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希特勒与林茨特别任务)/新知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哈恩斯-克里斯蒂安·罗尔著的《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希特勒与林茨特别任务)/新知文库》披露了希特勒及纳粹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以强行购买、没收、查抄、抢夺等手段在德国以至整个欧洲搜集、霸占美术作品的过程,以及战后这些艺术品的命运,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希特勒及纳粹的罪行。在对收藏这些艺术品的林茨博物馆所进行的研究中,本书作者、柏林历史学家首次利用了一份财产目录——那是希特勒1938年至1945年间让人编制的——据此能够精确地分析希特勒及其代理人的收藏计划。一份遗物清单显示,191件收藏品在1945年后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本书最后,详细叙述希特勒对美术的兴趣和劫掠美术品的过程以及部分艺术品的现状;并附1945年后不知去向的191幅作品的图片。

内容推荐

如果当年希特勒考上了美术学院,还会不会发生后来的世界大战?历史容不得假设,但希特勒究竟有多喜爱艺术,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由哈恩斯-克里斯蒂安·罗尔著的《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希特勒与林茨特别任务)/新知文库》是一部另类的艺术史,它不只是告诉读者希特勒的“林茨特别任务”是如何的黑暗和罪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战时艺术品流通的链条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中独裁领袖、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史学者、画商、艺术中介人、艺术品原物主等在各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背后的原因。可以说,多数艺术品的来源并非主动盗抢:第三帝国的臣民踊跃捐献,但却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拒收;犹太收藏人为了自保,主动卖画并为这项任务积极工作;欧洲各国的艺术品商人为了大价钱争相卖画给德国,甚至为了战后交易作废以便回收艺术品而拒开发票……

今天来看这段历史,没有任何一方能置身事外,连站在道德立场的同盟国在战后处理艺术品的归还工作时,也没能抵挡住诱惑,他们无不在公、在私地用尽手段,从特别任务的收藏中捞取好处,土耳其甚至还冒认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文物。德国历史学家罗尔利用一份财产目录,首次精确地分析了希特勒及其代理人的收藏计划。一份遗物清单显示,191件收藏品在1945年后不翼而飞,本书所附的图片就是它们最后的身影。

目录

鸣谢

一、林茨收藏的研究

二、作为画家和艺术品收藏人的“元首”

三、注入旧收藏中的新血液——维也纳序幕

四、汉斯-波色年代——幻景和攫获

五、赫尔曼·福斯年代——“元首”的主管

六、同盟国对艺术品的管理

七、美国大兵是艺术品劫匪吗?

八、林茨特别任务的收藏

九、艺术品的来源和提供

十、艺术品商人——帮凶和同谋

十一、艺术品的下落——归还

十二、收藏者的风格

十三、林茨特别任务——幻景和罪行

附录 遗失的林茨特别任务的艺术品目录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希特勒与林茨特别任务)/新知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哈恩斯-克里斯蒂安·罗尔
译者 孙书柱//刘英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6580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636
CIP核字 2016048873
中图分类号 G249.516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9
153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