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
内容
编辑推荐

乾隆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在此期间,他六下江南,金满楼所著的《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即是以此为背景,以《清会典》、《啸亭杂录》、《清史稿》、《南巡秘记》等为资料,探讨乾隆与孝贤、孝仪二皇后,废后乌喇那拉氏,以及慧贤、哲悯、淑嘉、纯惠、庆恭、芳、豫、荣诸位皇妃、皇子的关系,本书史料性强,是清代后妃制度研究的优秀作品。

内容推荐

金满楼所著的《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是一部长篇小说。

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长的帝王,拥有后妃最多的天子,被戏说、演义编排最多的角色。乾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处处留情,还是痴情男儿?众多后妃,究竟谁是乾隆的钟爱?受宠大臣,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六下江南,期间可有风流?盛世王朝,究竟何为十全武功?选择皇储,乾隆有何难言之隐?蹊跷的“八字”,为何“别的不用问”?

目录

身世成谜·乾隆家事传闻多

 雍和宫还是狮子园,这是个问题

 乾隆生母:皇上亲妈咋也成了问题

 新君继位:胡萝卜加大棒也是家法

伉俪折翼·东巡路上失元配

 丧子又丧妻:散心之旅反伤心

 大阿哥之死:丧葬风波闹得凶

 张廷玉受辱:皇上亲你你不亲

 有福的傅恒:皇后的弟弟风生水起

 倒霉的高恒:皇贵妃的弟侄双双被诛

皇后被废·南巡欢乐也闹心

 无发国母:二任皇后何以如此激动

 江南选妃:寡人好德,但也很好色

 令妃之宠:距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

 假货横行:下江南被“伪稿案”搅局

 乾隆气量:杭世骏被罚买卖破铜烂铁

 南巡趣闻:纪晓岚被骂“倡优大学士”

孤独鳏夫·宫里宫外都寂寞

 传奇:生前是容妃,百年后成香妃

 暴酷:恃女而骄,悖妃将宫女活活打死

 前缘:和坤有才情商高,乾隆不爱都不行

 超恩:皇帝情缘,福康安岂一“私生”了得

寡人亦老·枯坐无聊老皇帝

 心写治平:古稀天子,默看群妃之像

 挑选皇储:龙生九种,皇子遭遇各不同

 见习皇帝:大事还得我办,你且一旁看政

尾声

 一个不受欢迎的远方来客

余论

 望九老翁心不足 十全更有十不全

附录

 乾隆家事年表

 乾隆后妃列表

 乾隆子女列表

 御制古稀说

 御制南巡记

 御制十全记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雍和宫还是狮子园,这是个问题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其执政六十余年,自称“十全武功”、“十全老人”,按说他的历史是最清楚的。不过,在后人的七搅八搅下,其身世反而最为扑朔迷离。这事说来,还真怨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乾隆、嘉庆、道光这祖孙三人自己添乱。

先从道光继位后的“遗诏风波”说起。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中旬,在随行王公大臣及八旗铁骑的护卫下,嘉庆皇帝按往年的惯例前往承德避暑山庄举行“秋猕”大典。这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一路上虽说颇为辛苦,但也还算顺利。

七月二十四日,巡幸队伍行至广仁岭,若不出意外的话,次日即可抵达目的地。或许因为避暑山庄遥遥在望的缘故,刚过花甲之年的嘉庆这天也是兴致高涨,他一路快马加鞭,愣是把大队人马甩在了后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身体一向健旺的嘉庆却于次日黄昏以一种非常离奇的方式驾崩了。由于死得过于突然并且事前毫无征兆,一些小道消息竞说嘉庆是被雷给劈死的。这种非官方的异说当然未必是真相,不过后来修的嘉庆朝实录更加不靠谱,因为后者居然说嘉庆死前从容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丰功伟绩,而且在随扈亲近大臣面前当众打开建储的密匣子并亲自宣布将皇位传给皇二子绵宁(即道光皇帝)。从事后的各种蛛丝马迹来看,这显然是在撒谎。

“天打雷劈”是敝国骂人的常用语,其发生的概率一向极稀少,打到皇帝身上的概率自然更加小之又小。不过,这种自然力的可能性毕竟还有,也不好全盘否定。假如排除这种听起来过于荒谬而近乎恶意的“雷劈说”,嘉庆极可能死于某种暴病(如突发的心脏病、脑溢血等),其突然的意外死亡终究是既定的事实。对极少数利益攸关者来说,皇帝猝死而皇位虚悬的权力真空期可真不好受,哪怕这一政治危机只持续了短短几个时辰。

所谓利益攸关者,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随扈在旁的皇子们,其次为随行的诸王公、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高层人士。皇子的利益攸关无须过多解释,因为雍正朝后实行秘密建储,在打开传位密匣之前,谁都有可能继承皇位。至于那些高层人士,这时的拥立与表态简直就是押宝赌博,弄不好就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给搭上。

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原来,按雍正制定的秘密建储办法,传位密匣有两个,一个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下,另一个则由皇帝随身保管。可是,嘉庆死时远在承德,自然无法去取乾清宫的传位密匣,而嘉庆随身保管的那个却怎么找也找不到。此时的皇子们,在父皇死后除了哭号以尽孝子本分外别无他事(也不方便干其他事啊)。这下,解决政治危机的担子全交给了诸王公大臣们。

国不可一日无君。由于事发突然,行宫内八位最重要的王公大臣决定召集紧急会议,以讨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拥立哪位皇子正位。待到众人坐定后,权势最重的首席军机托津首先提议,将传位密匣未能找到一事立即奏报皇后钮祜禄氏,请后者定夺。这一提议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无论哪位皇子继位,钮祜禄氏都将被尊奉为皇太后,她所作出的懿旨,势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P3-4

序言

楔子

“杀子”疑云下的弘时之死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这一天是雍正生母、皇太后乌雅氏的出殡之日。当日上午,在皇太后梓宫恭送出宫后,京中各大臣奉命汇集于乾清宫西暖阁,等待雍正的上朝。

让众臣感到有些惊讶的是,一向不携细物的雍正这天却亲手捧了一个锦匣,其神色庄重,更是显得非同寻常。目睹此状后,极少数事前得到小道消息的大臣们暗自得意:不出所料,今日果然要宣布立储!

不过,消息灵通人士们只猜对了一半。这一天,雍正确实要宣布立储,密封的匣子里也确实放着立储文书,不过他只打算公布一半。按雍正的说法:立储之事,事关重大,昔日圣祖仁皇帝(康熙)为此心神憔悴,十余年中不能自安;“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此处“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成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在众大臣没有异议的情况下,雍正命怡亲王允祥等总理事务四大臣留下,其他大臣先行退朝。随后,在雍正及四大臣的监督下,侍卫们搭起高梯,将密封锦匣小心翼翼地放置于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建储一事算是告一段落。

大体上说,雍正搞的这个“秘密建储”是两个“公开”与两个“不公开”:所谓“公开”,一是公开宣布已经建储,二是立储文书的存放地方公开;所谓“不公开”,则是立储文书不公开,储君(皇太子)是谁也不公开。

雍正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鉴于康熙朝储位不定而引发“九王夺储”的教训,其公布建储可以让大臣们人心思定,不公开储君又可避免皇子们骨肉相残及皇太子攘夺君权。更要紧的是,立储之后仍可更换人选,这实际上延长了皇子们之间的竞争,后者唯有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尽可能展示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方有机会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由此,“正大光明”匾额下的锦匣子成为宫中最神秘,也是诸皇子最为魂牵梦绕之处。因为大家虽然知道皇太子已经确定,但彼此间并不知道谁有这份幸运。

秘密建储的做法固然无懈可击,不过从立储的那一天起,身在局中、利益攸关的皇子们即已隐约猜到谜底,而有意无意中透出信息的不是别人,正是雍正自己。

元年正月,雍正在天坛行祭天祈谷之礼,以祷求丰年,这也是雍正登极后的首个大祀之典。事毕后,雍正将皇四子弘历召至养心殿,赐食一脔(即祭肉)。据后者的理解,这是父皇“为他日付托之本,志早先定,仰告昊苍,故俾承福受胙也”。

如果赐食祭肉还不为人知的话,那之后弘历受命前往景陵祭奠皇祖的举动就未免有些泄露天机了。当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皇帝的周年忌辰,按说该由雍正亲自前往致祭,但因为各种原因,年仅十三岁的弘历被命代其前往,而这离宣布秘密建储仅过了三个月。次年同日,弘历再次代其父前往景陵致祭。至此,即使再愚钝的人也该看出些名堂了。

对雍正的如此做法,最为敏感而又最为沮丧的大概就是弘历的兄长弘时了。

雍正子嗣并不旺,其一生共十个皇子,但未排序即夭殇的有四个,其他六个也仅有四个长大成年。按出生顺序,其皇长子弘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系嫡福晋乌喇那拉氏所出,但弘晖八岁即告殇逝;与前者同年出生的弘盼三岁夭折,未能排序。

皇二子弘昀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一岁时夭折。

皇三子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系与弘昀同母(侧福晋李氏)所生。

皇四子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钮祜禄氏。

皇五子弘昼与弘历同年(小三个月),生母耿氏。

其后年妃生福宜、福惠、福沛三子,但福宜、福沛都在降生不久即告夭折,均未及齿序。福惠倒是极得雍正欢心,可惜八岁时不幸殇逝。

至于最小的皇六子弘瞻,其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幼时一直住在圆明园,因而又被称为“圆明园阿哥”。这是后话。

由上可知,雍正即位后,弘时不仅是年龄最大的儿子,而且其生母李氏在雍邸时已是侧福晋,名分仅次于嫡福晋乌喇那拉氏;再者,弘时当年已满二十,且已有子嗣(其子永坤生于康熙六十年,即雍正长孙)。

以此分析,弘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是雍正立储的首要人选。但令其万分失望的是,雍正建储时却弃长择幼,选中了比弘时小七岁且生母地位低下的弘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奇怪的事还在后头。大约在雍正二、三年间,弘时被交与廉亲王允禊为养子,而此时正是雍正即将围剿“八王党”的前夕。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廉亲王允禩被撤去黄带并从玉牒上除名,已为前者养子的弘时也在次月做了同样处理。当年九月,允禩死于禁所。一年后,已被赶出皇族的弘时也同样离世,死因不明。

……

此外,弘时的贪渎也是有据可查。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进京陛见时,弘时曾遣哈哈珠子一人到年家借银一万两。此所谓“借”,其实和勒索也没什么区别,因为年羹尧不敢不借,恐怕也不敢要求偿还。事后,年羹尧只给了弘时八千两,由“哈哈珠子自行取去”。次年,年羹尧被清算时,此事被雍正知晓,而前者除自认“昏愦”外,无可置辩。由此可知,弘时之“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亦非虚言。

郭成康先生在《乾隆正传》中说,弘历“幼年总见浮灾”,而这很可能是他这位不怀好意的三哥弘时人为制造的,这也是后者被逐出宫的一大原因。这一说法,似乎也没有相应的史料依据而可能是对雍正所说“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一语的阐述发挥。由此语引出的弘时“秽乱宫闱论”,就更加离奇不可信了。事实上,在雍正继位后,弘时虽已完婚生子,但因为没有获得任何册封(仍为一普通阿哥),由此没有分府另居的资格而只能随同父皇阖家迁入紫禁城皇宫。至于之后获罪除籍,当然也不可能继续留于宫禁。

作为皇子,弘时的一生确实比较悲催,其生前虽有一子二女,但其子女在他本人死前均告夭折。在弘时一家相继离开人世后,弘时生母、齐妃李氏在无望的苦痛中挨到乾隆二年(1737年)四月去世。随着其离去,有关弘时的最后一丝痕迹也就此消失了。

富贵或天定,人亦难争之。古人迷信,爱看八字,皇族也不例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弘历初次见到皇祖时,后者即让人给弘历看过,曰:辛卯丁酉庚午丙子,即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其下还有相命术士的批语,曰:“此命富贵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年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到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

也就在弘时去世的那一年,十六岁的弘历奉命迎娶父皇选中的名门闺秀、大学士马奇的侄女富察氏。至此,弘历成婚成人,浮灾散尽,华丽而煊赫的乾隆王朝就此铺平了道路。不过,这一切和弘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后记

后记

读者看到这里的时候,“康雍乾”系列就算是接近尾声了。

在这里,或许应该交代下这个系列的来龙去脉。早在2007年时,我从某家上市公司辞职出来从事职业写作,所写的第二本书就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当时,其实还不能叫书,只是在天涯煮酒上发布连载,名字就叫《康熙和他的儿子们》。

后来,大概因为点击的人比较多,著名图书策划人、时任职广州漫友的丹飞兄找上我,说要出这本书。我自是十分愿意,因为我那时虽有两个稿子签出,但要说实体书,却是一本也没有。结果,丹飞兄果然厉害,操作速度飞快,虽然是第三个签约的稿子,却成为我出版的第二本书。其中有一细节我记忆犹新——出版前,丹飞打电话给我说:书名已经确定了,但不是连载的那个名,书名先不告诉你,保密。结果书出来了,名叫《向康熙学习》。可真没想到!

有丹飞兄的操作,书是卖得很好的。也就一年多点吧,书即告售罄。后来人事变动,丹飞离开了广州漫友,而后者又主推漫画类产品,这本书遂无声无息矣。2012年,我和漫友方面沟通后提前终止了合同,尔后同李鑫兄交流了将此书扩张为一个系列的想法。很高兴,得到了李鑫兄和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康雍乾”帝王系列即由此而出。

近年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是图书界及影视界长盛不衰的热门历史人物,看的人多,写的人也多。论专业研究,有冯尔康、郭成康等老先生;论通俗作品,有阎崇年、纪连海等位老师;小说当然还有二月河、高阳等人的作品。总之,这是个历史写作的金矿,尽管写的人多,但仍有挖掘的空间,属于常说常新的品种。

但怎样才能独辟蹊径呢?求全肯定不行,这是专家学者的活;求通俗,也不够劲,现在通俗的东西多了,让人看了没印象。笔者想来想去,还是按照第一本《康熙和他的儿子们》的思路,不求全,不求大,只求精,只求好看。方法就是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各截取一个角度或层面,把问题说清了,把故事讲圆活了,这个系列就算成功了。

系列的大概情况如下:第一本《夺位战争:康熙和他的儿子们》,不用说,这是讲“九王夺嫡”的,本身就够复杂、够精彩;第二本《治官手册:雍正和他的大臣们》,这是讲官场、讲理政的,相对严谨一些,但并不十分严肃——严肃就输了;第三本《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说是妃子,其实是讲乾隆的家庭、婚姻与相关的政事。如此,各取一个侧面,各成一书,合为一个系列。

如果说,《夺位战争》是开胃菜、《治官手册》是正餐牛排,那《皇城秘史》就是餐后甜点。三本书写于不同的时期,期间相隔近八年。当然,《夺位战争》是《向康熙学习》那本的修订版,《治官手册》与《皇城秘史》分别写于2014年和2015年,基本是每年推出一本。

实话实说,第一本我大概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写就,第二、第三本却都在半年时间以上。从天涯时代的“快手”到现在的越写越慢,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催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慢工出细活”,写出经得住读者、市场和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最后我要感谢一些人。首先是天涯和天涯的朋友们。那时的天涯煮酒,是一个极好的历史写作平台,有很好的作者,有海量的网友。现在,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壮大,天涯社区相对冷清了,但我始终记得我是从天涯走出来的人,也很怀念那个年代和那时的朋友。

感谢丹飞兄和康熙那本的第一版责任编辑茅道兄。这本书之后,丹飞兄又帮我操作了三本书,非常厚道、非常够意思。茅道兄已经脱离图书界而投身报刊界,这老兄在当地组织了一个餐饮俱乐部,天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美食,而且每次选择午夜时分,真是让人眼馋得想打人。写一本书,做一本书,可以让人成为朋友,成为同道,亦为难得的机缘。

感谢这个系列的责任编辑李鑫兄。李鑫兄是我合作过的最认真负责的编辑,他看稿子比我看得还仔细。我自己一时半会看不出来的毛病,他都能挑出来,诚属不易。如是,书交给他,我很放心。而且,李鑫兄非常为作者考虑,这点我很感激。

最最后,我要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从2013年开始合作以来,社里已为我出版了四本书。除这个系列外,尚有《退潮的革命:宋教仁的1913》和另一本再版书《武夫治国:北洋枭雄的发达往事》。此外,社里还安排笔者前往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学做讲座宣传等。非常感谢!

好了,书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我的微信号:woshijinman-lou,今日头条号:坑爹史册,都会不定期地发布新文章,以共同分享交流。请广大读者继续支持我呀!

金满楼

2016年1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满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95385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2016058659
中图分类号 K827=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6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3: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