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是我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由王加丰、王立端、于沛、梁民愫、张经纬所共同合著、于沛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6卷)(精)》一书的课题立项、课题进行各阶段的检查,以及课题结项时,都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科研处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在本质上都是阶段性的成果,而不可能是穷极真理、达到真理顶峰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就更是如此。迄今为止,这是国内,也是国外第一部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研究实践的专著,但限于时间和研究条件,特别是课题承担者的理论素养和学识有限。
由王加丰、王立端、于沛、梁民愫、张经纬所共同合著、于沛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6卷)(精)》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6卷本的第6卷,主要内容是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以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轨迹,可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是使历史学从过去研究政治、军事、外交,到对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过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促进了对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以前各社会形态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的探究。
第一章 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关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整体评价
二 划分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标准
三 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 20世纪中期以前的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美国的传播
二 劳工史、社会主义史和黑人史的出现及其特点
三 美国共产党的成立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
第三节 战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一 麦卡锡主义流行时期
二 新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出现
三 主流史学开始接受新左派史学和新马克思主义史学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化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新社会史学
一 概述
二 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史的特点
三 赫伯特·古特曼与新劳工史
四 戴维·蒙哥马利关于“工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五 尤金·吉诺维斯与黑人奴隶史研究
第五节 关于重大历史变迁的理论和争论
一 西欧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问题
二 关于欧洲以外国家和地区的过渡问题
三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四 巴林顿·摩尔的多途径的现代化进程理论
第六节 关于唯物史观的研究
一 概述
二 《历史和理论》上一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
三 历史唯物主义与过渡问题的讨论
第七节 赫伯特·阿普特克和埃里克·方纳
一 赫伯特·阿普特克
二 埃里克·方纳
第二章 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述
第二节 加拿大传统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 书写“人民的历史”
二 劳工史和产业关系研究
三 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解释加拿大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 加拿大新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 布赖恩·帕尔默的史学成就
二 格雷戈里·基利的新劳工史研究
第四节 埃伦·M.伍德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一 “回到马克思”:准确解读历史唯物主义
二 阶级理论:“作为关系和过程的阶级”
三 资本主义的历史特殊性
四 现实关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三章 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十月革命后苏联(苏俄)史学概况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苏联史学
第三节 历史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第四节 战后初期历史研究中的主要理论问题
一 游牧民族的宗法封建关系
二 农奴制和俄国的商人资本
三 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四 关于俄国农民战争问题
第五节 苏共二十大和苏联史学
一 消除个人迷信的消极影响和历史研究
二 苏联史学的新发展
第六节 历史学理论方法论研究
一 历史学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二 历史与现实
三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问题
第七节 历史认识理论
一 历史认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 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三 历史认识中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第八节 史学新方法和新的分支学科
一 计量历史学
二 比较历史学
三 史学新方法
第九节 苏联解体前后的史学
一 苏联解体前史学的困境
二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史学
第四章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学术与政治: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思想理论根源
第三节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逻辑、政治倾向和历史关注
一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哲学基础:东欧马克思主义观念例证
二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内涵和理论逻辑:政治叙事和历史叙事
三 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政治取向和未来趋向:意识形态立场与史学价值取向
第四节 东欧剧变和东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衰变
第五节 托波尔斯基的历史认识论探析
一 托波尔斯基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概论
二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托波尔斯基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托波尔斯基历史认识论的交叉视阈
四 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模式:托波尔斯基历史认识论的建构框架
第五章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背景及学术条件
一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三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
第二节 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产生与挫折
一 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
二 野吕荣太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
三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讲座》与日本资本主义争论
四 羽仁五郎的明治维新史
五 服部之总的历史论
六 渡部义通的古代史研究
七 高群逸枝对《父权制》的挑战
第三节 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建和发展
一 战后50-60年代的历史学概况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建
二 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批评
三 经济高速增长与日本史学的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