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画中之似(比较视野下重构的中国古代画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施錡的《画中之似(比较视野下重构的中国古代画史)》基于中西比较视野进行画史的重构,读多了西方人论中国古代绘画的著述,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人看中国古代绘画,其着眼点大多在“似”这一关键问题上。虽然或有意或无意,或直接或间接,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总有不绝如缕的论及中西绘画“似与非似”之差异的“他者”声音。确然,中国古代绘画与20世纪前的西方绘画之间最直观的分歧点,即在于“似”这一中心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的所有衍生问题中。因此,“画中之似”可以是较难具体化的中西画史比较研究由整体到具体的通道与归结,而把握“画中之似”这一中心问题的内在结构,也可以是基于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古代绘画研究的敲门砖。

内容推荐

本书题为《画中之似(比较视野下重构的中国古代画史)》。作者施錡在整部著作的架构上采用“问题式”的研究思路,在中西比较视野下,经由围绕“似”这一关键问题所生长的不同维度及其个案之间的交织,将此前常作“历时性”表述的宏观画史通过彼此交织的关键问题进行表述和重构,显现并厘清常被忽视的画史之问题、侧面、脉络以及结构,贯通了艺术史研究中宏观与个案之间的隔阂。

“画中之似”譬如禅宗所谓“以指譬教,以月譬法”,而笔者研究“似”之维度也是作“观指”行。本书在比较视野下发掘、编织和探究围绕“似”这一中心的维度及其蕴含的个案之时,古代画史的崭新面貌得以显现,诸多“历时性”画史中隐而不显的宏观图景和个案面貌也随之获得了关注和诠释。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镜影图”中的物形之“似”

 第一节 悲凉的抒情:男性“镜影图”

 第二节 姣好的幽情:女性“镜影图”

 第三节 文化的交融:其他“镜像图”

 第四节 中西文化中的“镜影”故事

第二章 “四时之色”中的色彩之“似”

 第一节 中西绘画中的“时令之色”

 第二节 中国画中的“四时”与色彩

 第三节 中国画学中的“青绿”与“金碧”考

 第四节 “青绿”到“浅绛”的春秋变迁

 第五节 再论“水墨设色”与“四时”

 尾声“四时之色”的象征性

第三章 “影”、“倒影”与“倒影月”中的光影之“似”

 第一节 “光”与“影”的单范畴实现

 第二节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倒影之美”

 第三节 “倒影月”: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独特物象

第四章 北宋小景画诗意演变中的空间之“似”

 第一节 北宋早期:日常的朴实诗意空间

 第二节 崔白变格:情感张力的诗意空间

 第三节 徽宗时代:诗画并列的祥瑞空间

 尾声诗意空间中的理想与自然

第五章 中西“四时”花卉与动物画中的逻辑之“似”

 第一节 西方的“误读”与问题之显现

 第二节 视觉美感中的“四时”逻辑:

 新论《簪花仕女图》

 第三节 文化趣味上的“四时”逻辑:

 再谈“雪里芭蕉”

 第四节 综合意义中的“四时”逻辑:

 西方宗教画中的自然物象

余论“形似”之重

结语 重构画史的努力及其意义

附录一:水墨卷《烟江叠嶂图》后的四首唱和诗

附录二:《浮玉山居图》中的诸家题跋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画中之似(比较视野下重构的中国古代画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施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11605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2015228714
中图分类号 J212.092.2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41:36