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米逻辑
内容
编辑推荐

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雷军,可提起金山,提起当下流行的“小米”,大批的粉丝们必定恍然大悟。没错,雷军正是小米科技CEO。小米究竟如何缔造了神话?又是如何在当下日新月异的电子科技领域异军突起的呢?吴正炜著的这本《小米逻辑》力求深度挖掘小米内核,找出小米的制胜逻辑,告诉每一个读者,为什么小米可以俘获粉丝的心,可以以横扫千军之状一骑绝尘。

内容推荐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发布小米一代之后是红遍大江南北,有手机的地方就有小米。小米发展到现在,进入2015年,每一年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销售数量和营业额每年同步增长均在200%以上。小米作为新生代企业,是创造商业奇迹的代表。

小米的成功,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吴正炜著的这本《小米逻辑》只能够从一些比较明显的地方入手,看看小米到底神奇在哪里。当然,小米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所以,在面对小米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思考。

目录

【第一逻辑】 崭新的“乔布斯效应”

 1.“中国苹果”引发的狂潮

 2.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子商务

 3.小米牛在哪儿

 4.人人皆知的秘密

 5.天空下起了“小米”

【第二逻辑】小米的制造者

 1.不安分的雷军

 2.崇拜的力量

 3.小米七剑客

 4.创始人谈小米

【第三逻辑】 让用户成为参与者

 1.使用者的心声

 2.新时代,新消费

 3.口碑是最好的发动机

 4.处理问题的顺序

 5.互联网是最好的资源

【第四逻辑】 从员工到领袖

 1.偏执力量

 2.发挥到极致的团队

 3.抛弃

 4.释放每一种能量

【第五逻辑】 潜移默化做精品

 1.准确定位

 2.全方位的品牌宣言

 3.做最有爆发力的宣传

 4.从认可度到知名度

 5.打仗:沉住气

 6.从成长到成功:小米式道路

【第六逻辑】制胜逻辑

 1.提升品牌的平台——社会化媒体

 2.在微博上发功

 3.网络发布会的尝试

 4.用微信做服务

 4.合作结出双赢之果

 5.冲击用户的视觉极限

【第七逻辑】为什么是小米

 1.用论坛来赢得用户

 2.打造服务亮点

 3.盯住漏洞赶超同行

 4.一切以方便用户为主

 5.善于学习的小米

 6.雷军有话说

试读章节

关于互联网思维,“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互联网思维,关键的一点就是利用好网络上的资源,在网络中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人们都说如今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大家的生活重心已经慢慢由现实中的面对面接触转移到虚拟的世界中。说网络是虚拟的,严格来说也不正确。虚拟只是一个对比,是和以前的生活的对比。当社会足够进步,人人都活在网络中的时候,谁又能否认网络社会才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呢?到了那时,我们现在的社会就要成为一种历史。总之,唯有紧跟历史潮流才能够获得生存的本领。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考方式开始发生改变,大家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变了。这些改变,才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大家的目光已不仅仅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上,而互联网也不再是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而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如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

在雷军的观念中,用互联网的思维做手机,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渠道的互联网化;二是营销的互联网化,即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而基本不通过传统媒体进行营销;三是供应链互联网化。

针对小米的互联网思维,雷军认为,关键是“七字诀”,即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是雷军认为的互联网的最核心的思想,也是小米能够取胜的根本。

专注,就是要像苹果手机一样,制作一款手机,并且一年发布一款新产品。这些做法,简单利索,消费者都很清楚。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在全球刮起一阵风暴,除了因为苹果手机能带给大家极致的体验之外,还和它的企业文化有关。

小米的专注,表现在不断追求产品的质量上。你不需要做几百款手机,只要做到最好,一款足矣。在信息量如潮水般涌来的今天,专注,就是要把东西做到精致,做得有价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小米做手机,从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每年只专注于一款产品。

极致,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极限,做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小米依靠的是互联网,互联网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在信息量巨大的网络中,如果自己的产品质量不够硬,一下子就会被其他信息所掩盖。所以,现在商业竞争拼的是质量,拼的是谁能走得更远。也就是说,谁更有韧劲儿,谁就能控制这个市场。而小米要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一条极致的道路,要把产品做到无人能及。

可以说,小米手机的配置,在同行业甚至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在同价位的手机中做到了极致,即使是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做得非常好。雷军说,极致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全力以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口碑,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人人都把客户当上帝的时候,小米却把用户当朋友。小米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在成为一个企业的同时,和消费者做朋友——那种推心置腹的朋友。小米做手机就是为了给朋友生产出最适合他们使用的产品,而且,既要让别人用得舒服,也要让自己用得舒服,达到不分彼此的境界。

P10-11

序言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发布小米一代之后就红遍大江南北。有手机的地方就有小米!进入2015年,小米发展到现在,每一年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销售数量和营业额每年同步增长均在200%以上。小米作为新生代企业,是创造商业奇迹的代表。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小米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呢?是互联网带来的销售效应吗?是创始人的聪明才智吗?还是仅仅只是小米的运气比较好罢了?其实,一个企业的成功,单单靠其中的一两个因素是不可能做到的。小米能够有今天,也是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的危机,是小米的创业团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的。

确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让新生代企业更加开放。无论是新的企业还是老的企业,现在大家似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人们对品牌的痴恋程度慢慢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这对于年轻的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促进科技产品的创新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小米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非常有利于自身成长的环境当中。创始人雷军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年轻时就读于武汉大学。雷军本身非常聪明,又毕业于名校,当然有他的自信。因此,在创办小米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顾虑,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小米本身的定位就是做互联网手机,通过网络资源来为自己的用户服务,同时通过网络来赚取报酬。小米不仅在卖手机,还通过服务来赚取所谓的“小费”。卖手机硬件赚得少不要紧,只要在以后的服务中能够得到用户的打赏就足够了。这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手机的精髓。现在的企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再不改变思考的方式就注定要迷失在现代化的商业中。

在互联网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小米就是通过网络来保持与用户之间的密切关系的,让用户参与到自己的产品研发当中,也让用户了解自己企业的最新动态。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以往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和消费者成为朋友。

这种朋友关系是能够维持得比较久的,只要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小米就能在消费者心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家以后就能买它的账。更重要的是,小米在初期正是通过这样的策略在消费者心中站稳脚跟的。如果没有最初那一批用户对自己企业的传播,小米就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赢得满堂彩。

现在的消费者非常聪明。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在网上查到的。大家一有不懂的问题,只要一点击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小米也非常聪明,既然自己的用户都是手机发烧友,他们本身对手机的理解就非常深刻,唯有彼此打开心扉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

因此,小米喜欢在自己的论坛中和“米粉”交流,也在上面设立专门的手机学院,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学习更多的手机知识。同时,小米通过官网和论坛,还有其他各大网站公示自己的产品,把各项参数都拿出来分享。

消费者喜欢通过比较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机型。小米的做法恰恰符合了消费者的心理,也方便了他们进行比较。

作为国内的智能手机,小米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在我国,新生代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拿出自己的高性价比产品。性价比是如今国人比较看重的一项指标,“谁家的产品又好用又便宜我就买谁家的”。

无论在环境上还是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上,小米都远远领先于国内大多数的品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小米当然能够在众多品牌包围中突围,并抢得先机。

用户的反馈对小米的成长也很重要。工程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工程师的灵感也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来自用户的建议和意见,小米不可能保持每周一次的系统更新,也不能俘获千千万万用户的心。

参与感是小米高层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即由用户来决定更新哪些功能,和用户一起聚会。员工和用户之间,第一次走得如此接近。

一方面,这种参与感能够让用户产生一种自豪感,因为很多产品的性能是基于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而设置的,他们看到小米做出的努力一定非常开心。另一方面,小米能从用户身上得到更多的动力,一心把自家的产品做好,是双赢的。

小米的成功,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只能从一些比较明显的地方人手,看看小米到底神在哪里。当然,小米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所以,在面对小米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思考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米逻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正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210348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5186508
中图分类号 F426.63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