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2008年4月出版,屡次加印,好评不断。2012年又推出新的“插图纪念版”,该版除了老六(即作者张立宪)请王增延老师绘制的十二幅插图,还有老六不同时期、不同表情的六张照片。以及一些与“饭局通知“、与新版插图、与人生有关的杂碎文字,以及分量十足的新版后记。为了市场需要,再换新封面,推出新版。

内容推荐

关于校园的记忆碎片

关于足球的记忆碎片

关于写信的记忆碎片

关于买碟的记忆碎片

关于打架的记忆碎片

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

……

一地记忆碎片,数个不眠之夜,让多少网民经年不衰地传颂“见招拆招”的名字和帖子,而他首创的“饭局通知”又成了多少文艺青年辨认同类的接头暗号。此人便是《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一书的作者,江湖人称老六的张立宪,十二章记忆碎片,串起一部八十年代个人史——对那个纯真年代的了断和终极回忆。

其实,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目录

关于校园的记忆碎片

◎破吉他·烂城市·想回家

关于电影的记忆碎片

◎电影是每秒二十四格的真理

关于读书的记忆碎片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关于足球的记忆碎片

◎看个球

关于写信的记忆碎片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关于买碟的记忆碎片

◎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碟机飞转到天明

关于评书的记忆碎片

◎有井水处,皆听评书

关于打架的记忆碎片

◎你们退席后得承认这个事实:庆幸他挥出了这一拳

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

◎一边背诵着标准答案,一边背叛着标准答案

关于电脑的记忆碎片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梢

关于泡妞的记忆碎片

◎宝贝,天下之大,大不过我对你的思念

关于麻将的记忆碎片

◎十三不靠

后记一

后记二

后记三

试读章节

一位好友如今生活在加拿大,经过最近几次回国提篮采购,他也有了三四百张的藏碟量,结果在温哥华的某居民小区造成轰动,大家纷纷传诵:这里住着一个中国款哥,家里居然有那么那么多DVD,Oh My God。

可惜我不是生活在那里,要不得有多少加拿大美女谈虎色变(我想敲“投怀送抱”,结果电脑出来了这个词儿)?就像嘉庆年间的才女钱绣芸,为了能读到“天一阁”的书,就要她的舅舅宁波知府丘铁卿做媒,嫁给了天一阁的主人。

近朱者赤,近碟者圆,如今,我的肚子真的变得圆滚滚。

几年前我当记者,经常出去参加堂会,人家一边往我手里塞红包一边对我说:“看您的样子就像个读书人。”夸得俺那叫一个舒坦。现如今,我要与一头素未谋面的人相约见面,只需对他说一声:“你找一个人,长得就跟卖盗版影碟的似的,那就是我。”那人就一认一个准儿。

俺怎么沦落成这样了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这世界确实变化快,尽管盗版碟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原来买一张模拟版的钱,如今都可以买三四张顶级配置的D9了,但许多年轻人还是已经习惯了从网上下载观看。那些中间带眼的塑料圆片片,在他们眼中,俨然成为上个世纪的古董。

唯一不变的,是对电影的那种疯狗精神。我见过科幻片《地心末日》的盗版DVD,翻译者在一些专业术语出现的地方,及时加入一些解释性字幕,比如这条字幕“外部压力是每平方英寸八万磅”,译者给加了个括号:“约5.66吨/平方厘米”;又比如片中角色反问同伴说“难道你打算像卡尔·萨根一样一路唠叨到地心里去”,译者马上注释道:“卡尔·萨根:著名天文学家、作家,《接触未来》作者”,这些字幕,据说正版DVD中都没有。

有的网络版字幕,则属于发烧级网友自制,甚至会把自己的感慨放进去。《女欢女爱》第二季中,一个美国女小资去中国领养了一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字幕里马上就有了一句放在括号里的话:“难道现在特流行去中国抱养小孩吗?汗!”这已经有些金圣叹夹评的味道了。

还有的译者,则是娱乐性的灵感十足。比如金·凯瑞和詹尼弗·安妮斯顿主演的《冒牌天神》,里面充满俚语,为之配中文字幕的老兄也就开动脑筋,配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对白——

金·凯瑞对劝其改过自新的女友说:“甭扮唐僧来唠叨了,耳朵都起老茧了。”可见这老兄很喜欢《大话西游》。

詹尼弗·安妮斯顿说:“他屁颠屁颠地忙着。”显然,老兄是北方人。

而下面这条字幕,则充分暴露出了这哥们的业余爱好。詹尼弗·安妮斯顿命令金·凯瑞坐到她跟前:“过来,一三筒就等卡二筒了。”

盗版好不好?当然是好。但盗版太便宜,也不好。这样说显得我占了便宜还卖乖,但确有一定道理。外国人买一张碟得咬半天牙,所以看得很仔细,可我们,得到一张碟太容易了,所以就开始不当回事儿起来。

就像电脑游戏,我们花几块钱就可以搞定许多游戏,所以玩起来都很浮躁。我在《冠军足球经理4》的玩家网站上经常看到动辄长达几万字的论文,甚至还有几万字的跟帖,但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和雅兴这么深入钻研了。这不是一件好事儿。

这么多年与盗版为伴,我的观影态度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不再有什么片子是非看不可的,让人兴奋得直想跪下的。

二、买碟变成了“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收藏行为。

三、往日那种从片头厂标到片尾字幕一眼看到底,连上厕所都舍不得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四、即使在睡足了觉的周末,还经常在看一部片子时睡着。

五、想看什么片子,已经懒得去那几千张收藏中翻检,而是直接找家碟店买一张新的。

六、如果一部片子看不下去,就直接扔进垃圾筒,此前还相信自己以后会重新捡起来看看,现在却已明确地知道,这一辈子再也没时间碰它。

我的那些碟经过购买、拆封、装盒、再从盒中取出,如今被安置在几十个CD-BOX里,再整齐地码放在书橱中,冰冷而静穆。

只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那排顶天立地的书架,想着里面那几千张DVD,才想起我这小小斗室之中,隐藏着多少迷人的身姿、动人的故事!

P189-191

序言

碎片十二章

2008年的4月份,《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在编辑过程中,责任编辑杜丽老师为书名绞尽脑汁,设计了好几个名字。每一个名字,她都要与我探讨半天。

突然有一天,我灵机一动,给她发了个短信:《碎片十二章》?

这个书名的意思很简单,因为书里是十二篇“关于××的记忆碎片”。我觉得,这个名字就够了。

杜丽老师说,不好。

我只好作罢。

杜丽老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其他同仁商量这本书时,有人建议,应该加一些插图。她征求我的意见,我持反对意见。我感觉,现在许多配了插图的书,那些图片反倒对读者的阅读形成干扰。

杜丽老师只好作罢。

那天去人民文学出版社看清样的时候,我灵机又是一动,应该请王增延老师来画插图啊。

在座的杜丽和王小老师都纷纷赞同。

王增延,《读库0601》中《追我魂魄》一文,里面的几幅插图就由他绘制。我觉得,他的风格与俺的这本书的气质有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我喜欢这种细密、滞拙而又精致的画风,这种风格似乎是很久远的事情了,现在的画家已经不愿意这么画。

更神奇的是,王增延老师的职业不是画家,而是一个县剧团的老生演员。——想不到吧?

我只恨自己的灵感产生得太晚。

急匆匆往家赶的路上,我激情澎湃:一定要邀请王增延老师来画,最好是一篇配一幅,既然已经赶不上用在书里,我就单独做一套卡片,印他这些插图,这套卡片的名字就叫《碎片十二章》。

我为自己的这个念头兴奋了一路。

与王增延老师联系上,把稿子传给他。几天后,我战战兢兢地打电话过去,问他可否愿意动笔。他说,看了书稿很激动,准备好好画几幅。

好,好,您就尽情地画,不要有时间上的压力,画到您满意为止。

王增延老师画得果然慢,等《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印制完成,他的画稿才完成,于是我便将这十二幅插图做了一套卡片,名日《碎片十二章》,放在读库网上与各位读者分享。

王增延老师长期生活在河北邯郸地区的一个县城,并没有大城市的生活经验,也没有见过我本人,所以他画的这些插图,许多细节出于他的想象,或是从画报、影视剧中得到的印象,比如有一幅图,男主人公(居然挺像我)(参看本书P290)在喝啤酒,便有读者指出,画中人拿的是喝葡萄酒的杯子,错啦。

错就错吧,因为我这个当事人,也同样分不清什么样的杯子可以喝什么样的酒。

五年之后,《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经历了N次加印后,出版社决定为这本小书推出插图版,这些插图,终于派上了用场。

2011年11月2日

后记

由于从事的是编辑工作,加之需要卖文谋生,所以这些年零零散散地写了不少文字,但大多经不起时间的盘问,于是也就免了敝帚自珍那一套。可是,从2002年开始写的“记忆碎片”系列,却是我最珍视的写作成果。

第一篇《关于麻将的记忆碎片》本来是工作任务,记得似乎是在成都找家网吧写了个骨架,回京后顺了一遍给单位交差,并贴在西祠胡同的“北纬二十度”论坛,还打印成长长的一卷向朋友炫耀。因为在我心中,的确是很得意的,这篇文章确立了“记忆碎片”这个名字,也确立了一种想起来就写、拎起来就说的文风。

然后,我在西祠胡同也开了一个讨论版,名日“饭局通知”。那是一段意气风发的岁月,不管是新友还是故交,大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抖露自己那一身斑斓羽毛,相互掏着心窝子,寻找着驴味相投的知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又写了毛片、打架、买碟、评书等记忆碎片。

是什么让俺乐此不疲地写下去了呢?

是的,是那种让你的写作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状态。

是的,是你经历过又被那些弟弟妹妹继续咀嚼的青春。

是的,是你可以放心羞辱他也受得了他的羞辱的友情。

是的,是你突然想扑到地上亲吻这片肮脏土地的感动。

写作伊始,我就把它定位成网络写作。在线写作的功利心不是出书或挣稿费,可能更在乎的是倾诉与倾听之间的互动,以及那些很具体的虚荣心的满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把一个帖子抡到版里,然后眼巴巴地看着,一有了新的跟帖,就急忙点开来看,嘿嘿傻乐半天。所幸我是斑竹,这个身份是很占便宜的,只要是还交代得过去的文字,大家一般都会捧场夸上几句。而另外一些普通身份的战士,尽管他们华章锦绣,却没有我这样的待遇。

网络世界的无限复制性,使几个碎片被广为传播。这些反馈折射入俺的耳朵,不是不得意的。

记忆碎片系列对我写作生涯的帮助是巨大的。通过码这些字儿,我原本像猪头一样的脑子慢慢开了些窍,发现写东西嘛,并不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儿,其实只要做到像呼吸一样自然。庶几可矣。

像呼吸一样自然,自己写着就不会那么累。事实上我经常在写完某一段后,会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就像武林高手进行内功修炼,走完了一个大、小周天。像呼吸一样自然,许多朋友看着也不累,这才奠定了我将其汇编成书的信心。

写作《关于电脑的记忆碎片》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人生之中。怀疑自己写的字,存在不存在真实的表达?怀疑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难道就这样不停地生产垃圾?怀疑每一天滑过的日子,是活在自己的生活里,还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是活着,还是活掉?是活着,还是被活着?

我整天心如死灰,不可终日。

人到中年,突然发现自己一脚踩空了,所拥有的一切都禁不起推敲。这种感觉实在是不爽。我甚至不止一次地想到了自杀。

但是,像我这样怯懦的男人,还是有办法调理好自己个儿的。因为,这些问题是人类共有的,凭什么就让俺一个人背着扛着不快活呢?

慢慢地,就让自己平静下来,至少,维持正常的生活还挺富裕。

这时候,里里外外的朋友撺掇把记忆碎片整理出书。翻看一个个旧帖,昔日情事历历在目,我也有了些底气,相信自己生产的并不全是垃圾。

接下来写的读书与泡妞,就开始有意无意向出书靠拢了。此前的几个碎片,我是想挖掘一下我们这一代人那些共同的基因密码,以及歌唱我们的八十年代,但到了《关于读书的记忆碎片》(这是我自我感觉最得意的一篇),便加入了一些个人的东西。既然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轻视的,那么,愈是个人的,就愈是大家的。

读书碎片写完时,我满怀疲惫地走在紫竹院公园的小桥流水旁,统计了一下自己那一个月的工作量,真的是很惊人的,还不包括近四万字的读书碎片。

我这样一个男人,为什么能像个大牲口一样不辞劳苦呢?原来,我一直是将记忆碎片的写作,当作一种休息,当作一种享受,当作一条自我救赎的路途,当作一段过往岁月的结语。

是该做个了断了。

2003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立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9005
开本 32开
页数 374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4
CIP核字 2015087297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3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