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兵讲述(2)/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英雄队伍和英勇战士,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老兵讲述(2)》收录了50余篇新四军和游击队基层老兵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新四军和游击队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敌人实力,让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幕幕往事,以及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涌现出来的英雄队伍和战士们的点滴事迹。

内容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全套16册,收录了1000多位普通民众和士兵亲历抗战岁月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

所收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老兵讲述(2)》为其中一册,是一部“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史料,收录了50余篇新四军和游击队基层老兵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三亲”文章。

目录

第一章

 浴血奋战

 姜明斋:奇袭武昌青山飞机场

 潘道武、曹子久:朱三店的战歌

 曹书田:大别山中反扫荡艰苦阻击杀日寇

 曹季彦:抗日时期新四军五师七团开辟罗山腹地侧记

 徐蓬:粉碎敌人十四路扫荡大悟山

 万淮滨:血战杨柳河

 佚名:扬军威首战寒山

 佚名:大战金银滩,血洒天门河

 许军成、沈淦:忆棋盘岭伏击战

 沈保民:汪家涵子反击战

 王继贵:血战安东卫我军是英豪

 杨金楠:林丁港的战斗

 柳新民:围点打援痛歼日寇

第二章

 智取奇攻

 张曙光:打差船

 丁玉琢:淮上麈战急智勇歼日伪

 江柱:日伪军生动的一课——山猴子战术

 佚名:访抗日战斗英雄陶冠科

 王培臣:皖中地区抗日反攻序幕战

 沈保民:夜歼临泽敌侦缉队

第三章

 硝烟往事

 汪铁君: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如西县县立医院工作的片段回忆

 范锡品:江抗两月

 吴志勤:难忘的革命情谊——反清乡负伤历险记

 盛学仁:爱兵如子,我们的好首长

 赵宏基:智探虎穴

 张师祝:最初一课

 沈保民:军用信鸽的妙用

 沈保民:化险为夷

 戎政:镇江城南血仇记

 沈保民:争取伪军机枪班班长为武侦队谋得第一挺机枪

 杨爱民:书房脱险

 孙运松:我在新四军侦察兵江淮印钞厂

 戴玉印:洪泽湖畔共患难

 王明传:奔赴苏北,投身抗日

第四章

 敌后游击战

 陶森:新四军南芜游击队智歼日伪记

 高镜海:白洋淀边上孟中峰村保卫战

 张白水:忆冀鲁边区抗日游击队的几次战斗

 石甫:回忆“百团大战”中的一次深夜任务

 宋晓亭:抗日战争亲历记

 訾声远:马昂寺截粮

 李秀民:军民一家,和谐团结

 佚名:瓦解敌人攻克据点

附录一

 肖健识:为八公桥讨孙战役报捷信

第五章

 白虱队伍,疥症战士

 刘占荣:沦陷区辽宁山菊盛开的时候

 石浦:最难忘的一顿饺子

 申焕箕:彭绍辉旅长在盘道梁与我们战斗在一块

 苏谦益:大青山抗日游击政权

附录一

 宋占方:一份珍贵的荣誉证明书

附录三

 褚学潜:一支活跃在京沪线上的游击队

附录四

 冯克玉:小徐为什么能化险为夷

试读章节

姜明斋:奇袭武昌青山飞机场

1938年10月,日寇的魔爪伸到了华中,武汉失守,鄂南相继被占领。国民党军队丢盔弃甲,狡猾溃逃。我新四军和人民游击队,深入敌后英勇顽强地和敌人做坚决的斗争。

1942年夏,以李先念同志为首的鄂豫边区和新四军五师党委决定进军鄂南,开展游击战,包围武汉三镇,打击日伪军,再建鄂南根据地,准备反攻。部队进入鄂南后,先以鄂南工委后改组为鄂南中心县委和鄂南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同年冬天,所属武昌县工委(县委)和县支队挺进武昌近郊,开展游击战,这就向日寇华中中心插进了一把尖刀,配合汉阳、黄陂、孝感等地我新四军部队,形成了对武汉三镇敌军的包围圈。

日寇占领武汉市以后,华中指挥中心设在武昌珞珈山(原武汉大学旧址),敌人为了确保指挥机关的安全,非常注意并加强武昌东郊的保安措施,设置了格子网式的据点,并在敌宪兵队、情报班、宣抚班(负责占领区情报宣传)等特务机关下,组织了多头的稠密的稽查情报网。这些由日寇驱使的稽查,是出卖灵魂的汉奸走狗,没有固定的编制名额,没有固定的薪金,而是以“破案”来考绩论赏,以敲诈勒索民财为其谋生之道,为虎作伥,十分反动。他们对我军是个潜在的威胁,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而在这些敌伪队伍中,有一股最顽固反动的肖春庭部。肖在武汉沦陷后,搜罗几个人几支枪,投靠国民党“别动队”,后在国民党“曲线救国”的谬论下公开投降日本,任伪保安大队长,驻扎在武昌青山东沿江堤上的白虎湾,积极配合日寇镇压我抗日军民。我游击队和广大群众无不切齿痛恨。

1943年冬,敌人为了吞并全中国,决定向北打通平汉路,向南打通粤汉路,为此,华中的敌人在武汉周围大肆抢筹军粮,并修建军用机场。机场的位置,选择在伪保安大队长肖春庭部驻地的白虎湾附近。这地方沿长江大堤,堤内是一大片耕地,耕地的西北方是青山据点,东南方为鄂城葛店据点,东北有长江从青山流向葛店,与江北岸下游的黄冈、阳罗敌据点相峙。江堤内西南方,有北湖与武昌陆地遥遥隔断,从青山到葛店,这两点间仅有一条沿江堤的大道,别无旱路可走。这是插翅也难飞进去的地方。

机场修建正紧张地进行着,汉奸肖春庭部担负周围的警戒任务,日军负责主要施工和内部警戒。为了破坏敌人修建机场的计划,鄂南中心县委和指挥部决心袭击白虎湾。当时我任武昌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战前,根据上级的指示,我支队派了两名侦察人员潜入机场和肖部驻地做了详细的侦察。中心县委指挥部对侦察获得的情报做了分析,认为大部队无法接近战斗,只能派一支精一B4、部队智攻奇袭。于是,鄂南中心县委书记兼指挥部政委鲁明健,命令我武昌县支队派两个班,主力部队汤楚英部派了一个加强排,由汤和我共同指挥,临时组建了一支小分队,分头开向长江北岸黄冈刘家集上游、江畔龙口附近的小湾子集结,准备投入战斗。

从我军驻地去白虎湾只有两条路:一是走水路,二是走陆路。如果陆路,就要绕过敌人设在驼子店等地的四五个据点,还要渡过四个湖泽地带。每一次过渡,就得找一次船,既耽搁时间,又容易暴露目标。根据鄂南指挥部命令,要想完成奇袭任务,必须神速、隐蔽,在一个晚上把部队插进去,撤回来。看来走陆路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就只有走水路了。走水路虽然集结两支小部队,要分别绕过华容、段店、葛店、阳罗、驼子店、团风等敌人据点,加之奇袭前是逆流上航,危险性是很大的,但如果行动谨慎、神速、隐蔽,还是可以完成任务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走水路缩短了路程,争取了时间,可直达青山机场河边。经过权衡利弊,我们决定走水路奇袭。

那天是阴云天气,西北风呼呼地吹着。临近黄昏时,风向突然转为东南风,这对我军逆水航行十分有利。部队动员了五只民船,入夜,58位指战员静悄悄地登上帆船,溯江逆流而上,直插白虎湾边的武昌青山机场。游击队的每位战士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每人除随身携带的枪支、弹药、手榴弹外,每个班还配有一挺机枪,这种火器配备当时是我军最好的了。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东南风猛吹着鼓胀的船帆,船舷轻轻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江水,四周显得异常寂静。可是,我们的心情像江河一样波浪翻涌,思索着怎样完成这次艰巨而光荣的奇袭任务。

为了避开敌人设置在沿江两岸的据点,小船在江里张帆走“之”字形逆流而进。葛店敌据点绕过去了,阳罗敌据点就在眼前。这一处江面很窄,江水拍打着船舷,发出哗哗的声响。不好,迎面从上流顺水驶来两条敌艇。鬼火样的灯光下,可以隐约看到舰上黑黝黝的炮口直指江心。如果被敌人发觉,我们五只船上的全体指战员,就会落在危险的水上战场,搞不好会全船沉没江底,个人生命的事虽小,但完不成上级的奇袭任务问题就大了。我抽出驳壳枪,紧紧盯住迎面驶来的敌舰,要船民沉住气。汤楚英同志命令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并命令说:“没有命令,不准出船舱,不准开枪!”战士们把子弹推上了枪膛,手榴弹也揭开了盖子,准备万一被敌人发现,就狠狠地揍,来他个木船打兵舰,创造战斗奇迹。我们的船像没事似的直往上游行驶,离敌舰越来越近。战士们全隐蔽在船舱里,只有船民在船头船尾舱板上。

“什么人?”敌人吼叫一声。P5-7

序言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鏖战,承受了巨大的创痛与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作为抗战的主体,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士兵为抵御日本法西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经济供给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视角,回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正是我们编辑《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的立意所在。

全套丛书共16册,近300万字,分为《老兵讲述》十册、《百姓讲述》四册和《“草根”英雄》《铁蹄与生存》各一册。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秘密协助部队作战的邮电职工、铁路工人,有饱受战火蹂躏而奋起反抗的农民、士绅,有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教师、学生,有坚持在烽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沦陷区的普通共产党员,有捐款捐物、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和普通职员,更有为数众多的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士兵。之中,既有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地区的抗日军队。如川军、湘军、桂军、滇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各类抗日作战队伍。

一篇篇浴血奋战的战场记忆,一篇篇国破家亡之痛的追述,生动勾勒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恢宏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此大规模反映社会基层兵民抗日的回忆资料集中出版,目前尚属首次,从而使本丛书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兵讲述(2)/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66205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5183190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