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林维红主编的《性别视角——回顾与反思/台湾妇女性别研究文丛》选入的11篇文章,分为“经验与性别考察”“知识与性别反思”“科技与性别社会”三个部分。所选文章分析了相关学科论述呈现的性别意识,检视了“科学研究”与“自然事实”背后蕴含的性别偏见,反思了古典医学知识及“妇女与工作研究”“女性更年期研究”“性别与空间”等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学术研究应有的问题意识与对研究方法的建议。
图书 | 性别视角--回顾与反思/台湾妇女性别研究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金玲、林维红主编的《性别视角——回顾与反思/台湾妇女性别研究文丛》选入的11篇文章,分为“经验与性别考察”“知识与性别反思”“科技与性别社会”三个部分。所选文章分析了相关学科论述呈现的性别意识,检视了“科学研究”与“自然事实”背后蕴含的性别偏见,反思了古典医学知识及“妇女与工作研究”“女性更年期研究”“性别与空间”等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学术研究应有的问题意识与对研究方法的建议。 内容推荐 性别是天生的,性别身份是后天养成和形塑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性别身份这一“后天性”,处在某种性别盲点或性别偏见之中,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消除性别盲点和性别偏见,需要有一种新的视角。事实上,性别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热门的三大议题之一(阶级/阶层、民族/族裔、性别),是学术研究和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视角,也是人们改变生活的重要切入点。 王金玲、林维红主编的《性别视角——回顾与反思/台湾妇女性别研究文丛》作为大陆选编的第一部有关台湾妇女/性别研究的论文选集,本文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理念,而文中的观点和理论也将有助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推动我们开创一种新的人生。 目录 编序 一 经验与性别考察 女性更年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 珏 陈芬苓】 古典妊娠医书中的“安胎”“养胎”与“辟杀”【宋锦秀】 变调的“ngasal”:婚姻、家庭、性行业与四个泰雅聚落妇女(1960~1998)【黄淑玲】 跨越父权与母权之分——原住民族群两性关系之初探【陈芬芩】 二 知识与性别反思 游移于生物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之间:心理学中的性别意识【黄囇莉】 从性别角度探讨社会弱势者的计算机学习——以台北市职训中心第九期“计算机基础班”为例【林宇玲】 是为少数者?——女性与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刍议【徐宗国】 三 科技与性别社会 科技的性别政治【成令方 吴嘉苓】 性别与科学:一个回顾【王秀云】 生态女性主义:连接性别压迫与物种压迫的女性主义观点【纪骏杰】 性别、社会角色与忧郁症【胡幼慧】 附录 《台湾妇女人权学习手册》导读——女权即人权:台湾女性的人权教育新页【叶德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性别视角--回顾与反思/台湾妇女性别研究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王金玲//林维红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926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3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首版时间 | 2016-08-01 |
印刷时间 | 201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2 |
CIP核字 | 2016125117 |
中图分类号 | D675.8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