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色流淌一片(精装纪念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白色流淌一片(精装纪念版)(精)》是青年作家蒋峰代表作品,精装版荣耀上市,全本珍藏。

《人民文学》历时三年重磅连载,极为罕见!

看过的都说好,没看的都在找。

本书获奖无数,载誉而来。

以主人公许佳明为视角,从希望、告别、成长、信仰、占有欲与梦想六个主题延生出六个人生阶段的故事。他带你看清生活的真相,教你用力去爱这并不完美的世界。●作者的叙事灵动洗练而克制隐忍,浸满苦涩又飞扬希望,犹如一面被海上岁月磨旧的风帆,无声地散发着朴素而又心动的美感。

内容推荐

《白色流淌一片(精装纪念版)(精)》是青年作家蒋峰代表作品,精装版荣耀上市,全本珍藏。

小说以主人公许佳明为视角,从希望、告别、成长、信仰、占有欲与梦想六个主题延生出六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他活得足够老了,癌症晚期,死后的保险金比他的命还重要;

他,生下时就哑了,一生从未讲过一句话,却把继子当作这世界最后的善意;

她美丽过、值钱过,在年老色衰时嫁给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她终于不必再听话;

她自杀了,带着肚里的孩子一起,他们的年龄加在一起还不够理解周围的恶意;

她可以放弃的东西很多,比如钱、未来、善良、自由,甚至尊严,除了一个人;

她本应过上幸福得俗套的生活,却因他的命案不停地逃亡……

在剧烈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小说人物跨越了漫长的三十年。许佳明带我们看清生活的真相,教我们用力爱这让人疼痛的世界。

作者的叙事灵动洗练而克制隐忍,浸满苦涩又飞扬希望,犹如一面被海上岁月磨旧的风帆,无声地散发着朴素而又心动的美感。

目录

第一章 《遗腹子》(希望)

第二章 《花园酒店》(告别)

第三章 《六十号信箱》(成长)

第四章 《手语者》(信仰)

第五章 《我私人的林宝儿》(占有欲)

第六章 《和许佳明的六次星巴克》(梦想)

试读章节

出事那天说好了去领证的。许玲玲在斯大林大街没等到小吴,快到中午她看见天边有好几片乌云在追着一片白云跑,她赶紧上了19路车。从车站走回家还是淋了点雨,头发湿了让她不高兴,上到一楼半她看见家里的门是开着的,小吴不知道约在斯大林大街吗?

她侧头溜一眼,不是小吴,她爸和两个朋友在外屋说话。他们只抽烟,不喝茶,弄得哪哪儿都是烟。她关上外屋门,爸爸有客人,按规矩该去厨房烧水泡茶。她把水接满,打开煤气。她想一会儿要不要跟他说说小吴呢,让她等了一上午。可是她下月初六就要和小吴结婚了,这是他们小两口的事。爸爸一定会这么说,他会说,我老了,管不动了。

我们没办法,我们也无能为力。她爸的声音从外屋传过来。那两个男的都没说话,他们应该不是她爸的朋友,不然年纪也太小了点。有一个挺眼熟,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不过她在汽车厂住了二十多年,见谁都似曾相识。水烧好了,盖子被水汽顶起来。她拎着水壶走到门口。她爸还在说话呢,他们还没领证,我们没责任。

许玲玲推开门,两个年轻人马上站起来望着她,眼熟的那个又弯腰把手头的烟掐了,手蹭着裤子看她。玲玲右手拿着托盘,几个茶杯在上面乱撞。那个人把手扬起来,却说不出话。玲玲想起在哪儿见过他了,他们都是小吴单位的同志。她躲过他们的目光,低下头看左手,白汽从壶嘴儿一阵阵地冒。她咽了口唾沫,含着泪迎着他们的眼神。她早该猜到的,早在那片最干净的云被那么脏那么多乌云围追堵截的时候,她就应该预感到,小吴出事了。

2

第一个电话是上午九点一刻。有个女人打过来,说是派出所的,问她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城市。莫名其妙,林宝儿枕着手机想,你算干吗的呀,来抓我啊?可是她太困了,她怕说太多话就睡不着了。她说北京,接着翻身面墙继续睡,手机还在脑袋下面震个没完。

后面那个电话肯定没到中午,这回是个男的,说话还有点结巴,说是什么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她也没听清是哪家公司,非要她去一趟。林宝儿闭着眼睛说没空。那边不停地坚持,还说了不少废话,全是结巴的,差点儿让她再次入睡。她打断这个人,问他是不是佳明派过来的。他结巴了半天,说:“是。”

“那干吗去公司?你请我吃午饭吧。”她将手机放床头,双手去揉耳垂,耳洞有点痒。昨晚她喝太多酒,没摘耳环就睡了。她双臂支起头部,隔好几米对着手机说:“朝阳大悦城五楼,‘一茶一坐’。”她没开扬声器,听不着算了,她正好一个人去吃。

她一点多到的,还不慌不忙地把前四层逛一遍。那个人就坐在餐厅的禁烟区候着。他那打扮,怎么说呢?太正式了,写字楼下班的全是这套衬衫西服,并且不算贵,一千多块钱的品质。林宝儿盯了会儿他袖口的扣子,ZARA品牌的,碰上打折几百就够。推销员的穿法,她想。她认为找房子的、卖保险的、拉广告的,都是推销员,这城市有一半人是推销员。

餐桌不大,六十厘米见方,林宝儿坐到他对面。他双手奉上名片。她注意到他手腕上没有表,接过来看名片背面,英文那面,以她的英语水平刚好能连猜带认地把名片看懂。他没英文名字,是拼音,三个字——Xiu Zhibo,起码她知道他姓修,总不会是“朽”吧?下面是公司,以前能看出来,但这回的单词她不认识几个,连Ltd都没找着。右边那标识很熟,老见着。她翻到汉字的一面,对修智博笑了。中国平安,他还真是卖保险的。

“你也是佳明的朋友?”

“不算是,你点份什么吧?”见面听他讲话不结巴,比电话里顺多了。他半起身递菜单,身下一杯水被他碰倒,洒出一大半。她没接菜单,也不想帮忙,双臂环抱看他出丑。修智博举着菜单愣了两秒,才识趣地坐回去。

林宝儿离开椅背,向他倾着身子说:“你点什么,我double就好了。”

但似乎这也让他难堪了,他也许已经等了她一小时,桌上只有一杯清水。他没打算在这儿吃,只想安排林宝儿一餐。林宝儿扭头冲着墙壁忍不住想笑,她看着铺满一面墙的餐厅文化史说:“佳明没给你一笔可以随便点单的开销吗?”

“什么?”他翻菜单,低头应着。他招手叫来服务员,交代她点好的每一份,然后托了下无框眼镜,问林宝儿:“什么开销?”

“他这次聪明了呀。”林宝儿笑着说,“你之前他已经派过来三个人了,佳明给了他们足够的钱,让他们陪好我。你知道他们拿他的钱做什么?用这钱泡我,跟我约会。我就顺着他们来。所以他这次就没有给你汇钱,是吧?”

他双目无神,没听明白,至少是没明白的样子。

林宝儿对他眨眼睛:“说说吧,你负责什么任务?”

“任务?”P3-5

序言

二○一二年春天我在南京,有天下午去一家书店避雨。很小一张门面,要弯着腰下几级台阶才能进去,里面几乎没有灯,所有的书都零散地堆在地上,我要跟跳房子一样找地儿下脚。书架上反而没几本书,仿佛从书架到书垛是条单行道,读者把书从架上拽下来,翻几页扔在书垛上,老板就懒得把它们再一一塞回去了。我以为挑不出什么,可在雨停之前还是找到两本书准备结账,一本是梁实秋的集子,他是我在写作文的年纪就喜欢的作家;另一本是我朋友的旧作,以前见到他都是假装看过这本书,读一读让自己别那么心虚。诡异的事情在结账时发生了,我拿到门口问老板多少钱。他一脸茫然,皱眉看着我。我知道这种小书店价钱不定,有些是全价,大部分会打折,具体的折扣要看出版的年份和版次,甚至要考虑那年代的物价,这是个复杂的换算。他把两本书放到公平秤上,告诉我一斤二两,算我七块。我没明白,问他怎么算的。好像我在怀疑他的业界良心,他让我再看秤,指着上面的数字大声说:“六块一斤,十元两斤。”

这是让每个写作者都会心碎的一句话。我去过很多城市、很多书店,我从没想过会在这里问出菜市场一样的口令——这书怎么卖的,多少钱一斤?而事实上,菜市场也很难找着比十元两斤更便宜的东西。猪肉十五元一斤,牛羊肉三十元一斤,香蕉苹果也不止这个价。真的,每个字要写多重才能生存?

我十四岁立志当作家,十八岁开始写作,小时候以为作家可以有很多种活法,像歌德那样高光,像卡夫卡那样阴暗,像拜伦那样多情,像福楼拜那样孤独,像格林那样居无定所,像厄普代克那样足不出户。他们都写过好书,都曾激励我前行,可我从来不敢想象,有一天这些大师的作品就像牛羊肉那样滴着血,放在秤上论斤卖。

对文学而言,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视听艺术更快捷、更准确地替代了文字阅读;人均每年读书不到五本,其中还算上中小学生的二十本教材;图书出版每年以百分之五十的速度向下递减;近十年的研讨会都在讨论文学是否已死,或是还有多久会死;那些剩下的作家,仿佛邪教成员一般稀少而古怪。这种种的一切让我在三十岁的时候开始质疑:最初的梦想是不是一个死胡同?十五年前王小波就自问《我为什么要写作》,他说他要做那个反熵的人,他认为他有文学才能,他要做这件事。他提醒过我们做这件事有多苦,只是他没说有那么苦,而且十五年后会更苦。

我于二oo四年出版第一本书,到现在正好十年,陆续出版几本长篇。或好或坏,但我一直在努力。有过一些吹捧之辞,说我如何坚持,如何有实力、有潜力,早晚成大器。这些恳请不要再讲,听起来说起来都像是酒醉之后的失败之音。说多了没意思,我肯定往前走。也有人劝我做些富贵事,反问我,继续写作有意义吗?难道写得过博尔赫斯吗?说这话的是前辈,我担心是好意,所以没翻脸离席。我想回答他,首先,我也不知道我下一部作品能不能写得过博尔赫斯,他站得再高也没挡着我的路;再说,就算写不过,就算一万个写作者才能顶出一个博尔赫斯,我起码可以为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白骨贡献一个单位,不要那么怀疑地看着我,我没粉饰自己,总要有人做白骨。

这十年所有审判文学的研讨会我都没参加,我不相信文学会死,我不相信我的梦想是一个死胡同。没有理由,我必须信,因为只有相信这些,我才有力气干好这件事。也许这些可以解释,我为什么还要写作。这是文学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需要我们的时代,要是文学哪天真的守不住了,那我就做一个文学守陵人,告诉来往的后人,文学曾经葬在这里。

二○一四年五月

后记

二○一○年十月,《为他准备的谋杀》就要截稿的时候,我在西安的城中村闲逛,去考虑《谋杀》结局应该如何处理,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下本书就去写《白色流淌一片》,关于许佳明的一生。只是我没想到这本书要写这么久,差不多每一章都写了两遍以上,除去《遗腹子》《我私人的林宝儿》,剩下的几篇还不止两遍。第六章《和许佳明的六次星巴克》,一稿敲完最后一个字,已经到了二。一四年的正月初七。前后三年多,四十个月,平均每篇差不多要写半年。虽然这期间我也做了一些琐碎的工作,但熟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人是陷在《白色流淌一片》里面的,我没有力气而且也不敢将自己拔出来。

斯蒂芬金说过这样的话,一本小说不要写太久,趁你对它还有热情抓紧写完。我所谓的不敢将自己拔出来,就是担心我对《白色流淌一片》的热情会消退。小说前面好写,有意无意地挖了几个坑,越往后写越艰难,既要把坑填上,又要让它成为独立的作品。到最后一章,《和许佳明的六次星巴克》,我已经不知道还能再讲点什么,前面全是坑,我总要将它们填上;第一章《遗腹子》留了个尾巴,林宝儿不想告诉修智博自己的过往,因为她不想错过眼前这个好男人。当时有人问我,林宝儿到底怎么了,我说不知道。对方不满意我的答案,但我是真的不知道,即使写完《手语者》一稿的时候,我都不清楚林宝儿是怎么回事。直到十个月后,我写《手语者》第三稿,我才真正看清楚,林宝儿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白色流淌一片》六个章节,基本都是在《人民文学》发表的,感谢编辑马小淘对我的信任。大概到二○一一年十一月,第三章《六十号信箱》定稿后,我陆续收获前两章《遗腹子》及《花园酒店》的一些奖项,这种感觉很有趣,我一般不在写作中连载,更没有过正写着后几章,却收到前几章授奖邀请,那是一种奇怪的压力,超过自律自阉,得意退去就会想,前两章已经是他们眼中的年度最佳,这章怎么办,写掉了得多丢人。有那么一阵儿,我跟失语似的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还好后面的没令人失望,还好现在的《白色流淌一片》胜过几年前我脑海中的《白色流淌一片》。我不清楚别人,只是我自己,最近十几年,总有那么几个故事在脑子里反复回荡,身为作家,我能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把合适的那一个挑出来,一行一行地敲在电脑上,努力希望这比我一直构思的还要好,努力希望你会喜欢。

二○一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色流淌一片(精装纪念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6974
开本 32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2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2016052610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7
15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