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宝北平奇遇记(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三宝的爹爹,是中国的一个庄稼人。他家所在的灰色小村子,位于一个焦黄色大平原的中间。离他家小院和灰瓦房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拱桥。桥的年头已经很久,两端桥柱的上面,都雕刻着凶猛的狮子。

一条运河从桥下流过,河上游着一群清早出村的鸭子和鹅。放鸭人老李睡眼惺忪地在岸上嘹望着,不让任何一只鸭或鹅跑丢了。他挥动着长竿子,有时把一只黄毛小鸭从沿岸芦苇里赶出来,有时把一只走丢的公鹅从河边白菜地里撵回来。但大部分时间,他仰面朝天躺在岸上,兴致盎然地哼着小调,把竿子伸到绿色的水面上,拨出一道道涟漪。

“扑啦!哗啦啦!哗啦啦!”

蓝天上飘下一只大风筝,飞向波光粼粼的绿色河面,正落在鸭子和鹅的当中。

“呱呱,呱呱,”大白鹅和鸭子叫起来。

“呱呱,呱呱,”黄毛小鸭和小鹅仔叫起来,争先恐后游向岸边。

白菜地里跑来三个小男孩,是三宝和他的两个朋友,王二和小老鼠。他们手里拎着断了的风筝线。

“哎呀,哎呀,”三宝叫道,“正好落在河中间。”

“啊,啊……”小老鼠泪汪汪地说,“都快湿透了,可咱们在河边够不着呀。”

“快点,”王二喊道,“咱们不赶紧捞出来,鸭子和鹅要把风筝啄坏了。”

鸭子和鹅又游动起来。它们小心地靠到近前,打量着这个身上有黑纹的橘红色怪物。一只大公鹅用它笨重的硬壳尖嘴,开始危险地啄着风筝的竹子骨架。

“我知道了,”三宝说,“咱们去借老李的竿子,上桥去捞。”

老李和善地把长竿子递给三宝后,三个孩子就连忙朝桥上跑去。三宝攀着桥栏,朝河面斜探出身子,而王二和小老鼠在他身后,紧紧地抓着他的蓝夹袄。他用力伸出不够长的右胳膊,想让竿子到骨架下面把风筝勾起来。

“啊呀,啊呀!”三宝喊道,“我勾着了,我勾着了!”

他爬在桥栏边,捞上了湿漉漉的风筝。它之前极像一头威风凛凛的老虎。村上其他的小男孩,有蝴蝶风筝,蜈蚣风筝,以及各种别的动物风筝,可谁也没有老虎风筝。这个风筝画着灵动的绿眼睛,而在它鲜亮的橘红色纸背上,有一道道黑色的条纹。它黑色的硬须,是用真马鬃做的。

这个风筝原本样子很凶,三宝的小妹妹只要看一眼,就会害怕得要命。几个小男孩每天一要去放老虎风筝,小妹妹就会哇哇哭叫着,往娘身边跑去。她一跑动,硬硬的小辫子就跟着上下跳跃,鲜艳的紫红夹袄也会在身后高高翘起。娘于是就抚着她的小脑袋,安慰她说:“小妹,风筝是竹子和纸做的,老虎是用黑色、橘红色和绿色三种颜色画出来的,吃不掉你。它要上天飞,不会在地上咬你的脚趾头。”

三个小男孩摊开湿答答的老虎,把它晾在暖和的阳光里面。老虎耷拉着湿胡须,好一副悲伤的模样。三宝细细看去,发现柔软的纸张并未裂开。与此同时,王二和小老鼠则帮着老李,在两棵小白菜中间,逮出了一只刚才跑丢的小鹅仔。

风筝终于干燥平整了,再次变得结实起来。三宝对另外两个小男孩喊道,“咱们到小山上放吧,别再掉到河里去了。”

于是,王二和小老鼠抓起风筝线,从地里穿过去,往小山的方向跑去。三宝跟在后面,在头顶举着风筝,直到有风吹来了,才猛地撒手放飞。

起来了,老虎飞起来了。三个小男孩在底下的白菜地里,身影变得越来越小;他们的欢叫声,也越来越微弱。老虎把风筝线绷得很紧。三个小人必须可劲地奔跑着,牢牢抓住风筝线,步子才能跟上调皮的老虎。

P(3-8)

后记

目录

序言

一 老虎风筝

二 三宝的秘密

三 去北平的路上

四 北平的城墙

五 小驴遇险

六 三宝走丢了

七 一袋沙果

八 捏面人的

九 老王和他的茶摊

十 小偷

十一 庙会

十二 新风筝

译后记

序言

二十世纪三〇年代,我还是一个年轻女子的时候,写了《三宝北平奇遇记》这本小书,还为它画了插图。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母亲很了不起,热爱冒险。她相信,去国外旅行,可以让人开阔思维,增强意志,所以趁着四个女儿青春年少,就把她们送往地球上不同的遥远之处——至少,在我们看来,是很遥远的地方。

一九三四年,我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后,去中国看望姐姐威尔玛,她刚和研究中国的学者约翰·金·费尔班克结婚。他那时出道不久,在写他牛津大学的论文,钻研中国海关史。

在那些日子,到东方去,仍然还是一件挺不小的事。从旧金山到上海,搭乘大来公司的轮船要走十七天,而从波士顿到加利福尼亚,坐火车也要走四天半。我清楚地记得,“胡佛总统号”终于驶进黄浦江的那个夜晚,四周都是幽灵般黑乎乎的废弃物和小舢板。小舢板蜻蜒似的,在污浊的江面停泊的轮船中间,急速地穿来穿去。

见到约翰和威尔玛后,我们就一起沿着海岸,南下香港和广州。约翰在旅途中,还继续着他的研究。几个月后,我们又去了北平。我幸运地看到,古城虽说破旧,却仍焕发着中世纪的辉煌;城里人的生活,几乎还和几百年前一个样。环绕着的巨大城墙巍然耸立,人们可以沿着步道登上城墙,在墙头俯瞰隐秘的四合院和寺庙。

费尔班克夫妇在城东的房子,外面有两个庭院,推开大门就是一条尘土飞扬的胡同。几乎看不见汽车;出行主要靠人力车,或者骑自行车。空中回荡着自行车的铃声,还有街头货郎、送水的、贩煤的和做糕点的叫卖声。可在我们的院子里,永远只有宁静祥和。

每天清晨,金发高个的约翰,明智地穿上蓝色厚棉袍,冒着冬天的严寒,隐身到院子一侧他的书房里。他身边都是中国课本和识字卡片。在一个中国老师的陪伴下,他刻苦攻读着不好对付的中文。我的姐姐威尔玛,是一个艺术史研究者,她在另外一个小窄问里,专注于复原唐朝的摹拓。我则在朝向院子的厨房间,随着儒雅的邓先生,上晨间的绘画课。

虽然没有共通的语言,可邓先生斯文有礼的鞠躬和笑容,已足以让我们很快成为要好的朋友。他每天在厨房的餐桌上,摊开作画的材料,简直像是要准备一席讲究的盛宴:六七支大小不一的毛笔,完美有序地排列在一侧,砚台和墨条摆放在另一侧;中间铺开的宣纸,和毛笔正好构成一个方形;在这个成几何形的摆设当中,是一册中国的经典教本《芥子园画谱》。这是一部古老的画谱,作中国画要用的所有笔法,全都收在里面。

邓先生教我握笔,研墨,蘸墨,运笔,恪守远古时期制订的严格笔顺法则。我必须非常努力,才能不被落下。他把我带进这个古老艺术的门槛,教我画梅花,春天开放的牡丹,冬雨中的山峦,虬曲的古松,银杏树,嚷岩飞流和迎风而立的竹子。每一种画,都有一定的笔法。

有好些个下午,姐姐和我带着颜料和水彩纸簿去写生的时候,往往会招来一大堆好奇的围观者。我们也会骑着蒙古种小马,穿过冻结的田野——过了城墙外水不怎么流动的护城河,眼前就是一片田野——去踏访附近的村庄。

北平生活真是让我激动。回到美国,我就打定主意,要留下某种形式的记录。可用的材料太多了!我画过庙会杂耍和杂技表演的速写,也画过公园里拎着画眉鸟笼遛弯儿的老爷子,新年时在寺院里比赛摔跤的人,卖面条的,以及摆着各种架势舞刀的人。我还记得,在戏园子里,台上演员艺惊四座,而跑堂的在走道上奔忙着,把热毛巾抛给闹哄哄的看客。他们一边看戏,一边嗑香瓜子,随嗑随吐,弄得满地都是瓜子壳。

有了这些材料,加上这次独一无二经历的鲜活记忆,我决定把一个叫三宝的小村子里的男孩,在大城市北平遭遇到的一切,用写和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我想,这本小书里的内容,差不多可以成为一份历史记录。我担心,老北平所有那些我熟悉的美妙氛围,胡同,土房,市声,还有日常生活,都久已消失了。

玛丽安·坎农·施莱辛格,一百〇三岁

二〇一六年三月三日在马萨诸塞州剑桥

内容推荐

《三宝北平奇遇记》是一位美国作家创作于八十年前的图画书。作者玛丽安·坎农·施莱辛格今年已经103岁。上世纪30年代,她来到北京学习绘画,用一个年轻画家敏锐的眼光,对超出自己往常经验的风土人情和市井万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回到美国后,她用艺术的笔触和诗意的语言,创作了这本《三宝北平奇遇记》,初版于1939年在美国问世。

身为异国远客的玛丽安,借助一个初次进城的农村孩子的视角,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老北平的往昔风情。在素朴而优美的文字以外,她还用自己稚拙的绘笔,为老北平恬静的日常生活和五行八作人们幽默有趣的神采,留下了四十多幅生动而又别致的速写。

正如作者所言,她幸运地在30年代与当时依然有着旧日辉煌的北平城相遇,在这之后,老北平的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本小书里的内容,也因此成为了一份独特的历史记录。

编辑推荐

八十年前跨洋而来,导姐姐费慰梅、姐夫费正清一同寻找老北平旧日模样;

异国远客记忆中的老北京城;市井万象风土人情;

北京文化学者崔岱远鼎力推荐。

由玛丽安·坎农·施莱辛格所著的《三宝北平奇遇记》向我们讲述了老北京的各种风土人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宝北平奇遇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玛丽安·坎农·施莱辛格
译者 赵武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21377
开本 32开
页数 1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6224040
中图分类号 I712.85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