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蟋蟀/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聂鑫森著的《蟋蟀/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人物多为腹笥丰盈的学人、艺匠,他们的文人情怀、敢于担当的精神、不同凡俗的言行举止,在时代的变异中散发出诡异的光彩。作者在小说意境、情节递进、人物交织的安排上,巧思细作,别有系人心处;语言则古典而秀润,有张力也有余味。

内容推荐

由聂鑫森著的《蟋蟀/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收入本书的聂鑫森的5部精品中篇小说,发表后或被译成外文,或被选刊所转载,系作者苦心孤诣打造的作品。小说凸现的是久远岁月或当下真实而传奇的故事,氲氤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目录

蟋蟀

青铜岁月

天福堂

为尊者讳

紫与黄

聂鑫森主要著作目录

试读章节

脸非常白皙的女主人坐在雨的边沿上,手腕上套着玉镯子,玉镯子闪出明丽的绿光,她的手指很修长纤细。衣服呢,她喜欢穿红色的,浅红、深红、淡红,连内衣也多是红的。小保姆揉洗这些衣服的时候,会想起乡间暮春的落花,女主人毕竟不再年轻了。不明白的是女主人为什么这样喜欢雨。小保姆却最厌下雨,总让她想起乡下的泥泞路,想起土砖屋子里飘袅的霉气,想起赤着脚丫子脸朝泥水背朝天插着秧,雨水和汗水粘腻腻地贴着肉往下流。

四十年前的黄梅雨季,雨梅还记得很清楚。是午后,她滑出一个暗暗的圆巢,剥离开母亲的身体,迎面感觉到一阵惬意的清凉,分明听到雨点打在青灰瓦脊上的声音,很亮,很圆硕。接着听见厅堂里纷乱而兴奋的脚步声,听见父亲笑呵呵地喊,就叫她雨梅!等到她长成一个大姑娘的时候,她当然早已不在这座院子里了。

父母亲在她七岁时相继亡故,她被送到外县的姨妈家去。那个县城很小,很呆滞,于是她常常想起一座古城,一座古城中的深巷,一座古城深巷中的院子,想起那一阵雨声。只有在黄梅雨季她才高兴,那种湿润的气息使她的肺腑通明透亮,使她感受到一种遥远的儿时的温馨。她喜欢站在雨中的月季花前,嗅那湿湿的凉凉的香气,以致衣服湿透而不自知。姨妈骂她是个小精怪。她说,我好想那座院子。

在县城读完师范学校,到乡下的一所小学教书。她数着一个个黄梅雨季,却无意于许多钦羡的目光。乡下人说她老了,一把年纪了还嫁不出去。但她觉得自己没老,她像儿时一样生活在一座记忆中的院子里,洁净的花径,萋萎的青草,桂花树和枫树装点秋天的风韵;厅堂里古色古香的明式家具,壁上挂着纸色微黄的字画……她愿意潜在很久很久以前那种古老的氛围中,去做一个名门闺秀。她的曾祖父是有过四品顶戴的,祖父是著名的律师,父亲是中学校长。现实中的一切她都格格不入,她在唐诗宋词元曲里寻找她的世界。

雨梅忽然抬起头,把视线抛过高高的围墙去。墙那边也有一个院子,住着一个叫戈长生的八十岁的老人,和一个耳朵聋得很厉害的老侄子。她至今还没见过他们,是听她的先生季城说的。一个老老废物和一个老废物,亏得他祖上做过两省总督!

她的视线之所以抛过高高的围墙,是因为又听见了那苍老的唱腔声,自疏疏密密的雨线间蜿蜒而来,是《四郎探母》中的“西皮慢板”:“杨延辉坐宫院白思自叹,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她不相信这样美的声音,出自一个八十岁老人的喉管,而这样美的声音分明表述的是一种对人生的困惑、无奈和怨艾,文字已成为多余,音调竟成为了实质。那么拉京胡的定是他的那个聋侄子了,分明京胡声与唱腔声相贴相粘,水乳交融,这聋子琴师简直与贝多芬有异曲同工之妙。戈长生出生在这样的名宦世家,居然没有去弄仕途经济,却在梨园中打发了一生,退休后仍爱着皮黄,可见他不是一个俗人。季城对他的鄙夷,无非出于自己有一份可观的产业。她的视线抛过了高高的围墙,轻轻地落在花木繁茂的院中(这样的人家不可能不种花草),再飘进阔大的厅堂,抚触着老人口中吞吐的气流和那大开大合的弓子。

她认定这是一个很古典的黄梅雨季,以致身在秋天,还没有回过神来。

小保姆走过来。先生刚才来电话,说他玩蟋蟀去了,吃饭不要等他。

她仿佛没有听见。

过了好一阵,她记起“电话”这个字眼,觉得很奇怪,她家有这东西吗?转过脸,望着古香古色的厅堂,紫檀木的太师椅,雕花的小茶几,庄重的八仙桌,摆在四角的树桩盆景,墙上挂着的郑板桥的竹子、吴昌硕的紫藤、康有为的隶书。那个时代没有电话。再一想,有,在楼上西边的一间小厅里,那里有一部电话,还有一台电视机。她很少看电视也很少打电话,她希望存在于一个古典的季节里。常在那里的是季城和小保姆。

P2-P4

序言

尚书房请我主编这套大型文库,在一切都已商业化的今天,真正的文学不再具有20世纪80年代的神话般的魅力,所有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文化团队与个体,已经像日光灯下的脱衣舞者表演到了最后,无须让好看的羽衣霓裳做任何的掩饰,因为再好看的东西也莫过于货币的图案。所谓的文学书籍虽然也仍在零星地出版着,却多半只是在文学的旗帜下,以新奇重大的事件冠以惊心动魄的书名,摆在书店的入口处引诱对文学一知半解的人。尚书房的出现让我惊讶,我怀疑这是一群疯子,要不就是吃错药由聪明人变成了傻瓜,不曾看透今日的文化国情,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却来费力不讨好地搭盖这座声称走向世界的文库。

但是尚书房执意要这么做,这叫我也没有办法,在答应这事之前我必须看清他们的全部面目,绝无功利之心的传说我不会相信。最终我算是明白了他们与上述出版人在某些方面确有不同,私欲固然是有的,譬如发誓要成为不入俗流的出版家。把同行们往往排列第二的追求打破秩序放在首位,尝试着出版一套既是典藏也是桥梁的书,为此已准备好了经受些许财经的风险。我告诉他们,风险不止于此,出版者还得准备接受来自作者的误会,这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未曾预料的问题。由于主办方的不同,相同的一件事如果让政府和作协来做,不知道会容易多少倍。

事实上接受这项工作对我而言,简单得就好比将多年前已备好的课复诵一遍,依照尚书房的原始设计,一是把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被翻译到国外的,重要和发生影响的长篇以下的小说,以母语的形式再次集中出版,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收藏;二是精选这些作家尚未出境的新作,出版之后推荐给国外的翻译家和出版家。人选作家的年龄不限,年代不限,在国内文学圈中的排名不限,作品的风格和流派不限,陆续而分期分批地进人文库,每位作者的每本单集容量为二至三个中篇,或十个左右短篇。就我过去的阅读积累,我可以闭上眼睛念出一大片在国内外已被认知的作品和它们的作者的名字,以及这些作者还未被翻译的21世纪的新作。

有了这个文库,除去为国内的文学读者提供怀旧、收藏和跟踪阅读的机会,也的确还能为世界文学的交流起到一定的媒介作用,尤其国外的翻译出版者,可以省去很多在汪洋大海中盲目打捞的精力和时间。为此我向这个大型文库的编委会提议,在编辑出版家外增加国内的著名作家、著名翻译家,以及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希望大家共同关心和参与文库的遴选工作,荟萃各方专家的智慧,尽可能少地遗漏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这方法自然比所谓的慧眼独具要科学和公正得多。

当然遗漏总会有的,但那或许是因为其他障碍所致,譬如出版社的版权专有,作家的版税标准,等等。为了实现文库的预期目的,那些障碍在全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尚书房会力所能及地逐步解决,在此我对他们的倾情付出表示敬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蟋蟀/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鑫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213560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6129433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