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5年小小说选粹
内容
试读章节

王十二抬起头往两边一瞧,这条街全是各样的洋货店,王十二喜好洋人新鲜的玩意儿,常来逛。他忽然目光一闪,也是灵光一闪,只听他朝着铁匠大声说:“两手别去碰眼睛,我马上给你弄出来!”扭身就朝一家洋杂货店跑去。

王十二进了一家洋货店的店门,伸出右手就把挂在墙上一样东西摘下来,顺手将左手拿着的出诊用的绿绸包往柜台上一撂,说:“我拿这包做押,借你这玩意儿用用,用完马上还你!”话没说完,人已夺门而出。

王十二跑回铁匠跟前说:“把眼睁大!”铁匠使劲一睁眼,王十二也没碰他,只听叮的一声,这声音极轻微也极清楚,跟着听王十二说:“出来了,没事了。你眨眨眼,还疼不疼?”铁匠眨眨眼,居然一点不疼了,跟好人一样。再瞧,王十二捏着一块又小又尖的铁渣子举到他面前,就是刚在他眼里那块要命的东西!不等他谢,王十二已经转身回到那洋货店,跟着再转身出来,胳肢窝夹着那个出诊用的绿绸包朝着街东头走了。铁匠朝他喊:“您用嘛法给我治好的?我得给您磕头呵!”王十二头也没回,只举起手摇了摇。

铁匠纳闷,到洋货店里打听。店员指着墙上边一件东西说:“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就说借这东西用用,不会儿就送回来了。”

铁匠抬头看,墙上挂着这东西像块马蹄铁,可是很薄,看上去挺讲究,光亮溜滑,中段涂着红漆;再看,上边没钉子眼儿,不是马蹄铁。铁匠愈瞧愈不明白,问店员道:“洋人就使它治眼?”

店员说:“还没有听说它能治眼!这是个能吸铁的物件,洋人叫吸铁石。”店员说着从墙上把这东西摘下来,吸一吸桌上乱七八糟的铁物件——铁盒、铁夹子、钉子、钥匙,还有一个铁丝眼镜框子,竟然全都叫它吸在上边,好赛有魔法。铁匠头次看见这东西——见傻。

原来王十二使它把铁匠眼里的铁渣子吸下来的。

可是,刚刚那会儿,王十二怎么忽然想起用它来了?

神不神?神医吧。再一段更神。

这段事在老城西那边,也在街上。

那天一辆运菜的马车的马突然惊了,横冲直撞在街上狂奔,马夫吆喝拉缰都弄不住,街两边的人吓得往两边跑,有胡同的地方往胡同里钻,没胡同的往树后边躲,连树也没有的地方就往墙根扎。马奔到街口,迎面过来一位红脸大汉,敞着怀,露出滚圆锃亮的肚皮,一排黑胸毛,赛一条大蜈蚣趴在当胸。有人朝他喊:“快躲开,马惊了!”

谁料这大汉大叫:“有种往你爷爷胸口上撞!”看样子这汉子喝高了。

马夫急得在车上喊:“要死人啦!”

跟着,一声巨响,像撞倒一面墙,把大汉撞飞出去,硬摔在街边的墙上,好像紧紧趴在墙上边。马车接着往前奔去,大汉虽然没死,却趴在墙上下不来了,他两手用力撑墙,人一动不动,难道叫嘛东西把他钉在墙上了?

人们上去一瞧,原来肋叉子撞断,断了的肋条穿皮而出,正巧插进砖缝,撞劲太大,插得太深,拔不出来。大汉痛得急得大喊大叫。

一个人嚷着:“你再使劲拔,肚子里的中气散了,人就完啦!”

另一个人叫着:“不能使劲,肋叉子掰断了,人就残了!”

谁也没碰过这事,谁也没法儿。

大汉叫着:“快救我呀,我这个王八蛋要死在这儿啦!”声音大得震耳朵。有几个人撸袖子要上去拽他。

这时,就听不远处有人叫一声:“别动,我来。”

人们扭头一瞧,只见不远处一个小老头朝这边跑来。这小老头光脑袋,灰夹袍,腿脚极快。有人认出是神医王十二,便说:“有救了。”

只见王十二先往左边,两步到一个剃头摊前,把手里那出诊用的小绿绸包往剃头匠手里一塞说:“先押给你。”顺手从剃头摊的架子上摘下一块白毛巾,又在旁边烧热水的铜盆里一浸一捞,便径直往大汉这边跑来。他手脚麻利,这几下都没耽误工夫,手里的白手巾一路滴着水儿、冒着热气儿。

王十二跑到大汉身前,左手从后边搂大汉的腰,右手把滚烫的湿手巾往大汉脸上一捂,连鼻子带嘴紧紧捂住,大汉给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着,就是不肯放手。大汉肯定脏话连天,听上去却呜呜的赛猪嚎。

P4-P5

目录

第一辑

 俗世奇人新篇(节选)/冯骥才

 芳马小说(节选)/劳马

 傻子寓言(节选)/大解

 小说五段(节选)/白玛

 李黎掌小说(节选)/李黎

第二辑

 夜幕下的满洲/陈力娇

 离离秋草黄/安石榴

 研墨/高军

 鸡叫头遍/李立泰

 放生/梁小萍

 无极刀/官旭峰

 小兔子/王培静

 背叛/余显斌

 杀/党存青

 医心/明晓东

 将军完婚/韦如辉

第三辑

 月亮上/于德北

 进城/茨园

 大印象/刘建超

 守灯/侯发山

 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芦芙荭

 风吹麦浪/红孩

 莲花布鞋/马彝

 官瓷/曹洪蔚

 星月菩提/周海亮

 父亲醉酒/肖曙光

 唤醒/王生文

 额尔齐斯河畔/刘斌立

 项链/符浩勇

 芒种/聂兰锋

 别推那扇门/刘怀远

第四辑

 孤独的庄稼/赵新

 月亮山/陈毓

 农民/袁省梅

 去乡下/秦德龙

 小满/伍中正

 地气/唐丽妮

 百羊川/赵文辉

 扎西的菜园子/邢庆杰

 不小心/何燕

 水牛/王往

 南北头大爷/田杖

 父亲的梦/蓝月

第五辑

 一棵胡杨树的奇迹/谢志强

 相见/非鱼

 在人间/冷清秋

 缘分哪/崔立

 你离开了南京/桂晓波

 纸做的爱情/王溱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梁爽

 皮囊/蔡崇达

 名字/杨海林

 恋爱季节/刘公

 银杏树下咖啡香/赵欣

第六辑

 有痕/谢大立

 鬼/韦子

 乡村兔事/李伶伶

 公众影响/万芊

 发现狼/杨牧原

 亲家/马宝山

 你不知道的事/赵悠燕

 汀水谣之绒家变/练建安

 悲情马嘉鱼/陆春祥

 一只变异的猫/汤小小

 只坏脾气的羊/孙君飞

第七辑

 习惯/李香淑

 捐赠/原上秋

 帽子/周波

 鬼气/宋志军

 赞美一棵树/孙楚

 冠军/李雪

 隐/白秋

 送礼/陈凤尤

 画者的悲哀/王鱼洋

 城市综合征/王凤国

 一只茶杯/孙道荣

 如芽/游睿

 主席台上的聚光灯/安谅

 微信综合征/刘七平

 地雷先生/纪洪平

 发呆/徐均生

序言

小小说短小、凝练、精致与灵动,它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写小小说,为“寻找一种精神慰藉”,或者,圆自己的文学梦。它是一种“较高品位的大众文化”。同时,作为小说的一个品类,它是长篇小说等宏大形式的尖兵和后卫,……作为尖兵,它表现新的生活方式的预兆、萌芽、序幕;作为后卫,它表现业已逝去的历史时期中最具光采的碎片、插曲、尾声。(卢卡契)在2015年的小小说中,我看到了小小说在这一方向上的努力,不拘文体界限、自由表达的尝试与努力,回望历史时,最为闪光的片断与最为深厚内涵的捕捉传达。

翻阅2015刊载小小说作品的文学期刊,我发现不少文学期刊不再按照惯常方式使用“微型小说”或“小小说”等约定俗成的称谓。而是别出心裁地重新“命名”,并力求做出期刊的自我定位与阐释。像《人民文学》的“微篇小说”,编者强调:相信读者朋友仔细看过就会知道,这些作品在名称上应该,在质地上更是区别于通常意义的“小小说”和“微型小说”的,那么顺着纯文学的名称序列: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直到微篇小说,还是可以的吧,何况有的微篇小说,似乎并不比时下有的中篇小说的内在容量小。再如,《青春》的“掌小说”,这一名称是从日本“拿来”的。“它指一种篇幅极短的小说,川端康成的创作为其确立了美学范式,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强调一种锐利的锋芒”。此外,《小说月报》的“开放叙事”、《文学港》“好看”等,致力于文体形式的探索,虽不专门刊发小小说作品,但跨文体写作的小小说作品亦在其关注之列。在这些刊物上刊发的小小说变得有些“面目全非”了。像劳马的《改不掉的毛病》、《无语的荣耀》(选自劳马《劳马小说》8篇),大解的《当面评估》、《望见了自己的后背》(选自大解《傻子寓言》23篇),白玛的《七彩石》、《如果》(选自《小说五段》5篇),李黎的《严密》、《您就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选自《李黎掌小说小辑》10篇)等等。它们不再遵从小说的“法则”:没有完整的情节、清晰的线索、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人物亦模糊不清;糅合了散文、寓言、戏剧、诗歌等多种文体元素。《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傻子寓言》时,特别强调了其文本的独特性:“每个文体都有其优长与缺陷,它在表达自我与世界关系时各有短板,所以我们才会有如此丰富繁多的文体。到《傻子寓言》这一类型,大解也许觉得他最擅长的诗歌不够用了,他要更大的自由,他要借助小说、散文和寓言,需要把一切有效的因素利用上,不管它们渊源何处,文无是法,一概拿来,必须地。”

小说中的故事消失了,它们有时是一个场景、一种声音,有时又是一种情绪、一些闪光的灵感,是些简洁有力的碎片与瞬间。时远时近飘忽不定,似乎很难把握,又清晰而透彻地呈现。在《劳马小说》中,反讽的、幽默的、狂欢的方式呈现生存的荒诞,《傻子寓言》以绝句式的纯粹直击精神之痛,《李黎掌小说》锐利的锋芒直指当下现代人的生存与精神困境,而《小说五段》则是自我的诘问,……它们无不指向现代社会、现代人那些最为普遍而重要的话题,它们是一种对人性至深的体察、对存在某种深彻的体悟。“想要捕捉它只需要一双眼睛,一个声音,或是一个思索中的头脑。但不论将其工作对象称作故事还是经验,归根到底,它们都只是一个容器,作家借此实现自己的天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外部世界与自我。”(吴永熹:《戴维斯的“个性”》)

林斤澜说,“短小的生成灵活,灵活便于超前,做实验、当先锋”。无论世界小说艺术还是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在文体实验尝试中,体制短小的小说往往是走在前列的。在这些小小说中,我看到了小说的高远理想与追求,超越文体界限、向着最为自由、最为不拘一格的表达的一种努力,这也是小说美学雄心。“小说从本质上说就不可用范式约束。它本身便是个可塑的东西。这一体裁永远在寻找,在探索自己,并不断改变自身已形成的一切形式。”(巴赫金:《小说理论》)

摆脱一切羁绊,追求一种最为自由、最为独创的表达,是每一位写作者的追求,它往往以辨识度极高的个性化风格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新篇》以鲜明的“冯氏”个性风格和对一座城市地域文化性格的深彻发掘,成为2015年小小说的重要收获。

20世纪80年代,冯骥才创作了具有文化反思意味的《神鞭》、《三寸金莲》等作品后,“肚子里还有一大堆人物没处放”,于是便有了一群清末民初时代天津卫奇人异士“问世”(《市井人物》7篇,刊载于《收获》1994年1期)。其后他又陆续创作《刷子李》、《蓝眼》等11篇小说,2∞o年它们以《俗世奇人》(共18篇)为名结集出版。此后冯骥才虽忙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工作,但“脑袋里还有一些没写出来的人物”,“闹腾起来,也要出头露脸,展身手”。2015年,冯骥才以《俗世奇人新篇》(18篇)让这些老天津卫各色人等,一个个“钻出笔管”,“活活脱脱地站出来”。

冯骥才熟悉中国传统小说,又极为推崇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等人的短篇小说,对现代主义小说亦不乏真知灼见。宽广的艺术视野与丰富的艺术资源使冯骥才能够博采众长,建构充满“冯氏”个性特色的艺术世界。他往往从“出于文本的需要出发”,决定作品的“写法”。《市井人物》、《俗世奇人》及《俗世奇人新篇》,在艺术上一脉相承,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将笔记元素、传奇风骨、白描手法融合于一体。厚重而不失轻灵、深长而不乏精巧。它既是古小说在当今悠远的回响,也是一种敬意的传达,同时又是一种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艺术上的“独出心裁”。冯骥才说,“我喜欢这样的写法。好比雕工刻手,去一个个雕出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的人物形象。”《俗世奇人新篇》18篇小说,独立成章,18个人物形象,“各色性格”,“又热又辣又爽又嘎又不好惹”,他们是天津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城市的“精灵”(冯骥才认为,若说地域文化,最深刻的还是地域性格。一般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只是一种表象,只有进入一个地方人的集体性格的文化才是不可逆的。它是真正一种精灵。)。

天津既是最早的通商口岸,开风气之先之地,又因拱卫京畿,与北京的官场息息相通,但是洋场、官场,都不能代表天津。“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成土碱.风气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也就是说,“码头”才是这座城市的底色。“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是“地地道道的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这种“硬碰硬”的“码头活法”才天津“集体性格”。《俗世奇人新篇》中,无论是做官的、行医的,画画的,开金店的,卖古董的还是偷盗的、卖药糖的、卖包子的,撑船的,无不身怀绝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中,凭借“绝活”、“奇招”站稳脚跟。得到人们的尊敬。在一次次“硬碰硬”的较量中,优胜劣汰,强者生-存。“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冯骥才浓墨重彩,将这“绝活”“奇招”的“空前绝后”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冯骥才的极力渲染之中,隐含着一位文化保护主义者的殷殷心情。从《市井奇人》到《俗世奇人新篇》,其间前后~ig20余年。这二十余年,也是冯骥才从事文化保护工作的20余年,他四方奔走,为古村落、为那些即将被拆除的古巷,为那些承载了太多文化记忆的文物,从撰文呼吁停止拆除到在拆除现场搜寻文物,到拍照图片力图作为永久性的记忆,他身心俱疲。这些“俗世奇人”伴随着这些奔走呼吁、身心俱焚的日日夜夜。浸润着冯骥才最为深刻的洞见与体察,最为焦灼的心境与无力回天的悲哀,它们使“俗世奇人”登峰造极,有些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苍凉,浸润了些许历史的暮色,如同那些历代巧夺天工的艺术瑰宝,今后人感叹先人所创造的奇迹,怀念先人们的精神气质。冯骥才正是借助绝活、奇人的匪夷所思为老天津卫码头文化及其所造就的精神性格存照,让它们成为永远的文化的记忆抗拒时间与历史的侵蚀与风化。

内容推荐

卢翎主编的《2015年小小说选粹》是对2015年中国小小说的创作实绩所做的及时盘点和总结。其中既包括悉心遴选的该年度较有具代表性的小小说作品,也包括在各个单元作品之后所附的深度解读,以及在绪论部分对该年度小小说创作状况的宏观性把握。本书由当代小说权威研究机构中国小说学会授权编选。

编辑推荐

卢翎主编的《2015年小小说选粹》收录了2015年度刊登的优秀小小说。它们不再遵从小说的“法则”:没有完整的情节、清晰的线索、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人物亦模糊不清;糅合了散文、寓言、戏剧、诗歌等多种文体元素。

本书的出版可供文学爱好者及小小说的作者学习参考之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5年小小说选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翎主编
译者
编者 卢翎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6707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6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2015304082
中图分类号 I247.8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