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旅行就是出个门儿(印度嘻游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孙萌编著的《旅行就是出个门儿(印度嘻游记)》是最深入印度当地人生活的印度行游书,作者将这几年深入印度多次旅行的故事整理出来,附以500多张精彩的照片,为读者们描述一次次离奇的经历,从印度的最北端一直到最南部,从东海岸游逛到西海岸,众多与当地人有趣的交流,经常会让人捧腹大笑,比如如何被海关人员捉弄,和各国背包客的交流,以及作者差点因为伤寒死在印度的故事,文笔十分轻松愉快,照片更加精彩,能够给读者带来文字和视觉双方面的阅读乐趣。

内容推荐

孙萌编著的《旅行就是出个门儿(印度嘻游记)》是一本关于印度的旅行摄影的书,35岁提前退休的作者,将这几年深入印度多次旅行的故事整理出来,附以500多张精彩的照片,为读者们描述一次次离奇的经历,从印度的最北端一直到最南部,从东海岸游逛到西海岸,众多与当地人有趣的交流,经常会让人捧腹大笑,比如如何被海关人员捉弄,和各国背包客的交流,以及作者差点因为伤寒死在印度的故事,文笔十分轻松愉快,照片更加精彩,能够给读者带来文字和视觉双方面的阅读乐趣。

注意:请不要在严肃的场合阅读这本书,你一定会忍不住爆笑的。

目录

初识北印度:

2009

隔壁有神

你的恒河,我的金庙

去他的克什米尔

无名之旅

我爱阿格拉?

在南印度画个圈:

2010

没有中国人的唐人街

南印度的北戴河

为日出而来

在泰米尔的犄角上

德干高原上的红砂城

南方的果阿

窗外孟买

加尔各答!够味儿

回印度就像回家:

2011-2013

从曼谷到德里

晒喜马拉雅南面的阳光

重返忧郁之城

沙漠里的豪宅

两个面包与一个寺院

伤寒杂事记

试读章节

半夜开始,4033次火车上再没有工作人员走动,沿途经过的车站也没有了喧哗的报站声音。疑疑惑惑中,早晨7点多的时候,火车放慢速度,又有了停下来的意思,按照距离,无论如何也该到达Pathankot车站了,我不顾一切摇晃起下铺那个裹着大头巾帽子的白胡子老头儿,焦急地问道:“Pathankot?Pathankot?Pathankot?”

白胡子老头儿梦中忽然被惊醒,吓了一跳,一脸紧张,迟疑片刻,看清楚是我之后连忙答道:“Yes!Yes!Yes!”

说时迟那时快,火车一个急刹车就停在了晨雾缭绕的火车站上,昨晚上认识的邻座的韩国人林正泰也是慌得一骨碌就爬了起来,看清局势以后,一边操着韩国哭腔大喊:“my歌德,my歌德,my歌德!”一边开始疯狂地用一串钥匙打开他那一堆用至少四条链子锁固定在车座位上的行李们。

火车只停了不到两分钟,一声汽笛,又开始徐徐启动,眼瞅着韩国兄弟是完不成解锁的任务了,我只好把国际友谊精神暂时放到了一边,匆匆忙忙将女生董小胖扶下车,然后一脚把我们的背囊先踢下那从来不关的车门,再然后一个箭步就准备跳下去。虽然也是昨晚上火车上才认识,但没想到白胡子老头儿特别重情义,忽然之间紧紧握住我的手,一副强行挽留我的样子,嘴巴里面念念有词,听上去完全不是英语,但奇怪的是脸上流露的不是常见的那种依依惜别的表情。

这时候儿女情长显然是对不起我那先行下车的行李以及董小胖,我的电脑、相机可全在里面。情急之下,一口流利的中文脱口而出:“爷们儿,我们还会再见的。”我大力甩开手,一个箭步腾空后,硬邦邦地摔在了满是垃圾的站台上。余光中,白胡子老头儿一只手兀自在车门那里猛烈地挥着。

锡克族老头子拉姆达汉

早晨的车站上居然只有我下车,喊醒了一个睡在貌似出租三轮车里的一条汉子,他睡眼惺忪地告诉我:“有去往阿姆利则的汽车站离这里10公里,建议你们租我的出租车去。”

别无他法,100卢比,一路尘烟很快就赶到了汽车站,吐了一口满是尘土的口水之后,我惊奇地发现我果然和白胡子老头儿再次见面了,这次轮到白胡子老头儿一个箭步冲上前来,一把抓住我,用了很久的时间终于让我明白了他的话:“对不起,我刚才还以为你在火车上问我是不是也到Pathankot站下车呢。”韩国正泰则在一边一遍遍清点着他的行李们,见到我一脸埋怨:“你刚才早下了一站。”

白胡子老头儿叫拉姆达汉,从新德里一上车就热情地和韩国正泰、董小胖、我不停搭讪,三番五次确认他不是那种韩国旅行指导书上描述的那种谋财不害命的印度骗子之后,正泰、小胖和我开始与他用多种方式交流,不停地练习英语听力和手语,偶尔还需要展现一下书法。否则,我们完全不知道其中任何一个人在说什么。

他一口印度英语说得异常不流利,车上的其他印度人都是一脸茫然,我和正泰也基本上完全听不懂他的意思,许多话需要不断重复才知道他要说什么。最后只能借助他龙飞凤舞的带有浓重写意味道的书法,我才知道了他名字的大致发音。

我其实不是一个很有地域情节的人,比如虽然我来自伟大的山东,但是我一般不是很乐意把这个事实表现出来。在北京胡同里面吐过的那些过往的地摊啤酒羊肉串岁月里,我从不在意我那些北京土著朋友们说河南不好、上海不好、山东不好等等的话,大多时候我甚至能主动附和几句批评的词语。但是,我不能容忍的是有些北京人竟然无知到不知道伟大的鲁菜,每每这时候,我才会有手抓一把炒勺砍晕了他的念头。

拉姆达汉就不似我这样只是对饮食文化不满,对宗教、地域、人种等等的差别他同样忍耐力有限。刚认识他的时候,在火车上,我们两个各自手拿一份50卢比的盒饭,用右手掐着不停地往嘴里抹,蔬菜素盒饭咖喱味道浓郁,味道倒也不俗,但是少了我最习惯的那种肉味儿,让我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失落感。我一本正经地向他请教:“大叔,据说你们印度教认为吃肉的人特别低等、特别二是吗?”

没想到一路上很有礼貌很温柔的拉姆达汉停下吃饭、胡子一翘,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之后,挺直腰板特别严肃地说道:“兄弟!我是锡克人!我是锡克教徒!我一点不了解印度教的那点事情!”

之后拉姆达汉就开始顽强地将锡克教的许多事情告诉了我,那一晚上,我基本上被动地听了一夜,其间有几次假睡也被拉姆达汉薅起来继续灌输关于锡克教的文化知识,直到半夜两点多,拉姆达汉被几个愤怒的同车印度人怒喝“闭嘴”之后,这场填鸭式的教学才得以告一段落。最后,拉姆达汉在闭嘴之前悄悄地告诉我:“其实我也想吃肉,别着急,到了咱锡克教的地盘上一切就都有了。”

锡克教

一晚上的教育在拉姆达汉浓重的地方口音下,其实当时我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实际内容,不过许多当时他大量重复的词汇让我在回家后多番资料查阅上帮了大忙,对我认识锡克教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锡克教徒头上的那个巨大的头巾缠绕的帽子,对印度了解很少的我之前以为那是印度人普遍的打扮,而不管他是什么教派、来自哪个地区。认识拉姆达汉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样的装束只有锡克教才有,是他们教义中的“5K”装束要求中的一种。“5K”的教规简单来讲是这么规定的:

Kesha(身上的毛发一辈子都不能剪掉,而且要包在头巾中)

Kangha(必须用个梳子之类的保持发型,一般也会包在头巾中)

Kachha(到膝盖的长内裤,在某些邪念冲动下脱裤子的时候能够提醒锡克教徒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Kara(由教中圣人[或称上师、圣师]赠予的铁手镯,通常戴在右手上,警惕不要为非作歹,有钱人也有用纯金的)

Kirpan(配刀,用来自卫也象征勇气,现在基本上就是携带个一寸多长的小刀模型作为象征,不过,大刀之类的悍器在锡克教徒中间依然好卖)

在《锡克教徒生活方式指南》的引言中,锡克教教徒定义为:“锡克教教徒信奉单一的神、十位上师、锡克教圣典和锡克教其他经书。此外,他们必须相信锡克教洗礼仪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他们基本信念是将个人的私生活与锡克教教徒社会一员的共同生活互相关联。”

锡克教徒主要聚集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Panjab)省,它也是在这里创立的,这个省是全印度经济状况最好的省之一。占50%人口以上的锡克教徒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富足的生活。锡克教相对于印度境内的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历史短短,距今不过600年左右。锡克教的创始者刹帝利人纳拿克(Nanak)将印度教的大神梵天以及伊斯兰教(苏菲教派)的真主安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神制的锡克教,在迄今为止的十几位上师(GURU)带领下发展到了今天。虽然它来自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但是这两个教派从来没把锡克教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在锡克教几百年的历史中,对它进行了多次打压。而锡克教在连年的斗争洗礼中,不屈不挠,将全民族尤其是男人们打造出了一种令人羡慕的鲜明的民族特性:骁勇善战、自尊心强、高傲尊贵、表情冷漠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不过,白胡子拉姆达汉显然是不多见的锡克教徒中比较外向、喜形于色的人之一了。而且奇怪的是,几乎所有锡克人看上去明显很帅很精干,确实显得比在印度见到的大多数印度教徒魁梧英俊得多。

脱胎于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锡克教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教义比两个古老的宗教更先进,同时他们所在的旁遮普地区繁华富足的经济状况更是让他们滋生了很强的自豪感,锡克教多次萌生想独立于当时政府的念头,为此近几百年中不是和伊斯兰教战争不断,就是和印度教斗争不停。最近一次大型的独立运动在1984年,当时的锡克教最高领导人Bhindranwale带领英勇善战的锡克士兵占据了阿姆利则的金庙,宣布了独立的想法。当时的印度总理,也就是中国人民熟悉的尼赫鲁总理的女儿英吉拉?甘地多次谈判劝说没有结果之后,下令进攻。最后,印度军队攻入并占领了金庙,并且打死了领袖Bhindranwale。随后不久,

英吉拉?甘地就被她的侍卫兵刺杀,侍卫兵是锡克人。这个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再之后,全印度境内掀起了印度教徒发起的大型的全国范围的追杀锡克教徒的运动,数千名锡克教徒在运动中被杀。整个旁遮普省尤其是号称“花蜜池塘”的锡克教中心圣城阿姆利则一片狼藉,肃杀不已。白胡子拉姆达汉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能看得出他内心暗藏的仇恨和激动,以及他对于印度教徒的不屑,完全不顾火车上众多的印度人对他的怒目而视。

锡克教非常提倡团结互助的精神,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锡克教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所以,锡克人不会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在印度,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个锡克乞丐。加入锡克教没有严格的人种限制,无论你来自全世界哪个地方或者哪个民族,只要宣誓遵守教义教规并施行剑洗礼之后,就可以成为锡克教徒。

金庙

林正泰在Pathankot汽车站数好他的行李之后,并不准备和我们一起搭早班车去阿姆利则,他要在这里等待一个从克什米尔方向过来的背包客,一个来自日本国的女孩子。正泰说他们是一周前在瓦拉纳西认识的,一起吃过几次正泰请客的饭,每次出门也都是正泰自发地帮着日本姑娘背着沉重的包。背包旅行经验不是那么丰富的正泰对于旅途上艳遇的热忱精神让我不由得感叹自己老了。

虽然经过白胡子老汉拉姆达汉从新德里到Pathankot的火车上、从Pathankot到阿姆利则的汽车上一路充满激情的铺垫,当我真正站在金庙面前的时候,还是猛烈地吃了一惊。这个辉煌的感觉用震撼、又被震撼、再次被震撼等之类的字眼形容还是显得很苍白,不只是建筑本身带来的视觉冲击,现场气氛隆重肃穆让人的心情不由得不随之产生非常神圣的感觉。尤其是遍布金庙的喇叭里面传出来的诵经声,一种苍老沙哑的唱腔,在金庙附近庄严的空气中连绵萦绕,悠长不绝,并不霸道,但是直穿心灵,将听众的心情慢慢引领到深不见底的思考中。毫不夸张,这是我近40年来听过的最庄严、最让人感觉神圣的诵经曲,在这之前我听过了无数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与宗教有关的声音,但是这一次,来自锡克教这位圣师的声音会让我永生不忘。后来我进入金庙中心的时候,发现唱经的长者就在那里端坐,一副威严不俗的相貌让人过目不忘,很自然地产生信任甚至依赖感。老者在乐手的伴奏下,浑然忘我,使锡克教圣经《阿迪?格兰特》的教义随着沧桑的歌声笼罩在了金庙的上空。

作为世界宗教建筑之最之一的金庙围绕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一圈建筑中间,这一圈建筑呈正方形。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建立着永远开放的大门,代表锡克教欢迎来自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加入,成为锡克教兄弟姐妹中的一员。金庙位于白色大理石建筑正中的方形水池的中央,水池中漫游着一群群非常肥大、无忧无虑的鲤鱼。这一池水,也是为锡克教徒洗刷自身罪恶准备的,经常有想得到心灵上解脱的教徒脱掉身上的衣服,仅留帽子和及膝的短裤浸入水中,肃立祈祷,即使在很冷的冬季,冷水中依然有不断打哆嗦的信徒在洗涤心灵。锡克教庙宇中没有专门的寺院神职人员,全部由普通的锡克教徒义务担任。在金庙中维持秩序的威武的拿着红缨枪的志愿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双眼炯炯有神,一刻也不离开我和董小胖装细软盘缠的包,一旦有不戴大帽子的印度教徒接近我,立刻冲上来大声提醒:“注意小偷。”然后双眼睥睨着印度人,管他们是不是穿戴整齐,从哪个角度都像是上层人物。锡克教徒将他们的优越感在他们的中心城市的中心圣殿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P26-40

序言

2009年的秋天,我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印度签证大使馆等待拿签证,那时候去印度的中国游客还不多,每天熙熙攘攘排队的各国背包客中,鲜有的几个黄色面孔,基本上是韩国人、日本人。罕见遇到几个准备结伴同游印度的同胞,自然热热闹闹地开聊,旅行中的聊天一贯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这次也不例外。

这几个从没去过印度的中国人简直是个数据库,关于印度的事儿没有他们不知道的,而那时候,我对印度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德里、孟买几个不多的城市地名,还有印度电影里美丽姑娘们笑呵呵的面容。听了一上午他们的介绍我的脑子已经全乱了,除了根本就不可能记住的成体系的知识之外,他们亢奋的情绪也直接地影响了我,他们似乎不是去一个正常的国家旅行,而是要被流放到一个完全无助的荒蛮之地去体验死亡:拉肚子到死、被抢劫并被杀害、被骗光偷光连内裤都不剩、被奸杀。“可我是男的啊?”我不解地请教。“那十白是也不保险,”其中一个项羽般的健硕汉子满脸凝重地告诉我,“只能穿结实的长裤,还得有一条能打死结的腰带。”最后他给了我这么一条忠告。这让临时决定去印度、连张地图都没来得及买的我很是紧张,而且因为懒,我出门带的裤子都是松紧带的。

可第一次去印度的我已经没有时间去买腰带了,不像他们舍得花钱飞去印度,我拿到签证就得赶往当地汽车站,坐上破旧的Iocal bus辗转一夜,过境、换车,一路打听着进入印度。后来的旅途和我所不担心的完全一样,那是一个有正常人生活的地方,偶有坏人有不顺,但我收获的快乐、遇见的好人却更多更多,这再次坚定了我因为懒惰不爱动脑子所以一直不得不坚持的背包游原则:无;隹备、无计划、无队伍。

旅行不就是出个门儿吗?就像住在北城,临时起意去南城吃个卤煮火烧,坐地铁、公交大巴您随便。这个方式能让我在路上收获更多的出乎意料的惊喜,享受因对一个地方的无知被旅行不断打破带来的快乐,最终混成当地人的样子。“啊?原来你也是游客Ⅱ阿?”客栈里晚上睡觉前聊天的时候,经常被问这样的问题,“可我下午似乎看见你在一个小卖部柜台里面,脚跷到人家床上,捏着一破碗喝拉茶,还和那个漂亮的女老板调笑呢。”

从那一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去印度一两次,每次一两个月,开始难免贪多,像条饥饿觅食的瘦狗一样,匆匆地几乎转遍了印度所有的邦,粗略地读完关于佛教史、印度美术史、印度教等一系列书之后,终于对印度有了个大概的地理和历史的认识。它不再对我显得神秘之后,我的印度行终于开始不像以前那么瞎转,多次旅行之后,在印度的朋友越来越多,最近的几次印度旅行像探亲访友更多一些,类似家里待久了,换个地方去生活一段日子。

不敢说能够完全像一个本地人一样生活,但已经到了混迹很多地方没人搭理的地步了。好几次发生过在外国人窗口买门票、火车票被工作人员轰赶到本地人窗口的经历,每次我都得斜着眼睛掏出护照,努力掩盖自己英语里的印度腔大声嚷嚷:“我是歪国银!”不光正式的官方人员,现在那些遍地都是的、特别喜欢光顾外国人的乞丐都懒得搭理我了。别说人,就连那些经常能从喜欢动物的外国人那里得到食物的流浪狗们,如今都只是瞄我两眼,然后摇摇头满怀失望地径自蹒跚往下一个垃圾堆而去。

在印度的日子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和本地人一起挤在本地大巴的车顶上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他们去赶集、访友,或者只是去那里喝杯茶、晒晒太阳;我也一样,我和他们一样被司机骂,一起对抗车站的黑社会,一起在阴暗肮脏的苍蝇馆子里面用右手抓着老面饼子蘸咖喱汤吃晚饭,和兴趣相仿的本地男青年对路过的美女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然后和谐地发出会心的坏笑。这种local bus、local food、local girls的本地生活给我带来了来自细节的旅行快乐,也为我赢得了很多同情。

每次在微信圈晒那些在印度地摊上和当地人一起享受的美食,亲友们在震惊之余不忘给我各种关怀各种鼓励:“留着钱没有用,穷家富路,可千万别这么糟蹋自己了!”也有个别朋友对此表达了十足的钦佩:“你太厉害了,我给俺家柴狗吃的伙食都不敢这么差!”

现在出门旅行的中国人素质也比以前高了,乐于助人。在印度西北部一个火车站遇到一对狂热的摄影爱好者夫妇,站台等车的工夫,向我打听了一些印度旅行的事情,听了我吃过的本地地摊美食之后,把刚才送车站乞丐小女孩儿剩下的、从国内带来的袋装食品全给了我。我满含热泪目送他们钻进带空调的头等卧铺车厢之后,爬上我的二等硬座车厢,把食品分给了充满好奇的印度孩子们。作为回报,我吃到了好几个印度家庭带的饭,其中一家的咖喱蔬菜是我在印度吃过的最好的,十分感谢那对中国夫妇。

该怎么描述那些旅行途中我喜欢的细节呢?它们比著名景点给我带来的短暂震撼更值得让我回味。时隔五年,第一次印度之行的许多景点在我脑海中已经慢慢模糊,而那些关于人、生活的片段却好像发生在最近一次旅行,带给我的温暖持久绵长,继续吸引鼓励着我再次前往去仔细体会。正是这些充满人情味儿的片段,鼓励着我一次次不断重复来到印度,旅行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觉得疲劳。另外,从这些细节还能学习巩固很多知识。

比如通过观察印度人喜欢的辩论争吵般的语言交流方式,你就能理解许多佛经的表述方式,了解藏传佛教中的辩经来源:吃了遍布印度的足够的咖喱饭菜之后,你就会明白这些浓郁的香料为什么在印度横行。在印度的气候条件下,它们是饭菜保证不坏掉的防腐剂:在不同地方接触不同佛教流派寺院的关于饮食、衣着之类的差别,你会明白时间、地域对佛教产生的变化,进而从史学的角度学习佛教,更容易去除形式感而了解佛教要义。

有一些朋友爱鼓励人,他们说你了不得啊,你这得算旅行家啦。

我不是旅行家,我就是个经常出门的很自我的普通游客,从不爱给别人指导旅行,我自己也不爱看旅行攻略。小时候上学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旅行和享受美食一样,能不能够获得愉悦感,是很个人的感受,去感受、去生活、去观察细节,别去四处占地盘一样地签“到此一游”等等,或许会更容易感受到一些让自己感动满足的东西。

这本书描述的就是我这几年在印度旅行路上遇到的小事儿,还有那些好玩儿的人,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快乐,所以我觉得应该记录下来,希望这些细节也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点欢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旅行就是出个门儿(印度嘻游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30136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704
CIP核字 2014290599
中图分类号 K935.1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