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宽恕一个曾残酷折磨你的人,不论他是否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铁路劳工》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回忆录,获NCR图书大奖。作者埃里克·洛马克斯在二战中遭日军抓获,被迫在缅甸丛林修筑“死亡铁路”,期间惨遭非人折磨。战争结束数十年后,他偶然得知当年折磨自己的日本军官依然活着,于是,他想尽办法,要与这位战犯见上一面。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宽恕?
图书 | 铁路劳工(一位二战英国战俘的人生自述)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你会不会宽恕一个曾残酷折磨你的人,不论他是否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铁路劳工》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回忆录,获NCR图书大奖。作者埃里克·洛马克斯在二战中遭日军抓获,被迫在缅甸丛林修筑“死亡铁路”,期间惨遭非人折磨。战争结束数十年后,他偶然得知当年折磨自己的日本军官依然活着,于是,他想尽办法,要与这位战犯见上一面。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宽恕? 内容推荐 《铁路劳工》是亲历二战的英国老兵埃里克·洛马克斯的个人回忆录,回顾并反思了战争的创伤,令人动容。 “二战”爆发后,年轻的洛马克斯应征入伍,并随部队远赴亚洲,进驻马来半岛。开战不久,英军便溃败缴械。洛马克斯遭日军俘虏,被强迫充当劳工,参与修建缅甸至暹罗的“死亡铁路”,身心饱受摧残。 洛马克斯虽然最终幸存并获救返乡,但一直无法摆脱战俘营惨痛经历在他心中留下的阴影,战争结束近半个世纪后,洛马克斯获悉曾经参与折磨过他的一位日军士兵还活在人世。在妻子的鼓励下,洛马克斯决定去见见这个当年的仇人……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致谢 试读章节 有些国家几乎已经忘记了改变我们生活的重工业有多么令人敬畏,所以那里的年轻人很难理解,对我的父亲以及后来的我来说,那些巨大的机器并不可怕,也不令人感到压抑,而是让人欢欣鼓舞,像自然界以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生物一样让人着迷。从我记事时开始,父亲就已经参加了一个大约有十五个成员的读书会,他们会到彼此的家里做客,一起讨论一些文学作品,例如,我父亲就特别喜欢阿诺德·本涅特的小说,因为这是他年轻的时候,或者说在沃尔特·斯科特爵士那个时代的爱丁堡所能找到的最接近文学著作的作品了。我父亲还是《邮局电气工程师学会期刊》的区域编辑,他会在上面发表当地的新闻。就像所有对社会进步与科学发现有执著信念的人一样,父亲也喜欢读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著作。他收藏了不少这方面的作品。我记得在他的书架上见过19世纪30年代出版的由奥利佛和博伊德合著的《爱丁堡年鉴》,还有一些大众科学方面的书籍,以及萨缪尔·斯迈尔斯的《工程师的生活》。 我还记得,父亲有一本1931年出版的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所著的《人类的故事》。这本书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人类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孩童时代的我从这本书中的故事汲取乐观与创新的精神,每一种新的发明突破都意昧着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充满激情。童年时候,我最激动的一次就是在房龙一本书的装饰性封皮里找到“大发现”的秘密表格。我那时候坚信,有千千万万的读者都不曾注意到封皮的背面,这个人类独创性的小发现是专属我一个人的。 我记忆中第一个让年幼的自己倍感新奇的世界不是一只动物,也不是一个游乐园,而是偶然看到的一大群有轨机车。我父亲喜欢在海边散步,他经常去的一个地方就是约帕电车终点站,坐落在从爱丁堡到伦敦的那条历史悠久的主干道与福斯湾交界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跟父亲一起去散步。我们绕过迪洛罗冰激凌店,发现约帕大街上停满了栗色和白色的有轨机车。每辆都有个美观大方的两层大车厢,木制窗框精致典雅。每辆车都有两个车头,后车窗排列成五角柱图形。机车的两头都有开放的站台,直角梯从这里通入上层车厢。这些机车正等着承载在爱丁堡马瑟尔堡附近的赛马场上观赛归来的人们。我盯着这一大队机车,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有轨机车。 那时我就逐渐喜欢上了轨道机车。而约帕正是一个轨道机车的天堂。那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条轨道机车路线的终点站。轨道机车依靠铁轨之间的管道中长达五英里的钢缆连接在轨道上,由动力仓中的大型固定蒸汽机来驱动。见过那么多轨道机车之后不久,我由父亲带着去参观约帕终点站车行道下面的一条油沟。这就是缆井,里面有一个大凸缘轮,上面缠绕着一个钢铁缆索,将机车从西边最近的市郊波多贝罗牵引过来。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辆机车驶来,然后从向东运行的缆线上脱离下来,挂上向西运行的缆线,接着继续以十二英里的时速不紧不慢地驶回爱丁堡。轨道机车系统的稳定性给人一种极大的安全感。笨重的双层机车穿过一条条街道,在小镇成片的自行车、马车以及行人之间规则有序地蜿蜒前行。轨道机车的行驶轨迹似乎为无序的城市生活勾勒出一幅有序的网格图。 在我发现了这种古老的机车之后不久,它就被电车所取代了。我记得自己四岁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在街上散步,她指着一辆电车,告诉我说那是第一辆驶向爱丁堡的电车。在那之后大约一个月之后的一个深夜,镇上动力仓里的大型蒸汽发动机全部停用了。第二天早上,当父亲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我看得出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庄重的时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让他深感悲凉。 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乘坐电车,在上面玩耍,跟售票员们套近乎,不过有些售票员对男孩子很凶。我们还发现,原来司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电车再也不像之前那些老旧的轨道机车一样永远都以固定的速度慢吞吞地前行,有些电车司机撇开制动杆,把车开得飞快。有一次,一辆电车在波多贝罗国王路的拐角处脱离了轨道,一头扎进波多贝罗发电站的院墙,最后悬挂在为发电站输送煤炭的铁路线上。看着硕大的绿色电车歪歪扭扭地停在那里,那场景让人至今都印象深刻。也正是这一幕让人们领会到,两地之间有序的交通方式也可能会突然中断,这个世界也是危机四伏的。不过,电车还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在当时那个艰苦匮乏的年代,每一个进步都会得到人们的欢迎而非诟病。我们对任何进步都非常着迷,那是现代人所体会不了的一种迷恋。当时我也不知道这种迷恋会将我带向何方。 我的母亲对这些大机器并不是非常感兴趣,这也难怪,因为她是出生在距离苏格兰北部海岸150英里的设得兰群岛。母亲是个性情温和之人,举止娴雅,很有远见,我觉得这是因为她从小就生长在一个仍然使用斯堪的纳维亚语的群体当中。外祖父母一共养育了八个孩子,母亲是家中的老五。父母亲两人从小生活环境的差异之大,简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母亲家世世代代都靠着小渔船出海打渔为生。后来外祖父的贩鱼生意越做越大,并搬到了爱丁堡附近的港口城市利斯,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外祖父去世了。 P4-7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堪称经典的自传!” ——《卫报》 “伟大的人,成就了伟大的书!” ——《每日邮报》 “关于‘二战’的文字已有亿万之巨……在所有这些记叙中,称得上必读的为数寥寥,本书无疑位居其列。” ——《独立报》 二战期间日军虐待战俘的行为臭名昭著,本书披露的丰富细节有力佐证了这一历史罪行……在这样的前提下,本书最令人震撼之处,是作者圆满地解答了这个疑问:作恶多端的日军士兵,为何能够得到受害人的宽恕? ——《华盛顿邮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铁路劳工(一位二战英国战俘的人生自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埃里克·洛马克斯 |
译者 | 刘静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6467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1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 |
CIP核字 | 2015259711 |
中图分类号 | I561.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4-1931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