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互联网+交通(智能交通新革命时代来临)/互联网+行业深度落地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赵光辉、朱谷生著的这本《互联网+交通(智能交通新革命时代来临)》是国内首部“互联网+交通”领域的专著。本书不仅囊括了两位作者在交通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且对国内外智能交通模式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相信本书对于互联网从业者、交通领域研究者会带来诸多裨益。

内容推荐

赵光辉、朱谷生著的《互联网+交通(智能交通新革命时代来临)》详细而深刻地探讨了“互联网+交通”这个新课题,内容涉及移动互联网对城市智能交通的巨大影响,BAT三巨头城市交通O2O布局的评定,如何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国内外“大数据+交通”应用与实践,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怎么运行,“互联网+客货运输”如何跨界,如何构建新型的智慧物流生态圈,总结并预测了互联网技术对中国智能交通行业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等等。本书适合交通行业研究者、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关注“互联网+”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智能交通

 1.1 “互联网+城市交通”:新常态下的城市交通变革

1.1.1 “互联网+城市交通”时代的来临

1.1.2 “互联网+城市交通”的表现形式

1.1.3 “互联网+城市交通”的核心本质

1.1.4 “互联网+城市交通”的现实应用

 1.2 “互联网+便捷交通”:开启智能出行新模式

1.2.1 “互联网+便捷交通”的4种模式

1.2.2 “互联网+便捷交通”的战略意义

1.2.3 “互联网+便捷交通”的4个趋势

1.2.4 “互联网+便捷交通”的对策建议

 1.3 “互联网+”构筑智能交通新生态

1.3.1 交通新生态: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

1.3.2 “互联网+”时代的定制公交模式

1.3.3 “互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产品

1.3.4 “互联网+便捷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

 1.4 BAT三巨头的城市交通O2O布局

1.4.1 城市交通O2O模式的崛起

1.4.2 百度城市交通O2O的战略布局

1.4.3 阿里城市交通O2O的战略布局

1.4.4 腾讯城市交通O2O的战略布局

第2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交通运输

 2.1 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1.1 颠覆VS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交通运输

2.1.2 风口VS机遇: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转型路径

2.1.3 策略VS方向: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

2.1.4 不足VS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体制限制

 2.2 打车App:颠覆传统出行模式

2.2.1 传统出行的3种方式

2.2.2 打车App的运营模式

2.2.3 专车/快车模式

2.2.4 顺风车模式

2.2.5 P2P租车模式

 2.3 案例详解:滴滴与Uber的运营策略

2.3.1 滴滴出行:智能出行时代的三大业务布局

2.3.2 Uber:625亿美元估值的运营策略

第3章 大数据交通:一场颠覆性技术革命

 3.1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交通

3.1.1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

3.1.2 从实践层面看大数据与智能交通

3.1.3 从发展趋势看大数据与智能交通

 3.2 “大数据+交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3.2.1 “大数据+交通”对传统交通的颠覆

3.2.2 “大数据+交通”模式的四大优势

3.2.3 “大数据+交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3.2.4 “大数据+交通”模式的4点建议

 3.3 国内外“大数据+交通”的应用与实践

3.3.1 美国:大数据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3.3.2 英国:Inrix交通数据系统的应用

3.3.3 深圳:启动智能交通“1+6”建设

3.3.4 百度:发布大数据引擎助力交通

第4章 物联网时代的交通物流智能化

 4.1 物联网时代的智慧交通

4.1.1 物联网与智慧交通

4.1.2 智慧交通系统架构

4.1.3 “物联网+智慧交通”的五大优势

4.1.4 “物联网+智慧交通”的三大实践

 4.2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

4.2.1 物联网开启智能物流新模式

4.2.2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千亿元级市场

4.2.3 智能化改革:传统物流行业必经之路

4.2.4 智能物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

 4.3 车联网:“互联网+汽车交通”的产业风口

4.3.1 车联网产业的4种商业模式

4.3.2 谁将主导未来车联网市场?

4.3.3 电信运营商如何撬动车联网市场?

第5章 共享交通:共享经济模式的完美实践

 5.1 共享经济:主导未来出行市场的力量

5.1.1 共享经济掀起消费革命

5.1.2 共享经济模式的优势

5.1.3 嘀嗒拼车的C2C共享模式

5.1.4 政策监管:增强安全性与可靠性

 5.2 汽车共享:共享经济时代的私家车

5.2.1 私家车租车模式

5.2.2 私家车拼车模式

5.2.3 私家车搭乘模式

5.2.4 汽车厂商的应对策略

第6章 “互联网+客货运输”:新常态下的跨界融合

 6.1 “互联网+客货运输”:构建运输管理网络平台化

6.1.1 公路货运业的变与不变

6.1.2 运输管理的痛点和关键

6.1.3 构建运输管理网络平台化

 6.2 “互联网+客运”:实现车辆供给与出行需求无缝对接

6.2.1 “互联网+”整合与共享客运资源

6.2.2 传统客运行业的三大“痛点”

6.2.3 “互联网+客运”模式的发展路径

 6.3 货运O2O:突破公路物流“最后一公里”

6.3.1 回顾2015:货运O2O模式的三大趋势

6.3.2 货运O2O大数据:模式、平台及市场

6.3.3 展望2016:公路物流领域的三大特征

6.3.4 货运App:公路货运O2O平台的抢滩之战

第7章 “互联网+物流”:构建新型的智慧物流生态圈

 7.1 互联网思维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与冲击

7.1.1 电商催生物流行业“野蛮生长”

7.1.2 “互联网思维+物流”的商业机会

7.1.3 物流O2O模式的5种运营策略

 7.2 “机器人+物流”:工业4.0时代的物流新机遇

7.2.1 机器人在物流领域的主要应用

7.2.2 AGV机器人:引爆仓储物流智能化革命

7.2.3 搬运机器人:有效提升物流装卸效率

7.2.4 配送机器人:物流行业的“快递小哥”

7.2.5 软控股份:布局物流机器人新蓝海

 7.3 即将到来的无人机物流时代

7.3.1 无人机:巨大的市场机会

7.3.2 即将到来的无人机物流时代

7.3.3 无人机物流面临监管困境

7.3.4 亚马逊Prime Air无人机计划

7.3.5 顺丰:开展无人机快递配送服务内测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普及,为解决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痛点提供了新的思路:从传统交通运输模式转向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

虽然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有诸多交叉重合点,如两者都是对信息、传感、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在内容、关键点和方向上也有高度重合,但两者的侧重点和提供的问题解决方案并不相同。

智能交通主要是围绕“互联网+”进行交通领域的信息化构建,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升级;而智慧交通则可以看作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内容,是对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有效集成应用,侧重于追求交通系统功能的自动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智慧交通是对自动控制、无线传感、数据通信、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以便对交通系统的各个环节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从而构建出安全、高效、环保、舒适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交通是以构建智能交通生态系为最终方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新技术,打造“高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交通运输新形态;有效增强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和运作能力,为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优化人们的出行体验,构建高效、快捷、安全、人性、智能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3)物联网对智能交通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的爆发式增长,不仅一二线城市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就连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开始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城市交通压力也不再局限于部分地区和上下班高峰时段,而扩展到了全区域和全时段。

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而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降低了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物联网与传统智能交通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因此,将目益兴起的物联网技术融入到智能交通特别是物流运输领域,有助于传统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升级,推动智能交通的跨越式发展。

物联网融合了感知、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是对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拓展和深化应用。

作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革命浪潮,物联网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也多是探索性的小规模、小范围项目。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由于技术上的优势而在物联网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多个行业已经融人物联网技术,是对物联网应用最多的国家;欧盟各国在交通、物流、电力等领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已经初具规模。

具体到交通领域,虽然交通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在发展目标、技术基础、应用范围等方面具有高度的重叠性,但是在更深层的应用逻辑和发展理念上却有着较大差异。

比如,智能交通系统是从管理服务部门的角度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与利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开发应用方式;而交通物联网突破了管理者的范围限制,是自下而上地对能够触及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收集和利用。因此,在信息资源的采集广度、精度和挖掘利用方面,传统智能交通系统都是无法与交通物联网相比的。

从这个意义而言,交通物联网是对传统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升级和理念转变,为智能交通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助于更好地构建“高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城市交通新形态。

P95-97

序言

“十八大”以来,在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并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党中央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指示。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个行业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方向,而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正逐渐增加,而与出行相关的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却相对缓慢,停车系统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这就使得居民的出行效率十分低下。一直以来,与交通相关的堵车严重、打车难、停车难、停车贵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即使相关部门推行了一些应对的措施,但仍然收效甚微。

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工业、农业、金融、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更为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的智能交通已经创造出了上万亿元的市场空间,并催生出了滴滴出行等一批“独角兽”型或具有成为“独角兽”潜力的企业。

以出行领域为例,除了已经与快的合并的滴滴出行之外,行业内还存在为数不少有望成为巨头的企业,如基于地理位置的代驾O2O公司——e代驾。

实际上,代驾的成立时间比快的、滴滴还要早一年。当时,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对这一领域并无太多布局,加之公司低调务实的行事风格,因此e代驾成立的前三年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截至2014年10月,其市场份额已经接近90%。2015年8月,获得100万名代驾司机注册的滴滴向e代驾发起挑战。而随后,e代驾也宣布将投入1亿元邀请全民在每周三免费使用代驾服务,并明确惠及25个城市,以阻挡滴滴切入代驾市场。

实际上,早在此次“举杯星期三”活动之前,e代驾就曾经与茅台酒业、中石油、平安保险等多家知名企业跨界合作,推出“干杯星期五”活动,发放红包回馈用户。而此次力度更大的“举杯星期三”活动,实际上在与滴滴争夺市场之外,也使得e代驾的市场进一步扩张。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代驾市场的规模约为27亿元。而且,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代驾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和细分,比如,除已经成为刚需的酒后代驾外,旅游代驾、商务代驾等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且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可能发展为一个全新的业态。

除出行外,汽车后市场也被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所看好,而与洗车、保养等相比,与智能停车相关的应用更有可能切中用户的痛点,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2015年6月8日,国内智能停车平台ETCP停车宣布完成A轮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而此次融资也是停车O2O行业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同时,这也意味着ETCP停车的市值超过5亿美元。

ETCP停车将传统停车场车牌识别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结合,在国内首创了不停车电子支付技术。也就是说,车主驶入和驶出停车场的时候都不需要停留缴费,停车场入口处能够自动识别车牌号,并根据停车时间自动通过绑定的信用卡或预存的停车费进行扣费,大大减少了以往停车付款和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停车场的使用效率。

对汽车后市场的应用而言,用户流量的获取是发展的基础,停车场与汽车后市场020服务具有天然的连接属性,而ETCP停车不仅拥有行业内最优秀的技术团队、获得了最大规模的融资,而且已经开始打造智慧停车全集成云平台,未来,ETCP停车有望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成为交通领域的另一个“滴滴出行”。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正逐渐增大,各个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能够认识到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并发现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才能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互联网给交通行业带来的发展契机也并不仅限于某个单一的领域,综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交通信息平台近两年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交通信息平台可以将居民出行涉及的各种信息,如公交、地铁、出租、路况等进行整理,然后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发布。当居民有出行需要时就可以进行查询,从而制定最佳的出行方案,提高出行效率。

虽然我国目前在智能交通相关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比如,打车软件等的合法化和进一步普及,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监督;数据资源的利用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和共享;无人机、机器人等与智能交通相关的尖端领域需要科研单位的进一步投入。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建立起来的新的生态系统对盘活现有的各种资源、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改变居民的出行体验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形势下,智能交通新革命时代已经来临!

书评(媒体评论)

交通的“互联网+”趋势已经成为交通领域的未来发展大势,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这股潮流,并借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与城市交通的融合,促进其纵深发展,打造真正的智慧交通城市,并推进其产业化的转变。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 刘国新

在智能交通领域,互联网企业一贯沿用的“培养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价值变现”的商业逻辑仍然适用。现阶段,企业可以提供的智能交通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出租车、公交车、物流配送及智能停车等,这些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发展引发了传统交通行业的巨大变革。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生导师、湖北省政协常委 李燕萍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交通运输系统各要素之间能够进行高效连接与共享,从而实现人、车、路、信息、管理服务等相互连接,建立起综合性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大常委 李长健

运输管理平台的出现,使货主在采购物流服务之前能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与企业以往的采购数据对比,也可以与同行业的数据相对比,从而在议价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权。接入互联网的运输管理平台能够掌握大量的数据资源,从而对企业的决策进行有效管理。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秘书长 杨洪义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政府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监管面临更大的挑战。政府部门不但要管理各种基础应用平台,还要管理拥有亿级用户流量的开放型应用平台;不但要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还要建立起完善的信任体系。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处长 黄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互联网+交通(智能交通新革命时代来临)/互联网+行业深度落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光辉//朱谷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422897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6081452
中图分类号 F512-3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