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癫书狂画(米芾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川所著的《癫书狂画(米芾传)》是中国目前第一部完整的文学性《米芾传》。

米芾是中世纪时伟大的书法家、画家,也是有作为的诗人。他位列北宋“四大家”之中,留存的作品甚多,书风狂放刷掠,独成一家,画风不拘成法,自具面貌,被称为是“米家云山”,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米芾的所作所为特立独行,狂放不羁,被时人称为是“米颠”。他的经历也富有传奇性,身世和行迹都有着许多不解之谜,轶事很多,历史上对他的传说很多,但都莫衷一是,难以确定。

内容推荐

米芾中年后移居镇江,在镇江居住了四十年,去世后也归葬于镇江。《癫书狂画(米芾传)》的作者王川即是镇江籍的作家和画家,曾参与了“米芾国际书法公园”的艺术设计工作,掌握有很多有关米芾的资料。

本书从文学的角度去写作,从艺术的角度去评述,从历史的角度去考证,以米芾的一生经历为主线,来分析米芾的复杂性格;借助米芾的若干作品,来分析米芾的艺术风格;还从中国绘画史和书法史的高度,点出北宋政治风云和特殊的文化氛围,并写出了与米芾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都各具个性,从而使本书既具有文学性,也具有历史性和学术性,既好看可读,也可供研究评论。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藩邸旧恩

第二章 南国远宦

第三章 寻师访友

第四章 敝居丹徒

第五章 城市山林

第六章 江淮声名

第七章 老米狡狯

第八章 步上天梯

尾声 魂归故里

附录一 米芾年表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在米家云山里行走

试读章节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一一〇八年。

三月里的一天晚上,位于镇江南郊黄鹤山下的鹤林寺里,和尚们已经沉睡,突然听到寺里钟鼓齐鸣,乐声大作,他们被这声音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都急急跳起披衣,到处察看。

钟楼和鼓楼里都寂无一人,然而钟鼓却兀自在鸣,一下一下地,发出悠然的响声,仿佛冥冥之中有人在敲击。

今晚有一场小雨,不大,正是江南春天里常有的那种杏花雨,微微的,像雾又像水汽,如一阵凉风刮过,沁人心脾,檐间到现在还在淅淅沥沥地滴着水。夜空里,夹在雨丝中的,有若隐若现的乐曲声。

大家来到寺前的伽蓝殿,这才发现,殿里的那尊伽蓝神像突然倒塌了!

昨天晚课结束的时候,寺里的小和尚还在伽蓝像前的灯盏里添了油,插了香,它还雄赳赳地站在那儿。可刚才一开门,小和尚就发现,这尊有三丈多高的伽蓝像竟然倒塌在地上,变成了一堆泥土!像里面的骨架断了,原来放在像肚子里的金心银胆也露了出来,泥块在殿里堆成了一座小山包。

大家惊呆了,急急去告诉寺里的方丈聪禅师。

鹤林寺创建于六朝,刘宋时有一位高人隐士戴颙曾在这山中隐居,去世后他的女儿就舍宅为寺,自己也在寺里出家为尼。戴颙是位雕塑家,也是位音乐家,寺里的那尊巨型伽蓝像就是他亲手塑造的,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年了。伽蓝是佛的护法神,一般都立在正殿之前的伽蓝殿上。这尊像造型比例匀称,高大威猛,虽然身上原先的色彩已经斑驳陆离,但仍不失古雅,它是历代来此的文人雅士赞赏不绝的艺术品,为此而留下了许多的题咏。

可怎么突然一下子,它就倒塌了?

聪禅师闻讯也大惊,急急来到伽蓝殿。

伽蓝像确实是倒了,没有任何前兆地倒了。

聪禅师知道,这尊神像虽然年代久远,但由于经常维护,除了外表掉落一些泥片之外,结构并没有大问题,也没有出现倾倒或歪斜。他带着小和尚围着那一堆泥土,前前后后地察看,想发现一点征兆,可是,屋顶不漏雨,墙壁不渗水,地基也没倾斜,怎么一下子就倒了呢?而且一下子倒得这么彻底?

聪禅师走出屋,背着手,围着伽蓝殿打转。猛一抬头,看到了悬在寺门口的那块匾额,看到了被灯笼照亮了的四个大字:“城市山林”。他猛然醒悟,倒抽一口凉气,脱口而出:“米大相公,莫非你魂归故里了?”

他急急回到方丈室,叫跟随着他的小和尚,到江北的淮阳军去走一趟。

小和尚不解。

老方丈说:“你有所不知,那位檀越米大相公,多年来爱这里的山林幽静,经常来寺里盘桓,写字作画,那‘城市山林’的匾额就是他题的。当年他不是说过,若是他死了,会化成伽蓝神,永护此寺?现在这尊伽蓝无故倒塌,莫不是就应了此话?”

还没等小和尚出发,淮阳军就已经传来了消息:淮阳军守米芾确实刚刚去世了。

第二年(1109)六月,米芾的灵柩由长子米友仁扶持,运回丹徒安葬。

第一章 藩邸旧恩

1.赫赫武祖

宋代是人才辈出、群贤毕至的时代。很多艺术通才似乎约好了似的在这个时代一起出生:欧阳修不仅擅古文、通历史、会诗词、懂教育、识音律,而且还精于金石书法的考证。苏东坡是一位集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建筑师、美食家、音乐鉴赏家、瑜伽修行者、佛教徒、酒仙、法官、巨儒和政治家于一体的通才型人物。沈括的多才多艺在当时就被人夸赞,他还是个科学家。就是王安石,也集政治家、经济学家、学者、文学家、巨儒、书法家于一身。这些通才为宋朝创造出了一个文人士大夫的乐园。

造成这种群集性通才出现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宋代良好的文化政策和环境是保障这些人才才智发展的根本原因,统治阶级上层领导的爱好,较为宽松的文艺政策,都使得宋代的文人具有了浓烈的艺术环境。

P1-3

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后记

在米家云山里行走

这是我的第二十二本书,也是我一生中写得最费力的书。

对米芾的关注,早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当时我工作的地方就位于南山鹤林寺的对面,每天上班都要经过米芾的墓。那座墓在“文革”中被造反派们砸烂了,只剩下两根半截的牌坊石柱倒在荒山衰草之中,从没有人去看一看。那时我偶然在书店里买到了一本《米芾墨迹三种》,精印的八开本,只要一元多钱,里面印着《虹县诗》《研山铭》和《多景楼诗》这三通米芾的大字帖,每个字都是原大,极度精彩。我每天都要写标语,都是手执一支题刻着“秋云半壁米家山”的旧毛笔,在旁边翻开这本帖,在整张红纸上进行临写,把米字变成革命的口号。这样的工作进行了七八年,我已把米芾的那三通名帖写得烂熟,这本珍贵的书帖一直陪伴我到现在。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里考虑要修复米芾墓,还想建米公祠,那时我正忝列市政府专家组的成员,有关方面组织我和另一位古典园林建筑师去襄阳考察,在那里,我得到了非常丰富的米芾字体的拓本,这下资料非常充足了。后来中央电视台在多次采访镇江的节目中,凡是有关米芾的介绍,都是由我来讲述。在我所著的《千古江山》一书中,有关米芾的部分占了很大的篇幅。

本世纪以来,我在米芾最后一任淮阳军的所在地睢宁县,为他设计了一根《米芾司所》的浮雕柱,这是为他造像的开始。以后又先后在镇江市内多处大型壁画中为他画了肖像。三年前,丹徒区开始在长山建设“米芾国际书法公园”,邀我去创作了三幅巨幅的壁画,一幅是《敝居帖》,一幅是《丹徒古城图》,另一幅是《米公故居图》,每幅的面积都近五十平米,以后又陆续有一些较小的设计。我自认为,无论是在硬件的创作上,还是在米芾资料的搜集上,我都已经足够丰富。

凭着这一份自信,在写《米芾传》的时候,我自认为应该有把握的了。

没想到,具体写作时,很多的问题都接踵而至。因为米芾这个人,一生都是谜,不仅他的生卒年代、籍贯父母,就是他的经历和作品也时有讹误,要想厘清相当费力。这一切,使得我面对着大量的资料,就如同面对着氤氲朦胧的米家云山一样,一真幻莫辨,时近时远。

这本书花了我一年半的时间,我几乎走遍了米芾一生中曾经任职过的地方,以及一些与他有关的地方,南到广州,中到开封,北到北京,东及台湾,搜集了无数资料,其中还包括一些以前所没有发现过的佚文、佚作,有着许多全新的发现,以及若干对以往结论的颠覆。在与那些地方的文史学者交流的过程中,我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我知道但他们没有的资料,甚至还有一些“副产品”,那些资料可以供我写另外的一些文章或书使用。

在中国的文化界,米芾素以癫而名世,他的癫,其实并不是疯狂,而是一种痴绝,一种入迷,一种不合时宜的迂阔,一种无限投入时的忘我,一种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执着。他的性格是复杂的,是可以分为两半的,这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绝妙的素材,可以塑造出一个艺术形象丰富饱满的人物。要想写好他,仅仅掌握有丰富的资料还不够,还需要有对他性格的深切理解,需要对古代文人独特心态的准确把握。

传主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创作时对于书法艺术的了解也非常重要,虽然不能把这部传记写成评论,然而夹杂在传记当中的那些专业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米芾是书法家,是画家,是艺术评鉴家,也是个诗人,他诸方面的修养和成就都为本书制造了写作上的难度。

宋朝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是一个重要的构成,没有那个时代,就不可能有米芾这个人。

凡此一切,都促使我在写作时战战兢兢,小心对付,对每一处都要进行仔细考证,反复推敲,在具体的细节上,我不能让他走出宋朝,但在文化的成就上,我要让他走出宋朝,站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前。

米芾不是个完人,也不是个伟人,他不像苏东坡那样让人充满了称颂,充满了景仰,他的某些做法甚至可以令人莞尔、令人嗤笑,甚至令人不屑,然而也正是这样,他才是个彩色的人,立体的人,复杂的人和完全的人。

我每天早晨都要绕着南山行走一圈,经过黄鹤山下的米芾墓,走进幽深的山林之中,聆听黄鹂的啭鸣,观看如画的云山。那是米芾笔下的云山,浅淡然而深邃,纯粹然而绚烂,简单然而复杂,宁静然而勃动,如果你不进入它,就不会得知它的真谛。

但愿我的读者能随着我一起,在米家云山里行走。

作者

2015年6月30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引据史料翔实,叙述生动流畅,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米芾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再现了北宋纷繁的政治风云及独特的文化风貌,是史实和人物的活化与再造。既是一部文学性的传记,也堪为书法史研究方面的一部重要著述。

——书法家 王家新

宋人米芾,书画兼顾,技艺奇绝,又为收藏大家。他一生书法、绘画、收藏、为官,行为怪异,人称“米癫”。本传作者王川是一位对米芾久有研究的当今书画家,对米芾人生事迹的文学追踪,内容翔实生动,表现多彩多姿。“米癫”富有传奇性的人生和不朽的书画创造,在作者的细心寻觅下,非常具有故事的趣味性和个性品鉴体会。读本传,感受其怪异华彩的人生创造,会是读者一次愉快的人生经历。

——文学专家 李炳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癫书狂画(米芾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7040
开本 16开
页数 4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28
CIP核字 2016001657
中图分类号 K825.72=441
丛书名
印张 2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1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