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纳德和飞虎队
内容
编辑推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弱小的中国空军几乎全军覆没。中国军队没有了制空权,地面部队失去空中掩护和支援,损失非常严重。遭遇强大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陷。中国迫切需要一支能够抗击日本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并且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空中力量。

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一方面从国外购买飞机,一方面招聘外国飞行人员来华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有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空、地勤人员来华参加中国抗战。刚刚从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的陈纳德上尉也受聘于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前来中国考察空军,随后受命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并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

1941年8月,由中国政府出资购买飞机装备,陈纳德负责招聘空地勤人员组成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正式成立,编制在中国空军序列。此后,陈纳德以其独特的“空中游击战术”,率领美国志愿航空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这支以飞虎为徼标的部队,被中国百姓亲切地称为“飞虎队”。

马毓福主编的《陈纳德和飞虎队》主要讲述飞虎队的组建、战斗历史及其为中国抗战作出的贡献。

内容推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有一支由美国人组成的空军部队——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活跃在中国的天空。这支由陈纳德领导、指挥的空中力量,从空中给日本侵略军,特别是日本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以沉重打击并取得辉煌战绩。因美国志愿航空队的战斗机涂有鲨鱼牙齿和眼睛及“飞虎”标志,人们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飞虎队”。

陈纳德在中国空中战场运用、检验他的空战战术理论,展现他的指挥才能和艺术。他培育的“飞虎精神”,使他领导的这支规模不大却机动能力强的空中突击力量不断取得丰硕战果,涌现出一批王牌飞行员。他们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逐步取得制空权,协助中国军民最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马毓福主编的《陈纳德和飞虎队》讲述陈纳德将军领导的“飞虎队”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到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第十四航空队的演变和战斗历程,以及中美空军混合团并肩作战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中美两国在共同对日作战中结下的战斗情谊。

目录

前言

01 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

 美国志愿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

 战前训练

 成立“美国志愿航空队”

 首战9:O

 备受赞誉的“飞虎队”

 “只有志愿队才是‘飞虎队’”

02 第十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

 组建第23战斗机大队

 广建机场实施机动作战

 体验“战斗生活”

 飞行员个个都是好样的

 “飞虎队”王牌飞行员

 永远的怀念——罗伯特·H·莫尼中尉

 第23战斗机大队进行扩编

03 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

 组建作战指挥部

 初战不利

 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

 B—29战略轰炸机队

 生命的跑道

 营救美国飞行员

04 中美空军混合团

 中美空军混合团

 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重要作战行动

05 远去的“飞虎”永恒的丰碑

 带着遗憾的离别

 陈纳德的中国情缘

 “飞虎精神”世代传

 中美军事航空历史文化交流

 永远的纪念

试读章节

1 美国志愿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

克莱尔·李·陈纳德1890年9月6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康麦斯,其父是以种植棉花为生的农民。陈纳德早年在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学习农业专业,后转入该州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在一所小学任校长,不久结婚。1917年应征入伍,在印第安纳州军事学校接受军事训练,任通信兵,后提升为军官,军衔晋至中尉。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引起军方的高度重视,各国都在发展航空事业,特别是军事航空。热爱飞行、有志于航空事业的陈纳德,利用他与一些飞行教官熟识的条件,偷着学习飞行技术。他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了驾驶“詹尼”飞机的技术。当时各国都在竞相发展军事航空,招募航空人员,陈纳德由于掌握了基本飞行技术被调入美国陆军第46战斗机中队任飞行员,后升任该中队的副官。

1921年8月他参加了正规飞行训练,并开始学习、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空战战术。由于陈纳德刻苦钻研,飞行技艺超群,1923年他被任命为驻夏威夷的第19战斗机(当时称驱逐机)中队指挥官。通过对空战战术的分析研究,陈纳德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单机空战因缺乏整体协调配合,战斗力不强,容易遭受对方攻击。他提出了双机和三机编队空战理论。陈纳德认为,双机协同作战,僚机掩护长机进行攻击,长机可以集中精力攻击敌机,有利于提高命中率。同时,在僚机处于有利位置时,长机也可以掩护僚机进行攻击。陈纳德认为,采用三机编队战术,以两架飞机实施攻击,第三架飞机在高空掩护,可以胜过六架散开单独作战的飞机。

1929年4月,陈纳德被任命为布鲁克斯基地飞行主任,同时晋升为上尉。陈纳德为了验证双机和三机编队的空战理论,组织人员和飞机进行试飞。因飞行员们习惯于自由自在的单机空战,对严格编队空战非常不适,首次试飞就发生空中双机相撞事故。他的理论非但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反而遭到一些守旧的老飞行员嘲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进行空战战术研究。他与两名志同道合的飞行员进行多次编队飞行,模拟空战,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陈纳德阅读了大量图书资料,计算各种飞行数据,编写出新的双机、三机编队协同作战空战战术教材。他认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敌对双方火力数量的差异是火器差异的平方。因此,两架飞机组成的编队协同攻击一架单独的敌机,他们获得的优势不是二比一,而是四比一。陈纳德十分强调双机、三机编队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为了表现飞行员的熟练技巧,他用65米长的绳索分别将三架飞机连在一起,三架飞机在空中飞行就像一个人操纵一样,飞机着陆后,绳索仍保持原样。但是,陈纳德的上司把他们的表演认为是“耍杂技”,并不相信他的双机、三机编队战术会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军界人物对意大利空军军事理论家杜黑关于“轰炸机至上”的空中战争理论非常推崇,认为只有轰炸机才能战胜对方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战斗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应用却受到冷落。陈纳德对“轰炸机至上”的空中战争理论持怀疑态度。他坚信,现代空战不能没有战斗机,在未来的战争中战斗机将像轰炸机一样扮演着重要角色。1935年,他编写了《防御性追击的作用》一书,阐明自己的观点。此书出版后,其空战战术理论在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有一定的影响,但却未能引起军界上层的注意。

陈纳德热爱航空事业,一直与飞机为伴,并潜心钻研新的飞行技术、战术,很有建树。但在军用飞机战术颇受冷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界,他并没有赢得应有的尊敬和回报。经过20年的漫长军旅生涯,他才是一名上尉。1934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次陆空联合作战演习中,他对陆军部参谋长吉尔本将军沿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无视空中力量的做法提出了批评,结果引起了一场激烈争论。陈纳德坚持己见,绝不放弃自己对空军理论的意见,这令吉尔本十分恼怒,觉得很没面子。数周后,陈纳德在军官表册上被除名,不久便退出现役。

1937年4月30日,陈纳德从陆军航空队退役,当时47岁。他退役后住在路易斯安那州瓦特普鲁温圣约翰湖的乡间别墅,继续研究双机、三机编队空战战术。他的两位助手威廉·麦克唐纳和约翰·威廉姆森退役后去中国担任飞行教官,当他们得知中国政府要为“航空委员会”(当时中国空军的领导机关)聘请一位顾问时,就向中国政府推荐陈纳德。他们多次打电话给陈纳德,劝他到中国来展现他的才能。

1937年6月,陈纳德应聘到中国担任航空委员会顾问,其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国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空军。陈纳德在洛阳考察航空学校时,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当即表示:“如有需要,愿意尽力为中国服务。”后赴南昌,负责指导战斗机队的作战训练。陈纳德先后亲历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他与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志愿队领导人切磋过空战指挥艺术。1937年8月,日军开始进攻上海,面对日军强大的海空力量,陈纳德使用简陋的电话、电报设备,以及地面观察哨,设置了战时中国最早的防空警报网,为反击日军空袭及转移隐蔽赢得了预警时间。

陈纳德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中国空军飞机少,真正能够用于作战的飞机不足百架,而且有些是过时的飞机;飞行人员训练不足,特别是战术训练非常之差。由于航空技术装备不足和陈旧,一些飞行员在初级训练阶段就坠机丧生。他认为中国空军要发展就要添购性能先进的飞机,并加强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战术训练。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和英国都不愿意把飞机卖给中国,中国空军因作战损失的飞机得不到补充而陷入被动,装备着新式飞机的日军占有明显优势。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在中国空军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苏联政府的援助,中国空军又活跃在各个战场。1940年8月后,日军开始使用性能先进的“零”式战斗机,当时中国空军使用的苏制I—15、I—16战斗机不是“零”式战斗机的对手。日军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的掩护下深入中国腹地轰炸,中国后方大城市重庆、成都、兰州等地及空军基地经常遭日军空袭。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自顾不暇,已无能力继续为中国提供飞机。中国政府寄希望于美国政府能够向中国提供一支战斗机部队和飞机装备,以抗击日本空中力量。这时日、美关系恶化,为中国政府谋求美国援助带来机会。

P9-12

序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有一支由美国人组成的空军部队——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活跃在中国的天空。这支由陈纳德领导、指挥的空中力量,从空中给日本侵略军,特别是日本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以沉重打击并取得辉煌战绩。因美国志愿航空队的战斗机涂有鲨鱼牙齿和眼睛及“飞虎”标志,中国民众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飞虎队”。

1941年底美国对日本宣战后,美国志愿航空队被收编为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后扩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均由陈纳德任指挥官。另一支在中国空军编制序列的中美空军混合团,也由陈纳德指挥。这些部队的作战飞机,有的也涂有鲨鱼牙齿和眼睛及“飞虎”标志,于是,中国民众统统称这些部队为“飞虎队”。陈纳德在中国空中战场运用、检验他的空战战术理论,展现他的指挥才能和艺术。他培育的“飞虎精神”,使他领导的这支规模不大却机动能力强的空中突击力量不断取得丰硕战果,并与中国空军一起逐步取得制空权,协助中国军民最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日本投降前夕,陈纳德以少将军阶荣归故里。1958年7月18日,美国国会批准晋升陈纳德为中将。九天后,7月27日,陈纳德因病去世。给退休多年的军人晋升军衔,这在美国历史上十分罕见。这是他的国家给他的殊荣,说明美国政府对陈纳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

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都十分敬仰、热爱陈纳德将军,以各种方式纪念他。在中国,很多地方为陈纳德将军塑像,修建纪念馆、展览馆、纪念碑、纪念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受到广大民众如此关注和尊敬,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十分罕见。陈纳德率领美国志愿航空队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时候,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尚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抗战,曾经要求美国政府令所有在华航空人员离开中国。美国国务院将此事告知了陈纳德,陈内德非常明确地回答:“我想,我是—个中国人”,“当最后—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的!”

陈纳德将军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陈纳德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纳德和飞虎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马毓福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32257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808
CIP核字 2015196071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1
21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