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奋飞所著的《正义的救赎--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刑案》选取了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10个刑事大案,这些案件不仅曾经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而且均是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纠正的,且大多数是因为“证据不足”,根据“疑案从无”的原则被宣判无罪。通过对这10个刑事大案的法律评析,作者试图全方位地透视冤假错案在中国形成的原因,指出减少和避免冤案发生的基本思路。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是我们守护司法公平正义底线的末端,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冤假错案堵在司法审判的大门之外,给党、给人民、给宪法和法律一个交代。
图书 | 正义的救赎--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刑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奋飞所著的《正义的救赎--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刑案》选取了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10个刑事大案,这些案件不仅曾经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而且均是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纠正的,且大多数是因为“证据不足”,根据“疑案从无”的原则被宣判无罪。通过对这10个刑事大案的法律评析,作者试图全方位地透视冤假错案在中国形成的原因,指出减少和避免冤案发生的基本思路。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是我们守护司法公平正义底线的末端,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冤假错案堵在司法审判的大门之外,给党、给人民、给宪法和法律一个交代。 内容推荐 近年来,诸多刑事冤案尤其是死刑冤案的曝光,引发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也深深地触动了法律人的敏感神经。刑事冤案是对人类文明和正义底线的挑战,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其不可避免,却可有效加以防范,更应得到依法纠正。李奋飞所著的《正义的救赎--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刑案》以呼格吉勒图案、张氏叔侄案等近期极具影响性的十大刑案为素材,以新刑事诉讼法和当前的司法改革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语言揭示了刑事冤案在中国当下易发生、纠正难的深层原因。因此,本书不是简单的刑案剖析,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普法”,更不是在解释某些条文和制度,而是为了对我们的诉讼制度和司法体制进行反思,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刑事冤案,并培育法治国家赖以维系的社会基础。因为,本书所关注的这些刑案由于其所具有的轰动效应,不仅可能“引起立法和司法变革”,也将深深“影响公众法治观念”,从而对于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张氏叔侄案 案情回放 评析 一、让冤假错案的纠正不再依赖于“偶然” 二、冤狱平反的他山之石 三、保障律师权利就是保障我们每个人的权利 四、守护正义的底线 第二章 聂树斌案 案情回放 评析 一、聂树斌案能不能认定为错案 二、没有发现真相也要实现正义 三、比冤狱更可怕的是什么 第三章 赵作海案 案情回放 …… 第四章 于英生案 第五章 杜培武案 第六章 张海生案 第七章 李怀亮案 第八章 佘祥林案 第九章 滕兴善案 第十章 呼格吉勒图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正义的救赎--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刑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奋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550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6-02-01 |
首版时间 | 2016-02-01 |
印刷时间 | 2016-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4 |
CIP核字 | 2015270945 |
中图分类号 | D924.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2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