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乐活温哥华
内容
试读章节

改变命运的新年(1998)

西方人讲究新年变革(NewYear's Resolution),比如去旅行或者人生的重大转变,往往在新年的倒数之后,数罐啤酒下肚,人们就开始感慨万千,寄语频频。

减肥、吃健康食品,甚至更加健美都是常见的愿望选项,因为人无完人,永远有改进的空间。至于戒烟戒酒、减轻压力、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确定新的人生目标也相当典型。不过前提在于这些方案,属于酒醉之后的豪言壮语,还是面对新年有种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很难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我移民的决定,是在看到冰天雪地的加拿大之后,才理性做出的。我当时没抽炯,大学同学曾经叫我“林则徐”,可见今生与烟无缘;绝对没喝酒,因为我当年的(上海教育台)台长是大学教授出身,对子弟兵管教严明,我和他同机来到加、美两地考察,自然滴酒不敢沾。

那天是1997年的12月30日,我们一行四人,坐加航从上海启程。经北京转机前往加拿大。那时还没有从上海直飞温哥华的飞机,记得首都机场虽然没有今天风光,不过天气相当晴朗,是我大学时代记忆中的北京艳阳天。

飞机上虽然有些思绪,但没有感慨万千,只有对于能够和父母重逢的喜悦和期待,因为那年我和来加拿大做访问学者的父亲已经有8年没有见面了。世事弄人,我父母20世纪90年代已经来到加拿大,父亲作为访问学者,参与卑诗大学铁路方面的研究已经8年,我从来没有想到移民,在上海过着优哉游哉的闲适生活。我作为资深的记者和新闻主播,太太是东方电视台的青年导演,两人都在电视行业打拼,享受着社会的尊重和偶尔获个行业小奖的喜悦。夫妻两人住着j居室,过着“丁克式”的养狗生活,偶尔和同事小聚,卡拉永远0K,火锅永远麻辣,小酌几杯,风花雪月,好不惬意。出国似乎只是别人的梦想,和自己无关。

经过长途飞行,飞机终于到达温哥华上空,我永远不能忘记第一眼看到加拿大的感动:拨开厚厚的云层,看到松林覆盖的山丘环抱着深蓝色的大海,翱翔的银白色私人飞机映衬着成群的海鸥划过平静的水面,远处皑皑雪山隐约可见,构成一幅自然的地理画卷。当时的那份感动难以形容。

进入不大的温哥华机场,我最大的感触是“暖”。直到今天,每次我从远方回到温哥华,依然有温暖的感觉。颜色则是“重”,墨绿色的地毯,隔绝了声音的传递,和高大的图腾柱形成反差。低语而彬彬有礼的乘客,三五地懒散分布在候机大厅。舒适的空间感,映着冬日斜斜的金色阳光,和传统机场的喧闹嘈杂、喧闹、冷感形成对比,倍显宁静安详,透着几分低调。这是更接近家的感觉,难怪这个不大的机场,多年始终位列北美最佳机场榜首。  家人团聚时,拥抱带着喜悦的热泪,混着欢笑。我们当晚就住在父母租住的大屋,彻夜长谈,忽略了时差的存在,我甚至没有任何对于房间和周围环境的回忆,只有8年中所有感触浓缩后的交流。我甚至不太记得我们所到城市的样子,只记得第二天以及以后的几天都下雨。第二天我们飞往蒙特利尔。“太短暂”是我最深刻的感受,好多话都没说完。其实那一年我在中加两国过了两次12月30日。

现在可以说说我的移民决定究竟在哪里做出的,是在我们去蒙特利尔的导游家。奇怪吧,因为到这时我才从时差、对父母的怀念和短暂的分别中,苏醒过来。连日的雨也的确令人昏昏欲睡,这就是为什么至今只要和我有关的新移民登陆,我一定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在雨季来。

记忆的轨迹异常清晰,蒙特利尔的导游住在市郊,大约离市中心一个小时的路程。房子是独立别墅,上下两层加地下室,大概有200多平方米(折合中国400多平方米,因为是不计算车库的实用面积),我们客人来了,他就把自己和儿子的主卧室让出来作为客房,自己住地下室。房子内相间摆着不同的中西艺术品,绘画雕像和一两件中国艺术品相得益彰,点缀着房屋的墙壁和显眼的角落,加上燃烧的壁炉,制造出温馨的气氛。说是导游,其实人家是蒙特利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太太开个小超市,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品味别具一格。吃着培根、火腿面包和粥的中西混合早餐,远望室外的辽阔雪原,我突然品味到生活本身丰富的内涵。

记得热心的导游还在机场顺便收留了一位中国某运动队的失散队员,由于在法语区语言不通,似乎只有导游可以帮他寻找组织。那个运动员人高马大,一进大厅,大剌剌地坐在沙发上,一个人坐两个人的位置,开口第一句就说:怪不得那么多人想出国,这房子可真敞亮。P2-6

目录

前言

那些说不完的理不清的感觉……

一月

改变命运的新年

去温哥华前的多项准备

大屋的联想

北极熊冬泳——勇敢者的游戏

二月

在温哥华过春节

新春游行

争取家庭日

二月的冬奥

三月

登陆加国

加拿大初印象

我的洋房东

联合国式的派对

四月

车 展

海滩对话

樱花盛开

郁金香节

五月

罢 工

观 鸟

婚 礼

世博会

政 客

六月

可爱的周末

退隐山林

找到工作

七月

旅行趣事

第一部二手车

国庆日

有客来访

八月

航空展览

豪宅BBQ 的联想

温哥华的瑰宝

英国情节

*热的活动

专访总理

九月

采果乐

对于种植的喜爱

红 酒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十月

说说“小土豆”

儿子降临

枫叶国的金秋

感恩节

万圣节

十一月

难忘的车祸采访

雪雁覆盖

十二月

白色圣诞

灯节之一:装灯

灯节之二:看灯

冬天的暖棚

圣诞树

序言

我说说为啥写这本书。对于任何人来说,16年的青春年华一定是值得纪念的,而这段人生中最好的日子,如果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就更加难忘了。出国十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温哥华遇到以前大学的师兄,把酒言欢的一刻,他突然说:“你这些年在海外的经历值得写个纪念册,拿出来给人看看,也给自己一个交代。”言语朴实但真诚,酒过三巡的我当然是一口答应了。当时以为是醉话,并未特别当真,没想到他是认真的,回国就开始着手找编辑催稿。这会儿我才明白国内的朋友千叮咛万嘱咐的,喝酒之后千万不能随便答应事儿的道理。不过时过境迁,今天还是感激这位同学,如果不是他那么执着,我还很难鼓起勇气,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好好回想自己这16年的得与失,无论是回头还是再向前,在出国大潮此起彼落的今天,客观地帮自己梳理一下,也是对于这段日子的小结,也帮后来人理出个头绪。

今天见到刚出国的人,作为老华侨,我偶尔也能发挥算命先生的功能,听听对方的条件,开个八九不离十的江湖郎中药方。他们中,有钱的,永远纠结如何保留身份和枫叶卡,假如拿到身份,又开始考虑是否回国,谁去谁留。小康之家,则经常执着于跨出国门这一步是否走得正确,和出国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地位相比较,而后患得患失,久久难以释怀。而对于留学的,是否可以在异国他乡找到比国内更好的工作机会,最让他们煞费苦心。应该说,第一类人,小孩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对这些人来说,找工作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孩子的培养就是头等大事。第二类,先要找工作,之后就是安顿家庭和孩子,一切顺利后,则考虑老人团聚。第三类,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就同第二类继续发展,否则就海归。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记得移民的时候见到那位女移民官,她经过认真询问之后,毫不犹豫地给我下结论:“记住,你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做媒体这行很难有工作……”但事实恰恰相反,我在加拿大继续我喜欢的媒体生涯至今……所以千万不要被我这个“假半仙”唬住了,相信那句俗语,个人头上一片天,每个人的成功故事都不相同。

在上述的三类人中,我很明显属于第二类,从最初对加拿大好山好水的感叹,到很快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找工作,之后认真工作,在工作中交朋友,甚至和本地人互动,形成所谓工作中的伙伴。另一类则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大家的境遇相差不多,物以类聚,其中家长会是最忠实的朋友圈,所以中国人重视教育还是有道理的。

至于工作中交往的人就太多了,记者生涯中,上至加拿大的历任总理,下到平民窟的流浪汉甚至杀人犯。采访对象形形色色,士农工商样样都有。时至今日,敢大胆地说,我基本了解了这个国家和他的国民,包括洞察语言中的深层含义。所以写这本书,也想分享一下这些用了很长时间才渐渐形成的点滴经验。我们这代人,从零做起,经年累月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小天地,当中的苦辣值得分享。海外生活中那份片刻的兴奋喜悦,甚至对于加拿大这个地方和人民的热爱,相信从字里行间也不难体会到……

这本书,其实是对海外16年的总结,按年进行片段的节选,有感受,有美好,有笑声,也有眼泪,还有那些说不完、理不清的感觉……

内容推荐

《乐活温哥华》为作者叶滔移居温哥华十多年的生活随笔。作者从心出发,从平凡的生活细节出发,从日常的工作生活出发,按照一年12个月,以图文并茂的随笔形式,记述并展示了温哥华各个季节的欢乐生活:一月冬泳,二月新春游行,四月赏樱,五月观鸟,八月航展日,十月枫叶节……为想要了解温哥华、向往温哥华等欧美海外生活的广大年轻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编辑推荐

《乐活温哥华》主要记述了作者叶滔移居温哥华十多年生活的随笔记录。作者从心出发,从平凡的生活细节出发,从日常的工作生活出发,按照一年12个月,以图文并茂的随笔形式,展示温哥华各个季节的欢乐生活:如一月的冬泳节,二月的春节大游行,四月的樱花节,五月的观鸟季,八月的航展日,十月的枫叶节……以及当你遇到温哥华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欢乐的生活体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乐活温哥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11534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201621626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