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瘾的真相(揭开瘾情重获新生的康愈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个社会“瘾”无处不在!《上瘾的真相(揭开瘾情重获新生的康愈之路)》作者王倩倩所说的,上瘾就是“无法自我控制”,当我们无法控制自己而非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被它辖制而失去了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上瘾”。所以,这本书虽是特别为家有青少年的家长或者辅导青少年的老师所预备的,但其实又不限于他们。面对这个容易让人上瘾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警醒,远离诱惑和试探。

内容推荐

《上瘾的真相(揭开瘾情重获新生的康愈之路)》作者王倩倩曾是一位因为孩子染毒而陷入黑暗的母亲,为了帮助孩子脱离毒瘾,她深入了解青少年上瘾问题,全心投入上瘾问题研究,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最后在上帝的恩典与怜悯下,经过无数黑夜的哭泣与挣扎,终于成功帮助孩子戒除毒瘾,重获新生。

作者透过资深广告人的生动文笔、社会学者的观察剖析、传道人的宗教情怀,更重要的是一位母亲与孩子毒瘾搏斗的心得历程,让这本书成为许多家庭的祝福!在书中,她结合了国内外戒瘾理论与真实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没有什么成瘾是无法治疗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勇于面对,并且用对方法。   这是一本家庭必备的“抗瘾之书”,也是一本实用的辅导手册,内容包括:为何青少年比较容易上瘾?什么是“上瘾”?如何预防?如何与上瘾者沟通?如何治疗?如何迈向康复之路……等等,让我们对这个世代的青少年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习更多有用而正向的沟通技巧。如果你曾经为了孩子的背逆流泪、心碎、担忧,甚至求助无门,如果你愿意成为这个世代青少年的守护者,这本书不仅提供方法,更能成为你随时的帮助。   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不会上瘾,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让人上瘾的社会。那么,亲爱的父母,你准备好了吗?

目录

简体版序 真相的背后

推荐序 爱与规则是最好的预防

前言 行过死荫的幽谷

第一章 这是一个让人“上瘾”的社会

 道德基础的丧失

 大众媒体的蛊惑

 家长的监护权遭到挑战

 邻里互助功能的丧失

 结语

第二章 青少年脑部与情绪发展

 药物、酒精与脑部发展

 药物、酒精与情绪发展

 结语

第三章 什么是上瘾

 上瘾的三大类别

 上瘾是“罪”还是“病”

 青少年上瘾的几个步骤

 “瘾”能戒掉吗

第四章 行为类上瘾:网络游戏与色情网站

 网络迷惘

 是否到了上瘾的地步

 为何青少年容易迷恋网络

 网络游戏的真相、危险性及改善方法

 如何辅导网络上瘾的青少年

 给家长的叮咛

 色情网站的陷阱

 杜绝色情

 结语

第五章 物质类上瘾:对毒品的认识及防范措施

 酒类

 K他命(氯氨酮)

 大麻

 处方药

 摇头丸

 安非他命(冰毒)

 可卡因

 海洛因

 如何发现青少年吸毒

第六章 戒瘾辅导与沟通的技巧

 家属篇

 家属与上瘾者对话的要点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瘾的话题

 确认孩子吸毒时,家长该如何自处

 辅导者篇

 辅导戒瘾的技巧与实务

 上瘾的帮凶

 结语

第七章 戒瘾三部曲

 戒瘾疗程:如何戒瘾

 戒瘾意愿:不愿戒怎么办

 是否需要进入断戒中心

 断戒中心的优点

 结语

第八章 戒瘾后的关怀与照顾

 戒瘾后再犯的原因

 戒瘾者的自我防护

 给戒瘾者家属的忠告

 结语

后记

为上瘾者的祈祷

试读章节

家属与上瘾者对话的要点

任何上瘾都是一种选择,因此,当父母与上瘾的孩子沟通时,也要运用“选择”的技巧,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你可能会问:“孩子如果选择吸毒,也要尊重吗?”是的,当你提供选择方案并告知其选择的后果,而孩子依然选择吸毒或酗酒的话,你必须让他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这个结果可能是流浪街头,也有可能是会去贩毒,有些女孩甚至会为了吸毒而去卖身。

因此当孩子选择离家时,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留一条后路,“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吸毒,欢迎你回家”。不要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如“你离开这个家就永远不要回来”。意气用事的结果,会让孩子落入更危险的境地。当然,如果能在孩子刚开始上瘾时,就采取果断的措施,了解孩子的“谷底”是什么,可以避免孩子走上不归路。辅导原则是:上瘾的时间越短,越容易沟通,治愈率也就越高。

●清楚表明孩子吸毒必须承担的后果,这个后果必须是具体的,而且是他所不愿经历的,如失去零用钱、不能留在家中、被学校退学、没收电脑,等等。

●有必要请求外力介入。如值得信任的老师、教练、辅导者、亲戚或专业人士,甚至是警察。邀请第三者介入,代表此事在家长心目中非同小可,既让孩子心生警戒,也不会完全迁怒于家长。

●冷静地表达你的关心并倾听孩子的想法。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让孩子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听到荒谬的言论,也绝对不可以动怒,比如他可能会说大麻没有毒、他吸毒没有妨碍到你之类的话。

●有效地监控孩子的行为与活动,如金钱流向、交往的朋友、学校的成绩,等等。当孩子认为你不尊重他时,你必须表明你是家长,有权力支配家中的金钱及查看房间,同时告诉他,这是出于对他的关心与爱。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瘾的话题

当你怀疑孩子有可能吸毒时,就必须立即展开对话。不要因为孩子生气、态度恶劣(吸毒者情绪非常暴烈)或者见到父母一问马上转身就走,就放弃对话。即使如此,也要抓住机会表达你对毒品的意见。

父母也是人,当孩子对你怒目相向、恶言以对时,你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建议采用“问句”的方式来降低激烈冲突,比如最近为什么常常晚回家?你精神、脸色为什么不好?常常一个人关起门,有什么事吗?你抽大麻了吗?可以验尿吗?诸如此类的。注意不能下断语,如“我就知道你吸毒”、“晚回家是出去鬼混”等。

孩子可能以“嗯”作答或者不理你,甚至对你口出恶言,不要气馁,孩子表面上不屑,但心中已有警惕。

以下是父母与上瘾孩子的互动步骤和对话技巧。

一、帮助孩子戒瘾一定会带来冲突,但绝不能妥协

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父母和他们讨论毒品问题。与上瘾者对谈,冲突是正常的,不要因为冲突而退场或妥协。当你因为孩子有可能吸毒而采取严密监控时,孩子会情绪失控、乱发脾气,这时要用和缓的态度表明立场,你可以等他冷静时再谈,但不能退场。如果孩子因此恼怒、谩骂,或说“伪君子”、“我恨你”、“我希望你离我远点”、“假基督徒”、“我希望你死掉”、“家里没有温暖我才去酗酒”等,这都是青少年的正常反应。父母千万不要因为他们的情绪波动而受干扰,他越大声你越要冷静。

P130-133

序言

行过死荫的幽谷

王倩倩

“我儿子曾经染上非常严重的毒瘾,但现在却健康地活着。没有什么瘾是无法治疗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勇于面对,并且用对方法。”

面对流着泪前来求助的父母,我总是用上述切身经历作为开场白来安慰他们。确实如此,孩子染上任何的瘾,包括网瘾、毒瘾、酒瘾、色情瘾,等等,这或许不能完全归罪于父母,但是能帮助孩子脱离各种瘾的捆绑的,除了上帝,就只有父母了。

遗憾的是,许多青少年染上各种瘾,但是他们的亲人或对“瘾”认识不清,或用错方法,以致这些青少年不但无法脱离捆绑,反而越陷越深。父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的生命被黑暗一点点吞噬,仿佛只能在岸边哭泣,既伤痛又无奈。我曾经也是只能坐在岸边哭泣的母亲,直到我真正认识到青少年上瘾的问题,并全身心投入对上瘾问题的研究中,开始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帮助我儿子脱离毒瘾的困扰。因着上帝的恩典与怜悯,经历了无数个黑夜中的哭泣与挣扎,我的儿子逐渐从悖逆、错乱、荒唐的人生中解脱出来,并得到医治和恢复,成为一个健康、孝顺且上进的年轻人。我可以做到,我相信你们同样也可以做到。

我母亲曾经告诉我:“家中只要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孩子就不会变坏。”我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承受升学压力之苦,毅然决然地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移民美国。但是传统的相夫教子,并没有换来健康成长的孩子。我再怎么努力,孩子染毒时我还是没有办法察觉,以致孩子差点儿因为毒品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我的儿子原本是个温顺、善良、风趣、善解人意的孩子,却逐渐变成一个说谎、偷窃、叛逆、暴烈的“魔鬼”。他多次离家出走、自杀、偷窃,让全家人陷入痛苦的深渊,而我完全不知道这一切悖逆的背后其实是毒品在作祟。我以为只要用无止境的爱、包容、劝诫就能挽回孩子,殊不知,一旦孩子染上任何一种瘾,他就不再是我们的孩子了。我儿子曾经对我说:“我希望你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如此深爱他,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想尽一切办法讨好他,而他却“希望我死掉”,当时我心想,如果我死了真能叫他悔改,那我宁愿去死!

我发现毒品针头的那一夜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夜,它让我

不得不去面对孩子染上毒瘾的真相,也开始人生中最痛苦却也最丰盛的戒瘾之旅。陪伴、辅导戒瘾的过程极其痛苦,特别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必须经历许多的“阵痛”与“等待”。但奇妙的是,在这期间我们都经历了上帝的怜悯与同在,我的生命也开始变得不一样。这段特殊的经历开启了我对“上瘾”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使我知道如何从父母的角度去帮助上瘾的青少年脱离捆绑。我不知道已恢复健康的儿子以后会怎么样,但确信的是,父母的觉醒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逐渐走向康复。

上帝将许多“天使”安排在我们的周围,这些“天使”都是曾经吸毒的人或是吸毒者的家人。他们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给许多家庭带去希望。没有这些“过来人”的陪伴,当时的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我并不认识他们,但是这些走过死荫幽谷的吸毒者的家人,却忠诚地为我们的家庭守望祷告,竭尽所能地提供各种资源来帮助我们。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我才能在擦干眼泪以后继续探索这个过去十分陌生的领域:戒瘾。

就在我儿子戒毒的那段时间,他的好朋友却因为吸食过量的海洛因,脑部受到永久性伤害,而成为智障者。这位善良、会弹钢琴、爱煮意大利面的年轻人,因为一时的错误,失去了本可以拥有的健康与美好,也带给家人无止境的伤痛。这样血淋淋的见证,给我儿子带来极大的震撼。他今天能够健康地追求属于他的未来,实在是这些“折翼的天使”用血泪换来的,也是上帝的恩典与怜悯。

因着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我开始研究青少年上瘾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父母(包括过去的我)对青少年网瘾、嗑药、酗酒的认知竟然如此模糊。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望子成龙”的父母一般都羞于面对孩子上瘾的事实,而这往往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许多父母一再地犯着同样的错误,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嗑药、酗酒的孩子用暴力、偷窃、欺骗伤害整个家庭,却无能为力,每天生活在恐惧和担忧当中。这样的情形让人既难过又忧心忡忡。我们帮助一个上瘾的孩子,其实是在拯救他的整个家庭。

有的孩子虽然没染上毒瘾,但却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更有不少“孩子”已经是成年人,却依然赖着父母,整天无所事事,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经济、人格都无法独立,几乎没有谋生的能力和意愿,成为现代的“啃老族”。有时这比吸毒还糟糕,死不掉,也戒不掉,就像废人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父母逐渐老去时,孩子却始终无法长大,这也是“上瘾”,本书也提供了一些方法帮助这样的家庭。

这是一本实用的辅导手册,是特别为有青少年的家庭或辅导老师所预备的,讲到了什么是上瘾、为何青少年比较容易上瘾、如何预防、如何与上瘾者沟通、如何治疗、如何迈向康复之路,等等。也许你的孩子没有染上任何毒瘾、酒瘾、网瘾,也许你正在怀疑孩子可能有问题,或者你周围有朋友在为孩子的上瘾问题而苦恼,无论怎样,我们都盼望在每一个家庭的书架上都能有这样一本书,相信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正确的方法,帮助那些上瘾的孩子脱离捆绑。

书中的案例都是真实的故事,有些发生在美国,有些发生在中国台湾,但基本背景都是华人家庭。比起翻译的书籍来,我相信这本书可能更适合华人父母阅读。在我辅导的个案中,我发现许多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现在的青少年与家长们的成长经历大不相同,而西方文化与华人文化又有很大的差异,这让我们的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困惑,特别是“个人主义”以及“少子化家庭”的兴起。我们的孩子想要模仿西方青少年的独立自主,却又不能真正脱离父母的供应;而华人父母盼望孩子独立,却又常常替孩子承担过多的责任。许多青少年,重者染上嗑药、酗酒(物质类上瘾)的恶习,轻者成为“啃老族”(情绪类上瘾),让许多父母手足无措、头痛不已。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不会上瘾。我们必须对这个世代的青少年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以往的“循循善诱、殷切教诲”,在悖逆的孩子身上没什么用。我们应该及早准备和保持警醒,特别是在孩子还处在青少年时期时,就做好各种预备措施,避免产生“上瘾”现象。

坦白地说,我曾经向上帝抱怨:“早知道我的儿子会吸毒,打死也绝不会移民美国。”为了孩子的教育,我放弃深爱的工作及年迈的父母,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可是,孩子最后却染上了毒瘾。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不值得的,但却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更容易看到别人的需要。正如《圣经》中所记的:“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这几年来,借着我个人的特殊经历与深入研究,我帮助许多家庭解决了孩子上瘾的问题。如果父母能做好对上瘾青少年的辅导与守护,社会就必定会少许多问题少年。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儿子对我的做法有些不满,因为他的母亲竟然要公开袒露他生命中那些最不堪的岁月。坦白说,我心里也有挣扎,如果我儿子极力反对,这本书是不会公之于世的。我为此祷告,也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请他担任校对,并对这本书提出他个人的见解。没想到看完初稿后,他告诉我:“妈妈,你这本书写得很好,很正确,会帮助许多人。”因为有了他的肯定和许可,这本书才能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我的儿子可以健康、平安地生活,是我出版此书的最大动力。

后记

本书的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儿子。他的中文非常好,加上他认真的校阅以及特别指导,让本书的内容更加真实而且丰富。原本我在撰写的过程中有些犹豫,让他过去的阴暗面及真相曝光,好吗?许多父母都不敢承认孩子上瘾的真相,认为会影响孩子的前途。但是,当我看到儿子健康又自信的状态时,改变了这种想法,如果他能在上帝的恩典与怜悯之下不再沾染毒品,从此迈向健康的人生,甚至组成美满的家庭,谁又会记得当年他荒唐的岁月呢?因为儿子的许可以及上帝赐给我的勇气,这本《上瘾的真相》才能更完整地呈献在读者面前。

有人建议该书的内容应该加入我与毒品奋战的血泪史,我明白这样的角度及故事会让许多人掉眼泪,其中经历的痛苦、挣扎以及心路历程,都是特别的“惊涛骇浪”。但是,然后呢?能帮助那些在黑暗中哭泣的家属吗?所以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这本书必须提供实际可行的方法,再搭配一些真实的案例,真正解决青少年上瘾的问题。盼望这本书不仅可以安慰人心,而且能够成为现代家庭必备的“抗瘾”工具书。

非常感谢出版社,在追求物欲的社会里,有勇气出版这本有益身心灵并由华人写作的书籍。更要感谢许多推荐者,虽然他们与我并不熟识,但却有着同样的信念:帮助我们的下一代。

我儿子目前就读于美国一所大学,主修艺术史及心理学,盼望上帝能继续使用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成为更多人的祝福!

最后分享《圣经》的一段经文,与天下的父母共勉:

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耶和华如此说:“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赏赐,他们必从敌国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你末后必有指望,你的儿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31:15-17)

无论你有多么令人伤心的孩子,只要心存盼望,他们总有一天会回家的。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是一位因孩子吸毒而遭受痛苦的母亲,她用自己面对苦难、解除痛苦的经验勉励大家。若你“不幸”遭遇这种“不幸”,可以从她的经验里得到智慧与帮助。

——王建煊(中国台湾地区前监察院长)

我极力推荐这本书。对于预防而言,不明白毒瘾的人看了之后会有帮助;对于已经上瘾的人,可以看到瘾是可以戒掉的盼望;对家长而言,因着此书的帮助,不至于在面对孩子上瘾的问题时因毫无头绪、不知所措而忧伤焦虑、恐惧战惊。

——刘民和(晨曦会总干事,戒毒牧师)

很多人问过我,“对于青少年来说,成瘾该怎么预防?”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爱与规则是很好的预防!因为就有爱无规则是溺爱,仅有规则无爱是严厉。

——陶然(戒瘾专家)如果说癌是健康的死劫,那么瘾就是人生的癌。一旦沾染,终生难以摆脱,戒瘾的过程生不如死。但本书作者靠着上帝的恩典,将陪伴儿子戒毒的泣血经历与你我分享,并总结出了一系列预防及戒瘾的方法,旨在警示所有的父母不要重蹈她的覆辙。虽然她的儿子戒瘾后再度复吸,但作者始终坚信:神的爱和大能是她的坚固保障,她不离不弃地陪伴儿子戒瘾。

人之所沾染各种瘾源,多半是因为人生迷茫,生活没有意义。唯有福音能解此忧,唯有神的爱能填满人欲望的黑洞。如今作者的儿子不但远离了毒品,也戒了烟瘾和网瘾,甚愿作者的儿子彻底走出“死荫幽谷”,从此永不再被毒所吸引,而是牢牢地被神的爱所吸引,活出荣耀神、以神为乐的人生。也甚愿神记念作者的勇气和坦诚,为的是千千万万的上瘾者家庭,远离“瘾患”,重获新生!

——张庆棠(青橄榄书殿创始人,《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货币战争Ⅰ》《失传的营养学》出版策划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瘾的真相(揭开瘾情重获新生的康愈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倩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86347
开本 32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247921
中图分类号 B846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