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江北去(中国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三部曲)/梅洁文学作品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大江北去(中国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三部曲)》是作家梅洁继《山苍苍,水茫茫》之后又一部反映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调水源头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的纪实长篇。近40万字的长篇真实记录了湖北郧县、丹江口市、河南淅川等地人民,在长达五十年的调水工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生存磨难和挑战,以及发生在汉水两岸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命奋斗的昨天与今天。

内容推荐

梅洁编著的《大江北去(中国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三部曲)》全书分为五大卷,全景式再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开卷以“忏悔的泪水”沉痛揭示了中国的缺水危机,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反思与警醒;接下来又用两大卷回顾了丹江口库区为南水北调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以及进行的前期工程建设和移民准备工作;卷四、卷五则重点记叙了汉水流域中线调水以及移民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目录

卷一 忏悔的泪水能流成江河吗?

 第一章 水缺失危机:人类遭际的大罚

 第二章 中国:一个人口大国的水困境

 第三章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

脆弱的大“中心”

我在西四环暗涵工程处站了许久、许久

 第四章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

“海流千派合,舟楫万方通”的天津

总被洪水袭击的天津

黄河水九次解救的天津

 第五章 河北:水环境恶化已难以逆转

兰沟洼的牵挂及其他

水环境严重恶化及其他

卷二 回眸如歌如泣的岁月

 第一章 郧阳:苦难而发着哲学之光的石头

一尊八吨陨石的隐喻与象征

关于中国的“底特律”

关于襄渝铁路穿越鄂西北

关于丹江口水库和黄龙滩水库

 第二章 丹江口大坝:十万人铸就的丰碑

汉江的神性与巫性

十万人云集丹江口

千军万马筑围堰、截江流

百年大坝——一个时代的警示

 第三章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

幸福和苦难都让我流泪

千年的郧阳在江水中沉没

从江底打捞上来的记忆

 第四章 均州圣地:永远的沧浪绿水

均州不似兰毗尼、伯利恒、麦加?

大岳武当不为世界神山之林?

 第五章 淅川:古丹阳最后的告别

丹江作证

丹江铭记

 第六章 故同大迁徙:历史的伤痛与眼泪

移民大西北

移民大柴湖

返迁之泪

卷三 仰望如碑如铭的江岸

 第一章 后靠自安:一场无土安置的苦难

库区人无地、无路之苦

水乡人的干渴之苦

大树、磨坊、老井及其他

 第二章 超标准蓄水:丹库人的牺牲有多大?

丹库防洪创造的巨大效益

1983年丹库人遭际的大洪水

 第三章 三亿元:丹库复活的第一袋血

告别谎言的新时期

来之不易的三亿元

 第四章 江岸: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再造生命之水

待到橙黄橘绿时

重新站起来的柳陂人

再去哲人杨献珍的故乡

一缕新世纪的曙光

 第五章 粮食:郧阳人的忧虑与奇迹

郧阳人对粮食的忧虑

沈康荣走在奋斗的山野

 第六章 郧山书院:文明传承的尴尬与创建

五百年薪火与世纪大搬迁

库区学生能“落泪是金”吗?

卷四 汉水将完成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章 四横三纵:“中国水”的百年梦想

构建水资源的“中国网”

毛泽东与“中国水”

艰辛而漫长的《总规》之路

 第二章 中线调水:汉水不能承受之重

汉江中下游遭遇了什么?

不能毁了汉水这条江

构建中国的田纳西

古城襄阳的忧虑

 第三章 文物:古文明与水的再次碰撞

难以承载的文明重负

埋藏着“一部人类文明通史”的郧阳

均州古城的灵魂及其他

汉水伟大的背负

卷五 为了北中国的那口井

 第一章 旷古大音:守井人的大难与大义

责任与挑战

跨越天堑的梦想

印象中的彭承波

倾听他们的声音

 第二章 丹库移民:携带着贫穷和富裕再次迁徙

他们别无选择

迁徒者的疼痛与期盼

 第三章 汉水北送:守井人之荣之惜

黄姜冲击波及其他

热切的吁求与漠然的回应

十堰四大机遇说

后记 点燃一炷香,我默默地感恩

试读章节

不是!我们只要稍稍翻阅一下北京水利史方面的书,就不难发现北京原本是一个“河湖纵横、清泉四溢、湿地遍布、禽鸟翔飞的水乡”,北京的干旱缺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

古都北京坐落在北方大河——永定河的冲积平原上,这条长680公里的大河,用她源源不竭的河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应该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是北京的摇篮,没有永定河也就没有北京。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的桑干河和内蒙古兴和县的洋河,在河北省张家口的怀来县汇合后始称永定河。千百年来,永定河携带着云冈、五台山的佛光和蒙古高原辽阔的豪爽,一路走来,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自治区,然后从天津北塘奔流人海。

永定河自幽州进入北京市界,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个区后出市,流域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是穿越北京的最大一条河流。也是穿越北京的第二大河潮白河流域的3倍。历史上的永定河汪洋恣肆,一边佛光般恩泽着广袤的京畿平原,一边又以高原奔腾的野性在平原上横冲直撞。它曾以每秒几千甚至上万立方米的流量7次淹没北京,8次淹没天津。从金代至1949年的800多年中,它81次决口,9次改道。

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3万多河北人于1951年在张家口怀来县境内拦截永定河,修了一座库容达22.7亿立方米的官厅水库。这个时期的人们,修千座万座水库的第一要义是防洪,千百年来,人们被洪水吓怕了。修官厅水库时,人们一心想的就是以后别让永定河再淹北京、天津了。半个世纪以来,官厅水库在向北京人提供了400亿吨生命之水,连年的干旱使它常常降到死库容以下,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北京持续干旱、许多水库塘堰干得亮了底之后,水量已降到死库容的官厅水库还坚持着向北京供水。它“戎马倥偬”了近半个世纪以后终于躺倒了,因水量不足加之沿途的工业污染,1997年,它不得不退出向北京提供饮用水的行列,有限流来的污染水只能为少数企业所用。

北京人偌大的一个水盆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自官厅水库建成后,永定河上共修了3座大型水库,19座中型水库,528座小型水库,修水库就是在江河上建大坝拦截江水或河水,层层建坝,层层拦截,最终,北京的母亲河断流了,于涸了,一个生命之河死亡了!

永定河原名无定河,因为它水太多太大,四处横溢泛滥,康熙皇帝特为它赐名“永定河”,意思是这条河从此永久安澜,造福京畿。永定河上曾有许多与水有关的著名文化景观,其中“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何等让人销魂!“轻看一线卢沟水,来到燕门桥上观”:“河声流月漏声残,咫尺西山雾里看”,说的就是卢沟桥上桥下水月相映的美景:“桥上客,纷如织;桥下水,水长流”,说的是当时的人们如织般到卢沟桥上看水赏月的盛况!

现在呢?永定河早已干涸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一直水资源紧缺,为了满足城市用水,三家店以上的永定河水几乎全部引入市区,使三家店以下70多公里的河道长年断流,河道两边土地沙化。近些年永定河沙石采盗猖獗,致使河道内沟壑遍布,河床裸露,每到冬春季节,西北风顺河道而下,京城顿时风沙弥漫。由于根本无水补给永定河,加上严重超采地下水,北京西部地区第四纪地下水已经全部干枯,永定河的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昔日的“卢沟晓月”已经不再,饱经’700多年风雨沧桑的卢沟桥,孤寂而衰败地架立在荒草萋萋、流沙滚滚的永定河床上。人们只是在想起那场战争时才偶尔想起它,唯独桥栏上501尊石狮阅尽了人世沧桑……

一条生命之河就这样被人类给毁了!我们怎样面对这条被称为“母亲”的河呢?

P16-17

序言

《大江北去》是作家继《山苍苍,水茫茫》之后又一部反映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调水源头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的纪实长篇。近40万字的长篇真实记录了湖北郧县、丹江口市、河南淅川等地人民,在长达五十年的调水工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生存磨难和挑战,以及发生在汉水两岸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命奋斗的昨天与今天。

作家以对北方水环境的深重忧患、尤其是对故乡养育了她生命的汉江生态的忧患,以其饱蘸深情的文字,向世人报告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引水工程中,汉江,乃至汉江流域这一人类美丽古老的故乡所面临的生存、生态、重建、机运,以及汉江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现实的严峻和发展的艰难与重构,以及流淌了亿万年的汉江最后伟大的涅篥。

在长达五十年的调水过程中,在调水源头——作家的故乡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悲壮的沉没,迁徙的眼泪,重建的血汗,无数的焦虑与困惑,希望与失望,困境与挣脱,奋斗与呐喊……在作家深情美丽而又厚重的文字里,凡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印记,

《大江北去》打捞回了48万人长达50年被遗忘、被遮蔽的历史命运,也是一部关于“中国水”之命运、中国移民之命运、中国水利工程之命运的诗史性巨著。

后记

点燃一炷香,我默默地感恩……

2006年11月28日,当我把想象中的“宇宙祈语”般的一问一答写在电脑上之后,当我从电脑的“工具栏”里检索出全书已写了41万字之后,我便从转椅上“突地”站了起来,冲另一间屋子喊:“妹妹,我写完了!”声音里充满了生命的激动与喜悦。妹妹走了过来,站在我的书桌前,灿然地笑着,手里拿着她正诵读的佛经,说:“阿弥陀佛,祝贺姐姐!”

作为虔诚修行佛学的居家弟子,妹妹灿然的笑容、善良的祝福携带着佛祖神圣的加持和佑护。

是的,我写完了!我相信我的“完成”里包含了一种庄严而神圣的因缘!

我写完了就完成了对生我养我的汉水和汉水流过的那片广袤的土地的一份交代——那条美丽的大江和那片苦难而神奇的土地,实在让我牵念了太久的年月。

我离开故乡时只有十多岁,泪眼迷蒙地出走,实质上是人生中的一次“政治逃难”,“逃”不掉我将遭遇“不能再读书”的厄运。不让右派子女和“家庭出身不好”的孩子读书是那个年代无数家庭里的大人和孩子最绝望的背负。

在送我过江的木船上,怀着深重的负罪感和赎罪意识的父亲,坐在船沿上一直低着头默默地流泪。鄂西北十月的细雨,和着我和父亲伤心的眼泪,凄冷而孤独地滴落。汉水远远向我流来,最终远远离我而去……

许多年过去,我都在想,倘若不是那次“出逃”,我现在必定无疑已成为鄂西北山地一个庄稼人的老妻,一个不懂得计划生育而生了四个、五个儿女的妇人。而又因为“出逃”成功,乡愁就成为我生命时光里永远的隐秘。日后,在我大量的创作里都牵涉这一隐秘,它几乎凝聚了我对这个世界全部的爱情。没有离别,我绝对是另一种意义的艰难和平庸;而离别最终又使我成为一个怀着乡愁四处寻找家园的人。这是一个悖论,我在这个悖论中寻找自己并证实自己。

大学毕业后,我和我挚爱的男生一同被分配到了寒凉的塞外。十年后的1980年,我在塞外的老镇上开始写下我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感恩。我常常含泪对自己讲述我的回忆,日复一日地讲述,使我进入不断失去又不断获取的生命意境。我曾在《寻找家园》一文中写道:

塞外几乎不经过秋季便寒冷了起来。繁树绿叶常常在一夜之间被突然冻僵。天亮,你会发现冻僵的树叶纷纷飘零。风裹着青色飘零,发出“嚓嚓”的碎裂的响声。黄沙大面积从北方的天空扑泻下来,拍打着糊白麻纸的窗棂。这时候,我感觉有一种伤感和疼痛离我很近。故乡那么遥远,而往事却飘然降临——

……父亲挑着一只木脚盆,脚盆里装着破旧的棉絮;一只土琵缸,缸里一只铁锅一点点剩米……母亲牵拉着幼小的弟妹,一步一个含泪的回眸……亲人们无声地穿过那片草场,走下一大排石条台阶,走过那口老井、那条老巷、那座老城……我独自坐在草场北端的石坎上,伤心地望着渐渐远去的亲人。在我埋头哭泣的瞬间,他们消失了,消失在秦巴山东麓的山径上。

秦巴山东麓山径上蠕动的小黑点。飘零的树叶。卑微如草如蚁的人生……

我这样写着。

塞外冬季的寒风尖啸着,扑打着我糊白麻纸的窗棂,炉子的火熄灭了,我的儿子睡着了……我这样写着。啼血的回忆让伤逝的岁月和我三十五岁的生命连接在一起。

我已这样写了三十多年。

我在我三十多年的文字里面看见我南方的故园,看见生命的劳作、屈辱、忍耐和不灭不泯,看见我和我的亲人们始终手拉着手,穿越天堂、地狱,最终走回我们的家园……

应该说,真正让一条江的命运和个体命运相纠缠、相依恋的事情发生在我离别故土31年后——

始于1958年的丹江口水电工程,最终淹没了我诞生的古城郧阳。在当时没有或甚微移民补贴的情况下,几十万移民曾在荒山野岭度过了几十年刀耕火种的生活。1991年10日,我在离别故乡31年后重返这块土地,发现并了解到这方百姓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以及艰难困苦的生存,发现和了解使我对个人及家庭在这块土地上的受难,开始有了审视的自觉和理性。

在经过数月的走访之后,于1992年我完成了10万字的纪实文学《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1993年《十月》杂志第二期头条发表了这部作品。此次创作的《大江北去》应是《山苍苍,水茫茫》的扩展、重构和续写,正是这部对故乡最初的书写给了我今天重构和续写的支撑和勇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在原丹江口大坝的基础上最终完成调水工程,三千里长路的调水是迄今世界水利史上最长的、工程最浩宏的引水工程。这一工程的完成,将缓解北中国2亿多人的饮水危机,同时将缓解工业、生态用水困境,为日益发展的北中国经济提供无以替代的支援。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

……

巍峨辉煌的万佛楼前万人攒动,楼内高僧们在为大慈悲观音诞辰做法会。我和小妹是最后挤进万佛楼的两个人。我们刚刚迈进佛门,僧人们即把门关上了,被关在楼外的无数善男信女只有扼腕的份了。那一刹那,我感恩佛对我和小妹的接纳。

说不清我为什么一进万佛楼便泪雨滂沱,所有的悲苦、伤心、绝望、无依都在神圣庄严的圣殿泪流成河,我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找到了可以尽情诉说的父亲母亲。在这座关爱呵护灵魂的圣殿,不管不顾的眼泪流了一个小时。我想,慈悲的佛看到了我的受难……

从柏林禅寺归来的当晚10点,疼痛了50多天的头颅骤然间痊愈如初。巨大的惊喜之后,我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拯救……

自此,我便开始了艰辛的写作。

每日清晨和深夜,洗漱完毕,我即燃起一炷礼佛的烟香。在袅袅上升的香烟中,我感应着一种伟大的慈爱、智慧和力量。从3月18日至11月28日,在长达八个月零七天的时间里,我再没有发生一次头疼,再没有进过一次医院。11月28日当我结稿时,当我从电脑工具栏内检索出我已写了41万字时,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8个多月奇迹般的历程。

我的写作充满了矛盾和痛苦,这是一个长达50年的历史长廊,这里包含了太多的命运,太繁复的事件,太漫长的记忆。在这个长廊里交融着太多历史的悲与喜、成与败、生存的抉择与悖逆,还有现实的贫困与发展、资源与环境、生态与保护等。我常常处在无从把握和难以担当的叙说中。我不知怎样去讴歌,也不知怎样去质疑。但我必须要保证我文字的全部真实而不能有任何的虚妄,我必须对历史负责,对那一个庞大的生命群体负责,对那片神圣的土地和河流负责,对自己的心灵和情感负责。任何的粗制滥造、偷巧、浮躁都会前功尽弃。

每晚都有佛音从天宇传来:“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受其明诲,我的心一天天安静下来。一旦安静下来,我就能听到遥远、清澈的汉水在我心中静静地流淌……

当然,我也常常沮丧,我想我在惨逝亲人的巨大悲苦中花两年时间写出的书,除了调水源头有人关心、能翻翻看看外,干渴的北方受水区人不一定感兴趣——尽管他们的生命与其有太大太重的相关——其他人就更不一定会问津。他们说:我们家水管里什么时候没水来着?即使真的没水了,那也是政府的事……我沮丧时,就只好去读世界环境之母蕾切尔·卡逊,读她“尊重事实和非凡的个人勇气”——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对她的称颂:读她顽强地为生命而写作的孤独与忍耐…

在结稿的日子,我点燃一炷香,默默地含泪感恩

梅洁

2006年12月1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江北去(中国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三部曲)/梅洁文学作品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8513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65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2015028483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2
出版地 湖北
240
16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