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辑一·走走看看新天地
第一看点:新天地入口处
第二看点:“T”型街口
第三看点:雕塑喷泉广场
第四看点:打包站遗迹与屋里厢
第五看点:悠长的后弄堂
第六看点:新天地南里
第七看点:太平桥人工湖公园
辑二·新天地成功之道
一、新天地的由来
二、一场文化之争
三、智化腐朽为神奇
四、捕捉下一个表情
五、不做广告人传人
六、最高境界是个“疯”
七、只要你有创意
八、开发城市文化资源
九、经营创造价值
辑三·“天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一、“天地”本是新模式
二、城市生命的重构
后记
参考文献
图书 | 新天地非常道(寻找一条城市回家的路) |
内容 | 目录 前言 辑一·走走看看新天地 第一看点:新天地入口处 第二看点:“T”型街口 第三看点:雕塑喷泉广场 第四看点:打包站遗迹与屋里厢 第五看点:悠长的后弄堂 第六看点:新天地南里 第七看点:太平桥人工湖公园 辑二·新天地成功之道 一、新天地的由来 二、一场文化之争 三、智化腐朽为神奇 四、捕捉下一个表情 五、不做广告人传人 六、最高境界是个“疯” 七、只要你有创意 八、开发城市文化资源 九、经营创造价值 辑三·“天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一、“天地”本是新模式 二、城市生命的重构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历史建筑空间承载当代文明的案例。2001年问世以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国城市化的典范之一。周永平所著的《新天地非常道(寻找一条城市回家的路)》从导游、提示和思考三个层次来解读新天地,道出了蕴含在这些历史建筑骨子里的生命密码,从而解开了新天地成功之道的奥秘,同时讲述了城市文化资源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对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关系的一些思考。 编辑推荐 周永平所著的《新天地非常道(寻找一条城市回家的路)》写的是新天地的创建历史,也是叙说作者对新文化的感悟。 感悟新文化是一次城市文明的发现之旅(文化与文明不是同一个概念)。用发现的眼睛“看见”市民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竟然与城市建筑空间有很大关系,包括传统习惯和近十多年形成的新习惯;城市街道尺度大小,竟然与城市创新力有着微妙的关系。甚至能“看见”旧城市改造的运行规律:从“合”走向“分”再从“分”走向“合”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条螺旋状的曲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天地非常道(寻找一条城市回家的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永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6146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2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14 |
CIP核字 | 2015079300 |
中图分类号 | TU984.2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1 |
宽 | 172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