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德经全评(国学典藏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原典重现】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无,名万物之始③;有,名万物之母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⑤;常有,欲以观其所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重点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传道,但是这不是人们平常理解的“道”。第一个“道”和第三个“道”,是老子对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实体的描述;第二个“道”则是动词词性,传道、说道、言说。

②名,可名,非常名:“名”,可以命名,却不是人们平常理解的“名”。第一个“名”和第三个“名”,是用来特指“道”这个名称;第二个“名”则是动词词性,命名,用名称界定。

③无,名万物之始:无,是整个宇宙的源头。

④母:母体,根本。

⑤妙:奥妙,微妙的关系。

【白话翻译】

“道”,可以传道,但是这不是人们平常理解的“道”。“名”,可以命名,却不是人们平常理解的“名”。“无”,是整个宇宙的源头;“有”,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所以,经常处于“无”的状态,为的是领悟世间万物的奥妙;经常处于“有”的状态,为的是体会寻找天地之道的界限。“无”和“有”,本是出自同一个源头,名称却不同。(二者)都可以称得上是玄妙,这样的玄妙层层叠叠,无边无际,是揭示所有奥妙的智慧法门。

【鉴赏评议】

《道德经》开篇的两句是整本书的精华,也是全文的总纲。老子开宗明义地用这两句话提醒人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名”和“实”的界限,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看清事物的本质,防止“名不副实”的现象产生。

老子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人类与自然万物都划分到了同一个层次,不仅要求人类与道及自然万物处于平等地位,对于人类社会的内部稳定更是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人类社会之间“人人平等”。

道家思维的本源是玄学思维,注重直观的感悟,追求人性的解脱和看破虚妄驾驭万事万物的思维境界。虽然这种思维境界不像现在的数理化科学思维一样严谨准确,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人类的不停推敲。但是这种精神上的科学也有着独到的地方,深深地吸引着当今社会匆匆忙忙的人。

[深度解读]

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在现代,很多人都对老子口中的“道”感觉晦暗莫名,不知所云。其实“道”是老子提出的最高哲学范畴,也就是他的哲学总纲。老子认为“道”是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的,生活在天底下的众生不能望文生义地去通过字面意思了解事物的本质,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具有多面性,这就需要借助“无”与“有”的界限来科学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了。

可是“有”和“无”又怎么会是轻易能够辩解出来的呢?

有一个歪打正着地讲出“道”的玄奥的例子:古代有钱有权的人都喜欢养一些替自己出谋划策的人,这种人被称为“门客”。五代著名宰相冯道自然也不例外。他当时养了不少门客,专门用来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有一天,冯道突然想听《道德经》,于是他就躺在卧榻上让他所养的门客中的其中一个专门给他讲老子与《道德经》。

对于一个有学问的门客来说,给谁讲《道德经》都不是问题,可这个要听的人偏偏是冯道。在古代那个十分看重名讳的时候,给冯道讲《道德经》就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因为《道德经》的开篇是这样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一连三个“道”字,如果被冯道认为是有意冒犯那可是杀头的大罪,这一句该怎么讲的问题可愁坏了这位门客。好在这位门客急中生智,硬着头皮解释道:“不可说,不可说,就是不可说。”

冯道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不仅是笑这位门客的机智,更是笑这位门客误打误撞就解释了“道”的真谛,也算是歪打正着了。P2-4

书评(媒体评论)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

目录

第一章 天长地久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弗居,大道无为

 无知无欲,圣人之治

 象帝之先,万物之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绵绵若存,天地之根

 其不自生,天长地久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抟气致柔,玄德之理

第二章 大象无形

 虚实结合,无以为用

 去彼取此,得长舍短

 宠辱不惊,可托天下

 无象之象,是为惚恍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虚极静笃,天道长存

 功成身遂,谓我自然

 大道废焉,仁义慧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三章 善得善果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少得多惑,全而归之

 飘风骤雨,希言自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人地天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常善救人,是谓要妙

 常德不离,复归于朴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物壮则老,故善者果

第四章 寻根溯源

 淡泊明志,恬淡为上

 川于江海,知而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终不自大,故成其大

 视之不见,往而无害

 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道常无为,天下自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以贱为本,珞珞如石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第五章 道之两极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无为之意,不言之教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知足之足,天下常道

 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圣无常心,心百姓心

 出生入死,其无死地

第六章 福祸无亲

 尊道贵德,是谓“玄德”

 天下有始,复归其明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和光同尘,为天下贵

 以正治国,而民自朴

 祸兮福依,孰知其极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夫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七章 圣人为道

 各得其所,大者宜下

 万物之奥,为天下贵

 终不为大,能成其大

 不欲不学,慎终如始

 善为道者,非以明民

 以其善下,为百谷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不争之德,古之极也

 抗兵相若,哀者必胜

 知我者稀,被褐怀玉

第八章 天道本源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自知自爱,去彼取此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以死惧之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为而不恃,功成不处

 柔之胜刚,为天下王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小国寡民,不相往来

 本源之道,为而不争

序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传世精品,各种各样的古物所承载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传世精品中不只有秦砖汉瓦、钟鼎陶瓷,还有深藏功与名的精粹典籍。

《道德经》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它是我国先贤老子所著之书。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被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道德经》共分为8l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整本书汇聚了道家哲学思想的精粹,是后世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哲学思想,而且涵盖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因研究《道德经》而产生的书籍超过3000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1000种,这点也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道德经》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论述精辟,短短5000字就让无数后人难以完全解读出来,世世代代为其诠释也未能尽善尽美,就算解读得再细致,也总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老子对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最早是先秦诸子,其次是魏晋文学,再次是佛学,最后是宋代理学。

老子思想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于汉初惠帝、文帝、景帝三朝,直到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止。“文景之治”时期,统治者清静无为,结果国库充实,百姓生活富足,因而才使汉武帝能够完成他的震烁古今的成就。汉武帝之后,道家在政治方面由明入暗,易主为辅,与儒家思想配合,形成了两千年来儒表道里的政治法则。

总的来说,《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体现,是老子精神能量永存的见证。囿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虽然借鉴了很多学者的思想精华,但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所以诚恳地请求大家能够谅解,并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及时地批评与指正,编者感激不尽。最后祝愿所有爱好《道德经》的人都健康快乐,一生平安。

内容推荐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孙敬武编著的《道德经全评(国学典藏版)》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细的注释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便于您阅读和理解;还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经典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处理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精炼的文字力求妙传其清韵,丰富其内涵,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

编辑推荐

古典名著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它点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书中准确流畅的“释义”便于您去阅读和理解,“深度解读”部分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为人处世提供有益的借鉴。

古人的人生妙语与人生体悟,在当下的生活中依旧大放光彩。孙敬武编著的《道德经全评(国学典藏版)》将古代人的人生哲学给以淋漓尽致的展现,给活在当下的人们疲惫的心灵“安家”,给重塑自己三观的人们以借鉴与点拨。

本书从传统文化出发,以全新而实用的观点阐述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精髓,内容精到,文字洗练,装帧更具品质感,对现代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让您在较短的时间里穿透深遂的历史时空,和古人的心灵相接、相励!

中国智慧之书,中国哲学之书,全新典藏版本,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及收藏,为处于忧虑和迷惑中的人们指出了幸福之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德经全评(国学典藏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敬武编
译者
编者 孙敬武
绘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302269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6245151
中图分类号 B223.1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