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同治帝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清帝陵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大清国最短命的皇帝,19岁的同治帝因病死去。由于生前未建陵,他的生母以权为情打破“昭穆相建”的祖制,为他在东陵建造了陵寝。建好的同治帝陵寝,规制虽然简单、规模简朴,可建筑质量却丝毫不含糊,号称“铜梁铁柱”。徐鑫著的《同治帝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即是向您讲述同治帝本人及其陵墓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内容推荐

徐鑫著的《同治帝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以正史、清宫档案为基础,结合当今史学最新研究成果,并运用通俗、娴熟的笔触,向您讲述有关同治帝本人及其陵墓的鲜为人知的秘密。书中配有多幅珍贵历史图片,让您在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空间。

目录

前言 陵墓,为历史“较真”

序章 少年天子摊上了“大事”

第一章 紫禁城最后的大阿哥

 一、降生前后的烦琐

 二、小皇帝上学也不省心

第二章 “母”与“子”不同心

 一、垂帘听政:政变的后果

 二、大婚并亲政

第三章 发现惠陵密码

 一、钦定陵址内幕多

 二、简而不凡的皇陵

 三、惠陵及妃园寝事务

第四章 揭开惠陵营建的神秘面纱

 一、陵寝工程的机构和职能

 二、开工前的必要工作

 三、陵寝营建程序

第五章 尘封的一段历史

 一、二十二岁皇后自杀

 二、帝后入葬地宫的前后

 三、送葬大臣自杀

第六章 解密惠陵妃园寝

 一、差点改变规制

 二、惠陵妃园寝特点

 三、四份墓主人档案

第七章 陵寝被盗:死后的噩运

 一、惠陵地宫被盗最惨

 二、妃园寝最早被盗

附录

 附录1 同治帝遗诏

 附录2 同治帝后妃表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钦定陵址内幕多

同治帝虽然在名义上当了十三年的皇帝,但在生前却没有选择自己的陵址,更没有营建自己的陵寝,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国库空虚,没有银子;二是同治帝很年轻,皇帝的权力受到皇太后的制约。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同治帝死了,无论经济再怎么困难,也要建陵安葬皇帝。因此,为同治帝营建陵寝成为当时的最重要的大事。于是,为同治帝选陵址、建陵寝的事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两宫皇太后的身上。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十四日即同治帝死后的第十天,两宫皇太后派出了醇亲王奕譞、魁龄、荣禄、翁同龢为相度大臣,会同恭亲王奕诉,在东陵和西陵两地为同治帝选择陵址。

这些大臣接到皇太后的懿旨后,不敢怠慢,立即从朝廷各部院衙门及全国挑选出五名精通风水的官员,这些官员是礼部郎中张元益、四品衔候选同知李唐、四品衔刑部员外郎高士龙、从九品李振宇、签分湖北试用知县廖润鸿。然而,仅有风水官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为勘选风水时作计算和绘图的技术人员跟随,于是又从样式房选择了数名精干的样子匠一同前往东陵和西陵相度吉地。

如何勘选风水呢?勘选风水,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被称为风水术。中国传统风水术在漫长的发展中,根据它们理论的核心取向和具体操作手法,分为形势宗和理气宗两大流派。形势宗选择陵址的标准是,考察自然地理和环境景观等各方面条件,来评价地理形势上的龙、砂、水、穴等风水形势的要素;理气宗选择陵址的标准是,通过占星、卜筮、阴阳八卦、五行生克,以及卦理、命理的相生相克来确定建筑方位风水的凶吉和兴建时辰。形势宗在实践理论上丰富多彩,在科学、美学方面也有价值,是风水术的主流;理气宗包含了过多的原始巫术和占术成分,大多数是流传于民间江湖术士之间,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很迷信愚昧的骗人把戏。

既然风水术是中国古代建筑规划选址的一种专业理论,是否有科学价值呢?

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风水术这一传统文化,既有它的糟粕,也有它的精华,有它自身的科学性和真理。风水术中的糟粕在于“吉凶祸福”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比如说,有人患病或者财运不佳或者官运不通,就认为祖上阴宅或住宅不好,需要找风水先生进行化解;风水术中关于“阴阳五行、河洛八卦”等思想是牵强附会的说法,无法自圆其说。从哲学上说,“阴阳五行、河洛八卦”是将人的生死病老等事情与所居住环境捆绑在一起,是理气宗判断山和水流之间吉凶关系的理论。比如说,人迁新居或者生育等出现问题了,都说与这些有关系,即所谓的不吉或不利。所以有些人现在搬家或者婚丧嫁娶,往往要找良辰吉日,并举行一些仪式,这些都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是愚昧的。风水术中的精华在于所选择的“吉壤”和秀丽的风景都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即人们生活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空气质量好,阳光充裕,避风避水。优美的环境不仅能使人保持好的心情,还能有益健康。风水术中要求建筑与环境保持视觉美,令人看着心里舒服,具体体现在均衡美、动态美、意境美、和谐美和韵律美,这都是出于美学理论。选择向阳、避风、避水的地方在生活和安全上是必要的、应该的。

清朝皇帝选勘陵址是以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为依据,以形势宗为主,理气宗为辅,刻意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意象。所谓的“天人合一”,即建筑的人文之美与山川形胜的自然之美水乳交融、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是最高境界的宇宙观,也是一种审美理念,还是中国文化文明的核心主题,它阐述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必然关系。按照这个基本原则,一般来说,考察风水、确定陵址的程序,基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P52-54

序言

陵墓,为历史“较真”

历来,每当一个朝代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社会矛盾就会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步显现出来,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大清王朝也在延续着历史发展的这一定律。康乾盛世之后的大清帝国,自嘉庆朝开始,由于统治者的无能、官僚的腐败,帝国的庞大身躯已不堪重负,只能拖着沉重的病体以历史的惯性向前继续运转,其灭亡消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一般来说,当一个王朝在灭亡前,往往因为正常秩序已经混乱,通常会发生一些反常的历史现象。于是,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公元1861年至1874年腊月时,这段被称为大清帝国同治朝的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就出现了一些千奇百怪的人和事。

同治帝(1856-1874),清穆宗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为咸丰帝的长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八位皇帝。别看同治帝在历史上名声不大,但要是提起他的生母,那可是天下皆知的大人物。因为他的生母就是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晚清最高统治者——慈禧皇太后。那时,六岁的同治帝登基当上皇帝,因年幼,由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训政。也正是因为慈禧皇太后的出现,晚清时期的大清国皇权才落入了女人之手,并长达四十八年之久。

皇帝,初登舞台空留恨。

也许是因为慈禧皇太后的权势太强了,以至于同治帝在初登政治舞台处理朝政仅两年后,还未来得及施展政治抱负,就暴病而亡,英年早逝了。生前那些年的国家政务处理,全是掌控在他生母慈禧皇太后手中的,而他所做的,在历史上的记载只是杀了他生母最得宠的一个大太监安德海,以及因重修圆明园而遭到朝臣反对的政令。除此之外,更多的则是关于他烟花柳巷作乐找窑姐而身患性病的传闻,并因此落下了一个暴病而亡的历史悬案。想必,年纪轻轻的同治帝是怀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的,对于还未来得及施展的政治抱负,也只能抱恨黄泉,死后遗恨了。

后宫,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治帝死了,他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也没有能够活下去。没有子嗣,婆媳关系恶劣,没有了男人保护也就等于失去了保护伞。于是,在同治帝死后七十四天,年轻的皇后阿鲁特氏也自杀身亡了,最终还算欣慰的是落了个能与夫君死后同穴的结局。皇帝没了,他的妃子自然也就成了寡妇。同治帝的四个妃子从十几岁起就开始了漫长的寡居生活,其中包括慈禧皇太后最喜欢的慧妃,当寡妇那年,慧妃也才十六岁。

墓地,见证亲情、爱情和绝情。

同治帝死的那年,他还没有建自己的陵墓。在他死后,他的生母慈禧皇太后替他做主,将他的万年吉地定在了遵化的东陵,于是同治帝的陵寝与他的皇父咸丰帝的定陵和生母慈禧的陵就同在了东陵。他皇父的定陵在东陵的最西边,而他的惠陵在东陵的最东边。这样一来,虽然慈禧皇太后照顾了同治帝与她的母子亲情关系,但清朝的陵墓昭穆制度却被再次打乱。同治帝与皇后生前同床恩爱、死后同穴相伴,这在他们不完美的人生道路上,也算是有始有终的大好结局了。

当清朝陵寝制度发展到同治朝时,陵寝规制和管理体系已经相当健全和成熟。然而,虽然同治帝的惠陵当时是按照他皇父咸丰帝的定陵规制所建,但却显得有些简陋。其中,在陵寝规制上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石像生被裁掉了,神路也没有与孝陵的神路相接。这就难免令后人遐想不断,猜测不已,传闻不接神路的原因是因为同治帝无嗣。

生活,美好的愿望总是被无情的现实打败。

人死之后,生前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均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结束,入土为安是人最终的归宿,即俗话说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于是,作为生者与死者在时空中的对话场所,墓地是死者的安息之所,也是生者的历史标杆。

生者需要安宁,死者需要安息。死者的安息不仅包括生前名誉的认可,还包括死后的灵魂不被打扰。然而,让同治帝夫妇意想不到的是,生前没有享受到家庭人伦之福,死后安息之地也遭盗掘之灾,被盗现场惨不忍睹,令心颤抖。原来,同治帝、后虽然能在死后风风光光很是体面地葬入陵寝地宫,并陪葬了很多的珠宝玉器以及大量的生活用品,但也因此带给了他们死后的不安即地宫被盗。他们不仅被毁棺扬尸,就是皇后那保存完好的遗体也被扒光,最后还被开膛破肚,肠子流了一地,令人胆寒心惊,不忍直视。

还有,同治帝的妃子虽然只有四位,但却都年纪轻轻在孀居的孤独中度过余生。虽然她们个个地位高贵尊崇,却因帝国的灭亡而所有的地宫都遭到了被盗的厄运。

人们需要解读历史,更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当历史被拨开迷雾,看清楚里面不同的色彩时,也许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由于意识形态作祟,大清国同治朝史以及同治帝陵寝史成了一笔糊涂账,其真相不是被歪曲就是被遮蔽,加之历史进程中的一些误导性传闻,致使这部分历史不仅有空白、有谜团,还衍生了一些错误信息。

也许就连那个时代也不能解答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只能靠我们去发掘,去品味!庆幸的是,历史可以为现在的生活提供过去社会的信息和生活经验。因此,这就为历史研究者发现历史真相、解决历史发展问题找到了研究课题。帝陵不仅是帝王灵魂的栖所,还是历史的载体、历史的见证。于是,帝陵除了神秘之外,还是历史研究者还原真相最好的历史档案。走进陵墓,它还能为历史叫魂,让人们发现历史真、善、美的一面。  那么,就让我们沿着陵墓这条历史痕迹,走进大清帝国的同治朝,去探寻同治帝生前死后的那些故事吧。

后记

默默飘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年以前常听到这句话,却不明其意。如今,每当想起这句话,心中却有了诸多体会,感触颇深。帝王贵胄,布衣黔首,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最终的归宿都是一坏黄土。所以,人生很短,好好珍惜。

2014年除夕、春节,又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当别人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查阅档案、写作稿子;当别人已经安然入睡的时候,躺下的我脑海里还在回想着写作中的点点滴滴,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入梦乡。就是在这样紧张忙碌.的日子里,当时间过去10个月,我的新作品《同治帝陵历史之谜》已经基本完稿,其间所经历的艰辛和汗水,个中百味,只有自己才知道。回想起来,不禁潸然泪下。

同治帝的惠陵就在马兰峪镇的南面2里之处。小时候去南新城姥姥家,常常从惠陵旁边路过,记忆里烙下了惠陵的影子;上中学的时候,学校距离惠陵就更近了一步,常常在放学途中凝视这座少年天子的安身之所;参加工作后,更是多次到惠陵检查消防及安全保卫工作。因此,对惠陵的印象极深。那时我就常想,什么时候能有时间把关于惠陵的档案和资料进行一次大汇编,以使清陵爱好者和清史研究者对它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借此推进历史研究和陵寝保护工作。时间久了,这种想法却迟迟没有实现,竟然成为心中一个无法解开的小疙瘩。而当这本关于惠陵的小册子终于完稿的时候,我的心情却难以释怀:年纪轻轻的同治帝集大幸、不幸于一身,生前童年即位,却母子失和、英年早逝;身后虽然葬在了东陵,与父母相伴,却依旧死不瞑目、不得安息。他死后,他的皇后紧随他去,他的皇陵是东陵中是最简朴的,他的皇陵也被盗了。

有人提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治帝死后,假如皇后阿鲁特氏不是紧随夫君而去,那么惠陵地宫葬入同治帝一个人后,石门会不会永久关闭?如果永久关闭,那么惠陵地宫难道就会让同治帝一个人独守空房?会不会为皇后阿鲁特氏单独建陵?如果不关闭,那么难道让同治帝在地宫里等待皇后阿鲁特氏?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涉及了中国的一个传统伦理,那就是帝王生前后宫不可能是空白、空缺的,身后也是如此。

站在惠陵的土地上,望着历史那模糊的背影,故事的结尾只有一个,世人所了解到的,大多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历史——陵寝,而恰恰很多的历史真相就隐藏在这里,等待我们去揭开、去还原。这些激发着我的热情,也是我这么坚定信心写这稿子的真正原因。

小人物,大历史。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历史的记录者,也都是历史的一分子。只不过,每个人在历史上重要与否,和他在国家的政治地位或当时人们的认可有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作为历史爱好者,亿万人中的一粒小尘土,我只是愿意将自己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记录一些,就这么简单。因为有时想到一个好问题,远比得到一堆答案重要得多。而在世上所有的制约中,对人最大的制约是思维的制约。

最后,本书的完成,我要真诚感谢那些帮助和支持我的专家、学者,他们为我或提供资料和图片,或解疑辨字,或常年鼓励和支持,如我的父亲徐广源先生、天津大学教授王其亨先生、天津大学博士王江华先生、北京的岳南先生、四川的代奎老师、唐山的李宏杰先生、天津的李昊先生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朋友、爱好者以及热心的读者,真心希望你们能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中肯的批评。

思正书屋一粒小尘土

2014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同治帝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清帝陵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86343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6151743
中图分类号 K878.84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