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杜佑的从政生涯
内容
编辑推荐

李之勤著的《杜佑的从政生涯》讲述了近四十岁至六十余岁的三十余年,杜佑三次入京供职,三次被外放为地方官州刺史或节度使。三次外放中,供职三年以上的三任:抚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和淮南节度使,均因当地官民的拥戴,被申请并经朝廷批准为立去思碑、遗爱碑,应当说是当时少有的清官、循吏了。

内容推荐

《杜佑的从政生涯》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之勤先生集数十年之功写作的一部书稿。李之勤著的《杜佑的从政生涯》以时间为序,以大量翔实史料述评杜佑的从政生涯。旨在帮助学界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杜佑的生平和事功。后附《杜佑历史资料选辑》和《杜佑文录》,以免读者翻检之劳。

目录

第一章 家世

 一、京兆著姓

 二、诸祖与父杜希望事功

第二章 以荫入仕,历任郡县佐贰、节镇幕僚

 一、始仕之年与为济南郡参军、剡县丞

 二、因被赏识而追随父执韦元甫十余年

第三章 三度入朝与三度外放为地方长官

 一、第一阶段:入为尚书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出任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二、第二阶段:入为金部郎中充江淮水陆转运使,转度支郎中兼和籴使,超升户部侍郎判度支;外放为饶州刺史,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

 三、第三阶段:入为尚书左丞,出任陕府长史陕虢观察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第四章 第四次入朝,历相三帝,致仕旋卒

 一、德宗朝,事迹不彰

 二、顺宗朝,参与“永贞革新”

 三、宪宗朝,翼赞“元和中兴”

第五章 事功评议的评议

 一、关于和“永贞革新”的关系问题

 二、关于致仕问题

 三、关于抑商问题

附录一 杜佑史传资料选录

附录二 杜佑文录

试读章节

属吐蕃攻勃律,勃律乞归。右相李林甫方领陇右节度,故拜希望鄯州都督知留后,驰传度陇,破乌莽众,斩千余级,进拔新城,振旅而还。擢鸿胪卿。于是置镇西军,希望引师部分塞下。吐蕃惧,遣使求和。希望报日:受和非臣下所专。虏悉众争坛泉,希望大小战数十,虏其大酋。至莫门,焚积聚,卒城而还。授二子官。”

“时军屡兴,府库虚寡。希望居边数岁,刍粟金帛丰余。宦者牛仙童行边,或劝希望结其欢。答日:以货藩身吾不忍。仙童还奏希望不职,下迁恒州刺史,徙西河。而仙童受诸将金事泄抵死,畀金者皆得罪。”

“希望爱重文学,门下所引如崔灏等,皆名重当时”

然所记杜希望的事迹,所任官职及其年代,仍多不够确切。郑鹤声《杜佑年谱》曾为之考证,而缺漏尚多,亦间有错误。岑仲勉《杜佑年谱补正》和拙稿《杜佑年谱新编》相继为之订补。大致杜希望之任安陵县令当在唐玄宗开元七年(719)或五年(717)以前。因为曾任河北道支度营田使的宋庆礼于开元五年改任营州都督,卒于开元七年。唐时营州柳城郡的治所为柳城县,即今辽宁省朝阳市。而安陵则为河北道德州平原郡属县,治所在今河北省吴桥县北。任和亲判官当在开元十年(722),因为《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明言此年“十二月庚子,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为交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人信安郡王祎幕为灵州别驾、关内道支度判官当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年(727—732)后,因为信安郡王祎为朔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驻灵州始于开元十五年,二十二年始兼关内道度支营田使、采访处置使。任代州都督也可能与信安郡王祎有关,因为信安郡王曾于开元二十一年(733)以朔方节度使兼任河东道行军大总管。而代州雁门郡即属河东道管辖。任鄯州都督知陇右节度留后事当在开元二十六年(。738)正月宰相李林甫遥领陇右副大使时。二月李林甫遥领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当即升任陇右节度副使。不久又以军功而加通议大夫、鸿胪卿兼御史中丞等衔,全衔成为“通议大夫、守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摄御史中丞、使持节都督鄯州诸军事兼鄯州刺史、陇右节度副使、仍知经略支度营田等留后事、赐紫金鱼袋”了。至其为宦者牛仙童所诬而被下迁恒州刺史,当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六月牛仙童因受幽州节度使张守畦等贿被杀以前㈣,而转西河太守,则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二月以后的事了。因为这时唐玄宗才下令改州为郡,其长官也相应地由刺史改称太守。

此外,关于杜希望的事功和行谊,还可以补充下列三点:

一、在鄯州的一年多是杜希望一生仕宦经历中最重要的阶段,事功显赫。不仅连败吐蕃大军、攻取边防要地,而且分设军镇,对巩固唐朝西北边防做了重要贡献。杜佑《通典》卷一百七十二《州郡·序目》论述唐朝“于边境置节度使、经略使式遏四夷”时介绍说:

“陇右节度使(理西平郡,管兵七万五千人,马六万匹,衣赐二百五十万疋段)以备西戎。统临洮军、河源军、白水军、安人军、振武军、威戎军。(P6-7)

序言

由于曾经写过几篇关于杜佑及其史学名著《通典》的文章,又曾编辑过一本《杜佑研究参考资料》(油印本),编写过一本《杜佑年谱新编》(未出版),九十年代初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总编辑卞孝萱先生邀写《杜佑评传》。当时计划该书分为两编:上编论述杜佑生平,下编论述杜佑《通典》及其思想。数年之后,因自己年老多病,老伴脑出血后遗半身不遂、卧床不起被迫爽约。思想部分的写作半途中止,但已成的上编《杜佑的从政生涯》,自觉仍有可取之处。

从某种程度上说,杜佑的政治活动及其事功,由于其辉煌的史学成就被掩而不彰。但更为严重的影响是其由于北宋变法、党争而遭遇的诬蔑和丑化。查杜佑从政近六十年,初入仕时的近二十年,历任县、州、节镇的佐吏和幕僚,即以善于断狱和笃学而显名,被称誉为“盈庭斗辩,积岁疑留者,片言以听断;含冤自诬,具狱论杀者,覆视而全活”。同时又为实现“兴邦”、“济世”的宏愿,潜心钻研五经群史以及历代名臣贤士的“诞章鸿议”,撰写创古代史籍“政书”一体,当时学者誉为可以“警群迷”,至今仍被尊为古代典制史之祖的名著《通典》。近四十岁至六十余岁的三十余年,杜佑三次入京供职,三次被外放为地方官州刺史或节度使。三次外放中,供职三年以上的三任:抚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和淮南节度使,均因当地官民的拥戴,被申请并经朝廷批准为立去思碑、遗爱碑,应当说是当时少有的清官、循吏了。三次入京中的第二次,适当唐德宗建中新政,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等政经改革。杜佑先后担任负责全国经济重任的金部郎中、度支郎中、户部侍郎(时无户部尚书),兼充和籴使、度支使、诸道盐铁转运等使,“权轻重以平物力,受比要以权财征。厚生而不匮,量入而有节”。使全国税户、税钱和税粮倍增或增加两倍,“物便而济”,可谓能臣、干将。及至河北、河南藩镇叛乱,朝廷出兵征讨,军费不充,杜佑因建议“省官”、“节用”而不欲增税累民被罢免。继任的户部侍郎赵赞等强征“借商钱”、“僦柜纳质钱”。“大索长安”,“辄加榜掠”,造成商贾“有缢死者”,“百姓为之罢市”的恶果。但《资治通鉴》等书却把这些罪行转嫁到已被罢职的杜佑头上,何其不公!杜佑六十九岁时第四次入京,为相十年。这时适当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交接之际,时局动荡。杜佑两摄冢宰,护理朝政,兼总经费,力稳中央政局,支持永贞革新,翼赞元和中兴,镇压藩镇叛乱,不愧为当时重臣、贤相。却被《新唐书》和《宋鉴》等讥为“碈中玉表”、“大节有亏”。诬其甘“与小人共事而为其用”,是“可耻”、“可贱”!甚至连杜佑是否按照当时礼制及时致仕,也就是告老求退,也成为千余年来被谈论、讥讽的话题,指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诗就是专为杜佑而作。但历史文献却明白告诉人们,早在贞元二十年满七十岁时,杜佑就已经循例申请致仕,只是辞表三上,德宗未允。其后两年间,两个皇帝病逝,两个皇帝继立,政局数变,人心不稳。身系大局安危的宰相杜佑此时未提致仕之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到宪宗元和二年、三年,杜佑就连续申请致仕了。两次申请,均以宪宗特令杜佑“每一月之内,常三两度入朝,便至中书,商量国事。亦冀延于内殿,沃朕虚心”,达成妥协。元和七年因病再请,表至四上,始得如愿。数年之间,杜佑至少已经四度请退,辞表十余上。哪有“年七十无意请老”、“年过七十未请老”之事!

考虑到这半部书稿关于杜佑政治活动的论述,可能有助于化解某些人为偏见,彰显历史真实,有助于全面认识、正确评价古代史学名家杜佑的生平和事功,所以希望将来能有公之于众的机会。至于后附《杜佑史传资料选录》和《杜佑文录》,则是为了便于读者查找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杜佑的从政生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之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809573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2014277569
中图分类号 K825.81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02
14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