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之大者--福鼎提线木偶宗师姚仁贵传
内容
试读章节

姚姓,出自三皇五帝之一的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范县)。其后裔子孙为了纪念他,便以地为姓,自称为姚氏。

先秦时期,姚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地区。秦汉两晋时,姚姓正支迁吴兴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其余的迁到北方各地、东南各省;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

唐高宗时期(649年~683年),陈政、陈元光父子[1]奉召入闽。据史书记载,随行人中就有姚姓人。这是姚姓首次进入福建。此后,姚姓开枝散叶,逐渐遍布八闽大地,向东最远便传到了福鼎。

福鼎,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北部,东南濒东海,东北界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西北邻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西接柘荣县,南连霞浦县[2]。其地在汉初属闽越国。闽越国灭后,转属汉冶县。三国时,属东吴建安郡。两晋时,属温麻县。唐时,属长溪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福鼎为福宁州治所在。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分设霞浦县,福鼎为霞浦辖地。乾隆四年(1739年)从霞浦县划出劝儒乡的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县,隶属于福宁府,因县境内太姥山[3]主峰为覆鼎峰,故命名为福鼎县,又因县治设在桐山,故又称桐城[4]。

在福鼎中部、太姥山西北麓有一盛产白毫茶与玄武岩的小镇,唤作白琳[5]。白琳镇下,有一翁江村。姚氏的一支辗转落脚于此,世代繁衍生息,直至姚祚機。

姚祚機,生于光绪丁亥年(1887年)。他出身贫农,农忙时种田,闲时以理发维持生计。姚祚機本来是有一个弟弟的,叫做姚祚受,但很可惜,姚祚受少年便夭亡了,因此,延续老姚家香火的重任便只能落到姚祚機的身上了。

青年时候的姚祚機倒是信心满满,没想到,他和老婆裘阿六先后生了两胎,居然都是女孩儿。这下,姚祚機可就坐不住了。终于又迎来了第三胎,姚祚機是既满怀忐忑又充满希望,和裘阿六到处烧香拜佛。两人的祈求似乎奏效了。裘阿六果然就诞下了一名男婴,因是“仁”字辈,故取名为姚仁德。姚祚機终于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峰回路转,事情突变,姚仁德竟然和他那个短命的叔叔姚祚受一样,没过多久便夭折了。

此时,姚祚機已过了40岁的坎儿,见生男无望,就把那份传宗接代的心思淡下去了。但裘阿六仍不肯放弃,她四处求神拜佛,终于在民国十八年(1929)冬又怀孕了。这一年,姚祚機42岁,裘阿六33岁[6]。

转眼进入了民国十九年(1930年),这一年是农历马年。闰六月十六日(8月10日)的白天,没有祥云笼罩,没有紫气盈庭,亦无龙翔凤舞,只听“哇”的一阵婴啼,硬生生地刺穿了翁江村静谧的天空。

裘阿六终于又生了!

此时的姚祚機正在给村人理发呢。邻居跑来通知他:“老姚,你老婆生孩子了!”

姚祚機对老婆的肚子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因此反应很冷淡,他一边理发,一边戏谑地说:“不就是生孩子嘛?!就跟母鸡下蛋一个样儿,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又不是第一次了!”

村人就问他:“如果生了个男孩儿呢?”

姚祚機一听,乐了:“如果生了个男孩儿,就杀只母鸡给阿六补身子。”

邻居就对他说:“那你就赶快回家杀鸡去吧!”

姚祚機还以为人家是在开玩笑,干脆不理邻居,依旧在理发。

邻居急了,拍着大腿说:“哎呀,你这个老姚啊!真的是个男孩儿,你们姚家的香火能接上了,快回去看看吧!”

这下,姚祚機终于相信了,一张脸马上就换了喜色,丢下剃刀,撒腿就往家里跑。剩下顾客扯着脖子喊:“哎,你倒是给我理完啊……”

姚祚機一阵风似地冲入家中,抱过孩子一看,可不就是个男孩儿嘛,开心得要命。

按姚家族规,祚字辈后当为仁字辈。两口子几经商量,觉得老来得子,这个小人儿分外金贵,因此便为孩子取名为仁贵。

天可怜见,老姚家终于后继有人了!

P5-8

后记

姚氏京剧提线木偶戏是在浙南闽东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孕育、成长起来的一门独特艺术,反映了闽浙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与精神追求,自20世纪50年代由姚仁贵先生开创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巨大的文化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拥护,历60余年,传承至今。它根植于闽浙边提线木偶戏这一具有600年厚重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社会生活气息和文化传承特色,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

京剧提线木偶戏在唱腔上,以皮黄腔为主,以闽调和畲歌为辅,在念白上,以韵白为主,以畲语、闽南话、浙南腔为辅,“古河洛语”与闽南方言的语法、语汇及古读音在表演中运用极多,因而,对于“闽南文化学”“闽南方言学”与“宋元南戏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发展至今,京剧提线木偶戏仍保留有《水浒传》《西游记》《陈靖姑》《粉妆楼》《目莲救母》《绿牡丹》《再生缘》《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瓦岗寨》《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玉持刀》《霸王庄》《小五义》《续小五义》《月唐演义》《花田错》《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洛阳桥》《奶娘传》《龟蛇会》《南游》《北游》等一大批传统剧目以及《南海长城》《红嫂》《智取威虎山》《太姥抓狼》《东海前哨》《红色卫星》《三世仇》《深山擒特》等现代戏,此外还有儿童剧《张高谦》《钢铁小英雄》《半夜鸡叫》《小白兔》《东郭先生》《黄鼠狼偷鸡》《姐弟两》《懒猫的教训》等。这些剧目不仅保存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婚丧喜庆等习俗内容,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而且很多优秀剧目至今仍在发挥着积极向上的教育作用,是宣传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良好媒介。

姚仁贵去世以后,其子姚义炳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他不遗余力,四处奔走,寻访邀请京剧名家,联谊闽浙名票,有效扩大了京剧提线木偶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纪念老父,弘扬提线木偶艺术,创造交流平台,姚义炳联合一众家人,于201 1年成立了姚氏京剧剧社。翌年7月,姚氏提线木偶戏被正式列入第二批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8月,姚义炳被确认为第一批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姚氏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木偶戏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已变得面目全非,京剧提线木偶戏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包括演出机会越来越少、艺人收入越来越少、从业人员严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传承人的问题。年轻一辈对学习木偶戏缺乏兴趣。姚义炳虽被确认为传承人,但将来他能传给谁,这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笔者认为,京剧提线木偶戏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建立一整套适应京剧提线木偶戏发展的保护机制、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并采取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剧团自身努力发挥“造血”功能,在技艺创新、精品打造、服务拓展方面,多想点子,多下功夫。比如,与旅游结合,开发经济价值;努力开发衍生产品;与企业联姻,拓展市场等等。

掩卷遐思,不胜感慨。最后,衷心祝愿京剧提线木偶戏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李永庆饶晓

目录

楔子

姚家有子

木偶之戏

学艺之路

大胆创新

化私为公

走向巅峰

传奇落幕

薪火相传

后记

附录

序言

翁潭(现称翁江)距鼎邑重镇白琳(史称玉琳)三华里,面濒东海、背枕姚家山,玉水、湖河两水环绕左右,融注入海。风景秀丽,飞鸟上下,流水鸣琴,绿草茵茵;入文隽雅,为太姥山麓之璀璨明珠,农村集镇拧成一体。

姚仁贵先生就出生在这能人辈出、人才荟萃的钟灵毓秀之地。先生自幼痛失怙恃,姐弟相依为命!“贫穷出贤能,纨绔少伟男”,先生幼年入私塾启蒙时就博学强记、过目成诵,岐嶷聪颖迥异于常儿,深受里闹乐道和西席赞誉!

年甫弱冠,遂拜鼎邑梨园京剧名伶“十二年”李成九先生为师,由于天生聪敏,文学造诣底蕴深,登堂入室,尽得其长,唱做俱佳,各种乐器无所不能。

追至新中国成立,姚先生独辟蹊径,首创“福鼎县木偶剧团”,首任团长系国家行政编制。从标准、严格、原则上讲,先生用“国粹”京剧皮黄声腔来演绎木偶,所谓第一人!并集编、导、演而一身,提线傀儡在其掌中能演绎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方言道白引入入胜,麒派唱腔回味无穷,开口快书堪称一绝,幽默诙谐、尽述其详,锦绣典句被顽童常学舌,为观众所传言!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傀儡之泰斗,木偶之宗师唉!为了这一“非遗”的国粹艺术得以传承,先生以团带班开科授徒,亲传、再传弟子遍布闽浙各地,桃李馨芳。

正当先生艺术如日中天,巅峰之际,适逢“十年浩劫”之时,先生亦不能幸免于难,拨乱反正,先生遇难呈祥。年臻花甲、复深研易学,河图洛书,五行星算,孜孜不倦,名闻遐迩,道行益昌。被聘为“河洛易经学院”客座教授!先生传奇一生可谓“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年七十有二,因病与世长辞,墓葬姚家山梓里。一生奔波在外,落叶终于归根,家山苍苍,云水茫茫,高风雅范,铭记不忘!

先生原配邓氏孺人乃名门淑媛,谨言笑,慎举止,举五男三女。佐夫有道,课子有方,经理家政,亲操井臼,使先生在外工作无内顾之忧者,盖得力于内助之贤也!现老夫人虽登耄耋之年,而齿犹壮、耳聪目明,步履安泰,三餐如恒,可谓:萱草长春,麻姑不老。

义炳君是姚先生之长公子,秉承乃父之天赋,志趣高尚,胸意豁达,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疏财仗义,真诚待人,与世无争,致力于先父未竟事业和遗愿,为弘扬京剧艺术独资首创“福鼎姚氏京剧剧社”,为“戏迷票友”在工作之暇能有高歌长啸之所,传为美谈!昆弟义芳独钟琴艺,师承中国“京胡圣手”燕守平先生,造诣修养颇深,常应邀参加省团演出,名闻遐迩!

姚家子孝孙贤,枝繁叶茂,举家迁徙市邑,家山自成一脉,客地另辟家园。先生余之尊师,学弟炳君余之侪辈同窗相交有年,情趣爱好相同,故稔知其姚家生平概况,余虽不文,勉强为序。

内容推荐

姚氏京剧提线木偶戏是在浙南闽东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孕育、成长起来的一门独特艺术,反映了闽浙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与精神追求,自20世纪50年代由姚仁贵先生开创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巨大的文化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拥护,历60余年,传承至今。它根植于闽浙边提线木偶戏这一具有600年厚重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社会生活气息和文化传承特色,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李永庆、饶晓编著的《艺之大者--福鼎提线木偶宗师姚仁贵传》讲述了姚仁贵的传奇艺术人生。

编辑推荐

姚仁贵先生是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活跃于闽浙边地区的知名福鼎提线木偶艺人。他出生贫苦人家,少时父母双亡,学艺八载,求索一生,终成一代名家。经过大胆的艺术探索,他将京剧与木偶之所长熔铸一体,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京剧提线木偶戏。李永庆、饶晓编著的《艺之大者--福鼎提线木偶宗师姚仁贵传》就是对姚仁贵先生坎坷而传奇的艺术人生的全画卷展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之大者--福鼎提线木偶宗师姚仁贵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永庆//饶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002161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2015279665
中图分类号 K825.78=7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