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真相推理师(幸存)
内容
编辑推荐

呼延云的作品——《真相推理师(幸存)》被誉为“犯罪现场勘查教科书”般的杰作!

本格派之形,社会派之魂!揭秘中国虚假保健品市场黑幕,一书在手,永不受骗!

惊心动魄的逆转、不可思议的真相,原创推理最具创意“暴风雪山庄”。

两个密室,两个故事,因爱生恨,为爱救赎;谋杀背后是沉重的爱恋与刻骨的眷顾。

“真相推理师”系列同名网剧和电影即将开拍,国内顶级影视制作团队倾力打造“推理之巅”。

内容推荐

呼延云的作品——《真相推理师(幸存)》是一部长篇推理小说。

深夜,草原,狂风呼啸。

一个浑身是血的白衣女子孑立在国道上,不远处的“湖畔楼旅店”,门窗反锁的KTV包间里,倒毙着六具死状可怖的尸体。

离奇复杂的犯罪现场,使刑侦工作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的省公安厅向北京求援:借调国内*刑事鉴识专家刘思缈协助侦查。然而,一个令人惊悚莫名的理由,使得刘思缈根本不可能参与此案的侦破工作。

谁能堪破“湖畔楼血案”的层层迷雾?真凶到底是用什么诡异的办法杀死了六个人?一起酝酿了三十多年的密室奇案,真相正在一点点沉入湖底……

目录

白色血衣

极度恐怖

海鸟之死

名茗馆主

七窍流血

群体催眠

神秘短信

金蝉脱壳

犯罪现场

1977

白色太阳

余韵绝响

新版后记

试读章节

1

“嘎——吱!”

尖锐的刹车声,在黑夜中异常刺耳,像是有人在半空中猛地抽了一鞭子!

茫茫的草原。

铁一样的巨大天幕。

冰冷的夜风呼啸着掠过大地,一切都在惊心动魄地剧烈起伏着,有如海面永无休止的怒涛,空气中充满了诡异的苦咸味……尽管如此,那一声刹车,还是让草原猝然死寂。风居然停了,黑暗更浓了,每根草尖都在瑟瑟发抖。

一辆金杯汽车,停在空荡荡的国道上。

“怎么了?怎么了?”坐在后座上的陈少玲,因急刹车猛地撞到司机座背上,疼得她龇牙咧嘴。

坐在司机座上的张大山,双眼直勾勾地望着前面,一言不发,肩膀在微微颤抖,铁青色的背影充满了寒意。

“到底是怎么了?”陈少玲从张大山的肩膀后面探出头来,懵懵懂懂地往车窗前面看了一眼……

就一眼。

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那是她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恐怖景象——草原如此黑暗,寒风如此凄厉,国道,如绞索般漫长……

但,就在这样深邃的夜里,居然有一张像是被完整剥下的人脸,紧紧地贴在汽车的风挡玻璃上,面对面地看着他们。

人脸全无表情,像裹着一层尸蜡般半透明。双瞳犹如生了白翳,灰蒙蒙的无一丝光泽。

嘴唇,死鱼般一张一翕,距离车窗如此之近,居然连一口蒙住玻璃的白气也没有呵出。

陈少玲用尽全身力气,才遏制住想要惨叫的冲动。

这是一个身穿白色长衣的女子,直挺挺地站在车头,面对着她和张大山,一头长发在风中猎猎狂舞,像要从头皮上挣脱开去……

车子的前灯射出两束长长的黄色光柱,颤巍巍地附着在女子周围,隔着玻璃也能闻到一丝腥气:女子那一袭白衣的下半身,是触目惊心的斑斑血迹——稠红,稠红……

犹如刚刚从血泊地狱里走出!

“你……你撞到她了?”少玲的声音在发抖。

张大山从嗓子眼里挤出几个字:“差一点儿……”

差一点儿,也就是没有撞上。可是这个女子,分明像是已经命丧轮下,又飘飘忽忽地向人索命的冤魂!

有那么几分钟——无法估算出准确时间——车厢里的两个人和白衣女子,就在近得能贴上嘴唇的距离,隔一道玻璃对峙着,无论坐着的还是站着的,仿佛都在等待什么:车里的人等待外面那团染血的冤魂被狂风吹散,外面的冤魂等待里面的人出来供她啜取……

看谁先放弃。

少玲感到窒息般的痛苦。车门和车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车里除了她和张大山,没有第三个人。但她看着对面那浮尸般的脸,总觉得这张脸的下面一定有一双可以无限伸长、伸长、再伸长的手,从某个缝隙伸进车子,继而张开手指卡住自己的脖子,越卡越紧!

忍不住了,活人在耐性上永远比不过死人。少玲说道:“这样下去,她会不会……”

“没准她已经死掉了!”

张大山呼了一口气,气息极粗重,显然是憋了很久很久。他的手放在了挡把上,少玲猜他想倒车、打轮,然后绕开这个女子走掉。

“不行!”少玲突然大喊,“咱们得救救她!不然她真的会被活活冻死!”

“我他妈的连她是人是鬼都不知道!”

张大山瞪起了眼睛,但是望见少玲逼视的目光时,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使他顿时柔软下来。他挂上空挡,拉起手刹,垂下巨大的头颅,嘴里嘀咕着什么,从工具箱里摸出一柄很大的扳手,把左侧的车门一推,跳下了车,脑袋上的头发顿时都被风吹得竖了起来,毛茸茸的像一头雄狮。

透过车窗,少玲看见张大山绕到车头,然后向那女子喊着什么——手中那柄大扳手握得紧紧的。

P2-4

后记

2009年的深秋,我和几个朋友开车到内蒙古克什克腾旅行。傍晚,在草原深处颠簸了很久的车子,终于停在了一家只有三层楼的旅馆前。时值旅游淡季,旅馆里空空荡荡的,虽然我们只在二楼开了三个房间,但那感觉仿佛是包下了整个旅馆。

吃过饭,有人提议去KTV包间唱歌,长着一张大嘴巴的旅店老板苦着脸告诉我们音响坏了;又有人提议开车出去,到离此不远的一处湖泊赏夜色。那湖泊我们下午去过,很美,想来夜间更有一番魅力,但刚刚推开旅馆的大门,刺骨的寒气就把我们生生逼了回来,看着老板的一脸坏笑,才知道我们大大低估了草原之夜的寒冷。

一行人只好上床睡觉。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湖泊白日里的景致:枯黄的草地上,一条木板铺就的栈道,曲曲折折地一直延展到湖畔,波光粼粼的湖水闪烁着冷冷的青色,天空中流动的大片浓云,将天光时断时续地洒下,于是此岸和彼岸之间的每一朵波浪也变幻着明暗,仿佛时光在具象着她的流逝……恍惚间,一阵怪响将我惊醒。我从床上起身,来到窗边,向远方望去,我以为能看见一片广袤的静谧,然而目力所及:却是一个被狂风撕扯得遍体鳞伤的夜。

我记不清了,是不是在那一刻,我看到了穿看一袭白衣站在漫长国道上的思缈。

从2000年到2010年,我一直在一家健康类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那正是中国人的保健养生意识全面唤醒的十年,也是各路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最为火爆的十年。我策划过曝光虚假保健品的批评报道,面对面采访过受骗上当的消费者,也亲耳聆听过保健品商人吹嘘“给我两个亿广告费,我能把杨树叶子吹成长寿秘方”。对于在这十年中大发横财者的尊容,我迄今记忆犹新,他们大多都有着一张如簧的巧嘴、一双狡黠的眼睛、一副撒弥天大谎也绝不变色的脸孔和一套无论怎样宽大也略显臃肿的服装。他们的营销策略也雷同无二:先伪造一套祖宗秘传的长寿养生学说,这学说多半源自张仲景华佗李时珍或者什么太医,然后开发一个产品——往往是些成本极低,吃不死人也治不了病的物质,比如淀粉或山楂片,但售价极其惊人,有一个“抗癌口服液”,一盒售价四千元,成本是最多五毛钱的香菇泡水——可丁可卯的对应上这个学说,接下来投放广告,报纸、广播、电视一拥而上、狂轰滥炸,全面占据消费者的感官世界,再入驻各个药店、社区,实现产品落地,这样一番行动下来,一年能收回成本,两年可以实现盈利,三年则赚个盆满钵盈……

十年中,连通信方式都从BB机换成了触屏手机,而保健品商家的营销手段毫无改进。问题在于,尽管其伎俩如此陈旧,尽管媒体对此类骗局的揭发不遗余力,但上当者依然前仆后继,无穷匮也。有一次我听收音机,一个什么“中医养生保健专家”放言说洗澡最容易让人丧失元气,要补气必须喝一种保健液,我感到大惑不解,不知道洗澡为什么会丧失元气,那专家仿佛听到了我的疑惑,旋即解答说,从浴室出来的人头顶都在冒热气,那就是丧失元气的表现……两周以后,我在采访中恰好遇上了这位“专家”,他得意扬扬地告诉我广播电台的节目极大地促进了产品的销售,我听后的第一感受是:到底有多少国人,连“水蒸气”都不知道为何物?!

早晨上班,我必须步行到公主坟地铁站,途经海军大院东门,总看到两辆大巴车停在那里,一大群西装革履的青年满脸堆笑地将一大群白发苍苍的老人簇拥上车,车身上挂着某保健品公司的宣传条幅。我知道这就是所谓的会议营销,那些青年是保健品公司的销售员,他们会将老人们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由“专家”做危言耸听的“健康讲座”,然后推销保健品,绝大部分老人会听信虚假宣传,掏光腰包,极少数尚有理性而拒绝购买者,则不许他们回家,形同软禁,直到他们掏钱为止,因此曾经发生过老人急火攻心、一命呜呼的悲剧。我有过无数次冲动,想上前阻止老人们登上那辆大巴,但是每每看到他们麻木不仁、任人摆弄的眼神,便知道这是一群无论怎样也无法唤醒的人,在他们看来,想要长寿,科学不足凭,医学不足恃,一切长生不老的奇迹都来自并没有长生不老的祖宗的“秘方”,他们不正是鲁迅先生所言“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么?

我父亲是一位非常知名的科技记者,他有点像“安乐椅侦探”,完全凭借对地理资料的研究,参与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论证工作,在新闻史和科学发现史上写就了十分辉煌的一页。他虽然没把我培养成科学工作者,却也使我从小就对科学抱有无比的敬意。科学的原点是质疑,而不是国人最喜欢的盲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大概是最可恨、最忤逆、最不相容的一种事物。在中国人看来,很多概念是必须伏地叩首、神圣不可动摇的,比如:天人合一、独尊儒术、三纲五常、祖宗至上,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不仅经不起质疑和试验,而且在逻辑上荒谬不堪,但是很多国人就是像恋尸癖一样迷恋着这些早已腐朽的残骸,穷尽一生只为一个匍匐,宁死都不肯挺起脊梁,前进一步。他们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的帮凶,并在两种角色之间游刃有余,自得其乐。

于是我写就了《真相推理师·幸存》这本推理小说,原意旨在探讨中国人一切大悲剧的根源。小说最初的名字是《湖底》,后来又改成《湖水》,然而出版社的编辑觉得不够好。最后我坐在9路公交汽车上,大约在永安里和国贸的两站之间,取了一个名字叫《不可能幸存》(本书第一版名称),获得了编辑的认可。这个名字如此模糊并透彻地表达了全书的主题:在一个几千年来“一种愚昧到头了,就用另一种更愚昧的东西取代之”的环境里,谁也不可能成为幸存者。

小说出版后,销量一般,一时间让我有些沮丧,不过我一直抱有“生前不可能有太多人读懂我的书”的奇怪想法,所以倒也坦然,抓紧构思下一部作品去了,谁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读者对这本书表现出了兴趣,他们不仅称赞小说对“暴风雪山庄”的模式有所突破,在叙事结构上有所创新,堪称“犯罪现场勘查实用教程”,甚至认为,这本书“对国民性的探索、对群体无意识的成因,具有很多纯文学都无法比拟的深度”,这令我十分高兴,假如说低估了读者是一种错误的话,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犯的一种错误了。而这本书再版后更名为《真相推理师·幸存》,似乎也隐喻着这本书终于没有被时间埋没的命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普和科教丁作的重视,百姓的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得到加强,对虚假健康信息的防范意识也大幅度提高,今天的保健品产业,由于相关部门的严格规范和管理,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了,但是,将来会不会在健康领域出现新的骗局坑害消费者?我不知道——也许又有人会说我过于悲观,而我一向认为,悲观比乐观更有意义,绝望比希望更有价值,所有的幸存都是战胜了不可能幸存之后的涅槃。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个穿着一袭白衣站在漫长国道上的女孩,是唯一的幸存者,这就足够了,只要有一个幸存者,哪怕只有一个,就足以证明:我们仍有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可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真相推理师(幸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呼延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87347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522269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4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