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照片(第104辑)
内容
试读章节

平凡的母亲

秦博瑞

母亲生于民国之初,和彼时绝大多数女性一样,没有自己的名字。嫁于父亲之后,以秦王氏称之。开明的父亲认为人当有名,后来便为母亲取名王惠兰。1915年母亲生于安丘县高崖街(今属昌乐),1962年病逝于潍坊,享年仅47岁。英年早逝,家人悲痛不已。今年适逢母亲100周年冥诞,远逝的音容笑貌重又萦绕在儿女们心间。

母亲一生育有二子三女,21岁时头胎生我,因逾期多日才分娩,母亲备受拖累。不久,父亲便去博山投奔本族兄长、民族企业家秦鲁丰先生,在他开办的“鲁兴”煤矿,当了一名杂支房“先生”(即今之会计)。母亲便抱着幼小的我,住到了姥姥家。恰在这时,我生了极严重的“鹅口疮”,多日不能吃奶,日见瘦弱,奄奄一息。婶子大娘们看着我没有希望了,便劝母亲把我放弃了吧,母亲闻听此言边流泪边把我紧紧抱在怀里,表示决不放弃,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请人家“拿死马当活马医”。“母爱所至,金石为开”,后来找到一位民间中医用偏方治好了我的病,从死亡线上把我拉了回来!

一年夏天,母亲抱着我在田间帮着舅舅看西瓜,突然黑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霎时间上游的洪水汹涌而至,原本就不甚坚固的瓜屋子一下子被卷进了漩涡,漫腰深的大水冲得人无法站立。母亲一手死死地把我揽在怀里,生怕有半点闪失,一手拽着舅舅在一片汪洋中挣扎。雨后看到满坡冲烂的瓜秧和遍地即将成熟的西瓜,兄妹二人抱头痛哭一场。母亲低头看着怀中的我安然无恙,立即转悲为喜。在我两周岁时,母亲带我去博山找父亲。靠父亲低微的收入,生活难以为继,母亲便帮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挣几个零钱补贴家用,1943年夏天,父亲回老家向博山贩运木材(彼时家乡盛产松柏,木材资源丰富),一段时间没有在家,驻博山的日本宪兵队诬陷他有“八路嫌疑”,夜间到我家搜捕,母亲闻讯吓得跳墙躲藏,跌落在赵姓邻居院内,脚踝骨折,一躺就是半年多动弹不得。加之我姥姥在家乡高崖,因抗拒日本鬼子抢夺她养的老母鸡和辣疙瘩咸菜,被打得头破血流。从此母亲对日本鬼子残害中国人的罪恶行径,更是恨之入骨。1945年春,全家迁居潍县,父亲在其族侄开的生油代理店里帮忙。此时大妹已经两岁,第二年又添了二妹,一家五口,日子过得有些拮据。家里全部针线由母亲一人承担,衣服、鞋子大都是她挑灯熬夜做的。特别是她自己在腿上搓麻线,纳鞋底,做布鞋,既合脚又结实,一双能顶买的两三双穿。

1947年,时为高崖街一村村长的大舅王玉堂,在转移过程中被还乡团分子杀害。母亲得知后,虽悲痛万分,却深明大义,表现得异常镇定,她知道一奶同胞的兄长是为了贫苦老少爷们的解放而牺牲的,死得光荣,死得其所。潍县解放前,家里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母亲便带着我们到城外挖野菜回家充饥。解放后父母干起了餐饮业,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并相继添了三妹和弟弟,一家七口,其乐融融。正当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母亲却罹患上了宫颈癌。当她得知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时,十分坦然。后期虽经常疼彻肺腑,但始终表现镇定,不让儿女们为她难过。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最终也未能挽救母亲的生命。

母亲的一生虽然平凡而短暂,但她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能代代相传。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屋”门,但却谙熟许多民间流传的“治家格言”,知事达理,甚至能“出口成章”。经常运用一些富有哲理的俚语,教育我们怎样为人处事。在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时说,“从小看看,长大一般”,“一岁不成驴,到老是驴驹”,要我们从小学好,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讲怎样处事待人时说,要“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教我们互敬互爱并倍加敬重别人;在教导我们怎样居家过日子时说,“勤紧(勤劳节简之意)、勤紧,吃饭拿准。懒惰、懒惰,必定挨饿!”

母亲的谆谆教导,代代相传,我们子子孙孙受益匪浅。谨以此拙文,表达对母亲百年冥诞的纪念。

P60-63

目录

韦亚南 父亲与西藏

陈本钧 时代大变革中的一位知识女性

崔英 大舅

李守民 我的母亲

秦博瑞 平凡的母亲

李义福 1957年:岳父参加国庆大阅兵

史卫平 1914年:德国飞机迫降海州

薛原 1948年:美国兵镜头里的青岛“相貌”

王道 倩影芳踪今何在

谭金土 相框里的秘密

胡存珠 大闺女小女婿

齐国利 青春的脚步

刘剑侠 1960年:省医疗队在潍坊

于泽涛 饥饿年代的存照

孙国辉 两位国际友人的赤峰之恋

沈飚 1952年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

林明 《老照片》与老照片

黄崇华 《老照片》情结

王永义 我和《老照片》的不解缘

苏昀 一晃十四载

冯克力“个人主义价值”的联想

封面 连云港的教会医院手术楼(史卫平)

封二 彼时的文人雅集(林雳)

封三 顾家女性亲戚在园林留影(王道)

内容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出版也有五个年头了,把以前出过的集子合成四大本珍藏版,也算给《老照片》留个历史照片吧!

“逝鸿片羽”、“旧事重温”、“凝望集”、“故时风物”、“名人一瞬”、“秘闻片影”、“私人相簿”、“环球影存”、“记者手存”、“法国专稿”、“照片考证”、“再品斋”、“事件写真”……在回荡着回忆的背景音乐声中,你可以慢慢咀嚼每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细节,细细体味我们经历过的或未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或未听说过的,任这些云烟般的往事穿透时空、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耳边……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104辑)》出版后风靡海内外,至1997年每辑销量达30万册,是当年十大畅销书之一。

编辑推荐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104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以崭新的视角回望历史,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照片(第104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克力主编
译者
编者 冯克力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16884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2015276052
中图分类号 K260.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3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