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谁建立了首一个现代国家?谁创造了首一个文明社会?谁发明了现代民主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理念?

阿瑟·赫尔曼著,启蒙编译所译的《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精)》讲述曾是欧洲最贫穷国家的苏格兰如何创造出现代生活的基本理念——民主、技术、资本主义,又如何在18世纪将这些理念传至世界各地。这不仅仅是关于苏格兰的历史故事,更是对现代世界的产生极其影响的有趣阐释。赫尔曼延续其一贯擅长的历史叙述,语言生动,论证充分而深刻,是对苏格兰人创造性的想象力和精神的致敬。

内容推荐

苏格兰在17世纪末还是欧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却在18世纪中叶奇迹般地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出现了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自由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深刻影响欧洲浪漫主义的沃尔特·司各特,改良蒸汽机的詹姆斯·瓦特等大批近代文明史中的巨擘。他们引领的苏格兰启蒙运动“发明”了现代世界,创造了构成现代世界文明的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和现代民主。苏格兰人不仅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的中流砥柱,更随着“大西洋时代”的脚步,将现代文明理念传扬到欧美乃至全世界,启动世界朝现代文明转向。一个弹丸之地,如何成了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主导力量?阿瑟·赫尔曼著,启蒙编译所译的《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精)》将解开这道连大部分苏格兰人也无法回答的谜题。

目录

中文版序(李宏图)

导读(陈正国)

前言

序幕

第一部分 顿悟

 第一章 新耶路撒冷

 第二章 自掘坟墓

 第三章 人性研究(一)

 第四章 人性研究(二)

 第五章 南北鸿沟

 第六章 最后一战

 第七章 经济起飞

 第八章 精英协会:亚当·斯密和他的朋友

第二部分 大迁徙

 第九章 “伟大的设计”:苏格兰人在美洲

 第十章 北部的光芒:苏格兰人、自由主义者与改革

 第十一章 最后的吟游诗人: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与高地复兴

 第十二章 实践:科学与工业中的苏格兰人

 第十三章 日不落:苏格兰人与大英帝国

 第十四章 自力更生:苏格兰人在美国

 尾声

进阶阅读的原始资料和指南

致谢

简明人名译名表

简明地名译名表

试读章节

导读

陈正国

这是一本有关苏格兰近代历史的好书。

“苏格兰”一词在中文世界不大受关注,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其父兄之邦——英格兰过于耀眼,几乎就要完全掩盖了苏格兰的地位与成就。然而事实上是否如此?自从大清帝国被迫认识西方以来,清朝文献就学会了清楚区分“英格兰”与“苏格兰”。当年在清帝国领地上的大不列颠子民,有许多其实来自苏格兰。例如文献上被称为义律与懿律的海军统帅,以及帮助过清廷对付太平天国的戈登。但是到了20世纪,中文文献逐渐以英国笼统指称所有英伦三岛的事物,甚至以“英格兰”代表“英国”。以“英国”指称、转译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或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如果不是错误,至少是严重不妥:因为英国的“英”字很容易让中文世界误以为是英格兰的别称,是英吉利的现代名词。英语、英吉利、英格兰、英国的类似性,使得中文世界容易将苏格兰甚至北爱尔兰边缘化。例如我们说“英美法系”的“英”其实只能指涉英格兰。因此,严格说来,所谓“英国的习惯法传统”或“英国国教”都是错误的陈述。同理,如果我们说“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我们就不可能同时说“英国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我们的翻译作品常将History of England误译为“英国史”而非“英格兰史”。长期以来,我们学院里的“英国史”课程其实都只讲述“英格兰史”加上以伦敦为主要观点的“大不列颠”史。这些错失根源于我们对苏格兰历史太不清楚。自从1707年英苏《联合法案》(the Act of Union)生效之后,苏格兰(Scotland)就失去了议会以及单一主权国家(state)的地位,而仅是文化地理的国家(country)。可是和英格兰人(the English)一样,苏格兰人(Scots,the Scotch or the Scottish)自认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a nation)。如果以主权国家的观点来写作历史,苏格兰史到了17世纪就画下了休止符。但是如果以民族或社会观点来看,苏格兰的历史则绵延至今。假若以所谓英伦三岛的眼光来看,苏格兰人民在18世纪以后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政治社会文化结构、习惯的转变,并且逐渐发展出了不列颠人(Britons,or the British)的新认同。此后苏格兰与苏格兰人就成为大不列颠史里不可或缺的元素。本书处理了16至19世纪近三百五十年苏格兰民族史。在这三百多年中,苏格兰经历了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变动。紧接而生的社会风俗、文化创造、思想学术当然也与时流转、胜义迭出。

法国的学术传统告诉我们,地理决定了文明的走向。苏格兰虽然勉强可算孟德斯鸠所谓的文明摇篮——温带地区——但绝对不是上帝应许之地。它的土质过硬而且贫瘠,更兼有占总面积约三分之二只宜粗放经营的高地。当欧洲通过地中海与东方贸易往来,邻近地区产生所谓文艺复兴的荣景时,当海上新航路陆续被发现,西、葡、荷、英等国开始纵横海外时,苏格兰的贵族几乎不知道新财富、新艺术、新学术的滋味。经院传统依然主导着贵族与大学的学问。文字经典的传统虽然持续发展(例如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同时也是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被人认为就是一位古典学者与政治理论家,布坎南[George Buchanan,1506—1582]则是当地望重士林的学者与史家),但有关视觉艺术的开发则相当匮乏。不过到了18世纪中叶,苏格兰突然散发惊人的创造力。它开始相信自己有杰出的画家如拉姆齐(Allan Ramsay,1713—1784),剧作家如侯姆(John Home,1722—1808),建筑师如亚当(Robert Adam,1728—1792),以及伟大的诗人拉姆齐(Allan Ramsay,1686—1758,画家拉姆齐的父亲)、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当然它还有一群才华横溢的文人、哲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如休谟(David Hume,1711—1776)、里德(Thomas Reid,1710—1796)、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1—1790)、弗格森(Adam Ferguson,1721—1816)、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1799)、罗伯逊(William Robertson,1723—1794)等等。为什么天才总是成群而来?因为天才也受限于地理、文化条件。

苏格兰固然错失了“地中海时代”,但它却能及时积极参与“大西洋时代”的建立。本书作者详细说明了苏格兰人如何参与早期美国与美国企业精神的建立。不过除了北美,18世纪苏格兰人的足迹早已随着大不列颠帝国的船只踏遍了从几内亚到刚果,从印度孟加拉到中国西藏,从中国沿海到澳洲等世界各个角落。这些经验除了让苏格兰社会的物质文明大有斩获,更开启了苏格兰人的世界观。与吉本、休谟齐名的罗伯逊(后人统称为英国18世纪史学三雄)著有《苏格兰史》、《查理五世统治史》、《美洲史》。他强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有绝对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历史的进步表现在心智的开展。可是少了经验,少了物质世界的涉入而谈心智的开展,根本就是缘木求鱼。这种物质主义式的论调竟然出自一位长老教会的大会主席之口,不啻令人称奇不解。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他的好友,也就是后来敢于批判法国大革命激进主义而名垂青史的保守主义健将柏克(Edmund Burke,1729—1797)在议会发表强烈言论批评当时印度总督海斯汀(Warren Hastings,1732—1818)。柏克花了十年时间指责海斯汀擅权专制,欺压印度人民。罗伯逊知道以后,写了一本论欧洲早期对印度文明看法的小书以为呼应。书中阐释,商业是宽容的基础。事实上罗伯逊的次子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美洲独立战争爆发之后,弗格森应政府之邀赴美洲与革命军谈判,希望对方悬崖勒马。(P1-3)

序言

为了研究苏格兰启蒙运动,我利用一个学期的学术休假专门前往当年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中心,也就是亚当·斯密、詹姆斯·瓦特等思想家和发明家工作过的格拉斯哥大学。一天,当我在格拉斯哥大学市中心的英国著名连锁书店Waterstones看到这本书被隆重推出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一念头驱动着我随即拿起这本书翻阅起来,正像格拉斯哥大学专门研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著名学者贝瑞教授所说,这并不是一本很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很有参考价值。的确,这本书的作者基于翔实的材料,运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叙述对唤醒人们再次关注苏格兰启蒙运动、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如何创造现代世界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在中国,谈到苏格兰启蒙运动,很多人不太了解,苏格兰这样小的地方还会出现影响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一谈到启蒙运动马上就会想到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及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和卢梭等一批思想巨人。殊不知在相同时期的苏格兰也发生着一场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一批思想家,如弗朗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等。历史学家将此称为苏格兰启蒙运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研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著名学者布罗迪认为,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的一场思想盛宴,对西方文化具有重大意义。18世纪一些最为杰出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医学家甚至修辞学家和神学家都来自苏格兰。苏格兰启蒙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广度的思想和文化运动,引领了苏格兰以及欧洲走向现代化。正如本书书名所标示的那样,苏格兰启蒙运动“发明”了现代世界,它不仅创造了观念的现代性,而且也在政治学、经济学、道德科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工程、数学、自然科学、医学等很多方面为欧洲文化,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光彩,更为重要的是,它塑造和建构起了一个现代社会。有点儿让人意外的是,本书书名被译为“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则未能突出原作者想要体现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这一主题。

如果从18世纪这一时代出发来思考的话,苏格兰启蒙运动既属于整个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谱系中的有机组成,又带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那么什么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就需要回到著名思想家康德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所下的定义。康德在《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这样表达道:“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一句话)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他还说:“这一运动除了自由以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被称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在康德这里,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也成了他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界定。有鉴于此,在回答什么是苏格兰启蒙运动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者大都采用了“康德范式”,并且与法国启蒙运动展开比较进行解答。因为正是在对两者的比较中,我们才能够挖掘出苏格兰启蒙运动有别于法国启蒙运动的内在特征,以及它对现代世界的意义与贡献何在。

在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那里,他们前所未有地强调人的理性,在理性的高扬之中勇敢地批判当时的君主专制,批判以贵族特权为基础的等级社会,批判教会的迫害和宗教的狂热,在将光明洒向现实黑暗的同时也建构起了未来社会的图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三个层面:自由、平等和宽容,后来演变成自由、平等和博爱。这正是法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也是法兰西民族对现代世界的伟大贡献。而对于苏格兰启蒙运动来说,他们不同意法国启蒙思想家一味强调的对理性的建构,认为在此之外还应该尊重社会既有的习俗和习惯。因此,“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更能深刻地认识到“理性”本身在驱动或实现社会变化方面的局限性。同样,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理解和设计也与法国思想家们完全不同,他们从社会发展的阶段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相继经历了捕猎阶段、畜牧阶段、农耕阶段,最后到达了商业社会,因此亚当·斯密创造出了“商业社会”,亚当·弗格森提出了“公民社会”这些基本概念。与法国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构建理念不同的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认为未来社会的基础是市场、法律和道德这三大要素。可以说这不仅是苏格兰启蒙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它还从另一视角理解着现代性,这同样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对现代社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还有个明显不同的特征,法国启蒙运动诞生在贵族的沙龙里,而苏格兰启蒙运动则诞生在大学里,因此大学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苏格兰,从15世纪开始就相继建立起了圣安德鲁斯大学(1411/1412)、格拉斯哥大学(1451)、阿伯丁大学(1495)和爱丁堡大学(1583)。这些大学完全按照世界上最早创立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索邦大学的模式建立,而且在创办之初,其教员也都来自巴黎索邦大学所培养出的苏格兰籍教师,当然很多在苏格兰大学里任教的老师原先也都在巴黎索邦大学和其他大学任教,并且在欧洲学术界都享有盛誉。例如约翰·缪尔(John Mair)是与伊拉斯谟齐名的科学家,先在巴黎索邦大学任教,后回格拉斯哥大学。在18世纪之前,苏格兰地区的学术与欧洲特别是与巴黎有着非常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一批苏格兰地区的学生前往巴黎学习,然后又回到苏格兰,特别是到大学任教。诚如布罗迪所说,苏格兰早期大学的师资都毕业于欧洲大陆的大学,而非英格兰,在欧洲大陆,最吸引苏格兰学生的大学首推巴黎。这样的学术互动关系一直持续到18世纪。18世纪很多受到过这种学术文化熏陶的苏格兰学者都在大学任教,其中启蒙运动的领袖如弗朗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托马斯·里德就是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改良蒸汽机的瓦特也在这所大学任职。而像休谟等人则在爱丁堡大学担任教授。

从教学内容上说,这些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与欧洲大陆相同标准的教育,而且接受了新的思想和观念。例如笛卡儿、牛顿、普芬道夫等人的哲学、法学和科学的思想都在大学里得到了传授。到了18世纪初,还专门设立了法学讲座教授,例如1707年爱丁堡大学设立了公法、自然法和万国法(public law and law of nature and nations)钦定讲座教授,随后在1710年设立了民法教席,1722年设立了苏格兰法教授职位。在格拉斯哥大学,1713年也设立了民法讲座教授。当然在设立讲座教授职位之前,法律教学已经在这些大学展开。例如斯蒂尔子爵(Viscount Stair,1616—1695)讲授苏格兰法,并写出《苏格兰的法律机构》(The Institutions of the Laws of Scotland,1681) 一书,这本书被认为是苏格兰法律思想的奠基之作。而乔治·麦肯齐(George Mackenzie)爵士则是犯罪法律学的权威,他的《犯罪事件中的苏格兰法律与习俗》(Laws and Customs of Scotland in Matters Criminal)一书是苏格兰关于这一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在这些大学所展开的对法律的教学研究在苏格兰启蒙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苏格兰启蒙运动带有强调法律是现代社会的基础的特征,例如亚当·斯密提出要让自由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其实就包含了法制原则,在他看来,没有法制的市场经济无异于陷入了霍布斯所说的“丛林法则”。

在苏格兰,大学里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完全是开放的,与欧洲大陆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频繁,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非常“国际化”。因此,有学者认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也是在与欧洲其他地区文化交往的背景下发生的,很多思想家也是欧洲文化和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成员,例如弗朗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大卫·休谟等,他们的写作和思考也都是在欧洲范围内来进行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完全无视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苏格兰,恰恰相反,他们完全着眼于苏格兰自身的背景和现状进行思考。1707年,在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之后,特别是到了18世纪30年代英格兰的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如何融入英格兰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文明”社会恰恰就是这些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在思考的问题,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考来解决苏格兰的现代化问题,按照斯密的说法就是建立起商业社会,而弗格森则认为是公民社会。正是在这一思考中,他们不仅为本地区的发展贡献出了思想上的智慧,赋予了苏格兰富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特性,也为人类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如果说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创造了沙龙这样一种“公共空间”的话,那么苏格兰启蒙运动则是呈现出了另外一种形态。在18世纪的苏格兰,由于都在一所大学任教,同时又因为各种学会(比如精英协会)纷纷成立,这些启蒙思想家们很容易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志同道合的文化和学术共同体。例如格拉斯哥文学协会,像约瑟夫·布莱克(Joseph Black)、威廉·卡伦(William Cullen)、托马斯·里德、威廉·里奇曼(William Leechman)、詹姆斯·瓦特、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等大学教授们也都参加了这样的协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协会就是知识分子的自我组织,也是不同学科进行沟通交流的最好场所,他们彼此都从不同的学科中汲取灵感和知识。同时,“社交性”也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的重要特质,他们被称为“文人共和国”(republic of letters)。因此,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并不囿于自己的学科,写出了一些跨学科的论著,成了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例如亚当·斯密就涉及经济学、道德哲学、法学和修辞学等问题,托马斯·里德的学术范围包括心智和人类行动、数学、修辞和法学等,并在对法国哲学的回应中发展出了苏格兰常识学派。至于专业性的学术团体更是不胜枚举,例如苏格兰哲学协会、格拉斯哥文学社、阿伯丁智者俱乐部、爱丁堡精英协会等。这些社交性的俱乐部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重要的特征之一,正是在这些“公共空间”中,他们进行讨论甚至辩论,所涉及的议题也很多。由此他们才会掀起一场具有整体性的声势浩大的苏格兰启蒙运动,并做出了如此伟大的贡献。

从身份来说,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这些思想家们不仅在大学任教,也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被称作为“哲学家”的人不同,他们被称之为“知识分子”(literati)。作为大学教师,这些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对知识的传播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在面对来自各种权威的束缚时也敢于进行表达和批判,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理性的公开运用”。例如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就大胆地批评当时存在的种种垄断行为,呼吁经济自由,特别是市场的自由。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启蒙运动的目的,每个人都能够摆脱来自各种权威的束缚,实现自主和独立,从而实现一个宽容和自由的社会。同样,他们也都在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思考和行动,无论是斯密的商业社会的建立,还是弗格森的公民社会理论的提出、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以及20世纪60年代X光射线的发明,无一不是这样一种内在精神气质的体现。他们始终坚信,现代工业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将会使人们更为自由,自由将带来文雅,并推动人类的进步。

在苏格兰启蒙运动这些知识分子中,弗朗西斯·哈奇森无疑是整个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人物,这个被司各特奉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之父的思想家是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科学教授,他与托马斯·里德和杜格尔·斯图尔特(Dugald Stewart)是苏格兰常识学派的领袖;亚当·斯密在经济学上贡献巨大;大卫·休谟与约翰·米拉(John Millar)、亚当·弗格森则分别在哲学和社会学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历史学方面,威廉·罗伯逊(William Robertson,爱丁堡大学校长)是当时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在自然科学方面,1747年苏格兰产生了英国第一个化学教授威廉·卡伦(后成为格拉斯哥大学讲座教授);亚历山大·门罗·普里默斯(Alexander Monro Primus)父子相继成为爱丁堡大学教授,创造了新的医学模式,并将爱丁堡发展成为全欧洲的医学中心,其在18世纪领先于全世界;约瑟夫·布莱克是热理论学者,正是他和詹姆斯·瓦特一起改良了蒸汽机。这些人如耀眼的星斗闪亮在18世纪苏格兰的天空,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数学、医学、宗教、自然科学、道德科学等等,当时的爱丁堡也因其在文化上的繁荣被公认为是“北方的雅典”。

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使得这个地区重回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在中国,旅行社对苏格兰高地优美风光的推介更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向往,但对于其历史,特别是苏格兰人对现代世界的贡献人们还是不甚了了。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当代世界是由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和现代民主构成,如果把这三个要素看成现代世界的特质的话,那么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都对此进行了思考,为人类贡献出了自己独特的智慧,例如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等就直接塑造了现代世界。因此,在今天阅读这样一本关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书,重回18世纪那个思想激荡、激动人心的时代将对我们大有裨益。因为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发现了一向被遭到忽视甚至已被遗忘的思想与历史,它不仅将把我们从先前褊狭的片面中解放出来,而且将为我们塑造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在现时代如何发明与建构起现代世界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借鉴。

2015年6月于剑桥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美国是用苏格兰启蒙思想建构的现代国家

——本书作者

太精彩了!本书理性而客观地介绍了18世纪的苏格兰思想家以及后来的苏格兰移民潮……苏格兰有太多可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在大西洋两岸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赫尔曼生动地展示了这样一个主题:苏格兰人在18世纪末独一无二地发明了“现代性”的理念,并通过19世纪的移民大潮将之传到世界各地。因而苏格兰范式成为西方模式——个人主义、资本主义、技术崇拜、代议制民主的基础……换言之,如今我们所有人都是“苏格兰人”。

——《苏格兰人》杂志

本书的标题已经点明了一切……对此略有怀疑的人,会因赫尔曼对基本历史事实饶有趣味的描述而改变看法。苏格兰在教育、科学、历史和政治思想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本书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充满色彩斑斓的奇闻逸事,不时令人捧腹。既生动活泼又准确翔实……值得推荐给所有学者和图书馆。

——《图书馆杂志》(星级书评)

本书讲述了一个有滋有味的精彩故事。诺克斯和乔治·布坎南与玛丽女王对抗,拉开“欧洲第一个发展成熟的人民主权学说”帷幕……赫尔曼将苏格兰格子呢与峡谷,理性的思考与彭斯的诗歌完美融合……广泛而丰富的内容,生动而有气势的叙述,给人愉快而具启发性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没有苏格兰人的美国将黯然失色。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瑟·赫尔曼
译者 启蒙编译所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011425
开本 16开
页数 45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948
CIP核字 2016043399
中图分类号 K561
丛书名
印张 3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7
174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