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悟义著的《中国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浅显的文字,从禅脉、禅义、禅修三个核心要素综合论述“中国禅”,“禅脉”孕育着禅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和成长,“禅义”是一切禅法的基础,而“禅修”则是“中国禅”修法的应用。书中还穿插了对禅文化的介绍,以期从不同角度诠释“中国禅”的各个方面。
图书 | 中国禅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悟义著的《中国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浅显的文字,从禅脉、禅义、禅修三个核心要素综合论述“中国禅”,“禅脉”孕育着禅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和成长,“禅义”是一切禅法的基础,而“禅修”则是“中国禅”修法的应用。书中还穿插了对禅文化的介绍,以期从不同角度诠释“中国禅”的各个方面。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以心传心 佛法的革命 从昔而今 三生万物 无心之人 把心安住 三界唯心 有染即色,无染即空 第二章 心灯无尽 德山悟道 顺逆皆方便 痴冥之室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云在青天水在瓶 觅心不得 第三章 释迦拈花 妙不可言 正法眼藏 一错再错 唯我独尊 第四章 六祖惠能 黄梅受法 东山法门 不思善恶 自性三宝 第五章 达摩一脉 人天小果 禅密法密 法本自然 第六章 罗什一脉 国之大宝 禅的胎动时期 实相禅心 清音彻九天 第七章 行走江湖 最上乘禅 最生活禅 最幽远禅 药山惟俨 第八章 一花五叶 结果自然成 临济 黄龙杨歧 曹洞 云门 沩仰 法眼 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 附录一 灯录 附录二 语录 附录三 经典 图表目录 历代禅祖师 禅者的称呼 发心 禅者的智与愚 自性 生死轮回 成就一切法,利益一切众 悟道 禅者的心魔 一念(一) 一念(二) 菩萨行 禅者的见地 禅者的佛、人、魔 禅者的灵魂观 禅者的饮食 大藏经 禅者看经 禅者的涅槃观 方丈室 禅宗 禅者的受戒观 禅者的三宝观 禅者的出家观 慧根 禅者的一行三昧 得意忘言 不可思议 僧俗不二 戏论 佛法 一体两面 生死关 禅定 强调实修 根器 禅者身心放松 主人公 世界 灵光 禅风 佛陀精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悟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6161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6-05-01 |
首版时间 | 2016-05-01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08 |
CIP核字 | 2016080627 |
中图分类号 | B946.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2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