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话这一形式萌芽于唐代。最早的词话专帛出现在北宋,即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
杨绘(1 032—1 1 1 6),字元素,号先白,北宋文人,登进士第后历任官职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晚年弃官南下。杨绘也填词,并自度新曲《劝金船》,著名词人苏轼和张先都曾经就此曲填词。张先的词序说: “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苏轼的词序日:“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杨绘虽然没有词作流传,但能够自度新曲,可见对词这一体制的喜爱和熟悉。《时贤本事曲子集》又名《本事曲》,是仿唐代孟綮编著的《本事诗》而成。《本事诗》记录了许多唐朝诗人的逸闻轶事,连同很多优美的唐人佚诗得以保存和流传,弥足珍贵,广为人知。《时贤本事曲子集》所记载的词林掌故虽上及唐及五代,但更多记载的则是宋代中叶的词人词作,即所谓时“贤”。该书先记词人词作本事,然后具录词作全文,属纪事型词话,成书于北宋元丰初年,约有一百四十余条目,南宋之后久佚。近现代学者陆续从各种文献中辑得约十则,颇为难得。
北宋的词话专书除了《时贤本事曲子集》之外,就只有晁补之的《戬骸说》。该书也已佚亡久矣。据记载,此书属品藻①型词话,开词话“品藻”一途。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与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未并称“苏门四学士”。晁补之也善填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晁无咎词》提要云: “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曹词现存160余首,水平较高,风格与苏轼词也较为接近,不过在旷达超妙方面还是无法比肩。
北宋词话专书数量少,依附于其他形式的词话数量也不多。词话到了南宋才得到长足发展,词话专书大量出现。代表作品有杨浞《古今词话》、王灼《碧鸡漫志》等。杨浞的个人资料,除陶宗仪《说郛》提到他的字为曼倩之外,一切皆不详。《古今词话》是第一部以“词话”命名的词话专书,大概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问(1 1 31—1 1 62)。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已见称引:“《古今词话》,以古人好词人所共知者,易甲为乙,称其所作,仍随其词,牵会为说,殊无根蒂,皆不足信也。”从中可知这本词话集的文学史学价值都不高,所录五代以后词林逸事大多处于传闻,侧重于艳史故实,并多牵强附会、张冠李戴。该书明以后亡佚,今本为近人赵万里所辑,共67则。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生卒年不详,是宋代有名的学者,著述涉及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等领域,且皆有所建树。《碧鸡漫志》共五卷,体例和内容也超越了纪事和品藻,搜罗丰富,见解精辟,有其独到之妙,具备一定的理论色彩,代表了当时词话理论的最高水平。据该书序言得知,此为王灼客寄成都碧鸡坊妙胜院之时所成,因此得名。《碧鸡漫志》以推崇苏轼词、贬抑柳永和李清照词最为引人注目。
胡仔(1 11 0—1 1 70),字元任,北宋著名文学家,晚年隐居浙江湖州之苕溪,“日以渔钓自适”,自号苕溪渔隐,《苕溪渔隐丛话》因此得名。该书形制浩大,共100卷、五十余万字,总体来说是一部诗话总集,书中有关于词的论述约180余条。书中的论词被后人专门辑录并命名为《苕溪渔隐词话》。胡仔对于别裁②真伪的考辨和论评,对后代诗话的影响深远,关于词话的论述也是如此。胡仔对苏轼词也多褒扬和偏爱,论词崇尚高雅、反对艳俗,以“清新婉丽”为标准,对南宋词的“雅化”颇有推动之功,影响深远。胡仔之后的宋末元初,出现了词话的辉煌成就时期,张炎的《词源》、沈义父的《乐府指迷》、陆辅之的《词旨》等词话专著都极宫理论是色彩。
张炎(1 248—13207),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被认为是宋代最后一个重要的词作者和著名词人,代表了南宋的末代之声,词作集《山中自云词》存词302首。其《词源》上卷专论词乐,下卷也多有论及词法、词律的严谨理论,可谓唐宋词学的总结性成果。《四库全书》评论说,《词源》“穷声律之窖妙,启来学之准范,为填词家不可少之书”、“足以见宋代乐府②之制”。张炎的《词源》还开启了数百年后清代词学的辉煌。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