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6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是我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由王加丰、王立端、于沛、梁民愫、张经纬所共同合著、于沛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6卷)(精)》一书的课题立项、课题进行各阶段的检查,以及课题结项时,都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科研处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在本质上都是阶段性的成果,而不可能是穷极真理、达到真理顶峰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就更是如此。迄今为止,这是国内,也是国外第一部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研究实践的专著,但限于时间和研究条件,特别是课题承担者的理论素养和学识有限。

内容推荐

由王加丰、王立端、于沛、梁民愫、张经纬所共同合著、于沛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6卷)(精)》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6卷本的第6卷,主要内容是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以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轨迹,可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是使历史学从过去研究政治、军事、外交,到对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过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促进了对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以前各社会形态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的探究。

目录

第一章 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关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整体评价

二 划分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标准

三 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 20世纪中期以前的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美国的传播

二 劳工史、社会主义史和黑人史的出现及其特点

三 美国共产党的成立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

 第三节 战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一 麦卡锡主义流行时期

二 新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出现

三 主流史学开始接受新左派史学和新马克思主义史学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化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新社会史学

一 概述

二 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史的特点

三 赫伯特·古特曼与新劳工史

四 戴维·蒙哥马利关于“工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五 尤金·吉诺维斯与黑人奴隶史研究

 第五节 关于重大历史变迁的理论和争论

一 西欧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问题

二 关于欧洲以外国家和地区的过渡问题

三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四 巴林顿·摩尔的多途径的现代化进程理论

 第六节 关于唯物史观的研究

一 概述

二 《历史和理论》上一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

三 历史唯物主义与过渡问题的讨论

 第七节 赫伯特·阿普特克和埃里克·方纳

一 赫伯特·阿普特克

二 埃里克·方纳

第二章 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述

 第二节 加拿大传统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 书写“人民的历史”

二 劳工史和产业关系研究

三 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解释加拿大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 加拿大新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 布赖恩·帕尔默的史学成就

二 格雷戈里·基利的新劳工史研究

 第四节 埃伦·M.伍德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一 “回到马克思”:准确解读历史唯物主义

二 阶级理论:“作为关系和过程的阶级”

三 资本主义的历史特殊性

四 现实关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三章 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十月革命后苏联(苏俄)史学概况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苏联史学

 第三节 历史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第四节 战后初期历史研究中的主要理论问题

一 游牧民族的宗法封建关系

二 农奴制和俄国的商人资本

三 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四 关于俄国农民战争问题

 第五节 苏共二十大和苏联史学

一 消除个人迷信的消极影响和历史研究

二 苏联史学的新发展

 第六节 历史学理论方法论研究

一 历史学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二 历史与现实

三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问题

 第七节 历史认识理论

一 历史认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 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三 历史认识中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第八节 史学新方法和新的分支学科

一 计量历史学

二 比较历史学

三 史学新方法

 第九节 苏联解体前后的史学

一 苏联解体前史学的困境

二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史学

第四章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学术与政治: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思想理论根源

 第三节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逻辑、政治倾向和历史关注

一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哲学基础:东欧马克思主义观念例证

二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内涵和理论逻辑:政治叙事和历史叙事

三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政治取向和未来趋向:意识形态立场与史学价值取向

 第四节 东欧剧变和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衰变

 第五节 托波尔斯基的历史认识论探析

一 托波尔斯基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概论

二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托波尔斯基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托波尔斯基历史认识论的交叉视阈

四 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模式:托波尔斯基历史认识论的建构框架

第五章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背景及学术条件

一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三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

 第二节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产生与挫折

一 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

二 野吕荣太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

三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讲座》与日本资本主义争论

四 羽仁五郎的明治维新史

五 服部之总的历史论

六 渡部义通的古代史研究

七 高群逸枝对《父权制》的挑战

 第三节 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建和发展

一 战后50-60年代的历史学概况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建

二 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批评

三 经济高速增长与日本史学的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6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加丰//王立端//于沛//梁民愫//张经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65874
开本 16开
页数 49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16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964
CIP核字 2015160100
中图分类号 A811.692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80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