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习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传习录》几乎包含了王阳明的全部哲学思想及其重要主张,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 是我们学习阳明心学的必读书,也是研究阳明学派的入门书,更是当今社会净化心灵、修养德行、启迪心智的**经典之一。

本书由阳明学权威、《王阳明全集》编校者钱明倾心作注,注译者钱明结合并吸取了**收集整理的王阳明文稿、资料及研究成果,对于喜欢研读国学典籍的读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传习录》是王阳明阐述其哲学思想的“语录”体著述,由其弟子徐爱、薛侃、钱德洪等辑录编纂,内容涵盖“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致良知”说、“格物”说、“亲民”说、“万物一体”说、“拔本塞源”说等,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由阳明弟子辑录,经阳明本人审阅,主要反映的是阳明中年的思想性格;中卷里的书信皆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堪称其晚年成熟思想之代表;下卷虽未经阳明本人审阅,但也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风貌。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重要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本书由阳明学权威、《王阳明全集》编校者钱明倾心作注,注译者钱明结合并吸取了最新收集整理的王阳明文稿、资料及研究成果,亦参考比对了近年来其他版本的王阳明文集,对于有据可查的错误、疏漏进行了校勘订正,对于不可考据的疑问则遵照原文收录,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准确而详实的注译,因此,本书对于喜欢研读国学典籍的读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卷上

 徐爱录

 陆澄录

 薛侃录

卷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又

 钱德洪跋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卷下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序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试读章节

徐爱录

徐爱引言

先生①于《大学》“格物”②诸说,悉以旧本③为正,盖先儒④所谓误本者也。爱⑤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⑥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⑦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⑧,处困养静,精一之功⑨,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⑩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欬⑾,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⑿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注释

①先生:即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因曾筑室会稽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阳明先生,卒谥文成。明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以对抗程朱理学的“反传统”姿态出现,创立了阳明心学,成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明中后期,阳明学派影响日甚,并流传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以《传习录》和《大学问》最为著名。

②《大学》“格物”:《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后朱熹将《大学》重新编排整理,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为《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包括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八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经传十一章中有些是从程颐改本,有些是从古本,有些则是朱熹自定。特别是第五章,系朱熹补作,而非《大学》原文。其曰:“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这段所谓“补传”共134字,是程朱学派“格物穷理”说的精髓。如此一来,朱熹不仅改变了《大学》原来的次序,而且使“格物”成了“八条目”之首。自元代起,朱子章句本风靡学界,古本几乎悬而不用。明永乐后,古本更疏见于世。

③旧本:指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由汉代郑玄注,唐代孔颖达疏解的《礼记·大学》。程朱认为《礼记·大学》有讹误,均改易了章句。明代后,科举考试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后称郑注、孔疏本为旧本,收录于《十三经注疏》,此即古本《大学》。

④先儒:指程颢、程颐和朱熹。

(a)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著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

(b)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由于其与程颢是同胞兄弟,遂合称“二程”。“二程”生于洛阳(今属河南),同学于周敦颐门下,是“洛学”的创始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的学说为朱熹继承发展,后称程朱学派,后人所编《二程遗书》《二程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c)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世称朱子,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继承发展北宋“二程”学说,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以及后人编辑的《朱子语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

⑤爱:即徐爱(1487—1517),字曰仁,号横山,余姚(今属浙江)人。举正德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徐爱为阳明弟子、妹婿,从王阳明游,阳明十分器重他。

⑥俟圣人而不惑:语出《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意为即使百代之后,圣人再出现,先生的真理也不会遭到怀疑。

⑦二氏:释、道,即佛家与道家。

⑧居夷三载: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掌政,王阳明因上书抗辩,获罪下狱。其于正德二年(1507年)被贬为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治)驿丞,正德五年(1510年)获升庐陵县知县,返江西,前后居贵州三年。龙场位于贵州西北万山荆棘中,当地居民尚未开化,故称为“夷”。

⑨精一之功: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为精纯专一的功夫。从本体论看,指心与理一的“心即理”;从工夫论看,指“知行合一”的“致良知”。

⑩炙:近也。此处意为亲自。

⑾謦欬:即咳嗽。借指谈笑。

⑿牝牡骊黄:语出《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及《列子·说符》。牝牡,即雌雄。骊,黑色。喻人只见其外而不见其内,见其粗而不见其精。

P3-5

序言

《传习录》是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的讲学语录和论学书信之简集,系明代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

王阳明(1472—1529),字伯安,名守仁,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故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为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其父王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生于明代中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崩颓之际。时势造英雄,这样的历史环境给以天下为己任的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使他以其辉煌的事功和创造性的思想学说,成为“儒家第一流人物”,对中外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的著作由其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著作是《传习录》和《大学问》。《传习录》是王阳明阐述其哲学思想的“语录”体著述,由其弟子徐爱、薛侃、钱德洪等辑录编纂,分为上、中、下三卷,后被统一编入《王文成公全书》首篇卷一至卷三。

《传习录》是研究修习阳明心学的最重要的著作,几乎包含了王阳明的全部哲学思想及其重要主张,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阳明的弟子后学,大都通过《传习录》而成为阳明心学的信奉者或拥护者。钱穆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做学术演讲时,曾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七部书称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蒋介石称《传习录》为其终生最爱之书,曾自述:“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于是他后来就把王阳明“当作导师崇拜”,将《传习录》作为其“终生的精神食粮”。

《传习录》上卷由阳明弟子辑录,经阳明本人审阅,主要反映的是阳明中年的思想性格;中卷里的书信皆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堪称其晚年成熟思想之代表;下卷虽未经阳明本人审阅,但也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风貌。

《传习录》的成书过程较为复杂,其大致经过是:王阳明弟子徐爱从正德七年(1512)开始,陆续记录下阳明论学的谈话内容,并根据《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取名《传习录》。正德十三年(1518),阳明弟子薛侃将徐爱所录残稿及陆澄与自己新录的部分一起刊刻,仍名为《传习录》。嘉靖三年(1524),阳明弟子南大吉增收王阳明论学书信若干篇,刊行《续刻传习录》序刻本。嘉靖三十四年(1555),阳明弟子钱德洪将陈九川等人所录的《遗言录》加以删削,与他自己和王畿所录的内容合并,编成《传习续录》。嘉靖三十五年(1556),钱德洪又在《传习续录》中增收了黄直所录。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巡按浙江时主持出版《王文成公全书》,以徐爱、陆澄、薛侃所编《传习录》为上卷,以钱德洪增删南大吉所编书信部分的八篇文章为中卷,以《传习续录》为下卷,并附入王阳明所编的《朱子晚年定论》,遂成为通行本的《王文成公全书》之《传习录》。

与此同时,《传习录》还有多种版本相继问世,如沈思畏在嘉靖三十年(1551)刻《传习诸录》于福建,后附以《大学或问》和《朱子晚年定论》;聂豹于嘉靖年间编纂《传习录节要》,后由其弟子戴经刊刻行于世。另有徐爱、陆澄、薛侃录《传习录》的明姜好善重订、李益大督梓本,明嘉靖三十年(1551)杨荆山据钱德洪原本而刊刻的《传习录》重刻本(三卷,书前有杨荆山、焦琅琊序文,书后有张可大、许有声跋文),嘉靖三十年(1551)孙应奎重刻的《传习录》衡湘书院本,等等。此外,王学殿军刘宗周在明天启年间也编纂过《阳明传习录选》。

此后数百年,《传习录》在通行本的基础上,至少有数十种翻刻本、选编本等相继问世。

如《阳明先生要语》(三卷,萧廪辑,收入《陆王二先生要语类抄》,明万历二年[1574]刻本)、《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四卷,朱文启、朱文教编,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陈九叙序刊本)、《传习录》白鹿洞本(金声、钱启忠编,崇祯三年[1630]陈懋德序刻)、《阳明先生集要》(施邦曜编,明崇祯八年[1635]刊,清光绪五年[1879]贵州重刊,其中《理学集》卷一为《传习录》,即今本上卷;卷二为《语录》,选自今本下卷;卷三则录有通行本《传习录》中卷之论学书信)、《王阳明先生传习录论》(三卷附集一卷,王应昌编,清顺治三年[1646]王应昌序刊本)、《阳明全集》(二十卷,俞嶙编,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内有《传习录》一卷,即通行本之上卷;《语录》一卷,即通行本之下卷;而通行本《传习录》中卷之论学书信,则分载于卷一至卷四)、《王阳明先生全集》(十六卷,王贻乐编,清康熙十九年[1680]刻本,其中卷二为《传习录》,后清人陶浔霍据此本批注,书前载有李贽、徐元文、潘之彪、马士琼、宗稷辰之序文)、《阳明文抄》(二十卷,张问达编,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刻本,书前有张问达序,卷一为《传习录》上卷,卷二为《传习录》下卷,卷三为《传习录》中卷之论学书信七篇)、《阳明传信录》(三卷,刘宗周编注,清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王阳明先生经说弟子记》(四卷,胡泉辑,清咸丰八年[1858]家刻本)、《王阳明先生传习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校印本,禹州方硕辅校,邵阳魏允恭石印本)、《传习录集评》(三卷附录一卷,孙锵编纂,民国四年[1915]上海新学会社发行)、《王阳明传习录》(三卷,民国十三年[1924]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传习录点注》(叶绍钧注,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评注传习录》(三册,许舜屏编,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中原书局刊行,书前有徐绍桢、吴衍慈、王震、陈树人序)、《王阳明传习录注释》(四卷,于清远注译,台湾凤山黄埔出版社1958年刊行)、《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撰,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刊行),等等。

随着王阳明及阳明心学研究的深入与转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传习录》的研究、注释、评介与今译,学界一直比较重视,出版了一大批注释本、选编本、今译本等。如《译注传习录》(邓阳译注,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传习录注疏》(邓艾民撰,台湾法严出版社2000年刊行)、《阳明传习录》(杨国荣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传习录》(阎韬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传习录》(沈顺葵译注,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智慧之门——传习录》(于自力、孔薇、杨骅骁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传习录〉精读》(吴震撰,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传习录校释》(萧无陂校释,岳麓书社2012年版),等等。

以上所述各种《传习录》刊行本,较有影响或质量上乘的是孙锵的《传习录集评》、叶绍钧的《传习录点注》、许舜屏的《评注传习录》、陈荣捷的《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邓艾民的《传习录注疏》、杨国荣的《阳明传习录》、吴震的《〈传习录〉精读》等。其中被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是陈本和邓本,而比较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是杨本和吴本。

需要说明的是,王阳明的语录体著述,还有几种不同的本子与《传习录》同时存在甚至早于《传习录》行于世。如《阳明先生遗言录》《稽山承语》《良知同然录》《阳明先生则言》《传习则言》等。

《阳明先生遗言录》,钱德洪编,曾才汉校,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曾才汉刻。《稽山承语》,朱得之编,明刊本。《良知同然录》,四卷,孟津序刊本,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阳明先生则言》,二卷,嘉靖十六年(1537)薛侃刻本,嘉靖四十四年(1565)谷中虚重刻本。该书现虽不太流行,但当时却作为阳明心学的教材而流行一时。其内容都是从当时既刊的《传习录》上卷和《文录》《别录》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上卷是短文的语类体,下卷是长文的文章体,目的是为了读者携带的方便,于嘉靖十六年(1537)由薛侃协助王畿选编而成。而《传习则言》(一卷,收入嘉靖三十三年[1554]郑梓序刊的《明世学山》)原来是以《传习录略》(编者不详)之名并附有邹元标之序文而单独刊行于世的。《传习则言》仅录阳明语录二十条,而且只有上半部分是与《传习录》上卷有关,其后一半则是从《阳明先生则言》中挑选出来的。可见,所谓“传习则言”的书名,恐怕亦是根据上半部分的《传习录》之内容与下半部分的《阳明先生则言》之内容,而将两书的书名组合而成的。所以陈荣捷先生认为:《阳明先生则言》与《传习则言》虽同名“则言”,然而是《王阳明全集》之“缩本”,而非《传习录》之“板本”。  日本阳明学者高濑武次郎在《日本之阳明学》一书中指出:“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中江)藤树之大孝,(熊泽)蕃山之经论,(三轮)执斋之熏化,(大盐)中斋之献身事业,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王学所赐予。”有人甚至认为,日本就是以王阳明哲学为其民族之哲学的。因此,《传习录》在日本也有很多种版本。

如《传习录》(日本庆安三年[1650]据通行本木版印刷发行)、《标注传习录》(三卷,三轮执斋编注,日本正德三年[1713]刊,后执斋弟子川田雄琴据该书而撰《传习录笔记》四册)、《传习录栏外书》(三卷,佐藤一斋编撰,日本天保元年[1830]刊)、《传习录讲义》(东敬治编,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东京松山堂刊行)、《训注传习录》(山川早水编,日本明治四十三年[1910]东京山本镣藏发行)、《传习录》(安井小太郎注,收入《汉文大系》第十六卷,日本大正二年[1913]东京富山房发行)、《传习录参考》(东正纯编,日本大正八年[1919]刊)、《传习录》(小柳司气太注,收入《汉文丛书》第十七卷,日本大正八年[1919]东京友朋社发行)、《现代语译传习录》(小野机太郎译,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东京新光社刊行)、《王阳明传习录讲本》(三卷,山田准编,日本昭和二年[1927]东京二松学舍大学出版部刊行)、《传习录》(安冈正笃讲抄,龟井一雄译,收入《圣贤遗书新释丛刊》第一号,日本昭和六年[1931]刊行)、《传习录》(山田准、铃木直治译注,日本昭和十一年[1936]东京岩波文库刊行)、《传习录》(近藤康信释,收入《新释汉文大系》第十三卷,日本昭和三十六年[1961]东京明治书院发行)、《传习录》(山本正一译注,日本昭和四十一年[1966]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刊行)、《传习录抄》(山下龙二编,收入《中国教育宝典》下,日本昭和四十七年[1972]玉川大学出版部刊行)、《传习录诸注集成》(安冈正笃、中田胜编,收入《阳明学大系》,日本昭和四十七年[1972]东京明德出版社刊行)、《传习录》(安冈正笃编注,日本昭和四十八年[1973]东京明德出版社发行)、《传习录》(沟口雄三译,日本昭和四十九年[1974]中央公论社刊行)、《传习录新讲》(洪樵榕撰,日本昭和六十三年[1988]东京二松学舍大学出版部刊行)、《中国古典·传习录》(吉田公平译注,日本平成元年[1989]讲谈社刊行)、《传习录——阳明学的精髓》(吉田公平译注,日本平成七年[1995]橘[たちばな]出版社刊行)等。

阳明心学与近代朝鲜开化思想有密切关系,朴殷植的著述是其代表。朴殷植的生平基本上是沿着以下道路而前行:儒教求新——阳明心学——朝鲜独立运动——韩国临时政府总统。从他身上可以看出阳明心学与救亡运动的关系。朴殷植对阳明心学较为系统的阐述立论,主要反映在其所撰的《王阳明实记》中。他在答谢张志渊允诺为该书写序的信中,曾列举了自己写作该书时所使用的参考书,主要就是《传习录》和《明儒学案》。因此,《传习录》在韩国也有多种版本,如金世贞译注的《传习录译注》(韩国世昌出版社2014年版)等。另外,由于阳明心学是作为异端思想、批判对象被引进朝鲜半岛的,所以从一开始朝鲜半岛的儒者就把王阳明及其代表作《传习录》放在被批判的位置上接受拷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李滉撰于1566年的《传习录论辩》(收入《增补退溪全书》第二册,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部1985年刊行)等。

此外,《传习录》还有英译本行于世,如《Instructions for Practical Living and Other Neo-Confucian Writings by Wang Yang-ming 》,陈荣捷英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部1963年刊行。

综上所述,尽管《传习录》的刊本无数,但由于王阳明几乎所有的重要哲学命题和思想主张在《传习录》中都已提出或做过阐发,所以这些命题和主张也是各种《传习录》刊本所必须涵盖的,如“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致良知”说、“格物”说、“亲民”说、“万物一体”说、“拔本塞源”说,等等。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无论读哪一种版本的《传习录》,它都是我们学习阳明心学的必读书,也是研究阳明学派的入门书,更是当今社会净化心灵、修养德行、启迪心智的最佳经典之一,熟读精读该书,必能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钱明撰于2015年11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习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王阳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24277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2015290424
中图分类号 B248.2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73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