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耿幼壮、杨慧林主编的《世界汉学(第16卷)》分“汉学义理”、“汉学史论”、“汉学新论”、“汉学名家”、“经籍释读”、“艺术史辨”版块。
| 图书 | 世界汉学(第16卷)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世界汉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耿幼壮、杨慧林主编的《世界汉学(第16卷)》分“汉学义理”、“汉学史论”、“汉学新论”、“汉学名家”、“经籍释读”、“艺术史辨”版块。 目录 汉学义理 200年河东,200年河西,未来康庄——在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上的讲话/许嘉璐 西方汉学的“终结”/孟巍隆 比较经典与汉学的对话性/魏明德.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20世纪初期对启蒙的批评/[美国]艾恺 西方的倾向:将中国视为象征/[美国]特里尔 汉学史论 学术的交流,失败的相遇:众多挑战背后的《北京大事记》——一篇未出版的手稿/赵仪文 耶稣会士与西方汉学研究的第一次兴盛/[澳大利亚]马克林 西方为何需要东方的“智者”:耶稣会士笔下的孔子/[美国]多萝西·菲盖拉 汉学新论 1933至1945年遭受迫害的汉学家:缺失的一代与一份期待已久的清单/[德国]罗梅君、罗马丁 罗素和《中国问题》/[英国]司马麟 汉学名家 卫方济和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家经典拉丁语翻译/[捷克]李世佳 汉学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座新峰——雅金甫、顾赛芬、戈振东的生平及作品/费乐仁 经籍释读 耶稣会士与儒家经典:翻译者,抑或叛逆者?/梅谦立 从儒家教化到太平天国《三字经》/李炽昌 艺术史辨 中国艺术在俄国与俄国的中国风:17-18世纪中俄文化交流史一隅/白若思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界汉学(第16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耿幼壮//杨慧林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23566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9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0 |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24 |
| CIP核字 | 2016256445 |
| 中图分类号 | K207.8-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85 |
| 宽 | 210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