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酒侠神医白骷髅/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还珠楼主,原名李善基,后更名李寿民;笔名还珠楼主,晚年又改笔名为李红。四川长寿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二十八日。在同胞兄弟中排行老大,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七。他的小说曾为一代人所着迷,并将永世流传。《酒侠神医白骷髅》是《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之一。

内容推荐

还珠楼主著的《酒侠神医白骷髅》两部武侠小说的合集,一部为《酒侠神医》,一部为《白骷髅》。两部小说均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其中《酒侠神医》1950年7月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全文五万字;《白骷髅》1951年4月由上海正华书店出版第一集,5月出版第二集,全文十万字。

目录

还珠楼主小传

酒侠神医

第一回 风雪单骑

第二回 剖瓜解渴小侠女村肆儆凶人

第三回 奇侠神医

第四回 隐名大盗夜飞儿

白骷髅

第一回 隐名恶盗白鹰子

第二回 大侠黑骷髅

第三回 皇庄屯富商遇寇

招商店侠客逢凶

第四回 势迫危临 舍身全爱子

恩深感切 仗义救孤鸾

第五回 绝处喜逢生 残月晓星迷去路

知机宁犯险 深山幽谷话前情

第六回 信符竹手箭

第七回 同商密计 古寺聚英侠

巧得总图 强龙建殊功

第八回 二女侠杀贼猢狲愁

试读章节

第一回

风雪单骑

这时天才申初,隆冬时节,本就天黑得早,天气又有一点变化,西北风一阵接一阵,越吹越猛,吹得刘场坝临河的一行衰柳呼呼乱响,起落如潮。

田家早已收获,冬麦还在地里,没有出土,田野中空荡荡的,只现出大片方块,内中隔着一条条的浅沟,由河边起,一直延到镇后面的乌龙山脚,由下到上,散列着一层层的梯田。山南是片坡形,虽然石多土少,但那山地,由山脚起,快要到达山顶,稍为平坦之处,都经过土人们的开垦,连山径南边倾斜之处也无隙地放弃,不是一片片的柑子树,便是一丛丛没有斫完的包谷秆。

隔上一片山地,便有三两家茅篷,里面虽然住满了人,因天太冷,家家门前都是冷清清的,看不见一点烟火与人的影子。偶然发现一条狗,缩着个头,夹着尾巴,蜷伏在墙角背阴之处,看见生人,有气无力地刚把头抬起,“汪”得半声,被那凛冽的寒风一吹,又缩回去,身子成了一圈,盘得更紧,仿佛自顾不暇,也就不再代狗主人耀武扬威,多管闲事。

日头早已隐入阴云之中,在风沙满天之下时隐时现,看去只剩昏蒙蒙一团,淡白影子。风力越吹越猛,空中不时传来狂风激起的异啸,尖锐刺耳。风吹到人面上,刀割也似,逼得对面喘不过气来。一股接一股的冷气,由人头颈袖口之中猛灌进去,透体生寒,手冻足僵,没有丝毫暖意,上下牙齿兀自战个不停。走路的人不敢与风力相抗,便把身子侧转,倒退而行。田里残余的包谷秆,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哗哗乱响。败叶残枝,随风满地乱滚,触目都是荒凉景象。

山前河坝镇上只有一家酒店,门前挂着一幅又厚又重的风帘。偶有个把人冒着寒风匆匆进出,余者家家关门闭户,路断行人,天气真个冷到极点。

再往镇东头一看,相隔里许来路,倚山面水的斜坡平野之间,却现出大片园林。外面一带寒林萧疏整齐,里面假山楼阁有十好几处,占地甚大,由平地起直达半山,均有一列围墙隔断,也估计不出地方多大,一望而知是当地风景最好之区。风沙尘雾迷漫中,相隔又远,看不见内里人物动静。只见大小数十条黑烟,由各处楼台顶上向空冒起,被风一吹,满空乱滚,随散随起,老喷不完。那风暂时也没有停止之势。

就在这风烟飞舞中,一匹川马载着一人,突由镇东头小路上,绕着那片园林,冲风驰来。马并不算甚快,看去筋骨却甚强健。马上人是个二十多岁的少年,穿得并不甚厚,身上背着一个包裹,像是身有急事赶长路的,也看不出是何行业。

当地虽是山角小镇,因离江口甚近,河面又宽,往来舟船甚多,平日虽不停歇,遇到风浪,船家都喜来此暂避,就便歇上些时。为了近日天干水浅,河面两旁业已结冰,已无船家停泊。由陆路走的人,除非附近山村赶集,或往县城有事经过,再不,便是镇东头飞鸿庄主人的亲友,生人一向难得见到。

酒铺主人向老好,人最和气,他是飞鸿庄主人刘廷魁所用奶妈的儿子,在镇上开了十多年酒店,酒菜均制得好,价也公道。船家喜停当地,一半绕道避风,一半还是喜欢吃他酒菜和红油抄手(即馄饨)。当日虽是奇冷,小小里外两间客座也被坐满。吃酒的多半是刘家所用仆人,抽空来此买醉,再就是左右开店住家的邻居。彼此全都相识,正在高谈阔论,互相恭维说笑,忽听门外马蹄响动。

向老好巴结生意,知道这等天气不会有甚外人,两位少庄主喜吃自己抄手,有时家中厨子做的点心吃厌,偶然也来照顾,近来为一个姑娘来得更勤。这位二相公刘翰,年只二十缘上,业有一妻一妾,人最聪明,文武双全,十八岁便做秀才,由曾祖父起便是仕宦人家,到他这一辈,族中弟兄更多,有文有武,有的还在外面做官。只他和兄长刘庠,因乃父刘廷魁在同族中官做最大,人又多才多艺,性喜风雅,自从在江南任上被参回来,便将多年积蓄的宦囊,在东山脚下建了大片园林,本名小观园。因园中地方广大,花木繁多,倚山临水,具有泉石之胜,主人所居飞鸿阁,更是园中精华所在,地方上的官绅和往来的贵客,都喜来此登临游宴,主人又最好客,乐于应酬,于是人都叫飞鸿庄,“小观园”三字反倒少人晓得。主人年已六旬,最会享福,建成之后,便带了亲属好友在内纳福。园中春花秋月,各有它的妙处。消寒避暑,更有极好设备,四时之佳景无穷,而主人的兴趣与兴建也与年俱增。好在家中富有,山上下的土地都是刘家所有,那豪华富丽之景,一时也说它不完。P3-5

序言

还珠楼主,原名李善基,后更名李寿民;笔名还珠楼主,晚年又改笔名为李红。四川长寿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二十八日。在同胞兄弟中排行老大,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七。李家世代为官。其父元甫,进士出身,光绪年间官至苏州知府,为人清廉正直,厌恶官场肮脏黑暗而弃官归里,设馆授徒。其母周家懿,四川成都人,也是大家闺秀,知书通文。由于父母教子严厉,李寿民又聪明过人,三岁开始读书习字,五岁便能吟诗作文,七岁能写丈许长对联。九岁时更写出了五千言的《“一”字论》长文,被誉为“神童”,并获得了长寿县衙颁发的“神童”大匾,此匾高高悬挂在李家祠堂。可知李寿民具有惊人的天赋且受到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这也是他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基础。不幸十二岁丧父,家道中落,家计难以维持。其母携带李寿民及两弟、一妹,顺江而下,至苏州投奔亲友,幸得其父之门生故旧慷慨周济,勉强度日。李寿民也得以就读于著名的草桥中学(今苏州第一中学),学习成绩一直高出侪辈,名列前茅。

在此期间,李寿民坠入了初恋的情网。恋人名叫文珠,比李寿民大三岁,为邻右之女。虽非绝代佳人,却也相貌清秀,性格温柔,尤善琵琶弹奏。李寿民爱听文珠弹琵琶,文珠则爱听李寿民摆四川“龙门阵”。一来二往,两小无猜,爱苗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然而这段恋情却只见开花而未能结果。原因在于李寿民家境贫寒,又是长子,故从二十二岁起,便不得不停止学业,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浪迹江湖。起初尚与文珠有鸿雁传书,渐至鱼沉雁杳,后才得知文珠竟然沦落到烟花柳巷。这是李寿民的终生之痛,致使他在很长时间内不作燕婉之想。据说他的小说《女侠夜明珠》,就是为纪念文珠而写的。

李寿民的首个落脚点是天津,而天津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不仅使他找到了终身伴侣,而且成为他作家生涯的起点。李寿民初到天津,经人介绍,充任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的中文秘书,因其才气横溢,中文功底深厚,深得傅作义赏识。傅作义的英文秘书为段茂澜,是留英学生,与李寿民一见如故,义结金兰。由于李寿民生性散漫,不惯军旅生活,且性格强傲,不肯唯命是从,有时甚至敢于顶撞上司,故不足一年,便拂袖而去,据说还留下一首打油诗,对傅作义冷嘲热讽。傅作义也有过人度量,一笑了之。此后李寿民的职业很不固定,做过宋哲元冀察政务委员会的秘书,天津《天风报》的编辑、记者,还为名伶尚小云写过剧本并结为金兰之契,又曾以“木鸡”(取意于典故“呆若木鸡”)和“寿七”(“寿”指长寿县,“七”指排行老七)的笔名发表短文,接着又进入天津邮政局,当了一名小职员。由于小职员的薪金微薄,不足以养家糊口,又经人介绍,兼做天津大中银行老板孙仲山公馆的家庭教师,为其子女教授国文和书法。不料这一来,却给李寿民带来了桃花运,成为他一生的一个转折点。

孙仲山是一个暴发户,他与李寿民为小同乡。当李寿民进入孙公馆时,正是孙仲山生意的鼎盛时期,其大中银行在全国十三个城市开有十三个分行,其带花园的洋房豪宅在天津英租界马场道占地达二十余亩。孙家二小姐孙经洵,比李寿民小六岁,虽貌不惊人,但温文尔雅,气度非凡,性格坚强。起初,李寿民因初恋的隐恨未消,心如止水,对孙经洵并未在意;而孙经洵乃大家闺秀,对于李寿民这个憨厚的老师,也没有一见钟情。然而不知为什么,两人之间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引力,既搅动了李寿民止水般的心境,也搅乱了孙经洵小姐矜持的芳心。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同时陷入了情网。

那时正值民国初年,社会风气虽然有所开放,但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此他们的恋爱仍如张君瑞与崔莺莺那样,只能在暗中进行。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恋情终于被孙仲山发现。孙仲山首先以“门不当,户不对”以及“师生相恋,败坏家风”来训斥女儿,结果无效;然后又以“只要李先生与小女一刀两断,要多少钱不成问题”利诱李寿民,又遭到李寿民严词驳斥。于是孙仲山便下了个杀手锏,将李寿民炒了鱿鱼,以为如此便可斩断这对恋人的情丝。

然而爱情犹如燎原之火,是很难扑灭的。他们居然想出了一个传递情书的绝妙办法:双方将情书用橡皮膏贴在孙仲山上下班乘坐的汽车号牌后面,李寿民等孙仲山上班后到大中银行门口取信,孙经洵则在孙仲山下班回家后取信。孙仲山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专车倒成了女儿与李寿民的邮车,自己也被迫当了一回红娘。终于有一天,事情败露。孙仲山自然怒不可遏,一个耳光将女儿打倒在地。这一耳光不仅没有打消孙经洵婚姻自主的决心,反而打得她离家出走。

孙仲山在气走女儿后仍不善罢甘休,必欲置李寿民于死地。他仗着财大气粗,买通了英租界工部局,将李寿民投入监狱。幸亏段茂澜精通英文,李寿民又未犯法,经段茂澜从中斡旋,李寿民便获释放。孙仲山一计未成,又施一计:以“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

直到抗战胜利后,社会初步安定,李寿民的稿酬也相当丰厚,才把家眷由北平接到上海,全家得以团聚。

然而正当李寿民踌躇满志的壮年时期,其创作事业也进人如火如荼的鼎盛时期,却因时局的巨变而使其创作之路走到了尽头。一向风行民间的武侠类小说,似乎突然变成了洪水猛兽,“谈武侠而色变”的气氛笼罩于九州大地,图书馆也通统将其束之高阁,禁止借阅,以至于武侠类小说完全销声匿迹。这就是李寿民的大部分小说皆被腰斩、成为断尾蜻蜓的唯一原因。这是李寿民无可弥补的遗憾,也是中国文学和中国读者无可弥补的遗憾!

李寿民的最后十来年,一度暂居苏州,旋又移居北京,都是在惶恐中度过的。他虽然没有被戴上什么政治“帽子”,并前后任上海天蟾京剧团、总政京剧团、北京京剧三团的编剧及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委员,为剧团写过不少剧本,但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笼罩在他的头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的数十部小说似乎都变成了深重的罪孽,他所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更像是变成了憧憧魔影,使他挥之不去。于是他把自己的作品全部付之一炬,一本不剩。这种恐惧感和负罪感,使他犹如惊弓之鸟,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这倒帮了他一个大忙,使他在那场“放长线钓大鱼”的政治阴谋中没有上钩,保持沉默,从而侥幸成为“漏网之鱼”,逃过了一劫。然而最终还是没有逃过那“批判的武器”的致命一击。1958年6月,一篇《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的文章,便把他打成了‘脑溢血,虽经抢救脱险,终造成左半身偏瘫,生活无法自理,自此辗转病榻两年有余。当他口述完历史小说《杜甫》,秘书以工整的钢笔小楷记录下杜甫“穷愁潦倒,病死舟中”那一段的描写时,李寿民对妻子说:“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第三天,即1961年2月21日,还珠楼主终于与世长辞,终年只有五十九岁,恰与一生坎坷的中国“诗圣”杜甫同寿。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李寿民虽然一生坎坷,结局凄惨,但他无愧于中华民族,无愧于古老的文明祖国。他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了总计达一千七百万字的四十部小说,还有几十个京剧剧本。他的《蜀山剑侠传》更荣登于香港和内地两个专家组评出的两个“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之上。他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新神魔小说,为中国小说增添了一枝璀璨的奇葩。他的小说曾为一代人所着迷,并将永世流传。

裴效维

2011年12月15日于北京蜗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酒侠神医白骷髅/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还珠楼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67127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5202523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