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纲要
内容
目录

绪论

 一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的概念

 二 民族学的概说

 三 当今中国民族概况

 四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史料概说

 五 本书结构说明

 六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研究展望

第一章 夏朝至汉朝时期民族法制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民族法制

一 民族法制的滥觞——五服制

二 先秦时期的民族治理措施

 第二节 秦朝民族法制

一 秦朝民族治理机构

二 秦朝民族立法

 第三节 汉朝民族法制

一 汉朝民族治理机构

二 汉朝民族立法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民族法律适用

 第五节 秦汉时期周边民族的法制

一 匈奴法制

二 西羌法制

三 西南诸夷法制

四 东北诸民族法制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民族法制

 第一节 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的治理和法制

一 三国至南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民族治理

二 十六国及北朝时期北方民族政权的治理

三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民族治理

 第二节 三国至唐朝时期少数民族法制

一 东北诸族法制

二 西域诸族法制

三 突厥(突厥汗国)法制

四 吐谷浑法制

五 西北诸羌法制

六 南诏法制

七 西南诸族法制

八 流求国法制

第三章 辽宋金西夏大理的民族法制

 第一节 宋朝对少数民族的治理与法制

一 宋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

二 宋朝民族立法与司法

 第二节 宋朝时期少数民族法制

一 契丹(辽国)法制

二 女真族(金朝)法制

三 党项族(西夏)法制

四 白族(大理国)法制

五 西南诸族法制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民族法制

 第一节 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措施

一 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治理

二 元明清时期地方的治理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民族立法

一 元朝的民族立法

二 明朝的民族立法

三 清朝的民族立法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民族司法

一 元朝民族司法

二 明朝民族司法

三 清朝民族司法

第五章 20世纪前50年民族法制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的民族法制

一 新政时期中央民族治理机构的改革

二 新政时期的民族立法与改革措施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民族法制

一 民国时期中央对民族地区的治理

二 民国时期民族立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 中国共产党民族治理理念的变迁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构建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实践

第六章 蒙古族法律史

 第一节 蒙古族简介

 第二节 蒙元时期蒙古族法律

一 约孙

二《大札撒》

 第三节 明清时的蒙古族法律

一 《阿勒坦汗法典》

二 《白桦法规》

三 《蒙古卫拉特法典》

四 《喀尔喀法典》

五 《青海卫拉特联盟法典》

第七章 藏族法律史

 第一节 藏族简介

 第二节 吐蕃王朝的法律

一 吐蕃王朝的立法成就

二 吐蕃法律内容

 第三节 五代至清朝时期西藏法律

一 《十五法典》

二 《十六法典》

三 《十三法典》

 第四节 安多、康区地区的法律

一 《果洛旧制部落法律》

二 《西宁番夷成例》与《夷律》

三 《德格法律十三条》

第八章 彝族法律史

 第一节 彝族简介

 第二节 彝族法律的起源

 第三节 夜郎君法

一 法典的时间与性质

二 法典基本结构与内容

三 法典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家支:凉山彝族传统社会的组织制度

一 “家支”的来源与特点

二 家支组织

三 家支的社会功能

 第五节 黑白分类: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法律知识体系

一 黑白观念的出现

二 黑白分类在法律体系中的结构

三 黑、白、花法律分类在案件中的运用

四 黑白分类体系的法律适用

 第六节 斯吉比:一种生命的救赎

一 斯吉比和斯吉比案

二 斯吉比案类型

三 斯吉比案处理体系

四 举行特定仪式

 第七节 德古:凉山传统社会中纠纷解决职业化群体

一 “德古”的含义

二 德古形成的历史

三 德古的形成条件与要求

四 德古在彝族法律社会中的作用

五 德古调解社会纠纷的机制

第九章 傣族法律史

 第一节 傣族简介

 第二节 西双版纳地区的法律制度

一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规》

二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

三 《西双版纳傣族法规》

四 《勐海傣族寨规与勐礼》

 第三节 孟连宣抚司的法律制度

一 《芒莱干塔莱法典》

二 《坦麻善阿瓦汉绍哈》

三 《孟连宣抚司法规》

四 《孟连傣族封建习惯法》

 第四节 傣族传统法律的基本特征

一 傣族传统法律中的习惯因素

二 佛教对傣族传统法律的影响

第十章 维吾尔族伯克制度

 第一节 维吾尔族简介

 第二节 伯克制度的演变与设置

一 伯克制度的起源

二 伯克设置情况

三 清朝对伯克制度的改造

四 伯克制度的作用

第十一章 村寨社会结构中的法律秩序

 第一节 景颇族的山官制度

一 景颇族简介

二 景颇族山官制度的起源和结构

三 山官制度的类型

四 山官职位的获得

五 山官的社会职权与职责

 第二节 云南藏区的属卡制度

一 属卡的构成

二 属卡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拉祜族的卡些卡列制度

一 拉祜族简介

二 卡些卡列制度的变迁

三 卡些卡列的社会功能

第十二章 非国家组织下的规范形成

 第一节 苗族的榔约

一 苗族简介

二 苗族的议榔

 第二节 瑶族的石牌律

一 瑶族简介

二 瑶族的石牌制

三 石牌律的制定程序

四 石牌律的基本形式与内容

 第三节 侗族的侗款

一 侗族简介

二 款——侗族传统社会中的特别组织

三 侗族“款约”的概念

四 款约的制定

五 侗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一 著作

 二 论文

后记

内容推荐

胡兴东所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纲要》采用总论与分论结构,以体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法律内容上的基本构成,即国家治理的一体化与各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多样性。总论主要对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治理的法律制度进行考察,同时对历史上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政权法律情况进行介绍,共分五章。分论对现在还存在的少数民族群体中,在历史上能体现出不同人类发展阶段、种类、形态的法律制度样式进行介绍,共七章。全书力求体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本特点,反映中华法律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多形态样式等内容。每章采用正文、思考问题、阅读拓展和经典法律摘抄四个部分,让本书能够全面反映相应章节研究的最新动态、成果目录和基本史料等。

编辑推荐

胡兴东所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纲要》从的内容上看,比以往出版过的少数民族法律史内容更加丰富。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历代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下编包括一些单一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和一些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法律制度研究。其次,通读本书,还有一个突出的感觉是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功底较为扎实、深厚。每一个章节中作者都既列出这方面研究中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又举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次,这本书的创新之处,突出的表现还有体例上的创新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这本书每一章后面都有相关章节的思考题,扩展阅读和相关法律史料摘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纲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兴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62071
开本 16开
页数 5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802
CIP核字 2015117570
中图分类号 D929
丛书名
印张 3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