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照片(第111辑)
内容
试读章节

写完后,将纸交给先生,老人家看了哈哈一笑,并说:好!紧接着又开口:笔。我会意地递上一支钢笔,见他不紧不慢地,在这篇字旁,写上“这个办法很好启功同意”10个字,启先生放下笔又是一笑,令当时在场的各位,都为之兴奋,我还请北师大原办公室主任侯刚先生(他一直兼任启功先生的秘书工作)也签了名字。

从这以后,先生很少下床。有一天我去,听见他在卧室里按铃的声响,知道他想起来,侄子和我推门而入,老人家问现在几点钟,景怀回答:5点钟,他又问是晚上5点钟还是早晨5点钟。我就说,是下午5点钟。“噢!”先生应了一声,接着,景怀和阿姨,一起帮他穿衣服,醒了不到半小时,他又要去睡了……

返回杭州,与景怀电话不断。有一次阿姨接电话,说爷爷头天睡下,到第三天才醒过来,我们都急坏了。又有两回听景怀说,老爷子现不想吃,挺麻烦。

元月25日,先生晕了,赶紧送医院救治,临近春节,他很想回家,大夫给开了药,又配护工,在腊月二十七即2月5日,用救护车把他送回居住多年的红六楼。

返家才三天,正是大年初一,普天同欢的日子里,先生因昏迷,又被送进医院抢救,当时做CT检查,发现脑部有血栓,在与郑喆(启老的侄媳,主要照顾先生的家人)的通话中,得知启功先生的情况不太好,郑喆说,您隔两三天来个电话吧。

后经治疗,病情略有缓解,先生又回到普通病房。

几天后,与章景怀通话,说又严重起来,并讲他再也不能说话了,但还认识人。

3月4日,我那年第二次赴京,一则与先生的家人及有关方面,沟通《启功书法作品选》进展情况,更要紧的是探望思念已久的启功老先生。

医院规定,每周只有周三、周六的下午3时至4时,为重症监护病房探视时间。

3月5日,即星期六下午,我随景怀去医院。3时整,我第一个换鞋进入病房,走到老人身边,我问护工,可以碰吗?可以和他说话吗?护工同意,我便抚摸先生的手,同时开口:启老,我是吴龙友,刚到北京,看您来了。话音刚落,他半侧着躺卧的身子,用右手摆弄三次。护工说,他示意已经知道。

望着眼前的先生,使我联想起平日他那笑口常开、和蔼可亲的慈祥面容,不禁一阵心酸。

次日,我带着十分难受的心情,离开北京。

3月13日,接到侯刚先生电话说:老爷子较前些日子稍好,能睁开眼,还用手指自己的口,示意不能说话,听这消息,我当时非常欣慰。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忙于搜集资料,准备《启功书法作品选》的出版,计划在7月26日,先生九十三岁寿诞时拿出。并继续与其家人保持联系,但得到的消息都是不妙。

6月中旬去电北京,探询启老病情,并说书稿已整理得差不多,打算来碰下头。景怀告诉我,启先生气管已切开,靠呼吸机呼吸,可遭罪了,每况愈下,朝下坡路走,您来吧。

就这样,我带上整理好的《启功书法作品选》模拟本,以沉重的心情离杭,当年第三次进京。

28日上午,拨通景怀电话,他急着说:在二窟呢,您快来吧。

一进门,见有王靖宪、赵仁珪、侯刚等先生及家人,在看启老收藏的碑帖,准备出版《坚净居丛帖》,该帖将分:临写、鉴赏、珍藏三卷。

29日晨,我早早就到红六楼,景怀颇为紧张地说,昨儿晚上我在那里待到6时30分才离开,刚到家不久,医院来电话说又在抢救,我赶紧返回,等我到时又稍稍平静些。

正说到这儿,侯刚先生进门,我们三人一起商量作品选的模拟本,略变原有想法,两卷改出一卷,新旧作品并存改成全新,方针稍有不同,内容当需重新征集。片刻,赵仁硅先生到,侯先生拿出讣告发送名单核对、认定。

下午2时10分,从北师大出发。3时整,景怀又让我第一个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与上回不同,这次是隔着玻璃,在门外探视。我问一旁的护士,老人家怎么样,她说不好,都有两天一夜没合眼了。

P103-105

后记

《老照片》的“源头活水”

冯克力

年前,闻知省内博山的老照片发烧友们筹办了一个主题为“民国老照片/中国照相机”的展览,欣然前往,并大饱了一次眼福。其间,还深度结识了藏品主人丁春林先生和当地几位喜爱老照片与《老照片》的朋友,边交流边向他们约定了几组稿件。一天来去,收获颇丰。返程中,想想在这个地处鲁中腹地的不大的山城里。尚有这样一群钟情于老照片的朋友,执着而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喜好里,如鱼得水,乐此而不疲,便有些感动。对博山这座过去几近陌生的城邑,顿觉亲切。

回想起来,类似的经历此前并不是没有过:在北京,在上海,在南京,在苏州,在成都,在太原,在杭州,在深圳,在厦门,在烟台……与众多老照片发烧友的相遇,也都留下过美好的记忆。或许因为上述所遇,皆在通都名埠,觉得这些地方老照片收藏的风气理应浓厚,才对前不久在博山与老照片发烧友的那次“奇遇”,尤多感慨吧。

有不少人认为,《老照片》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中国老照片的收藏与研究热。这种说法道理几何,姑且不论。但《老照片》的面世,的确为老照片的刊布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方园地。较早从事老照片收藏与研究的,像徐宗懋(秦风)、谭金土诸君,都是最先在《老照片》里发表了自己的收藏与解读,并一发而不可收,成为《老照片》的常年作者,活跃至今。在这过程中,又不断有收藏者加入进来,为《老照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有些收藏者与研究者虽然没有成为《老照片》的作者,但他们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他们的作为与见识,这些年里也无不对《老照片》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说,《老照片》的生存有赖“源头活水”的话,那么老照片的众多收藏与研究者,无疑是其重要的一脉。因此,与其说是《老照片》助推了老照片收藏与研究的繁兴,莫如说是后者的繁兴延续并丰富了《老照片》的生命。

目录

徐 泓 渐行渐远的身影

谭金土 烟台恤养院影存

韩丙祥 念私塾

陈高华 大学生活的回忆

李 岩 父亲留学莫斯科的日子

邹本东 “文革”年代的地质勘探

王天新 天安门历险记

于泽涛 我的人生“四部曲”

丁春林 民国家庭照片之随想

吴龙友 漫忆启功老

钱欢青 冯思纯先生回忆父亲废名

何少穆 盖尔夫妇在中国的传奇经历

杨 林 李大维驾机回归目击记

孙国辉 蒙古王府里的日军女谍

邓海南 我和司号员郑永节

胡舜庆 为国捐躯的小舅

郑学富 爱情在战火中永恒

桑义昌 父亲的照片

王福国 1958年:我家春节前后

杨弘绪 留下念想

冯克力 《老照片》的“源头活水”

封 面 1971年:地质队员在唐古拉山间读报(邹本东)

封 二 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夫妇在北京(秦 风)

封 三 民国家庭合影(丁春林)

内容推荐

第111辑《老照片》,回忆了与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交往,挖掘了蒙古王府里的日军女谍河源操子的隐秘往事,重现了烟台恤养院的珍贵影像,等等。

本书由冯克力主编。

编辑推荐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书是《老照片》(第111辑),由冯克力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照片(第111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克力主编
译者
编者 冯克力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22397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1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7021828
中图分类号 K106-6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4
14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