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人故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故人故事(精)》,赵珩先生文化随笔集。讲述旧京文人的雅事趣闻,也描绘百姓的衣食住行。赵珩先生以他文化世家的熏陶和积淀,在高雅和世俗日常间书写了一幅旧京生活画卷,内容涉及民国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活动,如艺术、戏曲、工商贸易、旅游、社交、教育等诸多方面。

内容推荐

《故人故事(精)》是作者赵珩新近创作的关于民国社会生活的随笔集。内容多涉及民国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活动,如艺术、戏曲、工商贸易、旅游、社交、教育等诸多方面。赵珩掌握较多民国史料,并用剪裁得很好的叙事角度以及有趣生动的行文呈现,是一本很好的文化类读物

目录

自序

松风画会旧事

文人雅集的最后一瞥

民国初年两次重要的文物展览

岁时节令戏与合作戏、义务戏

清末民初文人士大夫的春节活动

漫话堂会

有正书局与珂罗版

百年摄影与业态发展

堂谕与点名单

闲话老饭店

北京的骡车、洋车与三轮

民国时期北京兴建的两处公墓

春节花卉与果盒

家厨的前世今生

也说民国衣裳

门洞春秋

今昔天乐园

祭祀与摆供

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

水梦庚和他的几个子女

恽毓鼎恽宝惠父子

杨锺羲和他的《雪桥诗话》

陈鸿年与他的《故都风物》

试读章节

提到松风画会,今天已经多不为人所知,而其艺术影响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也算不得彰显与卓著。松风画会的成员人数不多,应该说属于自娱自乐、怡情消闲的小型文社雅集。

松风画会是宗室子弟以书画相切磋的松散组织,其实谈不上是什么结社。甚至不能和当时的“湖社”相提并论。又有人将画会的成立与1924年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紫禁城逼宫联系在一起,以为从此宗室结束了辛亥后小朝廷的生活,由于落寞和无奈,于是才以绘事舒遣消磨而形成,这多是后来时代人的臆想罢了。

松风画会的成员虽然多是宗室,但是与政治并无关联,就是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这些非近支的“天潢贵胄”也基本没有出入紫禁城的机会。清末所谓宗室,除了醇亲王府近支如载涛、载洵等,或是承袭恭王爵的溥伟、谋图人承大统的端王次子“大阿哥”溥倩、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等,基本上也都没有参与政事的机会,许多袭封了镇国公、辅国公甚至是贝子、贝勒的宗室,不过有一份虚衔和钱粮,此外并无其他的特权。清室逊位对他们来说,只是更加重了生计维艰,恭王府尚且变卖府邸、花园,更不要说贝勒、贝子之属。因此,松风画会的出现实际是某一圈子的文人雅集,其实与政治风云无涉。

清代宗室擅于书画者历有传统,佼佼者如乾隆一辈中的弘日午(一如居士、瑶华道人)、嘉庆一辈中的成亲王诒晋斋永理等,都是艺术成就很高的书画家,其他能书画者更是众多。

松风画会成立于1925年,最初的发起人是溥忻、溥儒、溥倜、关松房和惠孝同等人,因为是宗室发起,当时许多擅于绘事的逊清遗老也参与其间,如螺洲陈宝琛、永丰罗振玉、武进袁励准、宗室宝熙、萍乡朱益藩等,不过后来这些旧臣或因年事已高,或因故离开北京,多与松风画会没有什么联系了。

溥儒是恭王一脉,其父载滢是恭亲王次子,其兄溥伟过继给伯父载澄袭恭王爵,成为最后一位小恭王。而溥儒在家事母,后来留学德国,并习文而专心绘事。溥儒向有清名,加上九岁能诗,十二岁能文,后来在中山公园举办画展,一鸣惊人,被誉为“出手惊人,俨然马夏”,可谓当时北宗第一人。1924年以后,恭王府尚留萃锦园一隅,溥儒居此读书外,也隐居西山戒台寺或呖台山大觉寺近十年,至今,大觉寺四宜堂院落厢房两壁尚存他题壁的五言律诗和瑞鹧鸪词各一首,其手书墨迹依稀可辨,弥足珍贵,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发现后,建议大觉寺管理部门镶以玻璃保存至今的,也算是溥儒居停大觉寺的佐证。款书“丙子三月观花留题”,当是1936年。这首五言律诗为:“寥落前朝寺,垂杨拂路尘。山连三晋雨,花接九边春。旧院僧何在?荒碑字尚新。再来寻白石,况有孟家邻。”时隔一甲子的1996年暮春,我在大觉寺住了几天,忽然心血来潮,步先生原韵作了一首狗尾之续,最后两句是“粉墙题壁在,谁念旧王孙”。

P1-P3

序言

上个世纪的前五十年,是清末民国年代,虽然距离今天仅有六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由于世事巨变,岁月沧桑,很多旧事已经恍如隔世。就以今天最直接反映彼时社会生活的影视剧而言,从人物的形象、语言、气质到环境、服装、业态,几乎错谬百出,给人造成认知的极大误区,这也充分说明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变革的迅速。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变革使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生活场景都成为了消失的历史。有些曾在政治生活和文化建树上有些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淡出了社会,或因政治波澜和社会变革的裹挟而在生活上受到影响,沉溺于时代,消逝于记忆。

对于社会生活史的关注,在国外也只有百余年的历史,而在中国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我没有能力和精力对社会生活的闻见进行系统的梳理,更不敢奢望尝试社会生活史的写作,也仅能为此提供些素材和资料,但仍难免有不少谬误。

此前,我曾写过几本有关旧时社会生活的随笔,如《彀外谭屑》《旧时风物》《百年旧痕》等,不过是仅就我所接触和闻见的事物,浮光掠影地做了些许描述。也许是我的生活环境比较特殊,又加上对此也比较留意,因此才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故人故事》作为随笔集出自同样的目的,全书共收录各类随笔23篇,其中有几篇是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大部分是未曾刊出的,多是些不太为人注意的生活角落,或是不太引人关注的人物,有些人和事,都是我曾亲身接触过的,留下了比较深的记忆,不敢以“冷饭”回锅,也不欲拾人牙慧,故只能就所知为旧日生活做点脚注而已。

在这本随笔集即将出版时,书名的确定实在犯难,在时空上很难界定,在内容上就更难以全面地概括。说是“过往”,又非是我亲身经历;说是“碎影”,也非都是具体的影像,最后斟酌再三,因为谈的都是旧时的人,昔年的事,于是就叫《故人故事》罢。

拉杂小文本不敢结集,实在感谢中华同仁不弃,经徐俊总经理、余晶副总经理一再督促鼓励,责任编辑朱玲女史不断鞭策和悉心编辑,才使《故人故事》面世,就教于读者。此外,还要感谢书法史家刘涛先生为本书题签。在此并至谢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人故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19626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615186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1
13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