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帝王学的述津(杨度与近代中国)(精)/叙旧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变色龙,先后效忠于清朝、洪宪王朝、国民党、共产党,在君主与民主、专政与宪政、改革与革命之间辗转反侧,是什么造就了他一生多变,却万变不离医民救国之宗?

他是帝王学的传人,少时从大儒王闿运习帝王学,从此以帝师王佐自命,至死不忘“帝道”,然而究其平生,他与帝王师的梦想其实是渐行渐远,是什么导致了帝王学在近代中国的失败,抑或帝王学本身便潜藏病毒?…——他就是杨度!

《帝王学的述津(杨度与近代中国)(精)》作者羽戈认为杨度乃是一个书痴,其帝王学,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并无机会去驾驭帝王,更谈不上运用权术。

内容推荐

杨度曾主张君主立宪,与帝王学密不可分,周旋于二者之间,杨度说“非立宪不能救国,非君主不能立宪”。只是当宪政梦与帝王学发生冲突,需要他取舍之时,他往往选择后者。法治败给了人治,对权力的驯化败给了对权力的迷恋,宪政梦的光芒败给了帝王学的欲望。《帝王学的述津(杨度与近代中国)(精)》作者羽戈还认为杨度乃是一个书痴,其帝王学,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并无机会去驾驭帝王,更谈不上运用权术。

目录

一、更有湘潭王先生

二、少年击剑学纵横

三、群雄此日争追鹿

四、大地何年起卧龙

五、救世谁为华盛翁

六、诸君尽作国民兵

附录

杨度与梁启超:对一副挽联的注解

杨度与蔡锷:“公谊不妨私”

杨度晚年入党考

后记

试读章节

“湘中称名士无双,海内号胜流第一。”王闽运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地位虽不显赫,影响却极深远。所谓名满天下,谤亦随之,或日谤满天下,名亦随之,其人毁誉参半,极具争议,哪怕针对同一事由的评论,都可构成相对两极。譬如他的形象,在好之者笔下甚美,在恶之者笔下则奇丑。其弟子陈锐称老师“凤目长髯,仪观甚伟”。①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附有曾国藩的外孙女婿大昭纪念王闽运一文,其中云:

先生丰下而丹颜,目如电,声如钟,步履如飞,秉赋之厚,盖无与比,平生早眠早起,无烟酒之嗜,亦摄生之道有异于人,故其精力弥满,造诣独多。

陈衍与钱锺书这两个刻薄人对谈,言及王闽运:

(陈衍道) “王壬秋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知之乎?,,锺书对曰:“想是矮子。”丈笑曰:“何以知之?”日:“忆王死,沪报有滑稽挽诗云:‘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揣而得之。”日:“是矣。其人嘻皮笑脸,大类小花面。著作惟《湘军志》可观,此外经学词章,可取者鲜。余诗话仅采其诗二句,今亦忘作何许语。”锺书对曰:“似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曰:“世兄记性好。”①

再如诗歌。以谭嗣同之狂,论清人诗文,还是有王闯运一席之地:“千年暗室任喧胚,汪魏龚王始是才。”②“王”即王闽运。汪辟疆(国垣)作《光宣诗坛点将录》,列王闾运第一,拟为“托塔天王晁盖”,称其“近代诗坛老宿,举世所推为湖湘派领袖也”,“其诗致力于汉魏八代至深,初唐以后,若不甚措意者。学赡才高,一时无偶。”③张佩纶承认王闯运“诗笔甚健”,不过转而非议其人品:“其人肮脏不平,非善士也。”④陈衍则说:“人以‘优孟衣冠’讥壬秋诗,夫‘优孟衣冠’,亦谈何容易。壬秋之作,学古往往阑人今语,正苦不纯粹耳。”钱锺书对日:“湘绮晚年作品,纯乎打油体。早年《夜雪集》中七言绝句,已不免英雄欺人矣。即如《圆明园词》此老压卷之作,尚有即令福海冤如海,谁信神州尚有神’等语,宁非俳体乎?”①李慈铭曾与王闽运齐名于文坛,他对王诗却不以为然,羞与为伍:“若王君之诗,予见其数首,则粗有腔拍,古人糟魂尚未尽得者。”②杨钧道:“湘绮先生五言古诗及歌行,诚有过人之处,七律则未成体,且多毛病。”他是王闯运的学生、杨度的弟弟,如此褒贬,也许是最公正的评语。

次如学问。王闽运专长于经学研究,单是梁启超,便对其褒贬不一。1902年3月,梁启超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王氏遍注群经,不断断于攻古文,而不得不推为今学大师”,③“不得不”云云,有点皮里阳秋,不过还是誉其为今文经学大师。1920年10月,《清代学术概论》稿成,梁启超在论其师康有为的学术渊源之时,提及王闽运和廖平,称王氏“故文人耳,经学所造甚浅”。④此后梁启超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称王闽运著《公羊笺》,“拘拘于例,无甚发明”。①前恭后倨,变脸之速,正符合梁氏“不惮以今日之我与昔日之我挑战”的性情。

王问运最大的争议,在其为人与行事。要给他安一个身份,名士稍嫌狭隘,大师则属过誉(王闯运的学术贡献,大抵还是“但开风气不为师”),我能认同的说法,乃是奇人、异人或妙人。他的奇异,自然针对世俗而言,梁羽生写张丹枫,有句诗叫“能哭能歌迈俗流”,恰可用在他身上。这一“迈”,为一些人所敬的同时,则为另一些人所讥。

王闽运好作惊人之语,好为惊人之举。恭亲王奕诉曾向他问政,他答:“国之治也,有人存焉。今少荃之洋务,佩蘅之政事,人才可睹矣。何治之足图乎?”李鸿章字少荃,宝望字佩蘅,这两大朝廷重臣,都难入王闽运法眼,其狂妄可知。奕诉听后,十分生气,认为王闽运“是处士之徒为大言者”,不再理他。②

这方面的趣事数不胜数,再举二例。据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湘绮先生在船山时,湖南巡抚陆春江赴衡拜谒,先生不纳。陆去半日,先生买小舟追百余里回拜。或以问,答曰:“前之不纳,示不敢当,后之远追,又以示敬。”P4-7

序言

叙,讲述,盼侧耳倾听;旧,过去,期一日相逢;叙旧,网罗旧闻,纪言叙之,以温故,以溯往,以述怀,以知新。

搜寻、稽索、钩沉、抉隐,一句话,一件事,一本书,一个人,那满满的闪着光芒的过去,在琐细字间,鲜活,绽放。

走进旧时光,来一场返程之旅,为那心中永不褪色的旧日情怀。我们相信,叙旧的过程,是唤醒记忆,省思历史,亦是安顿今者,启示未来。

后记

十年之间,三写杨度。

2006年,初写杨度,下笔万言。文中弥漫一股不平之气,却未必出于对杨度曲折命运的感怀,更可能源自我胸中郁积的块垒。2009年,二写杨度,在第一稿的基础之上,增订至六万字。不平之气渐消,然而对于杨度及其生活的时代,依然缺乏同情,常以后见之明,苛求先贤,甚至以大义责人。今年起,三写杨度,本欲修旧起废,终而重起炉灶,因为我发现旧瓶无法盛装新酒,旧日的屋梁无法承载今日的思想,此刻我心中再无不平,只有悲悯。

这十年来,我对杨度的评价,其实大体并无变易。譬如第一稿指出,杨度的个体悲剧在于“书痴自谓不痴”,杨度的时代悲剧在于帝王学与宪政梦的冲突,现在依然如是观。要说转变,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帝王学的看法。以前我称之为“帝王术”,如今则遵从王闿运和杨度的口径,以“学”相待,这不仅出自对先贤的尊重,更是因为,我对权术,一度无比鄙弃,读史愈多,阅世愈深,渐渐意识到,权术只是工具,端看为谁所用。古时君子小人之争,君子常常败北,原因之一,即在只知守经,不知从权。君子运用权术,但求行之有道,则无损大义。如王阳明、曾国藩、胡林翼等,若不从权,如何能成赫赫事功呢。智者云:用权而不知守经,是为妄人;守经而不知用权,是为腐儒。诚哉斯言。所以我三写杨度,对帝王学的批判有所弱化,它不再是吞噬杨度的致命病毒,而是一种基于人性的权力情结,几乎所有的政治人都无法摆脱,不独杨度为然。宪政的必要性,恰在于此。

杨度的帝王学,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纵观其跌宕一生,并无机会去驾驭帝王,更谈不上运用权术。他的权谋,在和梁启超合作筹划宪政会期间,有过一次表现,看起来并不高明,与慈禧、袁世凯这样的权谋大师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说到底,杨度其人,正如王闿运所言,乃是一个“书痴”,他介入权力之争,只可能被权力者当作棋子;他的政治生涯,只可能以悲剧结尾。

还有一点转变,涉及王闿运。此前我写杨度,对王闿运虽有着墨,却流于皮相。这两年重读《湘绮楼日记》和《湘绮楼诗文集》,才知此人诚有不可企及之处。与杨度一样,他终生受困于帝王学或权力情结的蛊惑,却从未为权力所灼伤。这是一种大智慧。有一个笑话,恰可用来印证王闿运、杨度师徒与帝王学的关系:

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四处游方,途遇一河,见一女子欲渡河而不敢,在河边徘徊。老和尚便主动背其过河,然后继续赶路。小和尚心头直犯嘀咕:师父怎么能背女人过河呢?一路走来一路想,最后忍不住问道:师父,你犯戒了么?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了,你还是放不下。

这个女子,就是帝王学。

人与权力的关系背后,则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背后,则是人与自己的关系。王闿运与杨度的一大差别,正在于对自我的认知与预期。所谓“书痴自谓不痴”,足见杨度何其缺乏自知之明。灯前慷慨平生事,杨度至死不忘帝王学,不忘医民救国,令人感叹他对初志的坚守,只是,恐怕他不曾听说赫尔岑警告知识人的名言:“我们不是医生,是疾病。”他更不会知道,自己便是那个转型时代的一份病例。

2015年7月2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帝王学的述津(杨度与近代中国)(精)/叙旧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羽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70913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5308387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192
13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