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针方奇谭(奇针妙灸皆故事)
内容
试读章节

东汉永元年间。

一日,众大臣与汉和帝刘肇在宫中议事,有人将话题引到了郭玉治病的事上来。

“陛下!都说郭玉看病灵验,可我们并不觉得如此。”

“此话怎讲?”汉和帝问道。

“我们好多大臣的病都是经他治疗的,就是没有多大的起色。”

“不见得吧!朕就曾亲自经历过郭玉诊病的奇验。”

郭玉,东汉名医,四川广汉人,汉和帝的太医丞。郭玉为人,有仁爱之心,不骄傲自大。即便是贫贱的老百姓或是受役使的奴仆,他也一定尽心尽力予以治疗,而且大多都有很好的疗效。

和帝佩服他的医术,又想亲自考验他,看看他到底有多深的功底。

后来,和帝想出了一个奇招,他从后宫挑出一个长得阴柔俊美的宠臣,让他和一个宫女一起站在帘幕后,一个人伸出左手,另一个人伸出右手,让郭玉为他(她)诊病。由于两个人手的大小、形态、色泽相近,一眼看去,就像是一个人的。

郭玉切过两手寸关尺脉后,对和帝说:“从脉的形态上看,这两只手不像是一个人的,左手是阴性脉,右手是阳性脉,这分别是一男一女之脉。”

“哈哈哈哈!”和帝笑了起来,说道:“你们两个出来吧!”

郭玉被和帝弄得一头雾水,他抬头一看,只见帘后走出了一个和帝的宠臣和一名宫女,原来自己诊的脉确实是两个人的!

如今,这个让和帝这么心服口服的太医丞,其治疗疾病的效果却遭到了众臣的质疑,和帝觉得不可思议。

“得找个机会和郭玉好好聊聊。”和帝想。

郭玉从和帝那里听到了众臣对他诊病的看法,感到有些不快,但他很快地明白过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和帝说:“陛下可以告诉他们,让他们像布衣草民那样到我这里来看病。”

“这里有什么名堂?”和帝很奇怪。

“暂时还不好说,等他们这样做了之后再说。”郭玉回道。

几天后,和帝见到郭玉,对他说:“郭爱卿,朕已经找过那些官员,朕嘱咐他们说,你们以后到太医丞郭玉那里看病,须换下你们的官服,要和黎民百姓打成一片,免得民众看到你们会产生敬畏、惊恐的心情。你猜他们怎么着?”

“怎么着?”

“他们倒都听朕的,脱去官服,换上一般百姓穿戴的衣服,到你那里去了。”

“这我倒不知道,不过,这几天我觉得没有几个官员来看病了。我担心他们另请高明了。”  “哈哈!你没有发现吧?他们回来后,就告诉朕,说他们这次在你那里的治疗效果出奇的好,还说皇上英明。可朕就不懂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我是个医生,首先要讲的就是‘医’这个字。”郭玉说:“医者,意也,就是说,医生在为病人做治疗的时候,要用心领悟,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不要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人的皮肤肌肉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微妙的,经气的运行有它一定的规律,针刺时要根据经脉的运行来选取所要施用的针刺技巧,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病人气血的虚实盛衰,掌握在医生的指端与心中,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那些穿着华丽的显要或者富商,处于尊贵的地位,使我心存惊恐。给这些人看病有四个难处,一来他们自作主张,不遵从我的治疗意见,二则不注意保养身体,三者,他们筋骨脆弱,不能接受药物治疗,还有,就是他们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这样说来,正是因为你没有发觉那些在你那里诊病的、身着平民服装的官员的身份,你的注意力集中,心境没有被干扰,才有了如此好的治疗效果?”

“是的,陛下。”

“爱卿说得真有道理,令人佩服。”

郭玉精湛的医术源自于一位乞食于人间、隐姓埋名的奇人。人们不知道他出生在什么地方,只知道他喜欢游历四方,到各地行医,常在涪水边捕鱼垂钓,于是就称他为涪翁。

涪翁特别精于针灸,遇有为疾所苦的患者,便随时扎针施灸,几乎手到病除。他还撰写了《针经》《诊脉法》等书。

一位名叫程高的年轻人非常诚心地想拜涪翁为师,但是涪翁并不想轻易地将医术传授给他。程高跟在涪翁身边求教多年,涪翁慢慢地发现他是真心实意要学习技能,为百姓服务的人,才把医术传授与他。程高学成之后,也隐藏行踪,退居乡野给人治病,不愿做官,取得了很高的医学成就。

后来,程高带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就是郭玉。郭玉年轻时便跟随程高习医,尤得涪翁、程高两人的针灸秘传。

郭玉虽为宫廷御医,但先贤为医的优良传统一直影响着他。郭玉的医术、医德和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为后人所叹服。

P14-16

后记

2010年l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内罗毕审议并通过将中国的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对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保护文化多样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200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32届大会上,表决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保护模式,强调保护传统文化,以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一是濒危、亟待抢救的项目“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是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性的优秀项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中遗属于后者,属于《公约》第二章第2条规定的“有关自然界与宇宙的知识和实践”领域。

针灸虽未到濒危、亟待抢救的地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历史悠久、颇具民族特性的医疗项目,其受到的社会关注程度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想,大量的人群从未接受过针灸治疗,更不用说对于针灸这一学科的了解了。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医针灸的人才培养,忽略了人文知识的教育,学生虽然医古文考得不错,但实际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不强,这可能与他们不习惯阅读,对中医针灸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各种流派的了解欠缺有关。

针灸申遗成功,有助于促进国家对针灸文化传承和保护研究的投入,从文化层面,系统整理传承针灸各家流派,开展针灸文化的理论研究,做好针灸的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医术;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针灸申遗的前一年,即2009年的年底,我就开通了博客,为了让读者对针灸这门学科有所了解,我尽量采用浅显的语言或通俗的叙事方式进行写作。

2010年3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编辑马勤和我取得联系,请我写一部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针灸作品。我想,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关于针灸文化方面的书籍,还很少有人写过,用文学的语言介绍针灸的文化历史,名人轶事,与针灸相关的趣味杂谈等,以彰显针灸的作用与功效,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比起专业性强的学术论文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更能勾起他们对针灸医学的兴趣与爱好,也能激起一部分人学习针灸的热情,这对于针灸学的光大传承,不无裨益。于是,我想写一部《针灸文化纵览》,内容包括上古传说、大家风范、神医佳话、草泽奇人、杏林星殇、自我保健、悬壶漫道、感受箴言、传承交流、成语典故、穴名谜语、针灸之最等l2个部分。

我将我的想法与马勤进行了沟通,马勤从编辑的视角给我分析,认为文化纵览的范围有些过大,主题不太突出,几经商榷,确定去除成语典故、穴名谜语、针灸之最的内容,将余下的部分,总括为古代医家的针灸往事,以故事的形式写出,定名为《奇针妙灸皆故事》。

本书原计划60章,每章以一个历史人物,一个中心故事为主,或伴有与主题相衬的其他人物和故事。我参照章回小说的惯例,在每篇故事的前面冠一对联似的篇名,以点明故事大意。因书中叙述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从周代到清代近两千年,故“章”“回”的选用,取“章”弃“回”。

25年之前,我曾策划编写过一部针灸医案的图书,名曰《古今针灸医案医话荟萃》,其中的古代医案有一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故事的素材,但是,医案毕竟不是故事,故事要有时间、地点的交代,要有情景、情节,要有关键人物的背景介绍,要有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人物之间的活动,以对话最为突出,因此,要使医案成为故事,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另外,可作为故事素材的针灸医案案例还不足以满足本书的需要。

首先,关键人物,即古代名医,或有一定地位或身份的人物,都要给出一个背景说明,这些人物的介绍,多出自经史之中,古代医案中也有所介绍。为此,我不得不重新查阅二十四史或相关的史料,重点搜揽方技人物的内容,或在古代医案中找寻资料。可能有人会问,你为何不在《辞海》《中医学词典医史分册》中去搜寻,当然,《辞海》《中医学词典医史分册》中有医学人物的介绍,但毕竟这些介绍都是着重于医学方面,至于这些人物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与其他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少有介绍,而这些内容,对于讲述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2010年11月,在我的60章内容写得差不多的时候,得知我国“中医针灸”中遗成功的消息,马勤与我相互勉励,认为“中医针灸”的申遗成功,对于针灸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受“中医针灸”申遗成功的激励,我重新审视了我所写的所有内容,发现60章的内容,还不足以概括我想讲述的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针灸往事。而马勤也觉得,对一些中医大家,诸如皇甫谧、葛洪、孙思邈等所用的篇幅不足,应该重笔描述。

从史书与古代医案中,我又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收录的针灸事例,这样,我所书写的篇章,从60章增加到了80章。由于字数较多,我决定将《奇针妙灸皆故事》一书,一分为二,分成两卷,即《针方奇谭》与《灸火烟云》,每卷设定50章。《针方奇谭》描写的主要是针刺方面的故事,而《灸火烟云》所叙述的则以艾灸为主,或灸刺,或兼以火针的相关内容。  至于那些重量级的人物,我也增加了一些笔墨,使他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

这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我对照《辞海》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从第一章开始,到最后一章,涉及纪年的,逐一核对。以王公、帝王纪年的还比较容易找出公元的年份,但有些书里只用干支纪年,天干地支相互组合,六十年为一甲子,有的帝王掌权超过六十年,搞不好,对应出来的公元纪年就有可能差错六十年。为此,不得不仔细核对帝王纪年,并考察医家的生卒年份及其行医经历,来求得准确的时间。书中尽量将干支纪年的时间改作帝王纪年,或在干支纪年前加上帝王纪年,以便于读者查找原文。

在核对纪年时,我还发现了两个新的问题,在《针方奇谭》的开篇中,秦越人为虢太子诊治疾病的地点在虢国。而从秦越人行医的生活时段看,虢国已经不存在了,《史记》中所说的发生在虢国的事可能有误,我又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有不同的说法,如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认为“虢”应该为“郭”,而刘向的《说苑》则直指赵国。但秦越人为虢太子诊治疾病的故事已广为流传,故本书姑且以《史记》所说叙事。还有李东垣、罗天益的篇章中,由于师徒两人生活在金、元统治的北方,而非南宋,因此,与他们有关的年代表述,还是以他们生活所在地地区的统治者的年号为纪,而不用宋纪元。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我想,作为针灸历史故事书,如果能有部分插图,岂不更好?我寻思着,谁能帮我做这件事?我想到了我原安徽中医学院的同事金嘉仕,他原来在中医学院做教学的绘图工作,年幼时曾跟国画大师程十发学过画,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没有直接答应我,只是说,我会给你想办法的。20l2年9月,他身体不适,我前往探视,他告诉我,他已经和程多多说好了,委托程多多为这两卷书做插图。程多多自小随家父程十发学习绘画,1981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著名的现代艺术学府——旧金山艺术研究院,1986年获美术硕士学位,为上海中国画院海外特邀画师。金嘉仕身体康复后,带我一同前往程多多在上海的寓所,我拿出两卷书共100章的打印稿给他看后,他欣然答应为我作画。现在两书的20幅插图,都是他一人所绘。

本书的面世,得到了医界同事和友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责任编辑马勤,对本书的撰著提出过不少有益的建议;著名画家程多多为本书的部分章节绘制了精美的插图;金嘉仕为完善本书提供了热情的帮助;本书在审校的过程中,还得到了严君白、徐斯伟两位教授的协助,再次对他们表示感谢!

目录

◎第一章 虢太子昏迷不醒疑命丧 秦越人妙手回春远名扬

◎第二章 女缇萦长安救父感至情 淳于意病史成籍传千古

◎第三章 巧施计汉皇观诊帷幕前 难愈疾郭玉解读贵族病

◎第四章 华子徒疗晕眩学施铍刀 佗师长诊孕妇巧判妊子

◎第五章 曹孟德发头风膈俞刺痊 华元化拒权贵魏境遭害

◎第六章 贤婶娘教导养子成大家 皇甫谧推举英才显名望

◎第七章 妙通者中印方术融贯通 于法开羊肉小针催产下

◎第八章 小刘昱急欲剖腹将胎验 徐文伯泻阴补阳见雌雄

◎第九章 甄权公巧施单针多灵验 大医圣力荐高手不忌才

◎第十章 众病家痛点按压喊阿是 孙思邈德才兼备出两方

◎第十一章 唐高宗发旧病御医应召 秦鸣鹤愈头风龙首出血

◎第十二章 商家富子弟赘肉阻气道 宰相狄仁杰玩针除瘤球

◎第十三章 国医针伤足针孔出雾气 道士转逆势定神化险夷

◎第十四辛视诊奇太祖皇体针效验 图谋反迭里特亡命归西

◎第十五章 契丹王收养弃婴在宫内 直鲁古苦学方术成太医

◎第十六章 皇上发病难疗令推名医 许希愈疾得赏遥拜扁鹊

◎第十七章 仁宗帝得针惠推广刺灸 王惟一细考穴撰写图经

◎第十八章 处险境高官母气道塞肿 藏针头范九思笔锋点痈

◎第十九章 富商贾遭惊吓吐舌难愈 王子亨刺泉根针后复回

◎第二十章 孕产妇胎不下滞留胞内 庞安时针催生囡现刺痕

◎第二十一章 伤寒女热入血室难服药 许叔微令刺肝募救妇人

◎第二十二章 大徒弟滞针难出求妙手 张总管因势利导解愁烦

◎第二十三章 马荀仲刺穴不慎出意外 程孟博声东击西取折针

◎第二十四章 易水人梦中奇观开心窍 刘河间亲验妙诊荐后生

◎第二十五章 李东垣易水从师学医技 张洁古蹊径另辟治臭阴

◎第二十六章 姜仲云刀进血出治眼病 张从正肿消痛去学钥}针

◎第二十七章 患痹症郾城汉臂膀发木 使三法张戴人合谷刺痊

◎第二十八章 张从正草茎刺鼻疗面肿 桑惠民额头出血退肾风

◎第二十九章 食肆客赘肉长出遮目睛 张子和铍针飞起整面容

◎第三十章 老参政眉宇出血愈风眩 李东垣导气同精平阴阳

◎第三十一章 启后辈李杲带徒重医德 承前贤天益尊长求古训

◎第三十二章 谦甫随子声研讨针灸法 桂芳继父业传扬两汉卿

◎第三十三章 标幽赋显精要脍炙人口 窦太师倡八法指南针经

◎第三十四章 朱彦修荐贤才只为病患 葛可久针两乳解除劳丹

◎第三十五章 镇南王求高手秃鲁引荐 徐文中暗下针王妃病痊

◎第三十六章 朱震亨教徒子倾囊相授 赵良仁学戴人砭血不泥

◎第三十七章 老妇人头面刺络疼难止 楼全善手足排陈证解除

◎第三十八章 久咳者得针刺一时昏厥 凌汉章 祛垢痰早做准备

◎第三十九章 治吐舌兄长逊弟差补泻 疗厥死凌云开棺济活人

◎第四十章 屠寿卿鼻上生疮疾难医 薛新甫药针砭血病始瘥

◎第四十一章 薛新甫灵巧应变治喉痹 少儿男慕名求医针疥疮

◎第四十二章 何鹤松心妒忌挑拨离间 杨继洲胸坦荡情系大成

◎第四十三章 会泉妾发怪病半月难食 杨济时避人神针后起效

◎第四十四章 锦衣针痫症健脾化痰浊 继洲刺鬼穴安神除秽祟

◎第四十五章 许工部两腿受风难忍耐 杨太医针刺除痛解忧愁

◎第四十六章 老监生颈项生疮出险情 陈实功针刀峻补愈顽症

◎第四十七章 疯少年县城衙门得救治 韩贻丰学使府上刺偏枯

◎第四十八章 徐元正病偏风险失良机 韩大人针定数彰显效应

◎第四十九章 青年伤厥针熨酒药起死 老人病痞刺法醪醴济活

◎第五十章 吴鞠通谋协作高手回应 郏芷谷巧配合金针度人

后记

序言

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含义。

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故事侧重于对事情过程的描述,通过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对于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针灸故事,是通过对过去有关针灸医事的记忆,描述不同历史阶段,针灸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书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我国历代医家以及民间医生奇特的针灸医事活动。

一、故事的取材

(一)史料

涉及针灸内容的故事,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就已有所记载,《左传·成公十年》中秦医医缓为晋景公诊病的一段对于疾病的论述,讲到病魔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其中的“攻”“达”指的就是灸刺。

而有关针灸治病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关于扁鹊医事的记述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针灸故事的文献记载。但是,由于历史久远,所记述的医事活动,可能会出现情节的逻辑性可信,而时间、地点、被治疗的人物讹错的现象。如扁鹊故事中秦越人为虢太子治病的事例,若参考春秋战国的编年史、秦越人进行医事活动的时间段,以及相关文献,如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刘向的《说苑》等,就能将其梳理清楚。

史料中,尤其是二十四史中中医名家的针灸医事大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是,个别篇章中的故事情节,如《南吏·张融传》中徐秋夫为病死的魂灵针除病痛的事,就只能将它看作是传说了。

另外,还有一些针灸活动的记述,载录于某个时期的某些地方志上,如于法开羊肉汤外加金针为孕产妇催产的事情记录于《绍兴府志》,孙卓三提壶揭盖治尿症的经验出于《江西通志》等。

(二)病案

来源于病案的针灸故事,最早出自淳于意的诊籍,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淳于意写下的诊籍,开创了我国病案记录的先河。

由于病案记录了真实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的真实性确凿可靠,尤其是历代中医名家留下的专著中的本人行医的经验,就显得更加珍贵,如张从正的《儒门事亲》、窦材的《扁鹊心书》、罗天益的《卫生宝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也有些内容取材于病例记录集大成的辑籍中,如江瑾的《名医类案》、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等。

(三)序言与跋文

有些素材来源于医书的序言与跋文,如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序言、庄绰的《灸膏肓俞穴法》跋文、吴瑭的《医医病书》序言等。前两篇关于灸疗的内容,是作者自己表白的写作动机及所经历的医疗往事。而后者则是吴瑭的弟子胡法为吴瑭《医医病书》所作的序言,文中道出了他跟随大师的一段经历。

(四)杂记

也有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文人的杂记当中,如沈括的《梦溪笔谈》、苏轼的《东坡杂记》等。

(五)古小说

部分故事取材于古小说,主要是宋元以前的小说集锦,如南朝刘宋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唐代传奇小说集《集异记》、宋代著名的志怪小说集《夷坚志》。还有宋人编写的一部大书《太平广记》,为收录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记录南宋末年朝廷内外许多不见经传的野史的《齐东野语》等。取材于这类文献的有关内容,故事性强,事件的真实性还需要加以鉴别,但其中的道理还是值得玩味的。

(六)传说

除古代小说集锦外,还有少量流传于民间,难以找到出处的传说,也是本书故事的来源。

二、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忠实于原始资料,避免与史实冲突

本书故事的取材,有史有据,虽有所演绎,但也是在原始材料基础上的延伸,故事力求做到与针灸历史人物的史料相一致,故而在每一章的后面附上故事来源的主要参考文献。

(二)尽可能地发挥医理

原始资料中,有些医理讲得比较清楚,有的讲得比较模糊,还有言语极其简单,没有谈及医理的,本书尽其可能,在史料中寻求内含的医理,或者从其相关的文献,给予补充。如张洁古除臊臭的这一章,原始案例只有治法,但是,从他的治疗方法能够很明显地看出,他的这种取穴方法,是遵循着五输穴的五行生克关系而做出的选择。

(三)尽可能全面地概括出针灸各家流派的有关内容

考虑到历代医家所形成的针灸各家流派,为了能够概括出不同医家各具特长的针灸医疗特点,本书尽可能全面地搜集那些风格独特的中医名家的针灸轶事,尤其是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各家学说》与《针灸流派概论》所涉及的针灸历史人物。

(四)内容真实性的区别与判断

取自经史、病案、杂记之类的故事内容,其真实性比较可靠,尤其是那些时间、地点、人物名称都很清楚的材料。但是,史料中也可能存在些许传说性质的内容,如《南史·张融传》中秋夫疗鬼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传说。一些取材于古小说的内容,如《夷坚志》《太平广记》《齐东野语》等,多具有野史的性质,但是,所述内容,对于针灸从业者,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本书对于不太符合客观现实的内容,在所在篇章的末尾都有说明。  (五)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故事的人物性格,主要根据史料中的唷关记述,如《金史·张从正传》说其“为人放诞,无威仪,读书,作诗,嗜酒……”《元史·李杲传》说其“幼年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等。

本书通过对针灸人物过往事件的描述,旨在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倡导先贤们大医精诚、高风亮节的大家风范,学习他们团结互助、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以及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本书广揽各路医家,所涉针灸治验各具特色,但愿本书对针灸临床工作者以及有志于此的针灸爱好者,能有所启迪。其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医界同仁的帮助与指正。

张载义

2015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内容推荐

你知道吗?大名鼎鼎的神探——一代名相狄仁杰也是针灸高手哦,曾在闹市中手起针落为奄奄一息的少年除去了鼻生的赘瘤。名医张子和被眼疾折磨,眼科医生姜仲云为他针刺放血冶疗,仅一次就使百日之苦一朝而解……神奇的针灸真是本讲不完的故事书!

本书为“奇针妙灸皆故事”之针刺卷《针方奇谭》,以故事的形式介绍针灸历史、针灸名医和针灸传奇。全书共五十章,将史籍、古代病案、杂记、占代小说和民间传蜕中有关针灸名医,或名医运用针灸方法治病救人的事迹,以文学的手法稍加演绎,一方面讲述针灸的文化历史、名人轶事,另一方面根据故事涉及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讲解了一些针灸理论、治疗手法或保健方法。

本书由张载义编著。

编辑推荐

对大众而言,张载义编著的《奇针妙灸皆故事:针方奇谭》是一本揭开针灸面纱,认识针灸众多疗法和神奇疗效的启蒙书;对针灸专业人士来说,则是了解针灸文化与历史的参考书。全书可读性强,引人入胜,书中还插入了知名画家手绘的古典风格插图,图文并茂,能够给读者带来更为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本书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将中医、针灸知识寓于故事之中,使人不自觉中就能够获益,适合一般大众和针灸专业人员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针方奇谭(奇针妙灸皆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载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217699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3292467
中图分类号 R24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