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宗”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该理论自晚明诞生,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但其建构起来的画史框架,至今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王安莉编著的《1537-1610南北宗论的形成》抛开传统的董其昌中心论和莫是龙中心论的讨论模式,将考察对象放进更加广阔的讨论空间来考虑南北宗论的形成经过,通过还原一个时段内的观念发展状况,来为南北宗论的创说者和形成时间这两个基本问题寻找答案。
图书 | 1537-1610南北宗论的形成/艺术史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南北宗”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该理论自晚明诞生,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但其建构起来的画史框架,至今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王安莉编著的《1537-1610南北宗论的形成》抛开传统的董其昌中心论和莫是龙中心论的讨论模式,将考察对象放进更加广阔的讨论空间来考虑南北宗论的形成经过,通过还原一个时段内的观念发展状况,来为南北宗论的创说者和形成时间这两个基本问题寻找答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莫是龙《画说》刊行(1610)与南北宗论热潮 第一节 《画说》刊行:万历末年的嘉兴 第二节 晚明人对莫是龙《画说》的接受 第三节 天启、崇祯年间的南北宗论热潮 第一章 莫是龙的同代人:分宗的先声(1537-1577) 第一节 北方名人李开先 第二节 松江前贤何良俊 第三节 吴门权威王世贞 第三章 莫是龙与董其昌(1577-1587) 第一节 董其昌的学画背景 第二节 董其昌的绘画之师顾正谊 第三节 莫是龙的鉴藏与趣味 第四节 “云卿一出,而南北顿渐,遂分二宗” 第四章 董其昌的时代(1587-1610) 第一节 初入翰林的董其昌(1587-1595) 第二节 争胜的徽人詹景凤 第三节 寻找王维:南宗之祖构想的还原 结语南北宗:是运动,还是分类法? 附录一 近代以来的南北宗研究年表 附录二 关于《画禅室随笔》中一封信的猜想与反驳 附录三 莫是龙《小雅堂集》的几个问题 附录四 “潘光禄”究为何人——兼论董其昌对莫是龙藏画的继承 附录五 杨补与《画禅室随笔》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1537-1610南北宗论的形成/艺术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安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3103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1 |
出版时间 | 2016-04-01 |
首版时间 | 2016-04-01 |
印刷时间 | 2016-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6 |
CIP核字 | 2016012998 |
中图分类号 | J209.248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39 |
宽 | 161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