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
内容
编辑推荐

墨羽著的《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介绍:好习惯从珍惜每一天开始。“习惯”的稳定性很强,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是为什么呢?“习惯”的形成有一定规律,科学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则会形成非常稳定的习惯。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希望本书能够帮你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通过练就强大的自控力,成就非凡的人生。

内容推荐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如果能够学会运用“习惯”的力量,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强化自身意志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社交技能、理财能力……

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成功者,好习惯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日常生活技能、工作效率,还是个体性格以及情绪,本质上都是“习惯”作用的结果。“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变也不容易了。”正如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所说,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整个人生状态。

如果你想成就更好的自己,那么不妨翻开墨羽著的《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我们从人格、语言、行为、生活、情绪、学习、社交、理财、职场、意志、探索等方面,详细地讲述了“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方法,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

第一章 好习惯哪里来:让人艳羡的好习惯是否与生俱来

 1.身体有一种神秘的惯性——习惯

 2.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改变

 3.好习惯很脆弱,必须不断强化

 4.“渴望”能驱动习惯的建立

 5.“好习惯”是内养外修的过程

 6.“好习惯”对“成功”的影响指数

第二章 人格训练:先回顾自己,然后对号入座

 1.完美型的你对自己太苛刻

 2.焦虑型的你常常陷入恐惧

 3.刺猬型的你总是不太合群

 4.依赖型的你不敢独自面对

 5.自负型的你很容易麻痹自满

第三章 语言训练:让魅力变成一种习惯

 1.对你的听众充满信任

 2.严肃场合也要适当使用礼貌用语

 3.谦逊好问从来不会被人看轻

 4.懂得幽默是难得的好素质

 5.真实的赞美,没有人会不喜欢

第四章 行为训练:再复杂的行为都能变成习惯

 1.你的很多行为都透着不自信

 2.为好习惯注入一点“社会责任”

 3.及时地表达歉意是一种修养

 4.吝啬是一种“自绝”的危险行为

 5.适当宽容,没有绝对的公平

 6.学会循序渐进,激进只会崩塌

第五章 生活训练:每个动作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1.生活里有哪些视而不见的好习惯

 2.饮食习惯直接作用于健康上

 3.注重仪表,学会装点自己

 4.温和大度,不要“彪悍”的人生

 5.让“忠孝”变成一种理所当然

 6.为什么有些人的生活永远有滋有味

第六章 情绪训练:用“暗示”提升你的情商

 1.能调动情绪,才是情绪的主人

 2.停止抱怨,才会停止无能

 3.嫉妒是最严重的自卑

 4.不要一味地逃避风险

 5.自嘲可获得精神放松

 6.昨天的不愉快就留在昨天

第七章 学习训练:学习不是没有捷径可走

 1.不盲目信任“权威”

 2.“从明天开始”是罪魁祸首

 3.让对未知的好奇成为一种习惯

 4.“感兴趣”最容易变成习惯

 5.硬着头皮强撑不是个好方法

 6.想象力是一种可训练的思维习惯

第八章 社交训练:圈子里公认的好习惯

 1.移情沟通,快速赢得好人缘

 2.与人为善不是善心而是习惯

 3.别凭主观意识评价他人

 4.意想不到的“弱关系”力量

 5.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

 6.遵守社交规则其实是保护自己

第九章 理财训练:理财是生活的必修课

 1.别再花大价钱为小面子“买单”

 2.懂得“止损”就等于赚钱

 3.不被折扣迷惑,只买最需要的

 4.省钱太用力,反而得不偿失

 5.财富是流水,别总想着占有它

 6.双赢思维帮你拓宽财富大道

第十章 职场训练:如何像精英一样高效工作

 1.习惯为自己进行“专业”升级

 2.简单工作做到极致你就是赢家

 3.有备无患,凡事准备在先

 4.不强迫别人接纳自己的观点

 5.学数据思维,提升职场加速度

 6.运用想象力培养预见能力

第十一章 意志训练:劝自己再坚持一下

 1.管别人容易,管自己难

 2.最好的意志力是变强制为自发

 3.你与牛人只差在对时间的态度上

 4.借口会悄悄瓦解你的所有激情

 5.拖延是通病,但不能放松警惕

 6.不在深夜做重大决定

第十二章 探索训练:发现更好的自己

 1.把“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成习惯

 2.阅读给了有限生命无限可能

 3.尝试一项自己从未参与过的活动

 4.自我“虚构”推动自我“验证”

 5.把碎片时间充分整合利用

试读章节

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改变

你也许羡慕同窗好友离成功越来越近,而你始终在原地徘徊;你也许责备自己,为何你们之间的习惯大不一样。有过徘徊,有过内疚,你告诉自己,一定要消除这些习惯,在人生的道路上超越自己。但是,你可曾知道,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改变。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长此以往,都会养成某种习惯。有些人不愿意干活,时间久了,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有些人不愿意早起,时间久了,就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有些人痴迷网络,时间久了,就养成了没有网络无事可做的习惯。你也许会告诉自己:我只是习惯了,我也想消除这些习惯,早睡早起,不贪恋网络。但是,这对每个人来说太难了,想马上做出改变根本不可能。

一位父亲习惯了每天早晨上班之前,到公司附近的酒吧喝一杯酒提神,这已然成为他的生活规律。有一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屋外分外寒冷。他在吻别了妻子之后,毅然决定要喝一杯小酒暖暖身子,这样工作也能够得心应手。没想到,他自以为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却因为女儿的一句话而彻底地改变。

就在父亲离家走了不到200米的地方,他察觉到后面有人跟踪他。这时,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发现不到六岁的女儿正走在自己刚刚踏过的雪地上。父亲停下来,温柔地问女儿:“你在做什么呢,小家伙?还不赶紧回去,外面太冷了。”女儿用她甜甜的声音说:“爸爸,爸爸,我在跟随你的脚步,踩你的脚印呀!”

父亲听了女儿的话之后,心里蓦然地一震,立刻想到:“我要到酒吧喝酒,女儿却在追随我的脚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消除这个坏习惯,否则女儿以后也会像自己这样。他把女儿送回家之后,在去上班的路上边走边想,总觉得心里不太踏实。他认为,一定不能给女儿带来不良习惯,一定引导她养成好习惯。这时,在离公司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家报刊亭。他转念一想,从此以后,要改变饮酒的坏习惯,养成每天看报纸的习惯。就这样,这位父亲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影响了女儿的一生。

诚然,父亲也想过戒除饮酒的坏习惯,但是一些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消除。好在这位爱女儿的父亲能够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用好习惯替代自己的坏习惯,从而不断改变自己,为自己和女儿的人生添上一笔亮丽的色彩。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天生的,也无法瞬间被清除,而是需要我们努力做出改变。

好习惯可以使我们身处顺境时不骄不躁,居安思危,为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做好准备;好习惯可以使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卑不亢,时刻看到未来的希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紧握命运的稻草,开启智慧之门;好习惯令人终身受益,它不仅仅会影响人们的性格、行为,也会影响生活、事业,甚至影响我们的一生。

坏习惯的影响则不得而知。如果人生是行驶在大海中的巨轮,坏习惯就是藏匿于巨轮中的老鼠,早晚有一天它会把船底啃完,而你的巨轮会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沉沦。你也许还在懊恼,还在抱怨,为何他人承载理想的风帆,推动巨轮前往胜利的彼岸,抵达终点。但是,你何曾知道这正是习惯的力量。所以,你应该做的是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努力,就能产生惊喜的变化。长此以往养成的某些习惯不能立即被消除,也不能立即被改变。改变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必须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即我们的人生是由自己主宰的,已经养成的这些坏习惯只能由自己去打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你需要接受内心的约束,他人的督促,给自己一个计划,给自己一个期限,慢慢地你就发现自己无形中改变了很多坏习惯。

从现在开始,改变习惯,而不是消除习惯。“消除”这个字眼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也许下意识地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这些坏习惯要从我的人生中消失了,我必须学会“消除”习惯。但是,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是日积月累的事情,所以必须打消“消除”的念头。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就像是一条缆绳,我们每日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提醒我们,习惯既然可以养成,就可以被改变,而不是单纯地消除。习惯的养成和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和经历,需要用心去体验。

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成败,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们的人生。若想成大事,必须学会改变,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P6-8

序言

习惯的惊人力量

早晨起床后,你做的第一件事通常是什么?是洗脸、刷牙、洗澡,还是先喝一杯水?

明天要出差,你一般什么时候收拾行装?是当天一早,还是出差前一天的晚上?

坐到办公桌前,你怎么安排今天的工作?先开电脑查看邮件,或者先做办公桌的清洁工作,还是先写当天工作的备忘录,抑或和同事闲聊几分钟?

回到家,你通常都是什么时候换拖鞋和睡衣?你会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晚饭吗?临睡前是否还会再吃点宵夜?你每天都会晚睡吗?

……

对于以上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答案。开车上班的路有很多种选择,但我们常走的通常是其中的一个路线,很少会换道走;吃饭点菜看似是精挑细选的结果,可每次点菜似乎都是大同小异……其实,“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这些看似“很自然”的日常行为,无一不是“习惯”的力量在起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习惯决定着我们的人生。

所谓“习惯”,即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要小看“习惯”,它的力量完全超乎我们的日常认知和想象。那么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呢?

美国杜克大学针对“习惯”曾专门做过深入研究,并于2006年公布了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人每天有40%左右的行为并非真正是由决定促成的,而都是出于习惯。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习惯”错误地当成是自己精心选择的结果,并忽视了“习惯”的惊人力量,以及它对我们一生的深刻影响。

“习惯”的稳定性很强,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是为什么呢?

每个人总是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周末出去玩还是做家务,去做义工还是充电学习……类似这样的选择题时常会摆在我们面前。神奇的是,我们刻意或深思熟虑后做出了选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脑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哪怕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但这种行为模式却保留了下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继续有着相同的举动。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非常“智能”的系统,它懂得怎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自己的工作负荷。对大脑来说,作出正确选择和科学决策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它也在谋求一种“省力”的工作办法,而“习惯”就是人们在潜意识中努力的产物。一旦“习惯”形成,大脑就会开始“偷懒”,不再开足马力参与选择和决策过程,甚至不再思考。如果我们并没有刻意对抗坏习惯,那这种行为模式就会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启动。

鉴于“习惯”的强大力量,改变坏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坏习惯”的存在,然后才能找到自己的习惯模式,从而借助“习惯”的力量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成功者,好习惯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日常生活技能、工作效率,还是个体性格以及情绪,本质上都是“习惯”作用的结果。“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变也不容易了。”正如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所说,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整个人生状态。

“习惯”的形成有一定规律,科学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则会形成非常稳定的习惯。按照人的主观感受划分,“习惯”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觉到十分“刻意、不自然”,通常发生在习惯建立的前七天,我们需要专门提醒自己去改变,才能坚持新的行为方式。

第二阶段:开始逐渐适应新的行为方式,并产生一种自然、舒适的感受,不过依然不能放松,因为稍不留意,又会重复原来的行为方式,所以依然需要提醒自己。这一阶段通常发生在新习惯建立的7~21天左右。

第三阶段:也被称为习惯的“巩固期”,通常是指习惯建立的21~90天,人们开始毫不费力地按照习惯进行活动,它将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不假思索就能轻而易举地坚持下去。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如果能够学会运用“习惯”的力量,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强化自身意志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社交技能、理财能力……

如果你想成就更好的自己,那么不妨翻开这本书。我们从人格、语言、行为、生活、情绪、学习、社交、理财、职场、意志、探索等方面,详细地讲述了“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方法,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希望本书能够帮你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通过练就强大的自控力,成就非凡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墨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97116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2017031574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