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研究的恒与变(中国现当代文学采薇集)
内容
目录

鲁迅研究

 鲁迅整体研究

鲁迅小说:“启蒙”如何内在化于“美感”

 ——鲁迅如何确立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经典美感形态

故乡的“风景”是如何在追忆中丧失的

 ——鲁迅小说的“归乡叙事”传统与“新生代”作家的改写

 鲁迅文本细读

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之间穿越

 ——鲁迅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慢”:“峻急”之外的另一种美感

 ——重读鲁迅小说《孔乙己》

 鲁迅接受史研究

祛魅与还原: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重构的逻辑演变

退居书斋的学人思路:1990年代“学者”鲁迅被重构的

 逻辑和悖论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史观与文学批评观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体美感的阐释误读

 ——以现当代文学史中古典形态作家作品为中心

从放逐到消亡: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内在尺度一美感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张腔张调”与“张看”: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美感论

顽皮的飞鸟与寂寞的落红

 ——萧红小说中的女儿性

王蒙小说在八十年代叙事的意义

曹文轩小说:坚守记忆并承担责任

巧置新用的江湖叙事:徐则臣小说的别一种读法

青春文学研究

“低龄化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颠覆

文学生产机制视角下重审青少年写作现象的新格局

儿童文学研究与批评

鲁迅,为何成为中国现代儿童观的经典中心

市场化潮流中儿童文学开放的底线与碑石

 ——论当下儿童文学的批评尺度

内容推荐

《文学研究的恒与变(中国现当代文学采薇集)》是作者徐妍2000年至2014年间论文结集。全书以鲁迅、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中国青春文学和中国儿童文学这四个研究方向为主要关注对象,以美感形态与历史演变的关系为核心问题,讨论的多是新世纪以来“去文学性”、“解构文学本质论”的“主流”学术问题之外的“非主流”的文学问题与思想文化问题,即从文学性的标尺、文学本体出发,解读并分析鲁迅、张爱玲、萧红、王蒙、曹文轩、徐则臣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如何以文学的方式参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变化,为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演变中被经典化或具有某种经典化的可能性,以期从文学本质论的立场重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学意义。其中,由鲁迅小说《故乡》《社戏》所开创的中国古典主义一脉如何实现古典美感形态的历史演变,是本书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外,本书同时关注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知识界的思想演变与分化的问题、以“80后”为主力军的青少年写作现象的文化意义与文学意义、中国儿童文学观念的现代源起与今日新变。

编辑推荐

徐妍著的《文学研究的恒与变(中国现当代文学采薇集)》所收录的论文无论是鲁迅研究,还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或是中国青春文学研究和中国儿童文学研究,都是以文学本体的审美世界为主要关怀对象,以“美感形态”与“历史演变”的关系为研究主线,讨论的多是新世纪以来“去文学本体”和“解构审美本质论”的“主流”学术问题之外的“非主流”问题,即从美感形态的视角和审美本质论的文学观念出发,分析并解读鲁迅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如何以多样性的美感形态参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变化,为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演变中被经典化或有可能被经典化,以期从文学本体的审美世界来重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研究的恒与变(中国现当代文学采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91354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2016252546
中图分类号 I206.6-5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