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子的游戏/紫禁城悦读
内容
编辑推荐

玩具,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大品种。中国历代玩具的类型多不胜数,或充满浓厚的地方生活色彩,或带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它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传递着传统文化的内涵。

程子衿编著的《天子的游戏》是“紫禁城悦读”系列之一,主要涵盖宫廷娱乐和皇帝的玩具两个方面。

内容推荐

“故宫悦读”是故宫出版社根据《紫禁城》杂志相关内容汇编而成的一套丛书,旨在以图文并茂的轻阅读形式,介绍宫廷历史、文物、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等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程子衿编著的《天子的游戏》是“故宫悦读”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内容主要涵盖宫廷娱乐和皇帝的玩具两个方面,紧密结合宫廷文物,并从中解读出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理想、艺术品位,以及中国传统文史典故、风物民俗等。

目录

皇上怎么玩——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

“超级玩家”唐太宗

太平天子好游戏————从朱瞻基行乐图谈起

高山流水是知音——雍正皇帝与吉琴

皇帝的玩具

小皇帝的玩具

鸟音笼、写字人、魔术人——清官的机械玩具

皇帝的小玩意——清宫中的“百什件”

试读章节

皇帝拥有帝国最高权力,可以在娱乐上穷奢极欲,然而在以儒家为官方意识形态的背景下,皇帝的游乐权力受到相应的制约,有时受到严重的束缚,无复生人之乐。观察中国宫廷的娱乐,可以窥透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与实质。

在历代宫廷中,音乐舞蹈都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西汉宫中,协律都尉李延年的妹妹“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美长相和舞蹈,使汉武帝为之倾心相悦。唐代长安宫中,杨玉环以一支《霓裳羽衣舞》,让唐玄宗痴迷不已。正像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述的:“轻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从汉武帝到陈后主,从唐明皇到宋徽宗,都对音乐舞蹈听不厌,观不倦。

戏剧的早期形式是俳优戏,五代时在宫中开始流行。后唐庄宗李存勖最喜爱俳优戏,常以票友身份粉墨登场,与优伶同嬉。宋代,杂剧和南戏兴起,杂剧则成为宋代宫廷教坊音乐十三部中的唯一“正色”(耐得翁《都城纪胜》)。徽宗在亲王大臣入宫为其祝寿时,令人搬演杂剧以招待众臣(吴自牧《梦粱录》)。清代京剧兴起后,宫中娱乐须臾不可离。

杂技魔术主要出现在汉唐宫廷。唐睿宗对来自西域婆罗门国的杂技表演颇为着迷。自居易在《立部伎》一诗中,描写了唐代宫廷的杂技娱乐盛况:“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嫋巨索,掉长竿……”

至于诗文书画娱乐,主要是像魏武帝、唐太宗、宋徽宗、明宣宗这样有才情技艺的爱好者的休闲活动。对于长期闷处宫中的大多数帝王后妃来讲,体育娱乐无疑是他们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绝佳手段。

角抵戏(后称相朴)是宫中较早出现的娱乐形式。周天子每于孟冬之月都要观阅将帅角力。秦武王和秦二世都在宫中欣赏过角抵表演。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对角抵戏最为偏爱。元封三年(前108年)春天,他在长安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角抵比赛。结果三百里内无论官民男女,皆来观看,万人空巷。魏武帝曹操下令将角抵相扑列入百戏之中,作为王宫必备的娱乐活动。吴国末帝孙皓尤爱看女子角抵,令宫女头戴“金步摇”。裸体相扑。后赵皇帝石勒、北魏皇帝拓跋硅等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者更是喜爱角抵之戏。

投壶是流行于春秋至南北朝时期宫廷中的一种娱乐形式。春秋时期,晋侯因为齐侯来访,令大臣中行穆子与齐侯相互投壶以助酒兴。汉武帝对于精研投壶技术的郭舍人厚则赐金帛等物(葛洪《西京杂记》)。魏文帝曹丕与王弼、邯郸淳等著名文士投壶取乐。南齐武帝萧赜曾特召高手柳}军入宫投壶。

球戏(蹴鞠、马球、踏球、捶丸)运动是宫廷娱乐的重要形式。蹴鞠(踢足球),从西汉至明朝,都是宫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汉武帝、成帝都极好此,武帝游观三辅离宫时曾蹴鞠为乐。魏武帝曹操常将蹴鞠手孔桂带在身边,随时观其踢球(《太平御览》)。唐宋宫中。蹴鞠之风依然不减。宋太祖赵匡胤、徽宗赵佶都迷上了蹴鞠。徽宗因高俅善鞠而将他要到身边,扶其青云直上。《朱瞻基行乐图》长卷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观赏侍臣踢足球的场面。马球主要流行于唐代宫中,长安宫城内的球场亭、西苑的梨园、大明宫的东内苑、龙首池(填池而成的球场)、麟德殿、清思殿、中和殿以及飞龙院、雍和殿等处都筑有球场。太宗曾派人到西蕃学习打马球的技术。高宗因头晕病不善此道,但其太子李贤却极爱马球运动。中宗李显酷爱马球导致“风俗相尚”(《资洽通鉴》卷二。九)。玄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和僖宗都热爱马球娱乐。尤其是唐宣宗李忱,每月都要与王侯们在宫中打马球,且球技颇高。宋代时,马球仍在宫中盛行。太宗、神宗颇爱打马球,但到了宋徽宗时.风气萎靡,竞将马改为驴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此外。唐代宫中还盛行踏球,这是西域传人带有杂技特色的艺术体操,让宫女站在球上,旋转如风而足不离球。《乐府杂录》称:“舞有骨度舞、胡旋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球子上,其妙如此。”捶丸则是盛行于宋、金宫中类似高尔夫球的游戏。

棋戏(围棋、象棋、弹棋)是活动大脑的运动,在历代宫中都很流行。汉高祖刘邦曾与戚夫人在雕房北门的竹阴下围棋共娱。晋武帝司马炎技痒难耐,经常缠着中书令张华与之对弈,甚至连前线军情急报都顾不上拆阅。宋武帝刘裕、文帝刘义隆、明帝刘或、齐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梁武帝萧衍等都好此道,他们经常将围棋高手召进宫来对弈,还将围棋高手评定品级,分为九品,或将围棋棋局制成棋谱。唐高祖、武则天、玄宗、僖宗等都喜下围棋。玄宗曾与围棋名将王积薪对棋,称棋盘为“方亭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仓皇逃往四川,顾不上文武大臣,却不忘带走棋待诏(围棋手)。南唐君主李瑕、李煜也下得一手好棋。宋太宗听说潘慎修善弈,便将其召进宫来共弈,觉得找到知音(《宋史·潘慎修传》)。宋徽宗痴爱围棋,吟有“忘忧清乐在枰棋”诗句。明太祖曾召围棋名将相子先和楼得达入宫对弈,赏胜者冠带,燕王朱棣受父命与相子先对弈,竟赢了两局。清代康、雍、乾诸帝尚好围棋。象棋是对军事战争的模仿,起源很早,但直到唐宫廷才开始流行。据传北周武帝宇文邕爱下象棋,曾制《象经》为百僚讲解象棋之法。到唐太宗时,召太子洗马蔡元恭和吕才二人破解《象经》,唐朝宫廷终于多了此项娱乐。武则天就酷爱下象棋,曾自创“大胜棋谱”(潘自牧《记纂渊海》)。玄宗与杨贵妃也常对弈象棋。到了明代,明仁宗朱高炽在做太子时即爱下象棋,一次与人对弈连赢数局,高兴之余还令状元曾棨赋诗:“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棋枰。”(《坚瓠集》四集)清代乾隆时期象棋仍在宫廷盛极一时,帝后臣公都精通此道,但清朝后期却不再流行。P10-19

序言

对中国皇帝来说,娱乐是一种无可遏制的追求和活动,是其本能冲动和欲望所致。巍峨宫墙造成的中国宫廷的封闭性。和礼仪制度所形成的约束性,使得宫内的皇帝及其家庭成员和内臣有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了抗拒这种压迫感,便在宫中极尽娱乐和奢华,常使庄严肃穆之宫,一变而成欢乐之场。

玩具,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大品种。中国历代玩具的类型多不胜数,或充满浓厚的地方生活色彩,或带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它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传递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理想、艺术品位,以及中国传统文史典故、戏曲、传说和地方山川风物、传统风俗,都从玩具中体现出来。传统玩具的另一大重要作用,还在于它把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启迪智慧的功能贯穿于“寓教于玩”“寓教于乐”之中,使中华文化以娱乐方式,渗透和传播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通过玩玩具增长知识、感知世界。可以说,玩具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是人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工具,影响和推动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社会进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子的游戏/紫禁城悦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程子衿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8905
开本 3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2016180291
中图分类号 K248.0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71
12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