兵的领袖们时却说:“王光美出国访问时戴项链,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作风。我本来不让她戴,她也答应我不戴了。后来,在看电视时,我却见她戴了项链!”江青的这番话,充分显示了“红都女皇”的霸气。她的几句话,便给红卫兵们以启发,想出了奇招:给王光美戴上用乒乓球串成的大项链,对她进行羞辱!P40-52

目录

我采访过的历史风云人物

《“四人帮”兴亡》出炉始末

与日本电视台谈江青

探访华国锋故乡

国共密使曹聚仁

一位特殊的历史老人——郑超麟

我在台湾采访扁家弊案

访台湾倒扁领袖——百万红衫军总指挥施明德

访章乃器夫人杨美真

罗兆麟:我保存了兄长罗隆基的遗物

三访梁实秋故居

海外华文作家中的四朵金花

姚笛:手持指挥棒的房地产巨商

内容推荐

名人传记编辑部编著的《历史的警示(名人传记珍藏本)》由叶永烈先生亲自采写,以大时代为背景,深入打量每个生命,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物命运的真实,给后来者以警示。

编辑推荐

名人传记编辑部编著的《历史的警示》是最新推出的“《名人传记》珍藏本”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为《名人传记》亲历历史类文章的精华结集,由著名作家叶永烈亲自采访并撰写对现当代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各个领域的人物,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将读者带入历史的种种细节之中,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物命运的真实,有直击历史现场、痛定思痛的的震撼之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警示(名人传记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名人传记》编辑部编
译者
编者 名人传记编辑部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2867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2015228536
中图分类号 K8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