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泉所著的《我心深处--多丽丝·莱辛作品研究》以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部分女性主义题材的小说为文本,对各部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等内容做多维度的分析与研究,其中有叙事特征研究、象征手法研究、女性意识研究等尤其是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的女性意识及颠覆传统的两性关系,借以理解作家的独特思想。以往对多丽丝·莱辛作品的研究大多只是从某一个角度,主要是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而本专著试图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使研究立体化,多维化。
图书 | 我心深处--多丽丝·莱辛作品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金泉所著的《我心深处--多丽丝·莱辛作品研究》以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部分女性主义题材的小说为文本,对各部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等内容做多维度的分析与研究,其中有叙事特征研究、象征手法研究、女性意识研究等尤其是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的女性意识及颠覆传统的两性关系,借以理解作家的独特思想。以往对多丽丝·莱辛作品的研究大多只是从某一个角度,主要是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而本专著试图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使研究立体化,多维化。 内容推荐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二十世纪成就最大的女作家之一,她凭借自己非凡的创作实力和卓越的创作成就,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所有作品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严肃思考。她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特别是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处境,也关注社会群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风貌及长远未来。张金泉所著的《我心深处--多丽丝·莱辛作品研究》主要选取莱辛不同时期女性题材的作品,分析探讨莱辛作品的写作技巧、叙事方式,探讨作品所刻画的不同女性形象以及这些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女性意识的迷茫与回归、男女两性关系的平衡——灵与肉的平衡,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作品背景下的男女两性关系。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歌唱的野草——《野草在歌唱》中女性主义视角下玛丽的命运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形式下的现实主义——《喷泉池中的宝物》中女性主义题材及叙事风格评析 第三章 苏珊之死——《去十九号房》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命运与反抗 第四章 寻觅本真与自我——《吾友茱蒂斯》中走出困境的自由女性 第五章 生命的互文——《老妇与猫》中象征性手法下的女性命运 第六章 迷茫不再——《另外那个女人》中女性意识的回归之旅 第七章 心灵之旅——《天黑前的夏天》中女性意识 觉醒的漫漫长路 第八章 突破社会契约——《相互之间》叙事视角的运用和社会思考 第九章 成长的代价——《海底隧洞》叙事特征分析 第十章 都市的诱惑——《城市之路》中人物形象及两性关系探究 第十一章 从爱的习惯到心的自由——《我如何最终把心给丢了》中“我”的心理成长 第十二章 内心的独白——《一封未投递的情书》中的“双性同体”观 第十三章 不该发生的不伦之情——《祖母》的亲情、友情与爱情的博弈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心深处--多丽丝·莱辛作品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金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0202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3 |
出版时间 | 2016-11-01 |
首版时间 | 2016-11-01 |
印刷时间 | 2016-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2016155732 |
中图分类号 | I561.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