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粉三千我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
内容
编辑推荐

陈才生著的随笔作品集《红粉三千我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以李敖的爱情、亲情、国家情为线,讲述其浪漫多变的爱情奇遇和奇妙有趣的家庭组合,以及两次登陆表现出来的民族深情。

全书共分五章,分别是爱情纪、亲情纪、登陆纪、成长纪、自娱纪。对李敖感兴趣者不可不读此书。

内容推荐

在李敖的的情感档案里,他与清纯才女罗君若、台大美女王尚勤、电影明星胡因梦、乖巧柔顺的小蕾、善解人意的刘会云、聪明勇敢的王志慧……一段又一段的罗曼史中,你会看到性学博士张竞生的影子、试婚论者罗素的影子、爱情经营论者萧伯纳的影子……这些中外先贤的思想成为他浪漫人生的哲学背景。

请看由陈才生著的随笔作品集《红粉三千我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

目录

第一章 爱情纪

 一 少年时的神秘初恋

 二 青春期的爱情烦恼

 三 大学里的失恋之痛

 四 难忘的一部爱情片

 五 给梦中情人的遗嘱

 六 “既灵且肉”的情书

 七 变动不居的情场梦

 八 无怨无悔的女朋友

 九 与影星的闪电婚姻

 十 可以相守一生的人

 十一 君子可以坐怀不乱

第二章 亲情纪

 一 父母亲的奇妙婚姻

 二 李敖式的丧礼改革

 三 三姐婚礼上的尴尬

 四 和妈妈相处的日子

 五 可以欺负的国民党

 六 幸存下来的私生女

 七 坐牢家给女儿的信

 八 李戡身上的李敖梦

 九 李敖奇特的教女经

第三章 登陆纪

 一 刘长乐的幕后游说

 二 天安门上“休戚与共”

 三 故宫里的文物行家

 四 国图馆里的“识货人”

 五 “李敖是前世的和尚”

 六 北大讲坛金刚怒目

 七 颐和园里的神秘粉丝

 八 六十年后的同学会

 九 拜访恩师单腿下跪

 十 我跟过去的我握手

 十一 复旦讲堂高谈务实

 十二 小李飞刀悲欣交集

 十三 世博之行雁过留声

 十四 和癌症少年谈生死

第四章 成长纪

 一 思想古典的少年侠

 二 最崇拜爷爷的悍气

 三 旧瓷器上的春宫画

 四 遇上了英雄马占山

 五 最难忘的流亡书店

 六 画在脑袋上的军帽

 七 校园里的“长袍怪”

 八 十三条美德的影响

 九 一次扫垃圾的收获

 十 不入党付出的代价

 十一 别开生面的演讲词

 十二 难以忘怀的兵油子

 十 三 军中妓院的血与泪

 十四 能预测未来的神签

第五章 自娱纪

 一 李敖不亦快哉四篇

 二 每个客人都要签名

 三 我是李敖的弟弟!

 四 那书实在太臭了!

 五 我哥是李敖!

 六 冒充自己

 七 谈敖色变

 八 买新裤,改旧裤

 九 养猫之乐

 十 李宁大买《北京法源寺》

 十一 没机会出气

 十二 给陈文茜四十岁寿诗

 十三 赴台五十年自贺诗

试读章节

九、与影星的闪电婚姻

那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李敖出狱后不久,出版家沈登恩三顾李宅,与他磋商,希望重版他被查禁的旧作《胡适研究》与《胡适评传》,终于得到李敖的首肯。李敖说:“李敖14年被封锁,如今重返江湖,只出版两本出过的书,未免太寒酸了,总该出一本台湾没发表过的。我在受难期间,在香港出版过一本《借古不讽今》,如加以增补,改名《独白下的传统》出版也不错。”沈登恩满口答应。立即秘密筹划出版工作,并请专人给作者拍照、设计封面,请作者在扉页题词,于是,李敖挥笔疾书,写下了一段让千万读者瞠目结舌的文字:

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

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

李敖、李敖、李敖,

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

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沈登恩又请李敖为该书写简介:

《纽约时报》说李敖——“受人欢迎的青年作家”,“以写讽世文章出名”,“当地标准下的一个野人”;《圣路易邮讯报》说李敖——“中国传统的著名批评家”;伦敦《中国季刊》说李敖——“一个得人心的英雄”;香港《星岛日报》说李敖——“有才气有勇气,还有挟才勇俱来的流气”,“41岁了,盼他重新执起笔来”。

李敖自写《传统下的独白》闯祸起,被追诉多年,一直翻不了身,这本《独白下的传统》,是书名翻身,不是他。李敖大隐于市,常常几个月不下楼,神龙首尾皆不见。这本重新执笔的新书,聊可如见其人,并为仇者所痛,亲者所快。远景过去没有李敖,李敖过去没有远景,现在,都有了。

沈登恩不愧是一流的出版家和推销家,他不仅请李敖为三本书写了浓缩而奔放的简介,并在出书前夜,找到“中国时报”副刊版的主编高信疆,要他作整版宣传。高信疆明白,如果将此事告知董事长余纪忠,这个广告就可能流产,于是“先斩后奏”,等报纸出来后,才打电话给老板说:“我发了李敖的文章,事先没告诉你,因为我不想把责任推到你身上,你可以处理我。”余纪忠问:“有问题吗?”高说:“没问题。”余说:“那就好。”于是,在出书之日,也就是上报之时,“中国时报”不但在副刊上大幅刊出李敖的长文《快看〈独白下的传统〉》,并且派出两位记者采访李敖,在1979年6月6日社会版刊出《李敖变了吗?看他怎么说!》,这是台湾报纸第一次图文并茂地大胆推出李敖。从此文坛奔走相告:李敖复出了!

李敖两年零七个月的隐居,自此告一段落。

《独白下的传统》出版后,各界震惊,“佳评如潮”。5000本书在一日之内售罄,台湾出版界再起波澜。扉页的题词在饱受牢狱之苦的李敖眼中,只是一种玩笑、一种调侃、一种玩世不恭的表露,但在那些写惯了、看惯了“雅训”之文的作者、读者眼中,自然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效果。读着那跃跃欲试、充满信心、笔法鲜活的文句,人们似乎又重新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李敖文风。黑牢的苦难并未磨去他斗士的锋芒,他的思想更成熟,也更加激进了。面对国民党的斧钺交加,李敖没有退缩,他继续积蓄力量,向腐败的政治发起更为强大的攻势。在该书自序中,读者感到李敖仍是十多年前的李敖——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收放自如,少了卖弄学问的痕迹,多了行云流水的笔致,“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用浅一点的话讲,他仍然“敢骂人”,尤其爱骂读书人。

在众多报刊对此书的报道和评论中,《工商日报》登出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题目叫《特立独行的李敖》,其中写道:

李敖又公开露面了,不但公开露面,还出了一本新书,不但出版了新书,并且又在创作一本“最伟大的小说”;这是继“中美断交”后最惊人的消息。

在一阵“寻根”、“自我肯定”、“老王卖瓜”、“乡土、乡土”这虽正确却不甚精彩的开倒车潮流中,卷来了“李敖逆流”,使得爱困的读者们再度被惊醒,在拍案叫绝声中又年轻了十岁。人性中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建设性的宝贵特质——不满现状,因为这阵再起的逆流而得到共鸣与抒发。

报载李敖出书的消息,第二天,各大书局、报摊已经找不到《独白下的传统》的踪迹,书局老板都以惊讶又带点兴奋的口吻说:“一天之内就卖了30多本,现在已经再版中。”一个星期后,我终于购得再版的“独书”,封底最后一行写着:“远景过去没有李敖,李敖过去没有远景,现在,都有了。”这一行字看得人百感交集,有伤感,有希望,也有怀疑;伤感为作者的过去,希望是看到作者的未来,怀疑却是怕被出版社和自称“最高明的宣传家”的宣传术所愚弄。

看完全书,放心地松了一口气,李敖仍旧是李敖,虽然笔调和缓了一些,文字仍然犀利、仍然大快人心、仍然顽童性格,最重要的,这位步入中年的顽童还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P65-68

序言

[唯美唯乐 不及于情]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许多人倡导“唯灵论”,或“灵魂至上论”,或“崇灵贬肉论”……

李敖认为全是怪论。

在他心目中,灵与肉是平等的。两者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爱情的全部内涵只有一个,那就是男欢女爱。爱情是有条件的、可以比较的、可以变迁的,换句话说,爱情是会变的,就好比一起登山,攀至山顶,就该离开,不要一起下山、一起走下坡路,它的最高的技巧是“在感情有余味的时候,先把关系结束”,不要鼻涕眼泪,欲罢不忍,相互折磨,徒生烦恼。他的长篇小说《上山·上山·爱》《虚拟的十七岁》张扬的就是这种爱情观。

有花可要欣赏,然后就去远行,

唯有不等花谢,才能记得花红。

古人说:“太上忘情,最下不及于情。”李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健忘的太上,可是多情而不及于情”,无功利,无目的,唯美唯乐就是目的。

这种理想化的爱情,是爱情中的圣人境界。

故李敖自称“情圣”。

在李敖的情感档案里,他与清纯才女罗君若、他与台大美女王尚勤、他与电影明星胡因梦、他与乖巧柔顺的小蕾、善解人意的刘会云、聪明勇敢的王志慧……一段又一段的罗曼史中,你会看到性学博士张竞生的影子、试婚论者罗素的影子、唯美主义者王尔德的影子、爱情经营论者萧伯纳的影子……这些中外先贤的思想成为他浪漫人生的哲学背景。

爱情之外,还有亲情。

李敖大半生多灾多难,与他相伴最多者莫过于他的母亲,其次是他的儿女,在他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故事中,可以窥到这位驰骋文坛的斗士身上的侠骨柔情。

他虽然身居宝岛,远离大陆,却是一位忠贞不渝的爱国者。他反对“台独”,倡导“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坚定维护者。从他晚年两次“登陆”的言行举止,你可以感受到一个中国传统文人身上的人格精神。

从本书的故事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唯美主义的李敖,一个充满亲情的李敖,一个爱国情殷的李敖,一个“沉沉一片力,亦侠亦温文”的李敖。

2013年7月于殷都面壁斋

后记

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

两年前的春天,拙著《李敖评传》问世,据网上读者调查,该书满意率百分之百,这无疑是对笔者辛苦劳顿的一种褒奖。由于该书结构所限,传主一生的横向行状多未涉猎,作为其人生踪迹的重要部分,实有遗珠之憾。对此,志明君早已察觉,特邀笔者重新操笔,将李敖参政、交游、情爱诸方面的“情怀小样”分类撰写成书,这便是现在的“李敖三书”。

《我要让宫不聊生——李敖斗战纪》,以李敖参政、议政为线,讲述其在台湾乱流涌动的政治生态中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振聋发聩的故事。

《我的江湖越来越小——李敖师友纪》,以李敖交友、从师为线,讲述其在奋斗历程中与朋友、老师、同学之间交往中发生的种种令人扼腕、赞叹的故事。

《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以李敖的爱情、亲情、国家情为线,讲述其浪漫多变的爱情奇遇和奇妙有趣的家庭组合,以及两次登陆表现出来的民族深情。

故事的讲述以史料为据,在确保真实性基础上,力求语言生动传神,真实地勾勒出一位当代文化大师的人格形象。

为求事实完整,书中所记,有的部分可能与旧作有交叉重复,但文体不同,表述有异,敬请读者见谅。

作为文学家、历史家、思想家的李敖,其言行举止有如多面发光的钻石,有着太多太多的人生、历史和政治意味,随着岁月流逝、文化变迁,相信读者会读书得间,见仁见智,这也正是笔者对其一写再写的重要原因。

陈才生

2013年7月于殷都面壁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粉三千我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才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05480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201501077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