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赵氏孤儿
内容
编辑推荐

《赵氏孤儿》被誉为中国的《哈姆莱特》。本书作者姚尧在综合历史和传说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构了流传千年的“奸臣残害忠良”的故事,代之以权力和欲望背后人性的丧心病狂。故事在歌颂了生命力顽强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性的回归!《赵氏孤儿》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真正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是在宋元之后,得益于宋元话本和戏曲的广泛流传。

内容推荐

两千多年前的晋国,一起弑君事件引发了惊天血案。

晋灵公是一位荒淫无耻的国君,他大兴土木,征收重税,民不聊生。当朝相国赵盾屡次向灵公进谏,灵公非但没有采纳,反而动了杀机。几经劫难 ,赵盾脱离虎口,和弟弟赵穿密谋杀掉了灵公。

灵公被弑以后,赵盾与赵穿迎接灵公的叔叔黑臀回国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晋成公。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景公三年,其时赵盾已死,大司寇屠 岸贾借口赵盾曾“弑君”之名,将赵家满门抄斩,只剩下一个孤儿被草泽医生程婴带离驸马府,这个孤儿就是后来的赵氏孤儿。

程婴为接近屠岸贾,让赵氏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随着赵氏孤儿逐渐长大成人,与屠岸贾的养女屠岸柔荑发生了恋情,就在他们打算喜结连理的时 候,程婴忽然说出了这个惊天秘密……《赵氏孤儿》由姚尧编写。

目录

第一章 祸起萧墙

第二章 相国遇刺

第三章 赵穿弑君

第四章 灭门之灾

第五章 舍命保孤

第六章 瞒天过海

第七章 青梅竹马

第八章 真相灼人

第九章 恩仇断魂

第十章 情何以堪

《东周列国志》(“赵氏孤儿”故事节录)

《史记·赵世家》(节选)

《赵氏孤儿大报仇》(元)纪君祥

试读章节

第四章 灭门之灾

中国有句古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有时候也可以说:前人砍树,后人遭殃。赵盾砍掉了灵公这颗大树,自己没事,倒是这颗大树倒下来的时候把子孙后代全砸死了……

这就是中国的政治,它的罪恶效应往往不是当时能看到的,它的一切总是与家族牵扯在一起的。在中国,家庭就是一个小的政治单位。在长期的家族政治背景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一人倒霉,全家遭殃。所以,我们看到,只因“赵盾弑君”,赵家三百余口惨死刀下,除了一个孤儿……

成公感念屠岸贾极力维护晋宗,仍命他官居原职。

然而和灵公之时终究是天地之别,屠岸贾一改往日的嚣张跋扈,六年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在赵盾面前活得像一条狗。

公元前601年秋,一代权臣赵盾咽下最后一口气。听到赵盾的死讯,屠岸贾长吁一口气,六年来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今天总算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屠岸贾当时好想击缶而歌。

屠岸贾仍是不敢大意,赵盾虽死,赵家的势力依旧延伸在晋国的每一个角落。稍有不慎,便会惹祸上身,何况赵家一向憎恨自己。

事实上,赵盾死了,成公也感觉轻松了许多。当然,他的表情很悲伤,甚至冒出了好几滴眼泪。

成公思前想后,应该给赵盾什么谥号呢?

古人一般用谥号来总结一个人的一生,像赵盾这样的国家重臣,谥号当然是一件大事。

赵盾在晋国的威望相当高,谥号自然首先要赞美他,但赵盾一生纵横捭阖,权倾朝野,甚至发生过弑君这样的大事,这点也不能不提。

如何找到这样一个字,着实委屈了成公。为此,成公在朝中召集大臣商议。但大臣提供的谥号全是溢美之词,不合成公的心意。

成公想起太史董狐,他倒是个有学问的人,便召董狐侍酒。

成公知道董狐是个直爽之人,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大夫以为赵相国是怎样一个人?”

董狐喝了一口酒,顿了片刻,说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才。”

成公点头,此时成公也已年迈,神色间颇有疲惫之意,问道:“大夫以为应该封赵相国怎样一个谥号?”

董狐捋着白须,想了想说:“今日大臣提供了许多谥号,主公为何不采纳?”

成公摇了摇头,说道:“赵相国历任三朝,外御强敌,内修国政,真乃我晋国社稷重臣,但灵公被弑,寡人即位以后,大小政务莫能自主,赵相国实有功高震主之嫌啊!”  董狐说道:“如此说来,主公不如赐给他一个‘宣’字吧!”

“此话怎讲?”

“宣乃广阔浩大之意,用此字自然是首肯赵相国的功劳,是我晋国的三朝元老,社稷重臣。然而,宣也历来指代帝王宫室,自是委婉指责赵相国生前专权独断,屡震君王威仪。用此字也好警示赵氏家族的后来者。”

成公点头道:“此字正合寡人之意,只是不知赵氏是否能看出此字的用意?”

董狐又说道:“老臣已是古稀之人,阅人无数,此处关键不是赵氏能否看出其中的用意,倒是主公应当适时削弱赵氏的势力,免得将来赵氏喧宾夺主,晋国宗庙易主。”

听到这里,成公的神色更疲惫了,淡淡地说:“赵家与晋室渊源深厚,赵相国也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寡人怎可做出如此离心背德的事。”

“那么,赵氏取代晋室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请主公为晋国宗庙着想,为后代子孙着想。为人君者绝不可以存妇人之仁,还望主公三思。”

成公双眼微闭,说道:“寡人绝不会向赵氏下辣手的,但大夫所言也不无道理,能否找一个折中之法、两全之策?”

董狐捋着稀疏的白须说道:“这……这倒为难老臣了,有了,主公何妨重用大司寇屠岸贾?”

“但屠岸贾为人心术不正,晋国上下干夫所指。”

“老臣自然知道,只是屠岸贾和赵氏有夙仇,此人也是一个有手段的人,必能克制赵氏的气焰,到时慢慢打压也不迟啊!”

“大夫所言甚是有理,只是赵氏衰落,倘若屠岸贾变成下一个赵盾,只怕有过之无不及啊,赵相国尚有仁心仁德,屠岸贾却是无所不为。”

“主公担忧的极是,但到时自有化解之法,屠岸贾罪恶滔天,主公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把他罢免或者杀掉,绝无后患之忧,但眼下晋室最大的祸患还是赵氏家族啊!赵氏不单有大权,还深得民心啊,屠岸贾纵使掌权,却无民心,终究不是大患。”

成公听着,已经闭上了眼睛,好一阵没反应。董狐还以为他睡着了,便小声地喊道:“主公,主公……”

成公微微睁开眼睛,声音无力地说道:“大夫的意思我都听懂了,最近寡人老是感觉疲惫,对一切都心不在焉的样子,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这些血雨腥风的事大夫真不该对寡人说。”

……

P69-72

序言

《赵氏孤儿》,中国最棒的故事

要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戏曲,那非《赵氏孤儿》莫属了。

《赵氏孤儿》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真正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是在宋元之后,得益于宋元话本和戏曲的广泛流传。《赵氏孤儿》所歌颂的大义和复仇精神符合当时反抗外族侵略的同仇敌忾之气。

《赵氏孤儿》获得国际影响力还得感谢法国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1775年伏尔泰将《赵氏孤儿》翻译成《中国孤儿》,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后,反响空前。随后,该剧又被英国剧作家改编,在英国上演后同样引起很大的轰动。德国诗人歌德曾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还着手改编过此剧。

这个剧本流传这么久,要想写出新意难上加难。在综合历史和传说的基础上,本书作者另辟蹊径,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构了流传千年的“奸臣残害忠良”的故事,代之以权力和欲望背后人性的丧心病狂。故事在歌颂了生命力顽强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性的回归!

故事大体是根据《史记·赵世家》和纪君祥的剧本改编的。

《赵氏孤儿》被誉为中国的《哈姆雷特》,流传下来最早的剧本为元代纪君祥所作,原名是《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者《赵氏孤儿大报仇》。但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如椽巨笔给了后人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这个故事也不会经久不衰,到今天还炒得这么火热。

纪君祥的剧本对《史记·赵世家》的内容作了一些改编:

故事发生的背景由晋景公改成晋灵公。这主要是为了迎合市井的心理习惯,灵公是个公认的昏君,景公算是有作为的君主,这笔账算在灵公头上容易引起人们对昏君奸臣的痛恨。本书在这点上还原史实,目的在于揭示背后“君权和卿权”的矛盾冲突,而不单单是奸邪陷害忠良的简单定论。

纪君祥剧本把孤儿深山长大改为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岸府长大后杀屠岸贾报仇。这主要是增加故事的离奇性和曲折性。本书沿袭纪君祥的套路,将孤儿的生活背景限定在程婴家和屠岸贾家之间,从而更加丰富孤儿成长的经历,为其性格的矛盾性做了一个铺垫。

此外,韩厥在历史上并未自杀,相反是向景公为赵氏孤儿请封;程婴和公孙杵臼在历史上都是赵盾的门客,纪的剧本为了突出他们高大全的性格,将程婴写成一个草泽医生,公孙杵臼则是赵盾的同朝僚友。本书都作了合理的借鉴和化用,但书中并没有把程婴写成一个道德“高大全”的人,更多地是把他写成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深陷命运之轮,无可自拔。公孙杵臼则是一个重道义、讲仁爱的人,这样的人是古代的道德楷模。对于庄姬的身份作了一下调整,在《史记》中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书中改为晋景公的姐姐。

这本书试图解读“大奸臣残害忠良”背后更加血淋淋的骇人真相,所以对三朝国君着墨甚深。至于为赵氏孤儿设置一个青梅竹马的爱人屠岸柔荑,则纯粹是作者的虚构,这一点在《史记》和纪君祥的剧本中都没出现过。之所以加入这个人,是为了让赵氏孤儿的形象更丰满、性情更真实,否则他只是一个复仇的机器,一个权力斗争的工具!

书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和正史记载有所出入,其目的是基于一种“求真”的意志。当我们已经习惯妖魔化历史人物以后,我们接着就是将现实中的人妖魔化,以后这种妖魔化又会继续延续下去。所以这本书无法写得回肠荡气、慷慨激昂,它更多的是冷眼旁观,只有这样才能从历史华丽的外衣下看出人性中那错综复杂的欲望。法国小说家司汤达说:“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行走的镜子。”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一面镜子,但镜子不应该是在大路上的,否则这面镜子也实在太嚣张了,所以我们需要一面“古镜”,最好是“铜镜”,我们通过“铜镜”可以看到一群衣冠不整的人,假如读者在看的同时稍稍整理下自己的领子,这部小说的目的就达到了。

需要说明的是:司马迁多少有些诗人气质,虽然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曲折,但很多情节与史实不合。纪君祥更是把这个故事改写成“奸臣残害忠良”的传统戏剧模式。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简单的善恶二元论显然无法满足多元的审美需求。我们已经看到,历史和人性都是复杂多变的,它们会有种种伪装,正如胡适所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人性也是如此啊!

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如果我们还想追寻一些真实的东西,不能光看舞台上的光鲜表演、粉墨秀场,还需跑到幕后一窥究竟!但这段历史毕竟相去不止两千年,连司马迁都只能假借于想象来书写历史,我们要触摸当时所发生的真实情景,光凭历史典籍中一些零星的记载,有如盲人摸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用小说来演绎这段历史,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历史小说的典范是姚雪垠的《李自成》,这本小说跟《李自成》有所不同,它虚构的成分更大,与其说它忠于历史,不如说它忠于人性,用现代人的视野来审视和想象二千多年前的那场天地惊鬼神泣的悲剧!其中,夹叙夹议,不拘成俗。

我与本书作者姚尧初识,是拜读他的长篇小说《秋千人语》。初看时,还以为是本平常的网络小说,但随着阅读的进程,姚尧笔下的哲理和灵性打动了我,深沉隽永、回味悠长。这次再读他的《赵氏孤儿》,更被其敏锐的才思、生动的文笔所吸引,其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复杂人性的洞察,正是他所擅长的地方。与赵氏孤儿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姚尧生动的文字、冷峻的剖析像一瓢清水,兑入赵氏孤儿这锅浓烈的老汤中,果真是有滋有味、恰到好处。一个沉淀千年的好故事,让我们带着万分复杂的心情读下来,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地去回味、感慨、思索。这就是这本小说的成功之处。我相信作者的潜力,将来一定可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陈国强

(知名传记作家,独立撰稿人,代表作有《鸿门宴》、《杨门女将》、《普京:强者为王》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赵氏孤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367834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524011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4: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