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间又有几人没有掉进那条裂缝?生活的裂缝,逻辑的裂缝,思想的裂缝……人们深陷其中,被跨越,被忽略,被遗忘,被埋葬。
《空白之页》是《太阳底下》之后罗伟章的又一部新作。《太阳底下》是从宏观的角度书写人心的废墟,《空白之页》是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废墟是如何形成的。
图书 | 空白之页 |
内容 | 编辑推荐 尘世间又有几人没有掉进那条裂缝?生活的裂缝,逻辑的裂缝,思想的裂缝……人们深陷其中,被跨越,被忽略,被遗忘,被埋葬。 《空白之页》是《太阳底下》之后罗伟章的又一部新作。《太阳底下》是从宏观的角度书写人心的废墟,《空白之页》是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废墟是如何形成的。 内容推荐 《空白之页》由罗伟章编著,讲述了:日军猛烈轰炸重庆,怀揣英雄梦的热血青年孙康平,却毅然前往求学,并成为重庆高校里活跃的学生领袖。因为一场游行,他和同道被捕入狱。所有被捕者都很快得到释放,唯孙康平在狱中苦挨——他被遗忘了。阴差阳错又理所当然地,他陷进了社会的“裂缝”。两年过后,他走出监狱,呈现给他的,却是人、物两非的世界。他拖着病弱的身体,黯然回到故乡。故乡的衰败、冰凉与戾气,使他刚刚走出有形的监狱,又立即踏入无形的监狱。他因此饱受孤独和绝望,但又苦于无助,只能独自进行内心的战争,白天黑夜,都在现实与幻象的纠缠中,思虑、挣扎、沉沦、反抗……但最终,他被忽视,被跨越,辉煌的英雄梦连同他萎谢的肉身,在扭曲错动的“裂缝”中,被深深埋葬。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天气大热,时局动荡,法事也跟着做得潦草。孙康平死于比黎明稍早的时候,第二天更早,还不到凌晨四点钟,就准备封函。封函的意思是合上棺盖,如同将信件封口。死亡,就是从此岸寄到彼岸的信,且永远得不到回音,因此比对待普通函件更显慎重,慎重到隐秘,只由阴阳先生和他徒弟完成,跟死者再亲的人也得回避。但之前十分钟左右,阴阳先生会通知死者亲属,让他们去灵堂,跟那封即将发出的信告别。当然,你要是贪恋瞌睡,不去告别也行。别人可以不去,孙康平的父母和妻儿却不能不去。儿子才一岁多,刚学会走路,天擦黑就睡了,父母和妻子,自他弥留之际就没合过眼。现在,母亲被两个女儿和另几个女性亲眷扶着架着,半瘫半坐在院坝里,一声长一声短地数落着他生前的好处。院坝里黑魃魃的,母亲的声音也黑魃魃的,近在咫尺,却抓拿不住,遥不可及。父亲和妻子都在伙房,哀伤而忙碌地帮厨师生火、洗菜,往土碗里砌烧白。天亮过后,发完丧,这些热气腾腾的食物,将送走前来吊唁的亲友,只把冷清留下来。 告别无非是哭一场。有什么好哭的呢?孙康平平躺在棺材里,闭目养神,做出天塌下来都不惊不诧的样子,表情尽管呆板,依然掩盖不住“生活终于放过了我,却要继续为难你们”的得意。但父母跨进灵堂就开哭,哭得像是孙康平已经死了。问题是他的确死了,这比铅还沉重的事实,让任何悲恸都显得轻浮,因此父母号啕了几声,就把音量降下来,陷入抽泣。妻子惠君倒是没怎么哭,她抱着被睡眠缠住不放的儿子,静静地落了些泪,就把儿子的眼皮摇开,将他放到地上,腾出双手,去为丈夫整理床铺。其实没啥好整理的,死者的身体两侧和头厢,都用黄表纸嵌得严丝合缝。棺材很硬,丈夫很硬,叠成块状的黄表纸,因塞得太紧扎,也硬如火砖。她想搬动任何一个地方,都无能为力。于是懒得去搬,只把手放到丈夫脸上,盲目地摩挲。她在丈夫的下巴上摸到了几根胡子。丈夫死得狼狈,落气之后,简单地为他抹了汗,理了发,却忘了为他刮胡子。孙康平不大长胡子,得病后期,经常呕血,体内变得越发的贫瘠,就更不大长胡子了,十天半月不刮,也只冒出那么稀稀疏疏的几根,纤细、柔软,虚在光里,很难被人注意到。这时候被妻子摸到了。棺材搁在两根长条高凳上,个子偏低的惠君踮着脚,伏上去。灯光昏暗,阴影深浓,但她还是看清了那几根蚕丝般的胡子闪烁出的黑色光芒。胡子没跟丈夫的脸颊一起变白,也没跟丈夫一起变冷、变硬。她因此觉得,丈夫死了,可他的胡子还活着。这让她悚然一惊。 婆婆跟儿媳的敌意,由来已久。婆婆姓邱,人称邱氏,因丈夫在孙家兄弟中排行老大,加上她个子高(丈夫的发梢只齐到她耳门子),屁股肥,又被笑称为邱大。久而久之,这成了她正经的名字。这时候,邱大一面抽泣,一面抓心抓肺地盯住儿媳,生怕她把泪水滴落到死者的脸上。泪水是生者倒出的苦水,被死者沾染,泪水就会变成镜子,死者从中照见自己生时的艰难,很可能吓得在棺材里再死一次,从此断了转人生的念头。好在儿媳刚进来时落了几滴泪,之后就没再落泪了。她居然不落泪!自己男人死了,哪有不呼天抢地的,她就不!再看看她那模样儿……她才二十三岁。肯定是有了见不得人的打算。早就有了,自从知道康平得病就有了,否则不会纵容他抽烟。康平得的是肺病,无需医生告诫,也知道把他的烟管起来,她不仅不管,还为他打掩护!有天邱大去江边,亲眼看见她站在离康平不远的地方,东张西望,明显是在帮他放风。发现婆婆后,她咳了一声,康平就把半支烟扔到江里去了。邱大把整个江面当成了儿子的肺,她看见那半支烟在儿子的肺里燃烧,烧成一个黑窟窿。她迈着羊蹄似的小脚跑过去,甩了儿媳几个耳光。那次她哭得很厉害,蹲下身,蒙住脸,肩膀一耸一耸地哭。她只为自己挨了耳光哭,不为男人的死哭…… 悚然一惊之后,惠君站得笔直,凝视着棺材里那张苍白的脸,像她从未见过这张脸。 这让公公婆婆相当不满。公公不好说啥,婆婆却再也忍不下去了。 “你刚才摸来摸去干啥呢?你是不认得他,还是要在他脸上摸出真金白银?” 起了这个头,邱大越说越气,话也跟着陡起来:“你为啥又被吓住了?是他阴魂不散,要找你算账不是?他是被你逼死的!你逼他抽烟,逼他早死,他晓得!” 邱大是一副粗嗓门,平时说话也像骂人,当真骂起人来,便摇山震岳。 “难为你流了那几滴眼泪水儿,”她尽力倾着上身(这让她给人折叠的印象),接着说——她的怒火远没发泄完毕,“其实你一滴泪都不想流的,你只想笑。等发过丧,你就又好走人家了。你不是早就想走吗?你当初就不该来!” 惠君面皮发青,嘴唇抖动,但没抖出什么声音。婆婆刀片似的刻薄,她早已经习惯。她的眼里充盈着无以言说的怜悯。她和婆婆之间,横着死者,也横着运载死亡的信封,死亡并非彼岸,而是一种中间状态,蛮不讲理地把怜悯和亲情隔断。 好在儿子站在腿边。儿子的瞌睡早不见了,正高兴地玩着。他玩的是棺材底下的长明灯。他拾起扎灵堂剩下的半截篾片,去撩拨长明灯的光焰。青蓝色的光焰被拨痛了,拉长,又缩短,像只伸缩自如的虫子。有好几次,他都差点弄死了那只虫子。他不知道长明灯是为爸爸的灵魂照路的。桐油的气息充斥着强硬的、毫不含糊毫不妥协的香味。真香! 正是这种异香,映照出生者和死者各自的孤单。P1-3 书评(媒体评论) 经常有一个感想,就是那种非常扎实,非常致密,非常独特,非常不可替代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罗伟章的小说恰恰做到了这些,他穿越群体话语,写出了最深处的人性。 ——雷达 罗伟章的小说叙事手法绵密老到,日常生活细节描写从容不迫。考察罗伟章的长篇小说,才能真正把握这位作家整体性的创作特点,以及他在当前文学创作领域的独特的贡献。 ——陈思和 罗伟章的写作独特、鲜明而富于变化,埋藏了多种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寓意深刻而宽厚。他在描摹场景化细节的同时,不断将故事带入一种隐喻、象征的状态。 ——张学昕 一个天性懦弱却渴望改变与反抗的个体,阴差阳错又顺理成章地落入了生活的裂缝、逻辑的裂缝、思想的裂缝,从而被跨越,被忽视,被遗忘,被埋葬,成为“空白之页”。 ——《十月》杂志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空白之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伟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870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2 |
出版时间 | 2016-03-01 |
首版时间 | 2016-03-01 |
印刷时间 | 2016-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2016017412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